西西河

主题:旗帜鲜明呼吁补贴【预制菜】行业 -- 长醉不复醒

共:💬109 🌺664 🌵2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将预制菜与一号文件关联的,才是真正的反贼

一号文件倡导预制菜,不是什么大问题。

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的工业加工能力,在保证健康的情况下,减少大家的做饭负担,预制菜本来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

本来,我觉得反对预制菜进校园,是自发的不相干的行动。

但是如果是因为一号文件提到了预制菜,然后被有心人带节奏,将预制菜与一号文件关联的,形成这种轰轰烈烈的反对局面,这就让人有点担心了。

反对预制菜的,大部分人是被洗脑被裹挟的;背后带节奏的,将预制菜与一号文件相联系的,才是真正的反贼。

-----------

作为西西河第一缓则,众人皆醉我独醒,那是在秀优越感。

突然发现现在遍地都是反贼了,反而有点担心和害怕了。

----

@拜吨 我以前跟你有很多互动,送了很多宝。以后我要多想一下了。

家园 如果看原文的话…… -- 有补充

看下原文,就是第五部分第19条的个小尾巴

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继续支持创建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支持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如果这个小尾巴能够引起这么多想法,那看全文三十多条不得CPU干烧了😁

就说那个“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有多少实践性和推行的紧迫性?

预制菜也只是一个可能,并没有推行的计划性操作。看措辞,有支持的、有实施的、有建设的、有鼓励的,有提升的。而这个,“培育”。

再说“标准化和规范化”不也说到了么。

矛和盾,似乎都有了。

真正要看的,是有什么叫做“关于推进预制菜……的办法/指导意见”的文件。

内容

互联网上的舆论很二象性。例如牛奶,都说伊利蒙牛绑架标准,远低于西方;而诸如中国食品报、一些参与畜牧业的博士的自媒体,则愤怒地表示中国标准最严格的。例如,柴静使用05年临汾降尘污染的材料,放在14年的雾霾的片子里,这算是有说服力吗?

馒头标准化当然不乏傲慢。问题这个标准背后的执行原则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强制性、什么样的法律地位?厘清这个,那么傲慢的判断还是会有所不同的。而且也应该注意到,这充满了话术:一个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GB字头的馒头标准早就有,08年,怎么就15年河南地方标准就沸反盈天?难道我又得说一句“李雪峰是对的”……其实,参照吉姆哈克转身成为首相的故事,这种事情哪里都有,值得当个事情吗?

我还是阴谋论的观点。这些都是舆论场阴谋

预制不预制,和安全卫生是两个问题。鼠头鸭那会儿,和中央一号文件拉挂不上;江西的事情,能拉挂上。能不能拉挂上,显然KPI考评不一样。

内容

就好像对于贾樟柯,承认其有才有温情,却总是还有芥蒂;就好像武训传,人应当做个好人,却还应该做些别的。看到预制菜,应该看到进步的可能,(其实馒头标准上我倒是看不到、想不到什么可能)而不是向后看,任何当前信息都转化为沉没成本

通宝推:翼德,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关于学校食堂的信息 -- 补充帖

原则上要求尽量自主经营,自己去的经营许可证,不再引入社会力量承包或委托经营,不再新签订这样的合同

目前广泛存在教师陪餐、家长邀请陪餐监督。“明厨亮灶”

家园 预制菜讲的只是肉菜嘛

一,蔬菜仍然是现摘现发现炒,所以维生素不会缺。

二,反对的声音说的好像大家吃的都是新鲜肉似的。肉类在屠宰场的冷库放十天半个月,在冷链车上放两天,再到超市到千家万户的冰箱里放十天半个月,跟预制菜有啥区别?只是没有被腌制而已,我看还不如腌制起来,更耐放。

三,好像清蒸鱼还是得新鲜现杀。

四,预制菜进学校,先难后易?也行,那这肯定就是国企进场了,民营企业会被家长们打出去的。

见前补充 4929281
家园 我同意你阴谋论

但是我认为预制菜这个东西已经不算农业范畴,还有那个中央厨房,这两个不应写入一号文件。

你补充的那个,应该是两年前还是三年前,算是对强制学校配餐制的一个纠正。事实上,学校原食堂已经废了,在配的想不配,得有经费重新配置食堂。至于陪吃制,就那样啰。

我提供一个真实的例子:2016年下半年,某小学甲家长对原来配餐公司A不满已久,在实地考察后(提3家由家委会实地考察),换了另家B。然后很快学生就反映饭差菜差,肉经常是臭的。家长很大意见,吵了挺久,要求换回A,虽然难吃,起码不臭。学校答复:B食品卫生没问题,已签合同,无法换,而且A也不愿意接。然后2021年小学乙,也重复了一次小学甲的事情,一模一样。学生就这么硬生生的挨了一个学期。反正也没死人,也没食品中毒。吃了肚子疼?你能证明和饭菜有关么?

