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医疗体制的问题,说到底还是市场化不彻底的问题 -- Javacai

共:💬54 🌺3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关键还在于缺乏监督

楼主的文章是典型的正话反说的讽刺文。萨苏的话对是对,但没说到点子上。中国目前的医疗问题的矛盾还没有上升到那个层次。

以我的亲身经历为例:我有一个中耳炎的老毛病。第一次去医院时,医生给我开了1种价格为65元/瓶的药水,使用2周后,症状一点也没减轻。第二次去医院,开的是3元/瓶的双氧水,3天后明显好转。1年后,我中耳炎复发,去医院时又给我开65元/瓶的药水,我告诉医生以前也用这种药,不管用,开双氧水就行了。医生坚持要开65元/瓶的药水,说如果2周以后不行再双氧水。这种行为不得不让我思考医院为什么要坚持卖质次价高的产品。

大陆目前的医疗体制看似门类齐全,但实际上缺少扮演监督者角色的部门。从制药厂、医药公司、医院到保险公司,所有的部门都只用向患者索取报酬的权力,而没有帮助患者节约费用的义务。

制药厂、医药公司实际上只是医院的供货商,与消费者并不是直接发生关系。作为高度专业的领域,药品的价格不会受患者的直接影响,只会受医院的影响。而只有医院表现出需要质优价廉的药品时,制药厂才会有动力开发质优价廉的药品,医药公司才会努力经销质优价廉的药品。而如果医院需要质低价高的药品,制药厂就会开发质低价高的药品,医药公司经销质低价高的药品。

大陆目前医院的主要利润来源于销售药品的附加值及医疗仪器的使用费。如果把什么“悬壶济世”、“白衣天使”之类的面纱抛去,仅仅用赤裸裸的利益来思考,就不难明白为何大陆目前药品价格居高不下,为何一些被命令下调价格的药品很快就成为滞销货。

有朋友会问:从销售药品中取得利润又不是只有大陆一地,为何别人的药价问题就没有这么尖锐呢?答案就在保险公司的角色上。

在香港,患者在药费上是不直接与医院发生关系。无论医院开出什么药,患者只管从药房拿来吃药就是了。医院从各保险公司一起设立的医疗基金中提取药费。在提取药费时,医院要出据该患者的保险号、病例与处方。基金根据保险号将病例与处方转给相关的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有专门的合约医疗机构来审核这些处方,如该机构认为某个药品可以用更合算的药代替,则会将差额告知保险公司。保险公司通知基金该医院在提取药费时需要扣除这些差额。这样,如果医院开出质次价高的药品,则医院要承受最终的损失。患者,医院,保险公司形成彼此监督,彼此制约的关系。利用各方的私心,达成最终的平衡。

在大陆,保险公司对医院没有任何影响力。他发现患者的处方有问题,也只能选择拒付。而患者也没有任何便捷的手段向医院讨回损失。这样医院就处于一种不受监督的超然的地位,保险公司处于旁观者的地位上,患者则几无反击之力。这样的关系无法形成平衡,只会越来越倾向医院的利益。

中国的医生和医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再次证明了“绝对的权力绝对会导致腐败”这一名言的正确性。

家园 萨的分析适用于发达国家, 你的分析符合中国国情

但你所说的实际上不仅是医疗问题,而是法制和公信机构的缺失。

家园 对您的这个贴子萨给以十分的敬意

虽然我们论述的话题有所区别,但您从现实角度的入微观察和对问题本质的一针见血,都表明这不是普通的书生之见。议论有空泛的,也有真正有实际意义的。我上面的议论更接近宏观的评论,也就是说失于空泛,而您的文章,无疑涉及了问题的实质。

当初我曾经对深圳火车站大队民工排队三天买火车票的现象大发议论,认为通过电话订票,网络订票等一系列方法,可以不太难的解决民工回乡难的问题。而给我看深圳民工排队买票照片的朋友回答我,真正的问题不在这里,而在于从这些民工身上榨取附加票价,已经成为一些人的传统利益。任何对民工服务的改进,都要破坏这些人的利益,而他们就是铁路部门本身的一部分或者他们的相关部门,他们当然没有诚意和积极性去改变民工买票的问题了。

