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佛学初步之一什么是佛 -- 淡淡微风

共:💬146 🌺10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呵呵这就是误解啊:)

佛不是无所不能的。

佛家不讲灵魂,或者说佛家所说的灵魂和别家意义不同。

佛不“登记每一个人的言行”,也不“奖善惩恶”,佛也不“是灵魂法庭的大法官”。这些东西,由因果律自然支配,没有人为因素。

佛只是老师,告诉你方法,成佛靠自己修,自己不努力,佛也帮不了你。

以利益为主导学佛,方向就错了。回头我专门写一篇东西探讨这个问题吧。

家园 呵呵众生都可以成佛:)

苍蝇蚊子也可以:)

家园 看来,俺迷途了,提前进入狗年,

瞎“汪,汪”

期待您的新贴.

家园 微风的BLOG链接在此:

外链出处

哈哈, 不看不知道, 一看吓一跳.

"呵呵不太严正的声明:) "

八卦强贴.

好玩好玩!

家园 【原创】佛学初步之(二)什么是法

  说完了什么是佛,自然就接着说说什么是“法”。

  以前说十念法门里的“法”,那里的“法”,基本上是“方法、道理”的意思,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佛学的基础“佛法僧”三宝里的“法”。

  任何一门学问的发展,都离不开三要素:创立者,学问本身,传播者。佛就是这门学问的创立者,僧就是传播者,也相当于助教,当然现在和古代已经有所不同,法呢,就是佛所说的理论。

  在佛学里,为了方便研究和有效管理,大致上把所有资料分类成“三藏十二部”,这样的分类,基本上是自然形成的。

  三藏即经、律、论。

  “经”,就是佛说的经典,是佛讲课时学生所记的课堂笔记。

  “律”就是律仪,早期就是佛所制定教团之生活规则。

  “论”就是后人对佛典加以解释,归纳,发展所得的著作。

  三藏法师,一般是指通达“经律论”各种学问的人,是很崇高的尊称,很少有人能当得这样的称号,自古及今,真够资格的,算起来也就是寥寥数人而已。不过自从“西游记”问世以后,基本上这个名称就被玄奘法师独占了,当然,他是被唐太宗钦封的“三藏法师”,并不是吹出来的。

  历史上的玄奘法师,品貌超群,器宇不凡,是难得的不世出的人物,并不是“西游记”和现在的一些文章影视里描写的那样无聊。

  玄奘法师自幼聪明绝伦志气高洁,儒释道百家学问都认真学习研究,并且有精深造诣。大了以后,因为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大家的答案有所不同,查阅经典也互相有矛盾,基本上到了没有人可以给他答案只有自己探索的地步。他感叹佛经的翻译量和准确程度不足,就立志去佛学的老家印度学习,也就是当时的天竺。后来他孤身涉险,历尽艰难,生死关头无数,走了三年,终于成功到达印度。然后留学十七年,好学不倦,遍览经藏,成为当时佛学界著名的人物。回国以后,推辞了唐太宗劝其出仕的邀请,长伴青灯古佛,致力于佛经翻译事业和培养后继人才,与鸠摩罗什前后呼应,成为我国最著名的翻译家。

  今天的我们,随手就可以在网上下载经书,查阅思考不明白的问题,比起那些也许一生都看不到经书的人,幸福的不知道到了哪里,就是因为有那么多为法忘躯的人无私的奉献。喝水莫忘挖井人,为他们的奉献,我们也应该好好努力,而不是亵渎。南无阿弥陀佛。

  多说了几句,为真正的天才和英雄正正名。

  现在拿玄奘法师开涮的人很多,和写别人一样,反正都是把别人写的很笨,暗地里觉得自己什么都明白聪明,似乎是时代潮流了吧。网上好象又有个无聊的人,也取名叫“唐三藏”,现在的年轻人,和那些不读书却敢做教授甚至学部委员的官员一样,都是“无知才能无畏”的高人。

