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乱弹】Wikipedia 十万分的感谢 -- 那十

共:💬21 🌺1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乱弹】Wikipedia 十万分的感谢

我昨天访问了一下中文维基,发现它的词条终于超过了十万条,成为第12个拥有十万条条目的维基百科语言版本。昨天在wikipedia网页上醒目地写着:十万分的感谢!―――多好的语带双关啊!

我很喜欢英文维基,有时候也看一点中文维基,出于好奇也给中文维基写过十来个条目,甚至,出于捣乱也改过中文维基(比如在日本首相条目下面的段落里偷偷加个狗杂种之类的,然后不幸的迅速被维基管理员删除)。

看来,号召人人动手的维基百科并不是真正的自由王国,或者说维基给用户的自由更象是那个保守主义思潮大师Hayek(哈耶克)所定义的自由:Liberty and responsibilities are inseparable.

除了不能对日本胡做非为而让我对维基有点恼火以为,我对维基还有一个压抑了很久的怨气或者说尴尬的事实是,以中国人口之多,中文维基的条目数目竟然远远不如一些小语种的条目数比如瑞典文(Svenska),而日文则以其10万+的条目遥遥领先中文而高高挂在wekipedia首页的丑态尤其令我火冒三丈。

所以,我立志要给中文维基编写第十万个条目,顺便也把自己载入人类史册。自打三四天以前,当我注意到中文维基条目达到9万9千多条之后,我就按纳不住心中的喜悦,搁三差五的就去refresh一下网页,时刻准备着批挂上阵,条目我都写好了,就等着99999条出来后直接贴上。结果…..昨天一觉醒来,已经到了10万零200条了。可怜了我的一番爱国热忱啊。

话说以前的中文维基一向以简体字为主,自中文维基被中国大陆block以后,新增的中文条目逐渐以台湾和香港两地的用户为主(据wikipedia公布的user IP address),于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繁体字条目。我没计算过,但是凭感觉现在中文维基的繁体条目数量应该远在简体之上。

按台湾说法“繁体”中文准确说应该叫“正体”中文,盖因大陆的简体字改革一向争议不断,或曰汉字简化是历史大势,或曰汉字简化是历史倒退,等等等等。然则汉字简化一事也不完全算是党的独断,须知五四学者有许多文化名家便一力提倡简化说,甚至更极端者主张中文完全字母化,这无疑是积弱已久的中国面对强势文明表现出的一种自卑感,就好象古代的日本韩国越南都以讲纯正汉语为时尚一般。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还能感受到汉字字母化的这股风潮,比如曾风行一时的《小学生拼音报》,不知道还没有人记得。翻开报纸,从头到尾没一个方块汉字,全部是拼音。Women shi gongchan zhuyi jiebanren, jicheng geming qianbei de guangrong chuantong.

说实话,我觉得这种全拼音文字别说小学生看不懂就连成年人也是很难看懂的,对于小孩子学习中国文化更是毫无用处。虽然我现在看简体字比看繁体字觉得顺畅,但是我在文字简化方面基本上是个右派,我主张恢复大部分繁体字。

很多简化字的美感全无(即使以我这个书法外行来看),而且有些简化字已经完全无法用中国传统的六书构字法去解释。何况,某些简化字并未节省太多笔画,谈不上什么实用价值,却无端造出一个新字,实在是多此一举。古人有很多对联或者字谜,匠心全在字形的架构,换了简体字一看就变得莫名其妙,举例,“六口猪杀一半“,这个字谜对熟悉繁体字的人来说不难,对于用惯简体字的人来说就有些费解了。

其实这个不光是繁简汉字的问题,也包括很多少数民族文字,如果只是以行政手段推行而罔顾文化传承的连续性,总不免有无尽的遗憾,更造成经济资源的浪费。比如,壮族原本有老壮文(借用汉字),已经用了上千年,中国却在建国之初在广西自治区推行以罗马字母设计的新壮文。这固然是那时候汉字简化乃至西化的大势,然则人造的新壮文终究没有得到广泛使用,却浪费了多少壮人的时间去学习一门无用的语言。

