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纪念宋美龄 -- 风雨声

共:💬3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纪念宋美龄

今天看到宋美龄女士过世的消息,忍不住回想中国近现代历史,想为她写几句文字。

在我的祖国家破人亡的时候,她是我的总统的太太,是我的同胞的第一夫人,是我的国家在被这个世界蔑视的时候还能赢得一丝尊敬的形象,是我不计其数的人民在无言的苦难中可以让人听见的声音。

她是中国历史一个时代的标志,她的与世长辞是那个时代残留在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见证人的消失。也许那一段历史可以尘封了,以后我们只能听历史从空谷中传来的回声,在灰暗的图书馆里翻开已经模糊的一堆故纸。不要忘了,我们民族在着世界上最擅长用文字记录历史,已经记载在纸上,所以我们容易忘却,就成了让历史不断重复的一群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她的一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缩影,把这么苦难沉重的历史放在一个美丽的女人身上有点荒唐,也有些残酷。男人们那时都在干什么了,据说有很多人雄才大略,聪明绝顶,都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结果怎么搞得国破家亡,丢了东三省,丢大半个中国,几十万人被他人屠杀,后来几千万人被自己的政府饿死...有这么多刚愎自负,自以为是的千千万万的男人,怎么还需要一个女人在列强当中去为它的生死存亡而奔走呼号。

现代史中不知道还有谁比她在国破家亡时对中国的外交做出过更大的贡献了。如果没有她,大半个世界可能都不知道中国人不只是亡国奴,而是在浴血奋战同日本侵略者撕杀;如果没有她鼓动西方的援助,不知道中国当年还会有多少人屈死的在日本人枪炮和刺刀之下。中国的土地上总不乏草莽英雄跳出来说,没有外人的援助,我们照样能赶走日本人,唐山大地震照样能恢复元气...是呵,是呵,因为在他们的眼里,外援是不足要的,中国人的人命是不值钱的,多死几个、几十个、几千万个中国人算什么呢?君不见,古往今来多少人的红顶戴是他的同胞的鲜血染红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尊敬她,因为她的一生在培养中国人个人做人的尊严,在把中国变得更适合人居住的地方而努力。还因为她的清新、优雅和高贵的气质为我的同胞赢得尊重。她出身名门,受过良好教育,尝试过基督教救国,尝试过提高国人的教育水平,改善人们的心智。虽然没有成功,也算是真诚的努力。也许人活着的时候,我们相互离得太近,仿佛是用放大镜看到的全是毛孔和汗迹。当历史离开我们渐渐远去,我们才能看清楚他的背景和身影。

看到政协主席的一段唁电,“惊悉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影响的知名人士宋美龄女士逝世,我谨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表示深切哀悼,并向你们表示诚挚慰问。”我觉得很难过,有人把中国文字糟蹋成这个样子,还要指导我们国家前进的方向。

仅以此文纪念一个为中国人赢得尊重的女性。

家园 [建议]看看蒋公晚年贴身副官的回忆路

那里对蒋夫人着墨颇多, 但是和您的看来出入很大. 该信谁呢?

家园 信自己了
家园 她还是为中华民族作过一些事的,所以值得哀悼和纪念。
家园 呵呵

看来小蒋上海打虎失败只能怨老天爷了。

家园 写得有感染力。不过好像似乎站得太远了。
家园 [文载]宋美龄一直在要美国用核武打大陆

文章来源: mgr 于 2003-10-24 14:46:00

http://63.166.3.21/BBSView.asp?SubID=militarytalk&MsgID=227297

蜗居台湾:怨美国不向大陆扔原子弹

今天台湾阳明山上的"阳明书屋",仍可以看到不少宋美龄当年休闲起居的种种遗迹。在已经出版的宋美龄传记中,曾提到1953年当她的美国友人来台湾看她时,她对友人说,台北没有好的饭店,只好请他们暂住阳明山行宫。她还告诉友人说:"不要怕老鼠,因为我的管家养了一条大蟒蛇。"据宋的友人回忆,很明显,被"放逐"台湾后,她很"痛楚"。但她仍不得不向美国来客"强颜欢笑"。这位友人在阳明山住了四天,几乎每天都在宋的面前"听训"--谴责美国对国民党政府不好,对蒋介石"为德不卒"。

