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昆仑关之战漫记 -- 萨苏

共:💬58 🌺5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昆仑关之战漫记 续1

昆仑关之战,对于中国军队来说,是有特殊的意义的。

这一点首先在于昆仑关之战不是一场被动的战役,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常常在“死守”,也就是说,被人家逼到那儿了,不能不打。比如武汉战役,双方都大量中暑休克,可中国军队没办法,日军在疯狂进攻,你说我不打了,我休整休整,这是不可能的,而昆仑关是反攻南宁的作战,属于中国军队的主动进攻。就像百团大战一样,战果是次要的,关键是我不是在退,在跑,在躲,在防,而是上前去主动攻你。在整个战局处在劣势的时候,这种作战困难,牺牲也肯定大,但是价值非凡。单单这一点就能让当时的军心民心振奋。

其次,这一战是一场地地道道的攻坚战,抗战开始以后,中国军队攻坚战很少得手,这主要是重武器太少,在日军强大火力面前牺牲太大。因此,无论是淞沪,南昌,宜昌还是广济,中国军队攻坚的成绩都不太好。这一次,中国方面调动了装备最佳的第五军为主力,猛攻昆仑关,甚至在不利于机械化部队的山地使用了装甲部队。日军无论守备队还是增援部队,也都是精兵,地域狭窄没有回旋余地,双方可以说是硬碰硬的死斗。同时,抗日战争以后正面战场对日军的胜利基本是击退战,消耗战,绝少平型关那样的歼灭战。此战,最后日军终于弃守昆仑关,而且增援的中村旅团主力全部被歼,大量杀伤了日军的有生力量,这也是正面战场罕见的战例。

综合攻坚战,歼灭战,现代化兵器的大量使用,是战术上昆仑关之战的魅力所在。

昆仑关战役,应该分成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日军突袭强占昆仑关,中国军队组织反攻。第二阶段,日军守备队支撑不住的时候,中村正雄帅其旅团主力增援,被中国军队歼灭,中国军队随后攻占昆仑关。第三阶段,精锐的第五军撤离昆仑关,而日军发动反击。这时,徐廷瑶的指挥部被炸,失去和属下部队的联络,因此中国军队陷入被动,日军重夺昆仑关。第四阶段,日军受补给制约,且战略上始终无法突破内线作战的局面,放弃昆仑关,宾阳等地,中国军队重占昆仑关,战役结束。

中国方面描写昆仑关战役,着重于第二阶段,特别是集中于第五军的战斗。

我没有看过《铁血昆仑关》这部片子,但是如果编剧,以下几个亮点似乎应该特别提到。

中国方面战役的指挥系统可算一个亮点,颇值得玩味。

总指挥官是“小诸葛”白崇禧。应该说他的作战指挥还是比较到位的,抗战中白崇禧几次指挥作战,显示了他对于大兵团作战的驾驭能力,看桂南战役,白崇禧的兵力部署散而不乱,主次有序,各部有机结合,如臂使指,想打垮他如同连根拔掉一棵树,很不容易,所以日军在桂南会战中只能取得战术级别的胜利,战略上始终被动。

但是昆仑关的前敌指挥官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却不是白崇禧的人。

白崇禧不是没有想过拉杜聿明,第五军开赴昆仑关之前在广西某地驻扎,移防的时候白崇禧主动在车队中找到杜聿明促膝谈心,对杜在当地建工厂的举动作了很多赞扬 – 实际上那是杜的太太曹秀清闲得太久,想借此发动军属赚钱,曹是共产党叛徒出身,能力出众,果然很快把工厂办起来,可是第五军却要移防了,只好交给地方。杜后来的回忆是对白颇有戒心,因为他作为黄埔军校的高材生,是深知蒋桂矛盾的。他怕被戴上广西帽子以后可就吃不开了。也许白很清楚他这个顾虑,所以越发亲热,弄得杜很被动。他对白崇禧颇有些希望保持距离。

那么,一线指挥官和总指挥关系微妙,这个仗能打好么?

