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保卫西河——原创】老照片------爷爷奶奶和中国早期的明星摄影[2] -- handiman

共:💬23 🌺4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保卫西河——原创】老照片------爷爷奶奶和中国早期的明星摄影[2]

上回说到爷爷拜国画家张聿光为师学画,从此改变了一生的命运。

先介绍一下张先生。

张聿光 1885-1968,浙江绍兴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及上海分会理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一九0四年在上海华美药房画照像布景,一九○五年到宁波盖智堂任国画教师,一九0七年又返上海,在中国青年会学堂任图画教员,一九0八年在上海新舞台任舞台布景绘画师,一九0九年在上海为“民报”绘漫画,是中国漫画界的鼻祖。一九一二年与刘海粟,乌始光等画友创办上海美专。一九二0年,从法人处学西画,一九二六年,进明星影片公司任美术主任,上海美专校长。至一九二八年,任新华美专副校长。从事美术教育工作达四十年之久,为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老画家,法国国立博物馆、德国柏林艺术院均收藏其作品。凡花卉翎毛、风景山水、人物、走兽等无所不能。一九三五年出版过聿光画集二集。其绘画继承清末杰出画家任伯年的画风,吸取西画技巧而形成自己的面目。构图较多变化,不落陈套,有天真自然之趣。

点看全图

张聿光先生的两幅作品。泛舟,少女。画贯中西是当时一些现代画家的特点。

我曾经问过父亲一个问题,爷爷当年学画为什么没有成为画家?父亲的回答很简单,兵荒马乱的,有几个画家能养家糊口的?就连张先生自己也是以多种手段维持生计,包括为药厂设计包装。所以爷爷拜了师之后其实是学了一门手艺,一门吃饭本事。他和中国几千年来历代的手工艺人一样,走的是拜师,学艺,出徒,创业,再授徒的路。爷爷一辈子没上过正经学,跟张先生学画就是他的最高学历。幸运的是,他是张先生屈指可数的亲传弟子之一,甚至得到了许多上海美专学生可望而不可及的机会。爷爷十分敬重自己的老师,成了家立了业出了名后也丝毫不懈怠,逢年过节总是要带孩子去拜望。听父亲说,爷爷后来赚钱多了以后开始私下里偷偷地买老师的画,给老师贴补家用,等到后来收集的多了,自费为老师办了一个个人画展,而且十分成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啊。

到了1934年,爷爷大了,也开始要出来做事了。于是承蒙老师的推荐来到了名星公司宣传科,画电影海报。早期的电影海报都是以手工绘画为主,当然主要原因是没那么大的放像纸,另外即使有也会太贵,谁会满大街贴那么贵的东西啊?还有就是人画时可以进行加工,你像《飘》的海报就比原片画得美。当时明星公司的台柱子是蝴蝶。由于总给她们这些当家明星画海报,爷爷和她们的关系很不错,也为后来自己的生意之路做好了铺垫。

在这里多说一句电影皇后蝴蝶。如今的人提起他,多会把他和军统戴老板连在一起。其实这也正是那个时代的新女性的不幸之一。明星公司当年聚集了一大批左翼的艺人,影片大多数都有非常积极的社会意义。比如蝴蝶的《自由之花》,《狂流》、《脂粉市场》、《盐潮》,《姊妹花》,还有阮玲玉的《小玩意》、《神女》、《新女性》等影片都有很多思考,甚至呐喊在里面。(倒是现在的中国电影让人越来越觉得没有思考在里面。)可是就是这些个“新女性”,一个个在历史的狂流中身不由己地上下翻滚。命运着实让人慨叹。这也是一个讽刺吧。只有电影,这种虚幻的空间,能给她们一个自我。

除了画海报,爷爷也做些别的事情。这里插一句,我高中的时侯有一次班里搞班会,是影视知识竞赛。其中一道题是“说出中国最早的一部武打片”。我们都没答上来。回家问父亲,他头都不回地说“《火烧红莲寺》,你爷爷还是摄影之一呢。”我这个汗呐,这题都没答上来,熊到家了。《火》的确是中国影史上第一部武打片,主摄影师是董克毅,堪称旧中国的乔治.卢卡斯。他仅凭一本美国杂志上只言片语,凭着想象用土法子实验,想出了空中飞人的拍摄法---中国武侠电影的传家之宝———吊钢丝。直到前两年还在《藏龙卧虎》里又忽悠了一把全世界人民。呵呵。《火》其实是一个系列电影,当时拍出来后万人空巷,3年内出了18个续集。当时正好少一个摄影,他就顶了上来。爷爷自然在这里少不了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这大概是他后来搞摄影的原始积累。

