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记忆中的朝鲜印象 -- 随便侃侃

共:💬19 🌺2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记忆中的朝鲜印象

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早中期的事情了,十几年过去了,记忆难免出错,有什么岔子,还请多多包涵。

那时朝鲜人民开始在金二胖领导下进行“苦难的行军”,一连三年,一直在饿肚子的艰苦跋涉中。联合国粮食署广结善缘,向朝鲜提供紧急粮食援助,其中从中国采购了几十万吨大米。这些大米从上海出口,由朝鲜自行派船来接运。

记得当时看资料,朝鲜一共只有大概二三十条万吨以上的海轮,基本都是苏联、罗马尼亚、波兰、东德和中国在五十至七十年代提供给它的,船龄起码在十五年以上的老爷船。

这次派到上海来装大米的朝鲜船前后来了有五条,一共跑了有十几个航次吧。因为船龄太老,上海港监对这些船重点监控,每一条船来了都要登船进行安全检查。

现在想来,上海港监也是吃饱了撑的,谁不知道那些朝鲜老爷船个个满身毛病,其中很多船若是按照国际航行规则,绝对属于严重不适航的,你拿国际标准去查,能查不出问题吗?可人家就这点家底了,不派这些船来,他们怎么办?!

于是乎,朝鲜船是来一条被上海港监扣一条,最多时,出口朝鲜大米的关港码头上同时有四条朝鲜船被扣留,还有一条被吓的不敢进港了,一直待在长江口打转。

这下子朝鲜同志可不干了,马上照会中国外交部提出严正交涉。我外交部再和交通部打招呼,要求从国际政治大局出发,为了世界和平发展稳定大计,立即放船……最后,上海港监顾全大局,为了维护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固成的友谊,全部放!

本来故事到这儿就算告一段落了,但这老爷船就是老爷船,还非得又添上一段。

满载大米出口的朝鲜“XX江”轮驶出长江口时,天公不作美,海面起雾,懵懂中被广远的“玫瑰海”轮撞个满怀,朝鲜船立马沉没,幸好施救及时,除了老轨不幸外,其他船员统统被救了上来,“玫瑰海”轮稍有损伤。不过,几年后,她又在广东海面与人相撞,到底沉了。

这船沉了,自有船东保赔协会出面料理买单,大米嘛就由联合国再向中国采购一批,问题是这些被救上来的船员如何安排。他们从水里被捞上来已经是一无所有了,上海港务局出面给他们每人从里到外做了一身新衣服,又发了相应生活用品,代理公司给安排到三星级饭店住下,好吃好喝好招待。

本来中国方面打算让这些船员飞到沈阳,再坐火车到丹东过江回朝鲜,但朝鲜大使馆坚决不同意,一定要这些船员坐火车到北京,再换乘中朝国际列车回国。朝鲜方面还特别要求中方派员护送,绝对保证船员的安全,严加看管,不能让一个人“逃北”。

后来听护送的人回来说,上火车的时候,这边给每个人都送了一大堆吃的,什么速泡面、罐头、火腿肠、矿泉水什么的,但那些船员一路上就只喝火车上提供的免费开水,什么吃的都没有动过,所有人都把吃的东西放在自己的纸箱里要带回去。

难怪他们临走的时候每个人都要空纸箱。

很久以后,我的眼前还总是浮现出那些焦黄瘦削的脸,还有别在港务局赠送的新西装胸前的金大胖的头像。

家园 唉,不容易呀! 不知咱们当年外派的是不是比他们稍好些? 花!
家园 会好起来的,早晚的事儿

到目前为止,朝鲜北方人民的精神世界远比我们要充实。

阳早和寒春也是。

家园 碰朝鲜船到港绝对是个麻烦事

一天三次学习。碰到特殊日子全天学习。有次买了一船朝鲜煤,拉到宁波北仑。好不容易等到一个卸货泊位,刚开始卸,船员说不卸了,到学习时间了。开始开会了,恍然间回到了文革中。2万吨的煤竟然靠了4次码头,卸了足足10天。当然这船也有好处,没有滞期费概念。码头费用也是一分不少给了港务局。这没有市场观念也大有好处呀

家园 可是人还是要靠物质生活啊……
家园 根据速遣协议,因船方原因导致作业中断、延误是不算滞期费的

碰到朝鲜船确实头大,船况实在太差,什么千奇百怪的问题都会碰上,更关键的是与船方很难沟通,稍微弄不好又上升到两国关系的政治高度上去了。

家园 我在北京读书的时候也有幸见过两位朝鲜访问学者

我老板那时候还是我们那个圈里的大腕, 学校里的一把手. 外事和科研全归他管, 跟好多使馆的文化参赞都有密切的联系. 有一天从朝鲜大使馆参加招待会回来, 把我大师兄叫去, 抱怨了一大堆说朝鲜使馆总是找机会跟他要钱要支援之后才转入正题. 原来, 招待会上, 对方官员跟他说有两个朝鲜学者想要参观我们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叫我们准备一下. 我老板特意嘱咐说也不用刻意准备什么, 那俩人肯定不是什么学者, 又不知道是哪里的官员出来到中国享受. 大家只要把白大褂洗干净穿整齐就行.