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真是书生气太重了,而我的朋友才真正看到了本质。看您的文章,有同样的感受。受教。

家园 插一句话

这次回国,看报纸报道,今年开始,深圳火车站已经可以通过电话订票,到特定的窗口取票了。

看来某些人的传统利益给割走了。

家园 问题是医院如果不挣药的钱,它挣什么钱呢

不过,日本的医生好像也是靠药挣钱的。在日本的话,处方药的话,好像价格都是国家定的,而且什么病用什么药都定的差不多了,医生好像就是从里面挑出他想开的药就可以了。然后医生从他开的药的价钱里面得到一部分。你拿着这个处方到药房,药方再拿一部分。比方说,医生开了一个药,这个药的价钱是100块,按照规定,医生可以拿到30快,剩下的就是药房拿的了。我的保险是自己负责30%的,他就收我9块,剩下的向保险公司要了。

家园 并不是说不让医院卖药

我的主要意思是要给医院找一个监督机构,审核他们开的处方的合理性;并且这个监督机构要直接对患者负责,有利益驱动最好。做到这一步之后,才是研究医疗投入、提高全民素质、兼顾公平和合理之类问题的时候。否则,投入多少也不够分的。所谓人心无厌啊。

另外,你举的例子我没有看明白。

药价100,是否是说你先要出100元的买药钱?

医生从中拿30,是否是说这100元中有30元是给医生的?

剩下的就是药房拿的了,是否是说剩下的70元给药房?

“保险是自己负责30%的,他就收我9块,剩下的向保险公司要了”

这一句就全乱套了。

按付出9元且自己负责30%算,药费总价值为30元。这跟上面说的对不上啊。

向保险公司要有是谁向保险公司要?要多少?

假设日本的医疗保险制度的思想与香港相差不大(实际日本是什么样子我完全没概念)。那么我可以这样理解。患者看病,医生开了一种100元的药。患者向药房买药,实际只支付9元,其余费用由保险公司向医生和药房支付。为避免药费的不合理上涨,保险公司会找其他医生来审核这个处方,从中挑毛病。如果没有发现毛病,就全额支付。如果发现问题,就开出更好(或者说更廉价但治疗效果差不多)的处方,并按廉价的处方金额支付。损失由医生负担。

而大陆现在的做作造成的情况是:患者先全额支付100元药费,其中的利润有医生和药房分配。患者再拿处方向保险公司申请包销药费(包销比例不一定,各地有所差别),保险公司如果发现问题就拒付。如果患者认为损失过大又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才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讨回药费。

这样一来,对于医院来说,卖质次价高的药品,钱先到手,只要不是太过分,就不会有人找会来,可以说利润大风险低。赚的钱多硬件条件好了,福利高了,医院的竞争力就强,发展就好。如果老老实实的卖质优价廉的药品,赚的钱少硬件条件就难以改善,福利也高不了,医生都向别的医院跑,医院的竞争力就差,发展就更谈不上了。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医疗保险是国家硬性规定的,不能不办。但也不能总往里赔钱,否则公司都开不下去了,还怎么保险。于是拒赔、硬性划定保险金赔付额等等手法出笼。总之就是保证自己不赔,其他就不管了,也管不了。

剩下的患者就只能自己承担风险了。医疗又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领域,绝大多数患者是不可能自己给自己看病开处方的。治病也不是个能拖着不办的事,没有货比三家的闲暇。于是也就只能认了。

家园 【原创】坚决不同意你的部分观点!!!

