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杨波:我的内心充满灰尘 - Syd Barrett纪念 -- 非

共:💬15 🌺1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杨波:我的内心充满灰尘 - Syd Barrett纪念

一两年前,我遇到一个隐居的朋友。他现在已经结婚了。我在他屋后的院子里喝茶,太阳很大,一棵十几米高的柿子树把影子铺在我们身上。那里本全是大麻,现在茁茁地长着几十株向日葵的苗子。他先讲了石榴花和天气,然后静下来,听我讲对他生活的羡慕。他说羡慕的人太多了,尽管过这种生活在客观上很容易实现。接着说,果然一些人这样做了,结果没过多少日子,他们显得比来之前更痛苦。他的结论是,你若不能把一切都放下,哪怕背着一点过来,渐渐这一点也会沉到压得你夜夜噩梦。我当时心里藏着反驳,但因时因景,没有说出来。但那时一定是很犟的想法,无非是想问,那不如更干脆些,自杀或出家之类。

Syd Barrett死了,其实我以为他早死了,结果已经60岁。我相信他是尝到人世的好的。看他老了的照片,白白胖胖,穿着英国市井的风衣。他是小乘里的罗汉。无限欢喜,慈悲纳粹。

7月7日,Pink Floyd的创建者Syd Barrett于英国剑桥郊外的家中去世,死因是折磨他多年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在家庭式小型葬礼结束之后,其家人在11日才向外界发表了极短的死讯,这应该是Barrett本人的意愿吧,这个孤独了一辈子的人,在死后也不愿意有人打破他的宁静。

一切都是意外。20岁的Barrett英俊得不像话,然后是苍白、消瘦,和不要命的颓废。他死在60岁,光头,也胖了。只有母亲和兄弟为他下葬。若有鬼魂,那么,他惊诧并羞怯地看着那些哀悼他的人。这就是他的一生。

若讲他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当然避不开他创建了Pink Floyd这件事,人们津津乐道的,应还包括他从自己喜欢的两位布鲁斯大师Pink Anderson 和Floyd Council两个名字中各取一半,从而有了Pink Floyd。却随着他在1968年离开乐队,以及后来30多年的避世生活,而使他在人们心目中成为摇滚乐一抹老旧、模糊的遗迹,一尊失了香火、被风化得五官不清的图腾。

却从Barrett的处世价值来看,人们仍旧不依不饶地将他与 Pink Floyd扯在一起,甚至似乎将他在乐队里不过3年的经历视作这个人一生唯一作为的评价,几乎是对死者的不敬。整个摇滚乐史上,找不到比Barrett更彻底的隐居者——一个唐突的例子是,1975年,Pink Floyd以那首著名的“Wish you were here”向Barrett致敬,因这首歌从歌词到歌名都极似祭曲,于是很多人都以为他已死去,随后很多年里,他已不在人世的消息煞有介事地出现在包括《滚石》在内诸多西方权威媒体中——对此,Barrett连一个字都懒得辩解,自己或生或死,在他看来,与这红尘俗世没有一星关联。

一个人小时候有出世的冲动再自然不过,但一直要避到60岁,避到死,却不容易。一个人再也找不到面对世界的理由之后,只好去寻觅面对自己的方式。他呆在乡下到处是画笔和吉他的地下室里,和母亲两个人生活,1971年与唱片公司谈好的一笔固定版税,则是一切花销的来源。他这辈子最后一次接受采访是在 1972年,他有一搭没一搭的回话令采访者无所适从,最后,他指着窗外一的一丛玫瑰说:“我的内心充满灰尘。”

他从来不解释自己。无论被说成是毒品音乐的受难者,或是被说成是1960年代英国迷幻摇滚乐运动的神话主角。他的歌词全是疯子的诗句,无论相关爱情的荒唐比喻,还是故作欢快的古怪诙谐。他从来不解释自己。他在19岁时登台演出,很快有了毒瘾,对致幻剂毫无节制的服用使他在演唱时像一个醉汉横躺在舞台上,他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当众吸毒,因找不到自己的世界而无限惶恐。在一首名为“Jugband Blues”的歌中,他唱:“感谢你的表演,我不在这里,我想知道是谁在表演这首歌。”