到了参观的那一天, 大家照常工作. 不过在此之前谁也没见过朝鲜人什么样子, 都有点期盼. 那时候我是实验室的小嘠嘣豆儿, 接待参观的事情没我的份儿. 我就窝在实验台前干自己的活儿. 我大师兄到外事办公室把两个来宾接了过来. 大家偷眼一看, 傻了! 这,这,这,这不是越南人吗? 简直跟当年对越反击战中的越南俘虏一个样儿-------瘦小干枯, 眼窝深陷.两个人的服装也很古怪, 灰色的蹩脚化纤面料制作的中山装一样的制服, 脚上却是七十年代末小学生里流行的那种白色篮球鞋. 肩上斜背着黑色的人造革旅行包. 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他们不会中文, 双方用英文交流------到中国来访问不会中文也不配中文翻译,感情是很信任我们中国人的英文水平. 他们的口音很重,很难听懂, 我大师兄暗地里向我们大做鬼脸.

别别扭扭参观了公用仪器室, 大师兄把他们带到我实验台对面刚买的层析仪前面介绍我们是如何用它来分析纯化蛋白的. 他们相互对视一眼, 打断了师兄的介绍, 问了一个特别古怪的问题:"你说这台仪器是德国的? 是东德还是西德呢?" 这可把我师兄问住了, 倒不是为别的------2000年的时候还有西德东德这个概念吗? 还是在一旁的老师兄反应快,他挺身而出, 义正辞严地说:"不论这设备来自东德还是西德,它现在都是在为中国人民服务."两位客人似乎很满意, 微笑着点了点头. 我大师兄这边还懵着呢, 准备继续背他那套解说词. 客人们又打断了他, 主动提出要看超净工作台. 大师兄更懵了, 他不明白超净工作台有什么好看的. 这东西在生物实验室就跟试管量筒一样普通. 但是他还是顺从地把客人领到超净工作台前, 还顺手把我揪过去演示一番, 根本不考虑扳两个开关是猴子都能干的事情.

从此以后的局面就被客人控制了, 我大师兄按照他们的要求带他们去参观摇床.留下我们大眼瞪小眼-----这摇床说白了就是装在恒温振荡器上的试管架,有什么可看的? 从地下室参观完摇床, 客人们就告辞了, 我们真正的设备人家一概不感冒. 大师兄客客气气把俩人送到老板办公室,握手告别. 人家还要跟老板共进午餐进行深层次交流, 当然是我老板掏钱下馆子.

老板饭后到实验室坐坐消食, 他也不问参观过程, 只顾调侃又当了次冤大头. 原来, 两位客人参观不过是引子, 饭桌上要钱才是正事. 他们表示希望我们学校能够向他们提供科研支援,不要人不要物只要钱. 老板面皮薄, 批了五千块了事. 两位欢天喜地走了, 老板愁眉苦脸回来-------五千块是小竹杠, 但是架不住人家隔三岔五来敲.我们又不欠他们的, 但中朝友谊的幌子下头谁敢不给. 别看朝鲜使馆的布置寒酸得不如街头小饭馆,但是招待会经常开,见面就开口要钱要东西, 就跟用提款机一样方便.

家园 朝鲜来人参观和我们用英语交流我们那里也发生过。

背的黑旅行包跟70年代工厂采购员那个样式一模一样。

怎么你们学校还有援外的义务啊?我们那里来人不管是培训还是买实物,一律现款交易!他们来的人谈判的管谈判,作决定的作决定,交钱是另来一个,那个钱都是人民币,真的没错,但是太旧了,搞得我们的财务人员轮到我们收朝鲜人钱就发脾气,我还得给诸位姑奶奶陪好话,要不她们就拒收。

家园 想不出来他们什么精神比我们充实,除了会喊万岁以外
家园 口号我们也喊过,那会儿的精神世界也确实比现在充实
家园 也许那是关在小房子里的精神容易充实吧
家园 说的对,咱中国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个人崇拜,天灾人祸,光着屁股喊口号,手里捧着原子弹天王老子都不怕,咱都经历过。“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后边还得加上一句:“朝鲜的今天是我们的昨天”。但有一点不同,中国人有骨气,从来不出去要钱(只要技术,但不给我好脸子看,我练技术也不要了,自己搞)。祝祖国母亲生日快乐,祝朝鲜人民早日吃饱穿暖。

家园 好象以前朝鲜人出差必须带着自己的口粮

我一熟人曾随一官方代表团去那边儿,从开城回平壤时与一人民军中校同行,看那主提(音:di,一声)了着一个挺沉的口袋,一路挺辛苦,就帮了他一把,结果发现是袋粮食。一问,敢情那中校是到平壤出差,一路必须带着自己的口粮,这还不如咱那前儿呢,好歹中国还有个全国粮票啥的。

这已经是10多年前的事了。

家园 说得好
家园 今年朝鲜似乎缓和点了

今年五月份去了一趟朝鲜,玩了四天。开始的时候特别紧张,方便面矿泉水面包火腿肠带了一大堆,生怕到那边被饿着。不过上了火车过了新义州第一顿饭就很不错,有鱼有肉有米饭,都能吃饱。这四天吃的基本都不错,不算丰盛,素比荤多,放油很少,但总算能填饱肚子。习惯了国内荤腥的人,偶尔接触一下这样的饮食反而很舒服。我在那里毫无痛苦地瘦下去了两斤。

从接触到的朝鲜人来看,虽然仍旧脸上菜色不改,不过没感觉象是饥民,只是有些营养不良罢了。(不是在平壤,而是在沿途火车站上观察到的,应该算是真实平民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