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来一小段历史亲历 -- dfindy

共:💬38 🌺4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个帖子的主题是解放票

解放票执行的是货币功能。没有人可以将他手中的人民币或美元在若干年后claim比面值高的价值,也没有任何国家会honor这个要求。

至于说到银行的存单,那是储户和银行的商业合同。没有任何商业合同可以无限制的永远的续约,即使当时条款上没有明确注明,或者注释的条款不够完整。

在美国,只要是吸收普通人的小额存单的银行bank,通常都有FDIC的标志。就像是汽车的强制保险一样。在中国,过去没有这个规定,但是并不是说没有这方面的约束。就像是某个中国司机,在过去没有强制保险的时候撞了人,也不能因为没有保险就可以不承担赔偿的责任一样。当然是否赔的起是另外的问题。FDIC和汽车的强制保险一样,是为了防止出现承担不起赔偿责任的情况才发展而来的。计划经济时期,银行是国有,经营有亏损也有国家的支持,不存在储户存款的保障问题,所以也没有现在这样细致专门的规定,但是默认为有政府信用的担保。

没有FDIC的标志的金融机构,如果吸收普通人的小额存单,通常叫做信用社credit union。因为没有政府担保,通常利息会比bank高。

没有FDIC的标志,还叫做bank的,就不会面向普通人吸收小额存单。这种就是投资银行。(除非是离岸金融机构)

有FDIC的标志,那么就有规避风险的责任,相应的政府监管力度也大,同时由于保守的经营作风必然收益不高;没有FDIC的标志,就更加追求利润,由于激进的经营策略,必然倒闭的风险也大,但是高风险,高收益。

在克林顿之前,金融业务的分割是很明显的,现在情况可能会有不同。我不是学这个的,纯属业余介绍。如果存在偏差,请到其他版面去争论吧。

家园 credit unions相应地有NCUA
家园 政府是按票额记息收购的
家园 刚解放的时候,单位货币没有现在值钱吧?

吃一碗面可能就要1000元。

家园 三儿不对,这样说是死撑了
家园 80年代有个文件是算利息的。

80年代有个文件是算利息的。

家园 俺家也是开小杂货铺滴,

本地八·一五光复后,有前后两次解放,第一次是从山东坐船来的八路,上岸三下五除二就算是站住脚了,赶紧发动群众,就有革命同志到俺爷爷的小杂货铺里来,先唠家常,东北遍地山东人,老乡好办事,一家四口,往来表现,摸了个门清,八路同志最后说了,大叔是个实在人,俩儿子名字里面带“同志”(老隅父亲老大人原来名字中间是“同”字,叔叔大人中间是“志”字,不知道哪位高人给起得名字,应该不是俺爷爷,俺爷爷没那个文化),有缘啊,这片地面还得大叔多帮衬啊,俺八路都是同志,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了。老爷子厚道,其实是怕官,让干啥就干啥了,其实也就是开着个小杂货铺人头熟络,上传下达个消息什么的,远不是参加革命,估计八路也没想发展这老爷子。好景不长,大批国军过来了,八路们转移了,本地算是又进入了万恶的旧社会,小杂货铺老板自然不会跟着转移了,也搞不清楚世道到底是咋地了,就是觉得好像有点不靠谱,干脆,一咬牙关了铺子,下乡投奔亲戚去了,百忙之中还不忘了给两个儿子改名字,“同志”改“泉水”了,老爷子说了,这个估计谁看了也不犯病。等到八路同志们兵强马壮,杀回来二次解放时,老爷子的小铺又重新开了张,这次,倒是没人来找老爷子了。

家园 要看什么时候的100元

  插队时一位孤寡老牧民翻出一张几万元的国债劵,知青帮她到银行兑回一些钱,印象中是面值除以一万再计利息,好象是翻了一番多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