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大家来讨论讨论全球暖化问题 -- 倥偬飞人

共:💬38 🌺1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来如此

刚知道冰芯的时候觉得很有趣。

家园 是很好玩的。同学里面有干这行的。

研究气候问题,是去南极,或者格林兰取冰芯。

研究污染问题,去雪山上取就可以了。欧洲的阿尔卑斯和亚洲的喜马拉雅都是好地方。

家园 投资是兴趣之一

现在这个阶段,暖化的过程还很长,也许到俺啥都看不见的时候才出现淹水的问题 - 俺只投资三五年就见效益的咚咚,这个温带和粮食问题,现在考虑还早了点,呵呵当然,对一个国家的战略国策而言,未雨绸缪,是应该在这方面做一定的打算。

现在科学界的主流意见,似乎是觉得自19世纪工业化以来,温室气体的排放过多,超过了自然界的温度平衡能力,导致地球变暖 - 这个估计是kyoto协议的基础。这个应该有一定的证据,要不然搞世界性的协议就成了瞎折腾了。俺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相信专家有专家的道理。

近期对投资的影响,那就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的技术、行业等,比如说核能和铀矿、风能、biofuel等等。核能和铀矿是比较确凿的,而且各主要国家如中国、日本等都有庞大的计划建设核电站,铀燃料U3O8的价格也狂涨,所以投资在铀矿开发方面是不错的。当然,投资核电的理由不完全是温室气体的问题,也是考虑能源战略安全的问题。

家园 我一直怀疑二氧化碳对气候变暖的贡献到底有多大

气候变暖本身就要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

二氧化碳也不是非常厉害的温室气体。

事实上现在我一直没有看到非常让人信服的科学证据证明全球变暖是二氧化碳造成的,而全球是否真的因为温室气体排放而正在变暖也是个问题。

我的一个老板参加了我现在国家高层关于气候问题的几次高层会议。他的一个观点我比较认同,就是这个问题里面搀杂了过多的政治因素。

家园 我们其实就是处在两个冰河期之间

的一个小规模回暖阶段。

按照历史的规律来看。但是究竟能够回到什么程度就说不准了。

家园 全球大概没有几家会高兴的

气温升高的一个直接影响就是大气的活跃性增加。换句话说,就是天气的破坏性增加。举例来说,100年前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大概最快要3天,才能从发源地抵达岭南。现在两天就差不多了。还有台风、飓风发生的次数不见增多,但是大多数风力级数大大加强,破坏力明显上升。2004年的飓风给美国造成的破坏损失,是10年前的170%。这只不过是全年平均气温上升了微不足道的0。6度的样子。如果气温上升3度,那么破坏力将会是以前的4-6倍。

同时因为气温上升,小区域内的灾害性天气明显上升。以美国的中部龙卷风为例,年平均气温每上升一度,发生的频率就要增加5-7%。

这还没有算上,因为全球气温上升,使得副热带高气压带向两极推移,造成新的荒漠。而这些新的荒漠区域,大多数原来是肥沃的良田。而将原有的荒漠区域改造成新的良田,又意味着极大的开销和人力物力。

家园 言之有物,不能不花!
家园 【原创】地球实际上是在变冷

第四纪地质研究认为,我们现在正处在两个大冰期之间,如果把第四纪以来地球温度变化做个曲线的话,很像一个正玄曲线,周期是多少万年?,想不起来啦,反正我们就处在往下走的那一段上。

当然,这个正玄曲线不是一个平滑的曲线,上面有很多小毛刺,就像一只股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的小反弹一样。这类小毛刺的周期是2万年到几百年不等,我们又处在小毛刺的上升一侧。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这代人老觉得地球是在变暖。

家园 难以忽视的真相 An Inconvenient Trut

Al Gore 前“下任美国总统”高尔主演的宣传片,说明全球变暖的真相的。

电驴下载: http://lib.verycd.com/2006/11/04/0000126737.html

不出意外的话,四十年后,长江三角洲的全部,勃海三角洲的大部,荷兰的绝大部分,旧金山湾区的一部,纽约曼哈顿的小部分都会沦为水下世界。 形势非常严峻。

关键词(Tags): #全球变暖
家园 高尔在片中说明了CO2与变暖之间的正比关系

使用的是350000年的冰芯资料其显示的CO2与七个冰期过程中温度变化成完全对应的正比关系。而进年的CO2上升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的二倍以上。

另一个潜在的危胁是格陵兰冰川融化后产生的大量淡水可能会造成北大西洋流的停摆,从而把西欧在十年的时光中推入冰川纪。

家园 要是40年就发生这样的灾难,那太可怕了
家园 鲜花!那么CO2对这个小毛刺会不会揠苗助长呢?

