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重拾中华传统文化-对高考语文的一点建议 -- 观月听风

共:💬20 🌺1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重拾中华传统文化-对高考语文的一点建议

个人以为,古典优秀诗词文章,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传统文化的体现。对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最好方式就是“背”,尤其在青少年阶段。理解要背,不理解也要背,以后就会慢慢理解,老先生的话是有道理的。然而,当今社会有几个孩子这样做呢,大家都知道小时候背点东西好,但现实利益在扭曲人们的选择。故建议:

在高考语文中设一大题:默写古文或诗词一句,建议分值不少于20分。相应可替换掉古文理解或其他大题。

1 教育部或各地方教委应于高三学年初划定考试篇目,例如10篇古文,50首诗词等.考题即从中挑选。

2 作为配合,各地方教委应于中考及小学考初中设置相应题目并划定篇目.(如中考5篇古文,30首诗词)。

3 题目不宜多,以一 二题为宜.篇目设定应每年有所变化,但不宜过大。

4 第一年考试可以相对降低要求,以免增重高三学生课业负担。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各级学校将自发形成诵读优秀诗文的机制,相信没人对20分视若不见。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随之深入人心。经过6年或更长时间的诵读,兼以篇目的不断更新,相信到时候的高三学生起码在汉语方面已没有太大问题,文化的传承也在自然中完成。

例题:好学近乎智 __________________ 知耻近乎勇(一空20分,相信经历过高考的同志都知道它的分量)

这是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实属无奈。

小子乱语,欢迎指正.

关键词(Tags): #高考
家园 这个俺十几年前高考时好象已经学了至少十篇古文了

不光背下来,连意思都搞懂了

你的意思是减负?

家园 按我说,高考语文写2篇作文就行了,一个文言文的,一个白话文的。
家园 同意

我也认为对汉语的掌握,就是作文和古文。这二者拿下,什么语法之类就显得没用了,所谓语法不过是从西方引进的概念套在汉语上罢了。

家园 但作文主观性太强,况且能教能判古文作文的老师恐怕还是不够的
家园 不是减负,是加强学习。我中学时背下的现在依然记得,可惜只有三五篇。
家园 很有道理,花一朵
家园 嘿嘿,这个又要说到以前语文教育的失误了

现在确实有很多语文教师在古文上缺乏修养。

但是我觉得还是应该以作文判断一个人的中文水平,一篇作文里的遣词造句,简单的文字逻辑,对些副词和介词的掌握,这一切都是可以从文中看出。

作文可以这样打分,例如100分,其中的基本汉语知识掌握可以评40分,文字优美、词汇量等因素可以占30分,立义是否准确可以占20分。

语文的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堂教学,叫学生写作业,不如开个书单,每周叫学生写篇读书笔记就可。

实际上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显示出高中语文教育的不足,所教的内容和高考并不一致。趁你这里人不多,俺显摆一把。我在高中的时候语文是常常不及格的,但是高考的时候居然是全班第一,让所有人的眼镜都砸碎了。

为什么高中时候老是考不及格?因为我最不喜欢背书,文言文如此,白话文也是如此。但是不背书并不代表我不会用,古文我可以写一篇象模象样的小文,作文可以写得让老师非说我是抄袭的,其原因就是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平时练笔。

在你这里乱发了些感慨,见谅。

家园 这显然不是高考内容的问题,要让人人都会说古文,只有一个办法

可以参考当年先帝语录的学习方法,规定全民无论是评职称考驾照还是领结婚证以及一切日常活动都得先来两句古文,否则按外宾收费。

想象一下,将来打的先背蜀道难,司机对首长恨歌,付钱齐吟洛神赋,传统文化何愁不被重拾

家园 整体文化系统的崩溃,不是靠背古文就有改善的

整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不只是古文,包括儒家的思想,温良恭俭让的性格,以及种种的社会习惯。这些东西自从被打破之后就完全没有被恢复起来。

背再多的古文,他不懂得这些东西承载的文化和历史,不能理解这些文字的底蕴。也是白搭。

家园 很有道理

虽然方法未必恰当,这个主旨还是很好。

当年模拟考考了一句,桃李不言 。我们班一个都没答上来,后来就记住了,再后来听说隔壁班有个叫王成蹊的,还专门去参观了一回。

家园 这个好!建议在小范围内试行
家园 这个有点鸡生蛋,蛋生鸡的意思。

另外,自五四到文革,该打烂的,打破的,七七八八也差不多了。自改革到现在,大家拜金得又觉得缺少了什么。整个社会有这个需求,但具体要怎么搞又没有完善的思路。但是培养传统,教育是一定要改革的。

家园 我就这句熟
家园 说的有理。

儒家思想,包括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是几千年的农业社会沉淀下来的,然而自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基础和社会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被破坏了,新的社会文明还没有建立起来,“礼崩乐坏”所难免。孔子当年在中国社会从奴隶制转入封建制的过程中不也哀叹过吗?

美国式的文明从1620年五月花号登陆开始,到现在快400年了,从最开始人与人之间的“丛林法则”到如今的社会各方面的习惯,这种文明也是从无到有一点一点地成长起来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