  现在这个解构一切的时代,也是文化沦丧的时代,很多以前被尊崇的东西,都已经不再被尊重,以前被尊敬的品格,也开始被当做笑话。这不只是佛法的悲哀,更是中华民族的悲哀。也许慢慢的会好吧。希望不会象那个笑话里的中国教练,连上帝都要哭着离开。

  呵呵一不留神就犯了罗嗦的毛病,惭愧惭愧:)

  言归正传。

  十二部,基本上是按照内容来区分的,如说自己的前生后世,说其他世界的情况,为了讲明白一个道理打个比方,回答学生的提问等等,大致是把所有佛经分成了十二部分,不过现在一般并不采用那样的分法。

  现在一般的分类,已经大多数按照所讲内容的侧重点,分成种种部集,如“般若部”包括“金刚经”等主要说与智慧有关的问题;“法华部”讲一乘圆教,“涅槃部”就是佛临终前所说的话。“密教部”,望文生义,自然是密宗经典了。

  佛在一生的不同时期,所说的道理,侧重点不同,按照前后的次序,基本上可以分成五个阶段,称为“五时”。

  第一阶段:华严时,初成道时说“华严经”,度大菩萨。

  第二阶段:鹿苑时,在鹿野苑等地,十二年间说小乘阿含教,诱引钝根,度声闻缘觉乘人的时期。

  第三阶段:方等时,其后八年间说“维摩”、“胜鬘”,“楞伽”等经,主要讲解大乘,破除小乘之执,启发小乘人追寻大乘的时期。

  第四阶段:般若时,其后二十二年间说般若,强调诸法皆空,淘汰大乘小乘的执着,融合大乘小乘于一味。

  第五阶段:法华涅槃时,最后八年说法华,为使受教者到达最高境界,会三乘于一乘圆教。更于入涅槃前夕说《涅槃经》,说明常乐我净,昭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乃至一阐提人,亦当成佛。

  佛在不同时期宣说的道理,基本上按照由低到高的程序,教育和学习自然有个进步和发展的过程,所以前期和后期,有些说法,有相互矛盾的地方,这并不奇怪。同样的道理,和小学生说,和大学生说,和博士说,一定有所不同,在这里斤斤计较,就如禅宗所说“一句合头语,千古系驴橛”,自己给自己设套了。

  所以在学习佛学的四大原则里,有一条就是“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就是说道理上要依从后期把道理讲透了的,而不是前期只是针对初学者的那些说法。

  很多关于真经伪经南传为真北传为假的争论,那是学者们所做的事情,我们学佛者,只管道理对否,真修实证就好,别掉进争来争去,却忘了道理都是假的,修行才是真的的重点。

  

  以上的说法,有些在佛学界和学术界有所争议,但那些属于知见之争,作为修行人来说,说的千步,不如行的一步,切莫被学术上的争论搅昏了头脑。大道理上,我们只要基本上明了了,后面就是一步步切实努力,而不是争讼不已。学佛,不是搞学术,不需要死扣。

  学佛的真正好处,不是为了知道一堆似是而非,却没有任何实用价值的大道理,而在于看明白世界的本质,把握住生命的规律,进而达到改造身心使之趋近完美的目的。

  顺便祝大家新年快乐!

家园 第一个问题见(二)什么是法; 第二个问题在<<学佛群疑>>有讲

摘一段:

真正持咒的人也讲咒音,最好是以梵语的原音发音,而且每一个音节在印度都有它一定的意义和作用,所以,今人有说‘阿(e)弥陀’的e最好能发音为‘阿(a)弥陀’不无理由。但是一切修持法门,以心为主,音声是其次的,千百年来中国人念‘阿(e)弥陀佛’,并没有发生什么不良的后果或作用,也没有因此而打了折扣的记录。大悲咒也是一样,今天的西藏人、韩国人、日本人、越南人和汉人都持大悲咒,发音彼此各异,可是也能收有相同的效应。

