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淘书记(十九)《草叶集》与《恶之花》(上) -- 履虎尾

共:💬58 🌺7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淘书记(十九)《草叶集》与《恶之花》(上)

以前,俺提到过几次,俺有个同学特别喜欢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阶梯诗。这个同学姓崔,大家都叫他“大崔”,大崔的那套五卷本的《马雅可夫斯基诗集》,就是俺帮助他在书市里淘到的。淘《马雅可夫斯基》的过程挺有趣,等下一帖俺再细说。等到下乡插队的时候,大崔同俺在一个知青点,是俺们“光棍堂”里的六个“光棍”之一。大崔的家住在中山广场,离沈阳南站很近,所以,过完春节要回生产队了,大崔约我们几个在他家汇齐,再一起去南站搭火车。

同学们都到齐了,时间也差不多了,大家不约而同地提起行李,准备动身。只见大崔快步走到他母亲身前,身体站直了,一字一板地朗声说道:

“亲爱的妈妈,您的儿子就要离开您的身边,奔赴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去了。您还有什么要嘱咐儿子的话,就请您讲吧!”

我们听了之后,全都背转身去,猫腰捂着肚子,掩住嘴巴,拼命地忍耐着,生怕当面笑出声来。大崔的母亲也笑了,她边笑边骂道:

“瞧瞧你那份德行,有点儿正形儿没有,你唱戏呐,还是说书呐?也不怕同学笑话你!行了行了,别耍贫嘴子了,快走吧!”

出了大崔家门,我们再也忍不住了,张开嘴巴,捧着肚子,放声大笑起来……

大家笑了一阵子,一个同学说了,怎么在家里跟母亲出洋相开玩笑啊?

大崔不笑了,他的脸也慢慢地板了起来,大崔低声说道:

“我也不想这样!前两次回家,每次临返回台安县,我妈都哭天抹泪的,扯着袖子不放我走。这一次,约你们来家汇齐,一起出发,就是想哄我妈笑笑啊——”

呵呵,大崔喜欢诗,尤其诗喜欢苏联诗人玛雅可夫斯基的阶梯诗,有点儿诗人气质。大崔时不时的,也模仿着“老马”的阶梯格式,写上那么几句。大崔的诗不用钢笔写,不写在稿纸上。那用什么呢?大崔在“八开”的白报纸上,用木匠使用的那种扁扁的红篮铅笔,把字写得有核桃大小。诗写成了,就自己站讲台上,高声朗诵一番。因此呢,得了个外号——“大吹”。诗人一般都外向,不甘寂寞有表演欲,嗓门大声调高,好出个小风头什么的。今天呢,大崔就给母亲来了个诗歌朗诵,引得妈妈开心一笑,颇有点儿“老莱子斑衣戏彩”的意思。

俺履虎尾当年,也曾经喜欢过诗歌,不过呢,俺不像大崔这般光焰四射,气势逼人。俺喜欢找一个没有干扰的环境,自己捧着一本诗集,默默的诵读,默默的品味。当然,俺的心也热着呢,俺不是不想出风头,而是俺不会出风头。

俺在书市上淘书,遇到古典诗歌集,价钱合适的,当然一律笑纳。不过,俺搜罗诗集的目的跟搜罗小说不一样。古典名著小说,俺淘到手是要收藏的;而诗歌集呢,俺是把它门当做硬通货存放在手头,准备着随时随地跟别人交换的。俺淘到过的诗集有十好几本,但是最后,俺只保留了涅克拉索夫的《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一本。

至于阅读,俺只读俺喜欢的,俺不喜欢的呢,俺碰也不碰。

我喜欢普希金的诗,无论是抒情诗,还是叙事诗,都爱读。俺读普希金的中篇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青铜骑士》和《茨冈》,每淘到一篇,都读得津津有味。俺喜欢拜伦的诗,无论是长篇巨著《唐璜》,还是中篇叙事诗《异教徒》,《海盗》以及《科林斯的围攻》,都极合俺的口味。而其他一些诗人,如海涅,裴多菲,雪莱,泰戈尔,以及马雅可夫斯基的诗,俺则不会欣赏。至于中国的现代诗人的作品,俺也是理解不深。

