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七出之条看宝钗之虚伪 -- 碰碰和

共:💬35 🌺2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从七出之条看宝钗之虚伪

首先,我认为红楼梦的原意不在批判,而在展现和怀念。曹公对十二钗是怀着很深厚的喜爱和欣赏的,虽然她们的个性完全不同,但是在她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非常可爱的地方。包括王熙凤。宝钗黛玉,仙姿灵窍,是曹公的理想一分为二。

一般来说,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人有某种优点,也会有这种优点带来的局限性,优点越突出,局限性也越明显。很多人喜欢把这种局限性扩大为缺点,这就是为什么会有人很厌恶黛玉的小气尖酸刻薄,也会有人指责宝钗的虚伪无情阴险。宝钗的优点,正是具有黛玉这样特质的女孩所缺乏的,而黛玉的优点,又恰恰弥补了宝钗这样类型的女性所不可能具备的,所谓鱼和熊掌,我所欲也,然不可兼得。所以只能鱼是鱼,熊掌是熊掌。

这里只说宝钗为什么会有这种被人指责为虚伪无情阴险的局限性。

从文学作品里看人性的演绎,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普遍认同的道德标准,就像是现代崇尚自由恋爱,如果放在封建社会,就会被当时的道德捍卫者理直气壮地指责为伤风败俗。所以看宝钗,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大家认同的妇女道德标准。

三从四德就不说了,先说说七出之条。现在看起来的确很过分,但是在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理直气壮的一件事。

七出有那七出呢?下面是引用的一段话,很抱歉出处找不到了,

「七出」一词起于汉朝,至今可见的最早文献是汉朝的《大戴礼记.本命》,称为「七去」、「七弃」。谓「妇有『七去』:不順父母(这里指公婆),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

何时才正式出现「出妻」的现象?

朝代 情況

先秦 妇女出嫁和被休同时称为「归」,被休则称「大归」, 被出的妇女称「弃妇」。

汉 提出七出与「五不娶」 有关。

唐 將「七出之条」列入律法,应出而不出者和隨便弃妻者,均受律法管制。

明 將「七出之条」順序改为﹕「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公婆)、口舌、盗窃、妒忌、恶疾」。

清 將「七出之条」順序改為﹕「无子、不事舅姑(公婆)、淫僻、嫉妒、恶疾、多言舌、盗窃」。对犯淫僻的妇女,沒有「三不去」的保障。

七出之条」次序的变化,可反映出不同时代对妇女的不同要求标准。

那么在红楼梦出炉的清朝,对妇女的道德要求是什么呢?因为还没有婚配,对宝钗而言,前三条可以仅仅归结为孝顺长辈,作为子女的都有体会,父母或者祖父母的某些做法也许你不会赞同,但是当老人正在气头上听不进去的时候,如果强行争执,反而会恶化矛盾,过去对父母的孝很大程度上表现在“顺”上,那么对于宝钗揣测贾母爱吃什么,金钏儿死后宽慰王夫人也算是孝顺的表现,不能要求她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更不能要求她有现代革命小将的阶级觉悟和斗争精神。

如果嫉妒,恶疾,多言舌已经被列入七出,可见当时道德标准对于这几条的坚决反对,那么宝钗对黛玉的姐妹情谊,也不能说是虚伪,一个时代一个标准,人是时代的人,很多人会把符合当时道德标准的行为作为当一个“好人”的标准,宝钗不仅仅是想让人家觉得她是个“好人”,而是自己真的在用当时的道德标准评定的“好人”来要求自己。

至于指责她的城府深,多数来源于她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而在“多言舌”被认为是妇女七出之一的时代,这也没有什么不对,宝钗想做个厚道人,不想东家长西家短也没有什么不对,说实话,如果生活中多一点能像宝钗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人,这个世界会少很多谣言,误解和矛盾。人与人之间也要太平得多。

看红楼梦,我觉得金陵十二钗真的是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可爱,曹翁真是的在她们身上体现了自己理想的大观园。

元宝推荐:桃李不言,
家园 松花!~~~~

家园 她老人家自个三从四德没关系,别老劝人家求功名啊.

设身处地为宝哥儿想想,和这位姐姐在一起,一个字,BORING.