杜是谁的人呢?杜是何应钦系的台柱子,何的爱将。这就让他和白崇禧之间虽然有些矛盾,却不至于翻脸。国民党嫡系将领基本继承了老蒋善于制造内斗的秉性,蒋桂虽有矛盾,何应钦作为黄埔系的精神领袖,却和桂系关系不错,他最大的敌人,反而是“袖珍委员长”陈诚。这就是因为看敌人不是看主义之争,而是看威胁了。桂系再可恨,何不认为他们斗得过蒋,斗得过黄埔系,而陈诚真的可以取他而代之。所以,如果这场作战的指挥官是陈诚,那才真叫热闹呢。

因此,作战前何曾关照杜和白搞好关系,至少双方见面还是互相大灌老米汤的。

杜从感情上,相当亲近老师徐庭瑶。徐庭瑶当时正在杜聿明和白崇禧之间,担任38集团军总司令。徐是个比较有正义感,倾向于职业军人不太参与派别斗争的高级将领,因此,有他从中斡旋,白,杜之间的指挥关系比较顺畅。而他对杜聿明的宠信,又使杜能够较好的获得38集团军其他各部友军的支援。

所以昆仑关之战,并未发生随枣会战李宗仁和汤恩伯那样令人难堪的场面。白的战役组织能力和杜的指挥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这次战役中,将领的群像也是一个亮点,这次战役中表现突出的将领,后来多半称为国民党青年将领派系 – 杜聿明系的重量级人物。他们在昆仑关的表现,也正显示了他们各自的作战特点

我们来看几个名字。

郑洞国,这一战率领荣誉第一师,在日军被压缩到昆仑关后,担任对昆仑关正面的强攻。这一场战斗中,郑所部伤亡最大,在他的步兵与日军拼死鏖战中,邱清泉率新22师抄了日军后路,攻破昆仑关。当时,郑洞国在正面强攻中遭到日军反击,部队伤亡惨重,被迫求援,杜准备让邱清泉前去救援。邱表示不如我来包抄,打一个奇袭。杜同意了,而郑洞国为了实现这个战役构想,就用他的残兵在正面死撑,吸引了日军的主要兵力,为邱的奇袭创造条件。首功是邱清泉的,郑却损失最大,在国民党军中,如此能够坚决执行命令,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将领凤毛麟角。而如果不是郑在部下中的威望,荣誉第一师也很难撑住。我认为,他是杜聿明帐下最重要的两个将领之一,是跟着杜一直打上来的老底子。他的特点是性格宽厚,容忍,认真,因此在驻印军中,史迪威藐视一切中国将领,只有对郑洞国颇为尊重。在解放战争中郑是长春守将,困守孤城,最后粮尽投降,悲剧型的人物。其实,长春本来也是一块死地,郑就不该接这个烂摊子,可是他接了,因为他是郑洞国。

第二个,就说说邱清泉吧。邱清泉在杜聿明系中,应该算半个人。

[待续]

家园 山东等地象三国演义

客观一点,当时山东等地简直象三国演义,新四军就够呛了.

另外,学者著述的文章应该国际共有的,并非两岸如此简单,学者写文章不能只给当官的看,或是给看不到真实材料的老百姓看,这样文章的观点让人怀疑这位张老师的品行

请问
家园 我看日文材料,阿部也是少将

应该是死后晋级。抗战统计战果的时候,基本是使用特晋以后的军衔。

中将,第九师团长酒井,就是在浙江兰溪被打死的。

家园 哦,国内情况我不太熟悉

不过这种书可能好卖也未必代表一种认同,至少从读者角度,猎奇的也不少吧。

家园 杜聿明好象是顾祝同的人

我听说杜聿明好象是顾祝同的人,杜聿明与何应钦的关系不算很密切,其原因是何应钦曾经是个出名的亲日派,与之交往容易引人议论。

当然这只是我听说的一种说法,是否准确我没有考证。

家园 杜因为和何的关系吃过不少暗亏

直到二战结束后,何被迫出国参加联合国大会,才恍然大悟蒋何关系不可调和,专心去做天子门生了。

这一阶段,杜的政治经验陡然增加,军事水平上。。。我觉得从此开始走下坡路

家园 可是我看《中日血战三部曲》

是那么讲的。日军大本营相当重视对晋察冀军区的扫荡,才让阿部以中将任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的旅团长。

不过作者也可能查的资料有误。

家园 然也然也

您说得更有道理,我可能是看到过对阿部作少将时代的介绍,脑子里一短路,以为是他阵亡时候的军衔了,这个凋谢在太行山的帝国之花,可不是个安分人物,二二六事变还有他的事情呢。

查了一下,昭和记事 里面有这样一段。

昭和ラプソディ(昭和14年)