1968年,过量的毒品及其导致的癫痫使Barrett再也无法在蒸蒸日上的Pink Floyd中发挥作用,作为主唱,他甚至会在台上固执地一言不发,如一个从飞船上不期降下的外星人般怔怔地站在灯光下。这几日,Pink Floyd的老头们发悼词说:“我们失去了指路明灯。”啊呵,他们或已忘记,在38年前自己是如何将Barrett踢出乐队的。更不要忘记,Pink Floyd的第一张专辑,令其一跃成为当时英国独立迷幻摇滚乐圈子里领军乐队的“The 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里绝大多数歌曲的词曲作者都是Barrett,演唱和吉他部分亦基本上都由他一人独揽,将之说成是他个人唱片一点也不过分。

离开乐队之后,Barrett在1970年出版了两张个人专辑,“The Madcap Laughs”和“Barrett”,它们对后世音乐的影响力超过了“The 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而在“The 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中对世界的调侃,已被这两张中对世界的疏离所替代,在看似舒畅、圆润的旋律之后,有水冻成冰的声音。英式的自省与自闭,从布鲁斯到迷幻摇滚乐的天才式过渡/融合,以及对吉他音乐与摇滚乐传统段式的实验,这些元素,都令后来的英国摇滚乐大人物——包括David Bowie、The Cure、The Sminths、The Blur等等对Barrett领恩不尽。

Barrett的音乐,除去精选和合集只能在六张唱片中听到,上面提到的三张之外,还有Pink Floyd的第二张专辑“A Sauceful od Secrets”(部分曲目),以及以其个人名义发行的两张唱片:“The Radio One Sessions”(现场)和“Opel”(补遗)。一共不超过50首歌,它们缓缓地响在一起,构成一扇门关闭,却非开启的声响。

今天,我们纪念他,应是他所不愿的;再拿出Pink Floyd或他的音乐影响之类的噱头,已是笑话;甚至,以40年前的那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与精神本质去勾勒其心魄,也无聊够了。像被分娩一样,人必然遇到到一些事——而一些人遇到这些事的唯一原因,就是去弃离它们——这不悲伤,也不荒诞,这不过是一种现实罢了。

30多年前,Barrett殷勤地款待记者,给他看自己收藏的吉他和刚画的画儿,却对记者的问题毫无兴趣,只是自顾自地说:“玫瑰有很多颜色…… 这是一张比这个屋子铺着的所有尘粒还要伟大的油画……我正在慢慢消失……抱歉我有点语无伦次了……我一天走八英里,这就是我活下去的方式。”

这个人用一生去磨制一面镜子,然后用镜子的背面对着自己——他想让每一个看他的人,先看到自己,然后忘记他,并忘记他觉得应该忘记的一切。

[RM=320,40]http://cz.musictea.com/uuauth/cz2005/06/pinkfloyd/wish_04m.rm[/RM]

家园 想不到在这里看到纪念Barrett的

我对Barrett的百分之70的尊敬来自我对David Gilmour的尊敬。david是我心目中真正的吉他大师,他从来不靠速度来显示自己的技巧,而是靠每一个完美的推弦甚至每一个音符来表达自己理想中的音乐。而david称Barrett为天才,我相信david肯定有他的道理。

Barrett的悲剧发生是服用迷幻药过量。注意是过量。当时的乐手几乎都服用迷幻药。但Barrett是做过头了。pink乐手回忆说,一天Barrett回来整个人好像变了,眼神也不太正常。从此他就开始一路向下了。

在Barrett隐居了很久以后,他出现在david的录音室外,当时的录音正是shine on your crazy diamond,Wish You Were Here这张专辑。

这个就是Barrett的专辑。我实在说不出什么来,因为很多歌都相当简单,甚至好像5,60年代一把木琴搞定。但确实很有特色,或者说是很怪。

http://lib.verycd.com/2005/11/30/0000077206.html

david的新专辑

http://lib.verycd.com/2006/03/22/0000095447.html

家园 非的风格
家园 what?

