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菜刀为什么越磨越钝 -- 叁贴

共:💬56 🌺24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呵呵, 碰上专业的了

呵呵, 碰上专业的了, 长了不少见识, 原来专业的磨刀是有这么多的细节的啊。

家园 原因有两个

最多是磨的不得法。刀口的角度是有讲究的。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14-20度左右。角度太小刀刃呆不住,一用就变形了。太大就成棍子了。也没法用。一般来说越硬的钢角度就越小,刀也就越容易保证锋利。中国式的菜刀刀背常常比较厚,简单的磨常常不能保证刀口的角度。通常磨刀的方式经常是越磨角度越大,刀刃也就越不容易保持锋利。而国外的刀具一般都比较薄,角度就比较容易保持,所以不太容易出现越磨钝的越快的问题。

再有就是刃口处理。有些刀的工艺中有刃口渗碳。这种刀磨的次数多了以后会把刃口上的渗碳层磨掉。里面的软钢就比较容易钝。

前一种情况比较容易处理。只要好好的磨一磨,把角度磨对就可以了。后一种情况的刀就只能换刀了。

家园 夹钢的菜刀国内还是很多的

我家的就是,我接触的厨师都是找铁匠特制的夹钢刀。但城市家庭想找铁匠打刀,确实难度较大,所以要么买地摊的“土刀”,要么买超市的全钢薄刀。

一把好刀,从热处理角度来说,最起码HRC值至少要是50以上(HRC洛氏硬度,衡量材料硬度的一种方法和标准,河内有人——好像是谈宝石的帖子——列出过硬度表,有兴趣可以找找)。50以上就意味着可以切割我们日常一般材料,包括剁骨头。这样的话一般中碳钢就不行了。我们的刀刃材料只能从中高碳钢或合金钢里去找。

但是,剁骨头还得考虑崩刃(强度问题),越硬的东西,往往越脆,所以我们菜刀必须两全,在锋利和耐久之间找平衡(实际上,所有机械方面的工艺设计都必须找这个平衡,呵呵)。

有人已经提到金门菜刀,实际是特种合金钢的问题,那当然好了,汽车弹簧钢板也是不错的选择,但这个实用的时候,个人修磨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

所以使用夹钢工艺还是比较合理的。

乡下铁匠,以前打刀打农具,往往没有很好的材料来源,身边有什么就用什么的材料,有经验的老师傅,靠砂轮磨火花来判断杂钢的含碳量及其合金成分的。实在没有材料做刀刃,则凭经验、火候掌握、锤击的手法、土法渗碳(叠钢法)、淬火(水法)来保证质量。

所以夹钢工艺和渗碳工艺在国内菜刀制作时都会有,但前者常见一些。

家园 俺觉得外国的菜刀更厚啊

俺家平时剁肉分骨都用德国本地产的刀,虽然是匕首状,但明显锋利,比国内带来的那把好使,那刀现在是切面,切西瓜专用

这把德国刀明显比中国那把厚实多了,平时钝了在瓷碗底划两下就又锋利了。这还是大一点商店都有的二三十块钱的货色,俺看电视科教片他们好的菜刀都是折铁法打出来的,上百块一把,看到的最贵的是打出花纹,看起来像大马士革刀的,三把套装七八百,模仿日本刀的也很贵。

所以说白了一分钱一分货,拿种磨都不敢磨的刀估计当初设计时就没指望能用多长时间

家园 刀口的角度

的确有讲究:德系的刀一般比较厚,角度在20-30度之间;日系刀薄,开角只有15度。德国刀容易保持锋利,而日本刀比什么都快,就是不容易保持。

家用的磨刀器比较简单,有些是预设了一个角度的,只要放在中间拉两下就可以了。更讲究的,不同牌子的刀还要指定用自己家的磨刀器,原因就是这刀口的开角的差别。至于传统的用刀石磨,的确可以比磨刀器出更好的效果。道理也简单,只要手上控制好,可以磨任何的角度,还可以适时微调。但那是很需要技巧和经验的,因为磨的时候保持一个角度,而且是最适合此刀的角度,绝非易事。我去的那家刀店,是用转动的砂轮磨的,挑战相对低些,只要手上锁住接触的角度就行了。

需要指出区别的是,下面有河友提到的金属棒子,那是用来hone,而不是磨的,honing应该更加频繁,可以天天拉几下,是把不整齐的刀口拉回到一个平面上,而不增加其锐度。

家园 陶瓷菜刀怎么样?