昭和14年11/21正午、陸軍省は阿部規秀中将(53)の戦死を発表した。大陸戦線での中将級の戦死者は初で、これは明治の建軍以来でも初めてとされた。阿部中将は11/7、察南地区の山岳帯を共産軍八路軍の掃討戦の最中に戦死した。阿部中将の部隊は10/26、張家口を出て、徒歩で前進し、河北省上庄子付近で共産120師を撃破、11/3には共産第1師と第4師の掃討戦と、辻村部隊救援のために進撃、しかし地の利を得た敵3500人と戦闘となり、11/7に上庄子南方1キロの1軒家に阿部中将は迫撃砲の飛来を受け、3時間後の午後9時50分に死去。阿部中将は青森の北津軽郡七和村羽野木沢限無の出身、陸士19期生で昭和12年8月に少将となり、昭和14年10/2に中将になったばかりだった。

不过看这个还有其他收获,看到一段一个日军纪录和中国兵的对话回忆。

有个日军斋藤在修水前线作战期间,战斗间歇,到一条小河边用汽油桶洗水果,不小心汽油桶被水冲走了。日本兵跟在后面追,却发现漂向了对岸。

这时,他发现对岸有个正在洗澡的中国兵,双方都大吃一惊。

因为都没有枪,双方都没有办法射击,那中国兵慢慢站起身来,拾起那个汽油桶,取出一个吃了一口(日本兵没有纪录是什么水果,似乎是苹果)。向后面的树林退去。

这日本兵神差鬼使的就用日语问了一句 -- “好吃么?”

没想到这个中国兵居然用日语回话道:“谢谢。”

看来这可能不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兵,而是个下级军官或者士官。于是这个日本兵继续好奇的问道:“你们过的怎么样?发的钱多么?”

那个中国兵站住脚步,耸耸肩说:“好几个月没有发到饷了。”

大概是看到这个日本兵觉得挺有趣,又补充道:“日子不好过啊,有督战队,不好好打仗可能被自己人打死哦。”

沉默了一下,又说道,

“那样我就看不到夺回台湾,看不到占领大阪,也看不到占领东京了,多遗憾。”

这是个广东兵。斋藤在回忆的最后说。

家园 嗯,对萨的这个说法有点不大明白

与何应钦走得近,不代表没有同时专心做天子门生吧?北伐开始时,老蒋名为总司令,辖下却多各地诸侯,真正自己的本钱还是以黄埔师生为主干的第1军,军长何应钦之前当过黄埔教导团长,所以他在许多黄埔生心目中既是老师又是老上级,对他尊敬有加关系亲近也是正常,但他们同时更是老蒋的一心一意的忠诚门生啊。比如王耀武,他与何的关系也是非同一般,74军还被认为有何系色彩呢,但他可是老蒋一直宠信的红人。不过与何走得近的和陈诚搞不大来倒是真的。

家园 和尚兄说的极是

所以说何是黄埔系的精神领袖,和他关系好是大多数黄埔系将领很正常的事情。可是杜太重感情,他对何应钦尊重而又钦佩,事事问计于何敬公,何应钦去联合国开会还要送到机场,实际上当时蒋已经很明显要架空何,一个何应钦去联合国,一个陈绍宽去密苏里,都是蒋抗战后让这两位实权人物脱离开自己系统的办法。这个时候再过于与何走得近,杜就太没有头脑了。

家园 老萨的这个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专辑很不错啊。

很有看头。

对了,顺便问一句:第二本书的名字想好了吗?等出版了,别忘了跟大家说一声。

老婆昨天看老萨的《梦里关山走遍》看到11点才睡觉,以前她可是从来不看历史,军事类题材的书籍和文章的。感谢萨出了本能让她长长正经知识的好书。

别忘了在第二本书中把改加的图片都加进去,呵呵。

家园 一般而言,何系的人马军事上都比较出众

而土木系的人马里,政治才能好像是第一位的。

这也是两系人马互相看不起的一个原因吧。

家园 强,实在是强

不花没人性啊

家园 喜欢看老萨这样的文章。送花。
家园 阿部的家世显赫,阵亡前已经准备升任它职

他家是日本的老华族,祖上是个藩主。阿部也是日军内部有名的山地作战专家,阵亡前已经内定提升、据说是蒙疆驻屯军司令,独立步兵旅团长这个位置属于过渡一下、这也不乏先例……有个很好玩的现象,就是日军挂在共军手中的将官、鲜有死后追晋者,否则共军的战果就会出现陆军大将的名号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