我也有风格么?

我还以为我是双重的双重的双重呢。。。。。

what?
家园 就是这种风格.
家园 这世界的有趣正在于此

想不到的事情太多了。。。。。

家园 尤其是在河里泡澡的时候
家园 wish you were here

是我买的第一张CD

花怀念之

家园 文章写得不错

只是不明白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关联?

乐评其实很难写的,

能把那种感觉写出来的人很少。

以前有个李皖还不错,

可惜经常犯一些想当然的错误,

硬伤自然不少。

别的人总感觉味道出不来。

这个杨波倒还不错啊。

花一个吧。

家园 吹吧,人死了怎么吹都行

平弗的伟大十年是在Syd先生歇着后创造的,平弗的伟大专辑是Waters领导下完成的,《The 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当然不错,也不是什么伟大作品。反正我就听了一遍,有喜欢那张专辑的不妨告诉我里面哪些歌让您迷幻了。平弗反正就喜欢玩大气磅礴那一套,Waters靠着自己那点身世都能整出号称最xx最yy的《迷墙》,怀念一下老战友当然深情款款不可一世了。不知道多少人是真怀念Syd Barrett还是听完《Wish you were here》才琢磨着去怀念Syd Barrett。不过都无所谓,反正着年头,有名气的腕们都到阎王不叫自己去的岁数了。

家园 嘿嘿嘿

锥兄的评论从来都是一针见血:)))

不过,话又说回来,对迷幻的了解我还只是停留在莫里斯的年代。。。。。。

家园 不错,乐评确实很难写

多数人的乐评停留在掉书袋,或者弄些个什么音乐结构分析的高深上面,老实说,很多我都看不懂,呵呵。

真喜欢音乐又能恰当表达自己情绪的人,写出来的乐评,比较看的下去,以前曾在网上看过一个写流行歌曲乐评的叫“晴朗”的,觉得写的还不错,后来才知道他是给南方都市报写专栏的。。。。。然后就慢慢发现,很多在网上写东西的,本身都是职业写手了。不过,这类写手的感觉,还是感觉比另一类写手的感觉好些。

杨波的作品我还只看过这一篇,所以暂时无法给出整体评价。这篇当名人轶事类的随感来看,还不差,我对他文中的一些小故事更有兴趣些。

家园 锥兄所言极是,花

roger waters才是pink floyd的真正灵魂。pink floyd真正在摇滚史上树立招牌是自1973年的dark side of the moon开始的,创下概念性专辑和摇滚入选hi-fi的先河,其后的the wall是摇滚史不可逾越的顶峰,pink floyd自己都无法逾越。近年roger waters脱离后,现在的pink floyd已经不值一提了。

家园 不同看法

roger waters在墙时功不可没,但如果按照他的方向走下去pink只能是一再重复自己,甚至成了roger的伴奏乐队。roger waters后来的单飞专辑我费了很大劲找来听了,但感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roger提供的是一种理念,但音乐部分是由david和其他成员完善的。应该说roger+david是pink之魂。分开以后两人都有所下降,但david要比roger做的好。即使是他的最新的单飞专辑也保持了相当的水平。由david带领的pink要内敛一些,但无论对音乐的探索和歌曲的思想性对后来的乐队影响还是很大的。至于墙,应该说已经超出了音乐范畴。包括了行为艺术,实验电影,商业运作,政治时事等多方面因素。说实话我感觉大概以后也不会有影响这么大的专辑了,应该是任何人都无法超越的顶峰了。

家园 【文摘】Economist讣告

Economist本期关于他的讣告:

外链出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