中耳的部位在鼓膜后,如果真是中耳炎的话,往耳朵里灌双氧水,只有在鼓膜穿孔后才有效。

双氧水对于厌氧菌感染效果叫好,并且有一定的收敛作用。但对于常见的需氧菌感染效果并不好。临床治疗中,如果需要使用双氧水消毒的话,一般是在使用酒精等其他的消毒剂的情况下,再考虑使用双氧水。

厌氧菌感染,一般是在需氧菌感染的基础上的混合的后续感染。简单来说,是在需氧菌感染,消耗了局部的“氧”以后,为厌氧菌的感染创造了条件。

从医生的角度,先使用抗需氧菌的药水是必须的,并且是要首先使用的。只有在治疗需氧菌感染,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才有必要增加使用抗厌氧菌的药物。

第二个不同意你的观点——医疗问题只所以在中国如此尖锐,不是简单的监督机制就能奏效的。这个问题牵涉广泛,最根本的原因是专制独裁的政府,根本不会将国民的医疗问题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来考虑。萨苏说世界各国都有医疗问题,这是事实。但是,在世界大国中,对医疗问题如此漠视,如此轻视的国家,还没有像中国这么特殊和极端的。

本来想送个鸡蛋给你。不过,想想看,算了。你也是不明白中国的医疗状况而已,实在不能怪你的。

家园 算错了

应该是我掏30元才对。其中给医生9元,然后去药房买药的时候,再给药房21元。然后医生再到保险公司去要21元,药房也是自己到保险公司要他该得的另外49元。

日本有一个专门的什么部门审查医生开的药方,应该和你说的那个保险公司请的一样的东西,不过日本这个是政府。

家园 说来说去还是人太多造成的,您说的很好,鲜花

家园 中耳炎的事正好请教一下一刀兄

首先,老实说,我对看病一窍不通。医生说是中耳炎,我就认为是中耳炎。具体是不是我是不明白的。正好一刀兄懂医,我把症状给说一下,你帮我看看到底是什么病。多谢了。

发病前没有什么征兆,先是发烧,然后感觉耳道内急速肿胀,然后耳道内涨破,流出体液,无异味。从发烧到涨破,最多不超过12个小时。

另外,除第一次发病外,以后发病我均未使用其他药水,只使用双氧水。每次治疗周期最长1周,最短3天。从我个人角度将,我是不愿多受10多天的罪的。

其次,不要把什么问题都范政治化。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任何政体下,一个有利可图的公共事业如果没有监督机制,我都不相信它能够良好运作。

先不说变更政体的效果如何,你认为是改变现行各医疗机构的权利及义务分配容易,还是变更政体容易?哪个见效快?

凭什么老百姓不能要求一个能够更快获得利益的方案?

碰到问题,不要先把原因归结于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上;要先看看能作什么。你现在的看法只是有助于即得利益集团推卸责任罢了。

家园 你基本错怪了医生。

估计,你怀疑他想骗你的钱,没听他的。在那个时候,正确的处理还应该主动将鼓膜且开排脓,这样以后的听力不会有什么影响。

他是想保住你的鼓膜啊。他应该建议你打针了的现在社会上对医生有点看法, 有时也过了头。鼓膜一般不能用常用的75%酒精, 那会把人给痛死。可以选用3%的硼酸酒精。

你去就诊的时候肯定病情危急,因为就诊后12小时就穿孔了。那时给与好一点的滴耳液,(从价钱看估计是氧氟沙星滴耳液)也是为了你好。如果医生又建议了作鼓膜穿刺或切开,您又拒绝了,那就太为您遗憾了。

家园 多谢指教,献花一朵

我去看病时已经涨破了,脓也流出来了,医生也没有跟我提过鼓膜穿刺的事。至于滴耳液的事,我现在也认为我可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腑了。

不过这件事只是我开始关心医疗问题的起因,我的思考并不是以这件事为基础的。

家园 【原创】非釜底抽薪不可!

中耳炎的事,就不用我说了。有人已经回答你了。

不仅是医疗问题,哪个问题不是比所谓政治问题更小的问题呀?可是,这些问题,不仅没有改善的迹象,而且,一天天地严重下去。事情如何转变,早已不是我们主观想象能如何改良的了。

扬汤止沸已不可能;非釜底抽薪不可!

仅以医疗问题来说。问题的焦点只有两个:

1.钱怎么来?

2.钱怎么花?

