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陶渊明、张仲景谈起 -- 熊腰

共:💬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从陶渊明、张仲景谈起

陶渊明挂印而去,为的是“不为五斗米折腰” 。情愿在乡下过清苦的耕读生活。独善其身,自得其乐。向往的是“帝力于我何所有哉” 的世外桃源。其“归去来辞” 、“桃花源记” 多少年来为文人雅士所乐道。辛弃疾词:“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推崇备至。然观其所为,究何所益于苍生社稷、世道人心?只为畅其一己之心意,世上少一清官,人间多一酒徒!

同样是县令,同样挂印而去,张仲景想得是:“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辞官之后,悬壶济世,并写出医家经典“伤寒论” 。朝廷虽少一清官,而民间则多一国手。“伤寒论” 更是发前人所未发,泽被当世,利在千秋。

陶之功去张也远矣。但在我们的文化环境里,对二人的评价相去何可以道里计?千古独高陶渊明!张之名望竟不能望陶之项背。这充分表明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在价值取向上的重大缺陷。正是这样一种价值取向,使得我们这个民族在后来的竞争中逐渐落伍了。若我们的祖先推崇张仲景胜过推崇陶渊明,我们可能早就有了我们自己的爱因斯坦、爱迪生了。

家园 中国的士文化就先一把双刃剑

在世风日落,社稷危亡的时候,士的精神固然被人恳求,但有的时候其独善其身,不问世事的态度亦不可取。

家园 前一阵子读《论语》时也对这个问题颇有感慨。

孔子的态度是比较入世的,而中国自古以来好像就赞美出世的人生观。

象巢父、许由的箕山之志简直就是千古传唱的高士楷模。

《论语》中有一段话很有意思: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

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长沮和桀溺算是避世的隐士吧,他们对孔子妄图匡正这世界错误的努力

是颇为不屑的。其实孔子也不是不明白社会的现实状态,他本人又何尝

不是想过“乘桴浮于海”呢?只是,隐士们也应该想想,如果大家都这

样的话,谁来承担改变社会的责任呢?

家园 那些独善其身的人是受人尊敬,

这不是说张仲景不让人尊重。

让比较要多一个角度的话,看看陶潜和白起、张居正和林彪等人比。

家园 同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乃真的勇士。

水浒里宋江的出场其实很体面。

老施说他在公门做个小差并不是为了生计,而是为了能帮助有需要之人。可见众好汉那样敬仰他不见得是因为他着意的小恩小惠。

好多年前看的了,不能掉书包了。

家园 【抬一下】逆潮流而动,未必是好事。
家园 告老归田的人天天有,陶渊明之所以名传千古,是因为他的诗文。一个人有多有名,主要看他和舆论界的关系如何,

谁说得漂亮,谁表演得出彩,舆论就捧谁。中国目前也没有哪个专家比刘德华出名。

家园 看罢论语,发现孔子真正是运用大实话的专家和先驱。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