当外蒙古在苏联的笼罩下推行按俄语字母(西里尔字母)设计的新蒙古文,当北朝鲜全面废除汉字在朝鲜语的使用,当越南以拉丁字母取代传统的汉字表记,这时候中国还要在壮族和维吾尔族推广字母化的新壮文和新维文,甚至自废沿用了二千年的汉字另创简体,委实是文化战略方面的错着。

不管怎么简化文字,当我行走山川看到那些铭刻在秦砖汉瓦唐碑宋简上面的繁体字,仍然觉得那些笔画略显繁复的文字有说不出的自然。由此,我很乐观其成地看到在港台同志们的努力下繁体汉字重新占领中文维基,虽然我这个用惯了简体字的人看起来有点眼累,但是我天真地以为这是一个有志恢复中国传统文字的人应当付出的代价。―――讽刺的是,我的电脑没有繁体系统,所以只得以简体中文打出这篇对简体中文发牢骚的文字了。

家园 花。

于我心有戚戚焉。

家园 个人以为有相当的道理

花!

家园 对爱国者,总是不遗余力地支持!
家园 围城

大约对简化字审美疲劳了吧?

或许正是你现在看简化字比看繁体字觉得顺畅,所以才会主张恢复大部分繁体字。

呵呵,我以前看简体字比繁体字顺畅的时候也支持恢复大部分繁体字,甚至平时只要方便就尽量写繁体字,闲时抄抄古书(可惜不是毛笔字)。现在发现山那边还是山,所以认为简繁并行不悖就好,没必要谁吃掉谁,虽然我还是觉得有极少量简化字应予改良。

楼主不妨再多了解一下繁体字和简体字的文化,比如说可以去看些好的灯谜,繁体的和简体的。

离个题,我觉得加强文言文教育比搞简繁之争有意义多了。说起这,恢复繁体的精神和理由不少也适用于恢复文言文、古音、汉服……,为啥说后面这些事都只是极少数人呢?呵呵,设若简化字早个二十年推行……

话说回来,也许正是我现在读白话文比读文言文顺畅,才只见文言文的许多好处,真要正式场合都崇尚写文言文的话,恐怕就显出我是叶公了。

花。
家园 谢谢,mon cher
家园 我是个伪爱国者
围城
家园 文字和语言的延续性是不太一样的

语言尽可以不必因袭前人,从秦汉到明清,汉语的词汇和文法也是不断演进的,我在这方面并不特别保守,也不觉得我们应该复古到文言文的时代,这既不可能也不明智。但是文字就是另一回事了,从秦汉到民国,汉语一直在变,但是文字基本上是延续不变的(民间有一些异体字,例外不论)。文字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是远远超过语言的演进。

文字是语言的根基,常用汉字不过2千个,他们的组合却有无数可能。何必要把这根基弄得面目全非呢?莎士比亚时代的英文和当代英文的用词文法都有很大的差异了。也没见英语国家废除26个字母另创新体。

您得其他观点我都很同意。献花。

声明,我也是个叶公。

家园 字母壮文是个政治产物

这时候中国还要在壮族和维吾尔族推广字母化的新壮文和新维文,甚至自废沿用了二千年的汉字另创简体,委实是文化战略方面的错着。

基本都是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而开设了,其他人基本不会看,学校也不教了。

不过说回来,汉字写壮文也不好懂,状语六音,口语的东西改变很快,我看我老家的县志如果没汉文解析很多就看不懂。

家园 幸亏有管理员,否则估计维基和文学城差不多了

甚至,出于捣乱也改过中文维基(比如在日本首相条目下面的段落里偷偷加个狗杂种之类的,然后不幸的迅速被维基管理员删除)。

如果条目里面到处掺着“狗杂种”,就和以前国内书上面到处是黑叉叉一样了

家园 呵呵 您是壮族?

壮语六音是怎么回事?能否指点一二。

家园 然也然也
家园 【花谢那十兄!】

第一次听说维基,长见识!

家园 回flower
家园 呵呵,居然得到我的第2枚通宝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