不仅仅是福利国家,任何国家都面临一个医疗福利与商业行为的均衡。福利制度,医疗费用由税收中筹集。国民税收的相当一部分应该作为医疗支出,在国家财政支出中保持一定的比例。医疗用的资金,还可能通过商业途径实现一定程度的增殖。目前,中国的医疗支出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例可以说是全世界最低的。老百姓辛苦交的税,都到哪里去了?

医疗福利的崩溃,导致医疗经费只能通过商业化的医疗行为来筹集。可是看看老百姓,有多少人能支付得起自己的医疗费用?社会贫富分化的剧烈程度,使医疗成为每个人的一项沉重的负担。因医返贫,甚至患病而不敢就医,已经不是一个两个人的问题,而是成为几乎全中国普通人的噩梦。

国家的政策,可以称“坐山观虎斗”,“挑动群众斗群众”。将医疗问题拼命向医患矛盾中挑拨。让老百姓以为自己的医疗困境完全是医生一手造的罪孽。政府通过这种方式来转移群众对医疗问题的仇恨。

从2006年,高强的一系列讲话可以看出。国家对医疗问题也没什么好办法了。完全是拖得了一天是一天。只要全中国的医生没有死光,政府一天都不会舍得放下这个挡箭牌。

医疗问题,甚至教育问题,失业问题,养老问题。都是这个专制制度和独裁政府所不能解决的了。

革命不是一个人能说了算的。现在的政府和现时的制度,势必将推动越来越多的人站在对立面去。这不是主观想象,而是客观的现实将会呈现出这种翻天覆地的未来。

家园 【注意】中国的医疗支出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例并不低

修改:把一些不太厚道的话改了。。。

目前,中国的医疗支出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例可以说是全世界最低的。

看到这话,俺大吃一惊俺这个人也算是理科出身吧,对数据还是挺感兴趣的。赶紧去查查。。。

俺去世界卫生组织的网页去看了看,证明了--您那句话与事实不符!

懂英文的网友可下载《World health report 2005 statistical annex》(PDF),可惜还没有中文版的

国家医疗支出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例(General Government expenditure on health as % of total general government expenditure)(最新数据是2002年--报告是2005年的)来看,中国至少也算是中流吧。摘一些国家的数据:

中国:10%

巴西:10.1%

加拿大:15.9%

埃及:6%

德国:17.6%

印度:4.4%

印尼:5.4%

以色列:10.9%

日本:17%

马来西亚:6.9%

巴基斯坦:3.2%

韩国:10.7%

新加坡:5.9%

英国:15.8%

美国:23.1%

越南:6.1%

地主注明:

1.除中国外,其他是按国家的英文译名顺序排列

2.除了一些亚洲国家,还列举了发达国家和巴西,以色列(大批穷国都懒得列)。

3.看来美国最高,新加坡为什么这么低?!

从WHO的数据看来,医疗支出在中国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例并不低,而且在发展中国家里还算高的!我觉得问题应该是“医疗收费过高”和“医疗拨款分配不合理”。

家园 可怜的一刀

估计地球人的大多数用脚趾头想一下就知道“目前,中国的医疗支出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例可以说是全世界最低的。”这句话无非是一句气话而已,难为有理科专业人士就此考据了一番,不禁让俺想起了那些按字面来考据过俺们太祖接见日本访华代表团时“感谢日军侵华”发言的仁兄们,精神可嘉哈~ 不过俺也不得不严肃地指出,考据得还不够深入,干吗不把那些大批穷国列出来涅,越多那就越能说明那句话的无知嘛。

不过说到新加坡

http://news.stock888.net/040526/101,1317,819471,00.shtml

细数新加坡医疗保险制度

   在新加坡,卫生保健的筹资体制是建立在个人责任的基础上的,这一自负责任的原则具体表现在医疗储蓄和医疗保护方案上。

   在上世纪80年代早期,新加坡政府决定逐步从以一般赋税资助卫生保健的体制,走向以个人储蓄为基础的体制。它由三个方面组成:医疗储蓄方案、医疗保护方案和医疗基金方案。

  医疗储蓄方案。医疗储蓄是一个全国性的、强制性参加的储蓄计划,帮助个人储蓄,以用于支付住院费用。每一个有工作的人,包括个体业主,都需要按法律要求参加医疗储蓄。医疗储蓄运作起来就像个人的银行储蓄账户,惟一的不同点是医疗储蓄账户上的钱只能支取缴纳住院费用。参加医疗储蓄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账户。医疗储蓄经费并不同他人的合在一起。每个人可以用自己的医疗储蓄支付个人或直系家属的住院费用,如妻子、孩子和父母。