家园 薛JJ自己求功名不错,爱劝宝GG求功名也不错

可是那也是她的真实想法,不去迎合宝GG,真是不虚伪.

家园 献花
家园 明知道价值观不一样,还为了宝哥的地位或者相貌要嫁他,是对自己的虚伪.
家园 价值观不一样,还是会喜欢...

喜欢相貌就不是喜欢?

家园 人总有老的一天,等他老了再换小白脸? 想清楚喜欢人家什么再嫁呀,小妹妹.
家园 宝GG没老呢,宝JJ也正年轻....

俺们说的是就算喜欢相貌虚伪不虚伪....

跟老了何干...

家园 问题在于

至少前80回里,没有见她老要求贾宝玉求功名啊

如果偶记漏了请提醒偶,不过偶唯一记得的一次好象素湘云劝贾宝玉敷衍一下那些道学之人还素虾米的时候,袭人提到说宝姑娘曾经劝过类似的话云云,还说了贾宝玉当场就把她晾在那里了。

对于偶来说,如果偶的表弟或者亲戚家小孩虾米的象贾宝玉这样,哪怕出于亲戚间的关心,偶也会劝他好好读书之类。如果偶不劝,那一定素偶已经对他绝望或者彻底漠视了~

家园 谢天使mm花

家园 如雪mm说得对呀!

就是这么回事。

家园 从丁兄您现在的角度看来,嗯,功名那是封建腐朽的东西

不过从过去人的角度看功名,就和您今天要考大学读硕士博士留学是一样样的呀。

如果我有这么个整天混在女孩子堆儿里玩儿,喜欢逃学不写作业的表弟,我也要劝他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当然他一定不爱听的。宝钗劝宝玉读书,也是尽一个表姐的责任。我从中看不出什么抢宝玉的阴谋来。

还有啊,虽然宝钗对宝玉不错,可从前80回里,真没看出她对宝玉有什么非分之想,看见宝黛在一起她也绕开走,顺手为宝玉做做针线,那也是封建社会大家庭的友爱兄弟姐妹的女德之一,宝玉挨打掉两滴眼泪,也和迎春探春没两样。至于说听见木石前盟发怔,无非是觉得和礼教不符觉得这样下去会出不太体面的事情,这和贾太君批判西厢记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这只是当时妇女的道德准则的一种具体反应。不能说她就喜欢宝玉了。

真正喜欢宝玉的人是黛玉。从书里前八十回看来,宝钗从没对宝玉有任何男女之情,三人小时候的打打闹闹今天好明天吵也只是小孩子玩闹而已,这个湘云宝琴也一样的。其实后人看书,都被黛玉的个人主观的猜测和情绪误导了。黛玉喜欢宝玉才会患得患失,一会儿宝钗一会儿湘云的乱吃醋。加上又有什么金玉良缘一说,宝玉呢太多情博爱,宝钗又特别漂亮出色和讨人喜欢,这么一来,可怜天生敏感多情的林妹妹在那里整天忧心忡忡吃完了这个的醋吃那个的醋。这说起来都是宝玉太博爱的错。实在怪不得宝钗的。要是宝钗也像湘云一样早早的许了人,林黛玉也就没这么多烦恼了。要是湘云和宝琴像宝钗一样没许人,那林妹妹早就自己哭死了。你说,这个能怪谁呢?

话又说回来,黛玉诗词写得好,那也是因为她敏感多情忧郁的性格在起作用,所谓:赋到沧桑句始工。这正是黛玉必须具备的性格和素质。

家园 本来依着俺的性子是不多说的乐,可巧昨儿个和煮酒抬杠蓦地以为自己

明白了芹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原委.这哥们的顽劣瞅着该是区区的发小,区区就今晚打完球说些啥吧,希望芹哥儿在天上听着哭笑不得.

家园 丁兄说得没错,曹雪芹的身世从比较确证的考据看来

一个大家族从鼎盛到抄家败落,眼看着自己喜爱的姐妹们风流云散,对于感情丰富的曹雪芹来说,这确实是很令人痛心的一件事情。不过,这也算是国家不幸诗家幸的缩小到家族兴亡的典型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