家园 继续继续,花,催。
家园 微风老师过年好
家园 参谋新年好:)

别叫老师,不敢当啊。

家园 有理。花之
家园 学习不是件容易事,

涉及到很多事情,比如说个人条件,时间环境,以及个人习惯等等,而且要看是学什么。学习新东西可以先了解整个轮廓,看清它的树状结构,然后再由简到深,最后可成为专家。学习也可以不走这样的过程,而是采用遇到什么学什么,能学多少是多少,常用的记住了,不常用的随后可以忘记。当没有成佛的主动期望,也不反对学习一点与佛有关的知识时,后一种方法可能会更实用一些。

俺喜欢看您的贴子,有时也会想一想,想不通的,很自然就溜到脑后去了,但确实也留下一些印象。俺今天的问题是:对于一个象俺这样,没有成佛的主动期望,又想了解一些与佛有关的知识,应从何处入手会容易些,是华严经吗?

您提到,佛学有三藏,即经、律、论。经是佛讲课时学生所记的课堂笔记;律是佛所制定教团之生活规则;论是后人对佛典加的解释,归纳,和发展所得的著作。俺有点犯难了,那一个更容易学一些?如果有心让听众坚持学习与佛有关的知识,您有什么好办法让听众能更好地理解佛学?

俺相信,佛肯定没有规定学佛的智力和学位要求,但理解佛学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俺还相信,成佛或许有个机缘巧合,而学习佛教基础知识可能更多地涉及到学习方法了。

家园 俺当初学佛是东一榔头西一锤, 逮到啥喜欢的就多看两眼,

这样一定时间后, 俺的佛学知识逐渐从支离破碎发展到稍能连贯.

我认为, 初学者应该先读一两本佛学入门书籍, 这样能对其理论框架有个了解. 然后渐渐深入. 南怀瑾的佛学书籍非常可读, 可以从这儿开始. 至于先读哪本经书, 没有一定. 你可以拿几本经书随便翻翻,哪本最投缘就从哪本开始.

同时也可以开始学禅坐, 这至少对身心健康有极大的好处.

--------------

入门书籍:

<<佛陀的启示>>

外链出处

《佛教入门》

外链出处

<<佛学基础知识>>

外链出处

------------

南怀瑾先生著作

外链出处

------------

关于禅坐:

<<圣严法师教禅坐>>

外链出处

家园 能否在这里请教:

既然众生都可以成佛,那为什么我们这个世界的这一阶段佛只有这样一位?

这里“众生”我想指的应该是我们这个世界这一阶段的吧。

关键词(Tags): #众生成佛
家园 非常感谢,俺就从佛教入门读起,

如有问题,可能还得象您请教。

家园 确实不容易,不过也没关系,慢慢来,学着玩儿:)

我和衲子兄一样,也是从一片模糊慢慢的走向清晰,再进一步变的系统一些,真要说把所有问题都搞明白,那要到悟道才行了:)

衲子兄推荐的几本书都不错,可以看一看,如果有问题,贴出来大家回答,比自己闷着想要快一些。

开始学佛,不一定要读经,因为一般来说,都是比较艰深,要不然就是被很多词汇挡住去路,那就得不偿失了。

先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再慢慢的过渡的经书,这样应该比较好些。

古时候的三藏经典,对现在人来说,文字上都一定难度,还是先放一放比较好,等有了一定基础,根据自己的兴趣,再挑合适的部分深入研究。

关于怎么让大众更容易的理解佛学,我也在尝试,面对面的交流,一般来说比较容易,因为反馈快,有问题可以马上解答,文字上面,相对来说麻烦一些,我会根据自己的了解,进行一些努力,希望能让大家看起来光容易了解和接受。

其实学佛的时候,里面很多知识不知道也好,多了反受其累,等遇到问题了再补充知识也可以。一次性灌输,谁都受不了。

学佛需要机缘,那么我们就来把这个机缘培养一点点:)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