中央配餐,吃是肯定不好吃的。学校11:30吃饭,配餐公司起码得11点前送到学校并下完货吧?算运输用时1小时(1小时也就20来公里),他得10点前装完车,那么最迟得9点前备好餐。

家园 预制菜就没有关系户了?

预制菜恐怕是更大的关系户

家园 反对的是把罐头当作现做菜来卖。就算我没钱没闲,

罐头还是罐头、腌菜还是腌菜、腊肉还是腊肉、星星还是星星。本来就有的东西,为啥非要弄一个边界很模糊的词出来,此处就很古怪。

家园 最高指示:督工发话了

在家委会三年,说说校园预制菜

要点总结:

1. 劳动力价格上涨,大部分人吃不起不预制的菜。按照统计局中国人消费支出平均值计算:每天预算20元(食品),上限26元(食品+服务)。城乡二元化接近消失,没有低廉的农村劳力给你做饭洗碗了。

2. 学校食堂,卫生问题从来存在,预制不预制用同样的标准考核就是了。【鲜肉鲜面皮包饺子冻,再解冻了煮;相对冻面冻馅解冻了包,有害成分未必多?】什么标准不要紧,不双标就好。

3. 解决社会的信任危机,就要下重手。当年信誓旦旦的说是鸭脖子的媒体、自媒体有没有受到足够的惩罚?马督工因为说真话放了小半年假,这些说假话的【如孤烟沐蝉】为什么还好好的?【中宣部不接受马督工为代表的人民的彻底改造,就不可能脱离其反动本质。】

【内为笔者注】。

通宝推:长醉不复醒,
家园 难以判断

回看了一下可能我写得不清楚,我意思是

还是那句话,我认为一号文件的出发点是好的,没有受到资本裹挟。

接下来值得观察的就是:与此相关的舆论是如何被(利益方)操控的、有关系的资本是怎样操作的、地方政府是如何应对的。

对于这一轮舆论,我主要是一个观察者而不是参与者。我感觉是舆论显然被操纵了,因为“预制菜进学校”这个角度过于无中生有,又过于无懈可击。

我在国内学校吃的都不是预制菜(如果不算粽子蛋糕之类的),“食堂大妈”经常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所以作为一个文青学生,我可能也不会支持预制菜。

不过我也在想,虽然节奏现在由反对者把控,但这种现状,是处心积虑还是偶然?如果预制菜进学校没有舆情,会不会另一边的X局长,下一步就是一张A4强行推广?如果某地因为在X局强推预制菜进学校而产生了很大的农村工业数据,那这算不算政绩?

这么一看,这节奏还有两面性。

所以顺着我上帖提出的问题:如果中枢提出了一个政策,这政策既被有心人带节奏,又被利益方捆绑,还搞得地方上很难做,最后一地鸡毛,那责任在谁?

-

对我观点有任何质疑尽管提出,理不辩不明,咱们不能搞颂圣派那种一团和气互相吹捧的小圈子。

家园 没错,资本在权力面前就是猪

不过是把韭菜转换成更好吃的肉的工具。但是现在明显是权力要直接下场割韭菜了怎么办? 张核子已经布局预制菜了哦。

家园 感觉正规中餐厅,不应该搞什么预制

中餐讲究色香味,你搞预制,有点欺骗消费者的意思,非要弄的话要和吃饭的人提前说明。

家园 完全没有必要补贴预制菜

如果预制菜行业是先进的、高效的、受到大家欢迎的,不补贴一样能获得大力的发展。反之也没有必要补贴。况且可以预见预制菜的大力发展必然会挤掉一些行业,使一部分人失业,如学校餐厅的厨师。但是预制菜发展带来的好处也不是立竿见影的。特别是近期经济并不那么好的时候。所以即便预制菜真如一部人说的那么好,政府也没必要用补贴来促进,因为这不是最急迫的事情。更有价值,更急需补贴的行业多的是。所以让社会上看好这个行业的人自己去投资,让市场自主选择是最好的。

据我所知,我国粮油板块的龙头企业已经在大力投资预制菜这个行业了。

家园 行业垄断企业没有关系,可信么?
家园 也来讲罐头

疫情时备粮,试过多家既食品和部队单兵口粮总结如下:

上海梅林的红烧瘦肉和红闷牛肉,肉是一大块的比较软烂。

天津长城牌小白猪的火腿和午餐肉,有多种口味都不咸。

大连林家铺子的黄花鱼和金枪鱼,没有什么异味 不咸。

口粮是充饥的,咸。

家园 疫情的时候我也屯了好多罐头,现在还没吃完

头几次吃,还可以。一直吃真的是吃不下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