友人送了一把,很漂亮,雪白的,但不大敢用这东西。剁是肯定不行的,切菜切肉应该是拿手的吧?钝了怎么磨呢?没有永远不钝的刀吧?用洗碗机洗可以吗?

家园 这个刀是什么形状的啊 能描述下不

没见过杀牛,只见过杀猪。这刀和国内那种传统的杀猪刀差别大不

戴头盔不,还有钢包头的皮鞋,那样的话不跟个武士差不多了。东欧来的那些大猩猩,要一直练这个刀,不跟个维金海盗一样。

家园 京瓷的?一般使用不需要磨刀的

一般不用来切肉,切鱼或者切水果比较多,切完刀体不带异味,很容易清洗。新款的不太怕摔,旧款的刀体设计有问题,寸巧了,50CM都有摔断的。用洗碗机什么的没有问题。

自己有一把,专门用来切生鱼片,切完冲一下,再切水果,一点鱼腥味都没有。

家园 谢谢,我也用用看

为什么切肉不行?

家园 大概是这个样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找不到完全一样的图。

我们用的有两种,剔骨头的小些,分割大块肉的大些。形状都差不多。

这里的屠宰方式和中国传统的不一样,是工厂化流水作业。大致来说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牛被电击致死,然后去掉皮毛头尾四蹄,送入冷库冷冻。去皮去蹄之类的操作都是用电动工具完成,所以劳动强度相对比较小,但是车间里的温度至少在30度以上,而且腥臭冲天。牛在冷库里冻上几天后,就进行第二阶段的加工。这一阶段的车间温度在10度以下,没有什么明显的异味。牛被分割成一块一块,不同的部分传送到不同的岗位上处理,经过不同的工序逐渐加工成成品。

所有人都要戴头盔,穿钢头的长筒靴。钢丝衣外面还要穿白大褂,钢丝手套外面也要套上类似国内劳保手套的线手套,我们一般套两层,否则手会很冷。所以不是你想象的满屋子都是身穿锁子连环甲的肌肉猛男。另外因为机器的噪音很大,还要戴耳塞。

家园 谢宝。在餐馆刷碗的时候,帮厨的刀功也不错;

把半扇猪裁成不同品质的肉,分类;刀极快。

家园 挺好用的,也可以磨

就用普通的高号数的whetstone,慢慢磨,效果非常好,只不过因为刀硬,磨得很慢。

新的陶瓷刀一般都不是非常锋利,稍微磨一下才可以刮胡子,然后就可以用非常久都不用磨。

我有一把两年了,就刚买来的时候磨过一次,一直都很爽,只是有一次洗刀的时候磕在水龙头上刀尖没了。

另外最好不要进洗碗机,很容易磕伤。实在要进洗碗机可以找专门洗刀的夹具保护好刀刃。

My $0.02

家园 这个电死牛,味道恐怕不会很好吧

放血吗?电死了再放?老外的肉总有点怪味儿。。。

家园 你说的对

还是手洗吧。我这把手中国菜刀式样的,挺大,也很漂亮。不是洋人刀式样的,希望刀尖不至于随便就磕掉了。

家园 这事得凑个热闹滥侃几句

一、退火导致刀钝的问题。

一般是在使用动力磨具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发蓝退火的现象,是磨刀者不能在磨制过程中掌控温度造成的;手工磨削时一般不太可能达到退火温度。

二、夹钢刀约磨越钝,问题可能在于刃磨角度不对或者是表面粗糙度不良造成的(细磨水磨时没做好),因为其心材只要没退火、其整个尺寸内的硬度值还是比较均匀的。

三、全钢刀约磨越钝,除去刃磨角度和表面粗糙度的问题外,如果是经过表面渗碳或渗氮处理的,表面渗层被磨掉是主要原因;未经表面处理的全钢刀,其刃部硬度值基本也是通过打制过程中的淬火或正火处理来提高的,由于淬透性的影响,其厚度方向上的硬度值分布并不均匀(仍然是外部淬硬层硬一些,芯部软一些),多次打磨以后淬硬层被磨掉,刀自然就容易变钝。 民间的解决方法之一是:把刀放在灶灰里烧,烧到温度差不多了砍到萝卜里放置冷却,应用的还是淬火原理吧。

另外,njyd说得对,夹钢刀是把硬钢夹在软钢中间,软钢包夹硬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