点看全图

电影《火烧红莲寺》剧照。呵呵,不知是不是爷爷摄的,因为集数太多,不好说。

如果没有那场战争,爷爷大概会在明星公司一直干下去,搞摄影,搞海报宣传,都是他喜欢的。但是那场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一切,爷爷的人生轨迹转了个大弯。

元宝推荐:履虎尾,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花加沙发

向您爷爷致敬。《火烧红莲寺》在当时的地位估计和今天的星球大战差不多,我看许多电影分析都提到过。但没想到是系列电影,而且居然拍了18个续集!下面这张剧照也有意思,还有御剑飞行的特技场面出现。

家园 【2】花
家园 【花】看来这艺术细胞是有遗传滴
家园 确实是这样。当时人还不太开化

更没听说过还有“特技”这种猫腻,能“亲眼”看见人在飞,当然兴奋地找不着北了。

你别说中国,就是已经“很开化”了的美国,在同一时代也发生过奥森.威尔士在电台里喊一声“火星人来了”就全城大乱的笑话,还有人跳楼呢。后来奥森.威尔士还为此作过听证。

据父亲讲,都四十年代了,还有小孩子在家看《西游记》上瘾,看到窗外升起的馄饨摊的热气,就以为自己可以腾云驾雾,一脚迈出去的惨剧。

大家都有个神仙梦啊。

家园 哎呀,正在想怎样回复您呢

关于三爷爷弓韬的近况,我本人也不太清楚,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联系了。您提供的照片真是精彩阿。其中提到的一些内容,我后面也想展开讲讲呢,比如火烧红莲寺,还有胡蝶,咱们慢慢来阿。

您提到的董克毅先生,是中国早期摄影奇才,和我交谈的老先生也提到他演绎剑仙的特技故事,还说了他一手绝活,他是中国电影节首创一人分饰两角,同台演出特技的摄影师,这第一位施展“分身术”的演员,就是胡蝶。

董本来好像只是个摄影助理,是在拍《孤儿救祖记》转的正,因为当时的摄影师拍到一半跳槽跑了,自己去开了一家电影公司当老板,被忽悠的明星再无摄影师,聘请洋人又实在太贵,只好赶鸭子上架让董先生上。

结果培养出了一代摄影奇才。

家园 昨天刚跟父亲通过电话,还有很多珍贵照片会陆陆续续寄来。

都是他在上图翻拍的。要不是文革中旗手那么一出,现在中国电影资料应该多10倍。

家园 见宝送花,送花见宝!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家园 有意思

最后一张照片是以气御剑?这么高级的境界啊,,,

记得我看的第一部武侠片是《白发魔女》,香港的吧。当时一边看一边就很不耐烦:这什么呀,太神神鬼鬼了--那时没看过武侠小说,不知道武功原本就可以这么神奇的,哈。

家园 喜欢看老照片
家园 你下次回国背一套回来不就得了?

我大学时去各种图书馆最喜欢借老照片集看了。甚至爱屋及乌,喜欢上了老建筑照片。

出来后第一次回国,我有一天因为转车,无意溜达到了上海的季风书园里(非常出名的书店,不知道没人性啊),发现竟然有一架子全是各种出版社的<老照片>。由于时间紧,选了一套最贵的,济南出版社的。后来发现还真是最好的一套。现在我有1-7辑了,每本都跟砖头似的沉。

去年回国又去了趟季风,在那儿买到了一本萨书。

家园 白发魔女传我是一次

小学参加数学竞赛时在课桌里偷摸看完的,那次考试时间非常充裕。

不容易啊,你是看了电影没看书,我是看了书没看过电影。

家园 不知道这书店。。。

现在去上海的可能性不大了,回国会走北京或者香港。

家园 你看的是哪个版本的白发魔女啊?张国荣的那个?
家园 那个卓。。。是张国荣演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