俺个人的体会是,诗歌这种文学体裁,同小说、戏剧等作品有个重要区别。剧本、小说注重故事情节,诗词歌赋注重的是感情的宣泄。读小说和剧本的时候,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直接反映在我们的脑海中,眼睛里面看见的是字、词、句子,而大脑里面出现的不是这些,大脑里出现的是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一幅幅清晰的图画,一段段曲折的情节。读剧本读小说的时候,就像是一部情节紧凑,内容完整的电影正在脑海中播放。俗话说“看三国,流眼泪,替孔明担忧”,说的就是读者完全进入故事情节之中,竟然忘记了时空的障碍,已经把自己“置换”成书中的人物了。这种阅读的快感,读诗歌的时候是不会产生的。诗不是读的,而是“哼”的,“吟”的,朗诵的,唱的。我们欣赏诗歌的时候,大脑里一般不会上映电影,而是出现一个个复杂情感的片断,就像是一团团捋不清的乱麻,需要读者自己去整理。不论是读中国诗词,还是外国诗歌,都如同吃橄榄一样,要慢慢地咀嚼,慢慢地回味,而不能囫囵吞枣。诗是用情感来感染人的,或者说是用来扇情的。也正因为如此,诗歌只适合几岁、十几岁、二十几岁的“爱上层楼,爱上层楼”的年轻人。年轻时候读过的那些诗,现在一旦重读,立即就勾起了当年的感情回忆。而那些年轻时候没读过的,那,就算了吧!等你年逾“不惑”,司空见惯世间事的时候,它已经无法感动你了,诗歌这个艺术形式已经无法打动如同无波古井般的“老头心”了。

而且,诗词歌赋这种文学体裁也是会被写尽的,一段情,一幅景,前人写过并得到历史和社会的公认后,得,你就闭嘴吧,你就不要“鹦鹉学舌”,你就不要“鲁般门前弄大斧”了。登上长江黄鹤楼,你千万莫写近体诗,特别是莫写七言律诗;进了滕王阁,你万万莫写骈体文;路过滇池大观楼,你要牢记,关于对联,你是一个门外汉。

古今中外的诗人都是玲珑剔透的人,对此他们当然比我们更清楚。既然话说尽了,路被走过了,于是,一些聪明人要另辟蹊径,去走“另类”的道路了。在咱们中国的诗词创作中,历来就有故作惊人之语的,你读过“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吧,读过“远看泰山黑乎乎”吧,读过“一窝两窝三四窝,五窝六窝七八窝”吧,读过“咬定青山不放松”吧!

关键词(Tags): #马雅可夫斯基诗集#老莱子斑衣戏彩元宝推荐:雪个,海天,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沙发再看.
家园 多谢齐兄——
家园 说得好。

诗不是读的,而是“哼”的,“吟”的,朗诵的,唱的。我们欣赏诗歌的时候,大脑里一般不会上映电影,而是出现一个个复杂情感的片断,就像是一团团捋不清的乱麻,需要读者自己去整理。

家园 多谢万兄——
家园 出门碰见人咬狗,拿起狗来打石头

高中语文课被老师逼着写诗,写来写去发现自己在写顺口溜,老师在上面说(拖堂5分钟浑然不觉):“作诗嘛,要真情实感,要肚子里有东西。”

当时是上午最后一节课,我们肚子里早空了,个个饿的眼发绿,哪有什么东西啊?

不过真有看着诗集忘了吃午饭的牛人,佩服啊佩服

家园 花顶 !

花儿都是美丽的.

家园 马兄的诗

还有普兄的诗,当年的高中同学抄了一本给我,后来丢了。

家园 一直想知道是哪一位高人翻译的《青铜骑士》

见王二的“我的师承--《青铜时代序》”

  

我终于有了勇气来谈谈我在文学上的师承。小时候,有一次我哥哥给我念过查良铮先生译的《青铜骑士》: 

  我爱你,彼得建造的大城 

  我爱你庄严、匀整的面容 

  涅瓦河的流水多么庄严 

  大理石平铺在它的两岸……

 

  他还告诉我说,这是雍容华贵的英雄体诗,是最好的文字。相比之下,另一位先生译的《青铜骑士》就不够好:

  我爱你彼得的营造 

  我爱你庄严的外貌…… 

  现在我明白,后一位先生准是东北人,他的译诗带有二人转的调子,和查先生的译诗相比,高下立判。那一年我十五岁,就懂得了什么样的文字才能叫作好。

当时读到这一段“二人转”的时候,笑得肚皮抽筋...

家园 又怕石头咬了手

高中时期应该是最喜欢诗歌的吧?

家园 多谢莲兄——

不一定啊不一定,呵呵——

家园 多谢叶兄

你说的那个同学,是女同学吧?

家园 多谢麦兄所引好文

真能把普希金翻译成二人转也是一决啊。

笑倒——

家园 新包子

“花儿并非都是美丽”

家园

当年蹲在我校4食堂外面吃饱了撑着没事做晒太阳的时候,一哥们突然吟唱:“啊!春天来了...”

这是要做诗,哥几个大气不喘小屁不放都憋着等他继续,片刻之后,哥们终于吟出下一句:

“油菜花要开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