俺们的小命可能悬在这个小毛刺是不是多跳一点的问题?

家园 【文摘】美国Shell总裁承认全球变暖问题

Shell president concedes global warming debate

BALTIMORE - Global warming doesn’t seem like an inconvenient truth to John Hofmeister, president of Shell Oil Co., the giant U.S. subsidiary of Netherlands-based Royal Dutch/Shell Group.

“Shell takes the position that the debate is over,” Hofmeister, who is on a 50-city, U.S. talking/listening tour of energy industry stakeholders, told a packed Greater Baltimore Committee-hosted business gathering Friday of the greenhouse gas-blamed global warming controversy. “This country should be embracing the issue [of managing greenhouse gases].”

Anticipating that Kyoto Accords-lik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restrictions on U.S. businesses will soon become a fact-of-life, Hofmeister said that Shell Oil — which franchises 261 Shell-branded gas stations in Maryland and cooperates, with Saudi Oil Inc., the huge Baltimore intake terminal — is OK with that as long as the requirements are federally imposed across all states.

And a little more access to undeveloped oil and natural gas fields would also be nice, he said, and vital to a securing America’s energy future.

“Energy is the lifeblood of our economy,” Hofmeister explained, adding that Shell Oil was pursuing a range of alternatives to oil, including liquefied natural gas, coal gasification, biofuels, wind turbine and solar technology, and the hydrogen fuel cell. Energy efficiency — in device design an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 was also important, he said.

“[The hydrogen fuel cell] could actually take over the market in time,” Hofmeister said, “displacing oil.”

The 22,000-employee, $6 billion-in-revenues energy company seeks increased access to the estimated 100 billion-barrel combined conventional oil deposits in the outer continental shelf and certain restricted federal lands.

And there are two federal bills — one in the House (H.R. 4761) and one in the Senate (S. 3711) — that, if reconciled and enacted, could provide this energy-securing access while lowering the price of gasoline and natural gas for the consumer, Hofmeister said.

According to official sources, almost 21 million barrels of oil are daily consumed in the U.S. (87 million worldwide), and fully 1 trillion barrels exist in the shale strata lands of Colorado, Utah and Wyoming. Hofmeister said these reserves could be profitably extracted with new ground heating technology.

“The industry has not done a very good job explaining what is going on,” Hofmeister said of one of the motives for his talking tour.

家园 我也看了这部片子,有几点提出

1。所有的过往数据都有一个规律,就是全球暖化上升后突然气温下降(原因不明),就我们所知,已经经历过7次冰河时期。如果我们不能理解为什么会产生冰河时期,就不能贸然说co2造成的暖化会成为长期趋势。我比较同意油人所说,我们正处在两个冰河期中间,全球将会冷化,而不是暖化。

2。Gore的片子中也谈到这点,因为我们的海洋有不少暖流,令到很多本来无法住人的地方变得比较和暖,比如北欧、英国、美国东北部等等,如果冰川融化,带来大量的新鲜淡水,会关闭现在循环的暖流,而让全球气温骤然下降。但是下降后呢?他在这点上没有继续谈下去,但是我就比较好奇到底气温会低到什么程度让冰川融化结束?气温会变得多冷?

3。我对于冰川融化造成海洋上升这点有疑问。因为部分冰川本身就是浮在海洋上的,体积已经排水而造成海洋水位高升。Gore提到另外一种冰川,是在陆地以上形成的,比如喜马拉雅山脉,南极等等,但是陆地本身就是一大片浮起的土地,所以土地上的冰川也跟直接在海洋中漂浮的冰川同理,体积已经被现在的水位反映了。还有就是暖化的过程中海洋水分蒸发也会加速,到底有多少水分会消失呢?

4。即使他说的都是对的,这一切都会出现,我们现在到底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阻止发生呢?我认为,即使是真的,现在开始已经太晚了,一个上万年的暖化过程不会因为现在开始努力20年而改变,因为暖化过程不是线性的,很明显我们已经超越了那个tipping point,更何况全球为了一个理论统一行动的可能性根本不存在。本身相信这个理论的,不如预早占领开垦高海拔的农田、居住地,储藏武器以便有能力捍卫这些据点,一起做一些不需要牵涉其他人口的准备工作,如果真的发生了,这些有远见的人就可以坐享其成。

家园 比俺看得细, 鲜花一把!

俺这儿电驴工作不正常,看不了。

老中兄狠下了一番功夫,佩服佩服!

只是这个地方俺没有看懂:

但是陆地本身就是一大片浮起的土地,所以土地上的冰川也跟直接在海洋中漂浮的冰川同理,体积已经被现在的水位反映了。

这个这个,除非整个陆地是浮在海洋上的,陆地上的冰川融化流进海里,海水体积应该是增加滴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