  根据年龄的不同,缴纳医疗储蓄的费用占工资总额的6%—8%,由雇主和雇员均摊。医疗储蓄金是免税的,并根据平时的平均利率增长利息,最低利率是 2.5%,为了避免医疗储蓄金余额过度积压,从而产生不必要的支出,医疗储蓄的缴纳有一个最大限额。据估计,这一最大限额足以保证病人终生利用补贴病房的卫生保健需要。

  医疗储蓄只包括住院费用和选定的贵重门诊检查。在1993年,住院病人的80%是使用医疗储蓄支付住院费用的,其余的20%由其雇主、保险公司或自己支付。用医疗储蓄金支付住院费用也有一定限额的。为了让住在私人医院的和在公立医院的高级病房的病人缴纳部分现金以及防止账户的所有者们过早地用光医疗储蓄金,设立了日住院费用提取现额;并根据手术的难易程度对不同的外科手术规定了提取限额。

   当医疗储蓄账户的所有者超过55岁时,可以提取一定的医疗储蓄金。但在账户上要保存一个最低的累计额,这是为了保障账户所有者在年老时,有足够的储蓄支付其住院费用。医疗储蓄金可以作为遗产,并不缴纳遗产税。

  医疗保护方案。为了补充医疗储蓄方案,新加坡政府于1990年开始了医疗保护方案。医疗保护是一项基本的、低费用、大病保险计划。它的设立是为了帮助参加者支付大病或慢性病的医疗费用。与医疗储蓄不同,医疗保护是自愿参加的。医疗保护是一个需要放弃的计划,即每一个医疗储蓄的成员如果不特别指明放弃这一方案,它将自动成为医疗保护的成员。

  医疗保护的保险金从医疗储蓄中扣除,它是一个低费用的保险计划,其福利限定在B2级。30岁以下的人,每人的保险金只是每月1新元,66—70岁的人是每人11新元。医疗保护基金用于支付部分住院费用和一些较贵的门诊治疗费用,如肾透析;但不包括一些病种如一些天生性疫病、精神病、美容手术的治疗费用。作为大病保险方案,只有在医院账单超过一定数目以后,才能提供医疗保险的福利。超过部分的80%由医疗保护支付,余下的20%自负或用医疗储蓄金支付。然而,门诊的肾透析、化疗和放疗没有报销起限。

  截至目前,在新加坡88%的医疗储蓄成员参加了医疗保护计划,约15万医疗储蓄所有者的家属自愿参加了医疗保护方案;约12%的(20万人)宣布放弃这一方案,这些人主要是从他们的雇主那里得到非常好的医疗福利或者参加了私人保险。3%的所有住院患者从医疗保护获得福利。

  医疗基金方案。医疗基金是新加坡政府为帮助贫困的新加坡人支付医疗保险费用而特别建立的一种捐赠的基金,始于1993年。它保障了所有的新加坡人,无论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如何,都将能得到良好的、基本的医疗保健。医疗基金由此从第一笔2000万新元捐赠开始,只要经济持续增长和预算增加,政府将每年给医疗基金1000万新元,只有这些捐赠基金的利息收入可以用于支付穷人的住院费用。这些捐赠基金的收入分到公立医院。那些不能支付其住院费用的人可以申请医疗基金的帮助。每一个公立医院都有一个由政府任命的医院医疗基金委员会,审批申请和发放基金。这个委员会由积极参与社区工作的私营和公立部门的人组成。从 1993年4月医疗基金开始以来,共有上万人申请并得到了医疗基金的帮助,支付了医院费用。

看来新加坡ZF除了假模假样地弄了点捐款,居然一毛不拔,着实可恶。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