宋还抱怨说,美国拥有原子弹,"为何不炸中国大陆?美国太愚蠢了。"宋美龄那时候刚流亡到台湾三、四年,言谈之间经常"咬牙切齿",显得恨意十足,既自怜逃到台湾这个弹丸小地,失去了大陆神州;又怪罪美国帮忙不帮到底。后来她情绪渐好,学会了怡情养性,学习绘画,以描绘四季风情来自我消遗。她昔日的画室和寝室,如今仍然幽雅别致。即便是那个时候,她的盥洗浴室所用的材料,全都是从美国进口的名牌。这与当时台湾在战后民众物资的贫乏形成鲜明对照,也可以显示其心态之一斑。

家园 这个罪名是比较有杀伤力的,但是是否taken out of context

毛主席也在见日本代表团的时候说,感谢日本人的侵略,否则共产党得不到天下。我们恐怕还不能推断说主席是个汉奸。

宋美龄是否说过我不敢否认,但大概没有“一直”要求,那时候已经是败军之将,喃喃自语不足道。

家园 老兄这些天到哪里去了,好长时间没见到人影,欢迎归队。
家园 引证能否不断章取义?

关于老毛感谢日本侵略的话题,经常看到有人提起,并以此攻击老毛。

说实话,当第一次看到这种说法时,在下也是莫名惊诧,想老毛怎麽会出此言论,直到看了全文,才明白老毛当时还说了很多,而且原意根本就不是引用者所表述的意思,我想网上诸君不可能都如温相,老萨般精通,如此断章取义,实在是贻害无穷,尤其是象我等想上来长点学问见识的。

并非针对风雨兄。

家园 我也怀疑宋怎会讲出这样弱智的话来
家园 谢谢挂念,一直在潜水。
家园 潜水太久,会憋坏的。真的好久没见了
家园 【文摘】宋美龄对于美国华人地位的贡献

1882年美国限制华人移民,成立Chinese Exclusion Act。直到1943年十二月才取消。蒋宋美龄的演说是个催化剂,但是从史实来说,华人能入籍比原子弹引爆成功早多了。以下是美国官方网站的摘录。

http://www.immigration.gov/graphics/aboutus/history/dec43.htm

Slowly, over the course of many years, advocacy for repeal of 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 mounted. By 1943, contemporary articles from the INS periodical,

Monthly Review, addressed both the political and practical issues involved in

repeal, as well as the importance of "discarding 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 and

whatever machinery for their enforcement had been built up since the first

such act was adopted in 1882, and inaugurating a new era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immigration."

During World War II, as the Kuomintang government of Chiang Kai-Shek in

Nanking, China became an important ally and partner in the war against the

Japanese in Asia, popular senti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started shifting away

from exclusion. An emotional appeal recommending repeal of 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s was made by Madame Chiang Kai-Shek during a speech at the

Hollywood Bowl in California in 1943. By October of that year, even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went on record favoring repeal.

December 1943:

The December 17, 1943, law repealing Chinese Exclusion marked an end to a

unique chapter in the 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immigration policy. The 1943

repeal ended over 60 years of official and legal discrimination against

Chinese immigrants in and to the United States.

美国白佬可以一边援助你, 一边照样排华法案排你, 把所有中国女人的子宫拒于

国门之外, 榨干一个个中国男人的血汗后让它们老死他乡进坟墓(别忘了许多州

不许亚裔和白人通婚, 中国女人按排华法案不许入境, 你要么去找黑人墨人, 如果

黑人墨人都瞧不上你, 只能去找野狗喽). 想废除排华法案, 43年到49年是最后的

好时机, 否则一来即使废了, 很可能范围只限于台湾, 大陆仍然处处受限(记住排华

法案不只一个, 43年全部一笔勾销实属罕见); 二来如果废晚了, 就算黑人60年代

争取到平权, 按排华法案很可能华人不在平权之列. 中国的女F2能来美国, 宋美龄

43年的那番活动功不可没.

家园 班主任问罪来了。几天后回国,与弟兄们相聚的机会更少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