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读黄仁宇兼问大历史 -- 无忌

共:💬59 🌺6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是的

当了半辈子的兵才到美国念书,我最佩服他就是找了个年青漂亮,金发碧眼的老婆,当时他都快40了,又干瘪又穷,老婆才20多,这泡妞的工夫真不是一般的牛啊,如果这个功夫出本书,肯定比其他所有书加起来还要卖得好.

家园 呵呵,说得有理
家园 唐德刚热爱中国

当然也热爱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根据他1980年代的论述,此公支持中国改革开放。他称邓小平为邓公。

家园 叫“口述历史” (Oral History)

对大陆的所谓敌视,可能只是对党的一些领导有意见。但对于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和广义上的中国,唐可谓挚爱,且充满信心。如他不止一次提到,从清末至今,只是中华文化处于转型期,正如处于“三峡”一样,一旦突破这一阶段,以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必将直挂云帆济沧海。

他帮助哥大的计划叫“口述历史”(Oral History)。个人觉得很有价值。内战之后,狂多国民党的党,政,军大员跑到美国,尤其是以纽约为多。于是,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中国口述历史学部开始主持这些人的口述历史。唐德刚,就著有《顾维钧回忆录》,《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等等。具体就是谈话,录音,然后由唐整理。因为每个人记忆都可能(可以说肯定)有出入,所以唐得再找资料,说服口述者。

唐43年学士学位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后来的南京大学),后来赴美留学,毕业于哥大。又在哥大,然后纽约市大教学。

个人有收他一些书,如广西师范的《袁氏当国》台湾远流出的《晚清七十年》(5本),《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杂忆》,《史学与红学》,《书缘与人缘》...比较喜欢他的史观和文风(写散文也是一好手)。可谓嬉笑怒骂皆成文。

他不只是对邓公,对周恩来更是赞誉有加。当然每提及周,就不停类比在昏庸的慈禧老太后手下工作的李鸿章...

家园 唐在治史方面颇严谨,但又有自己观点

胡适口述自传,注释占一半以上。读得我酣畅淋漓。

但唐德刚又从来不隐瞒自己观点。特别是当代人物,人都有很鲜明的藏否。有些完全是出于个人喜好,如周恩来,以唐的功底,不可能不清楚,中共建党至1976年,那个一把手下台都有周恩来加一脚,那个人上台,嘿嘿,周又都扶一把。唐也清楚,黄埔时期,周恩来和蒋校长私交甚佳。可唐德刚就是喜欢他。

口述史学的客观,与热血书生的性情,在唐德刚身上奇妙的结合,天衣无缝,相得益彰。

家园 hoho,浮云兄此话怎讲?

实录还是很多的吧……我记得黄读第一遍好像是用了两年。

家园 任何一个明史专家,都不会只读三遍明实录

我就是这个意思

家园 唐确实挺不错

不过,细节上也确实存在夏志清批评他的只顾文气乱说一气的毛病。

家园 大概是因为怨气冲天

刚给下岗,很难平和的说事。

家园 LAY OFF 又不什么罕见的事

littles 倒是提醒我了。每天美国也不知多少人合同期满不再继,包括教席在内。

家园 你不懂的,以为是一般的解雇,看书就知道了

连他老婆,一个地道的美国南方人,简直无法理解他怎么会被解雇,从来没听说过。

家园 你读错了黄仁宇

要了解黄仁宇,最好还是读他的《明代的财政与税收》。只有读了这本书,才知道什么叫做“数目字上的管理”,中国又为什么没有做到这一点而衰落。更主要的还是经济和财政模式的保守落后,使得整个国家无法出现制度创新,整个国家的资源极大的浪费在官僚制度的惰性和技术、自然的极限中。

家园 唐德刚也很崇拜周恩来

以及李鸿章。他认为中国近代以来一共有两个半外交家:李鸿章和周恩来是两个,半个是顾维钧。

他相信中国会有辉煌前途。他认定这个前途是“民主”。

写的书《晚清七十年》文笔很幽默,不过观点史料和分析都没什么新意。

家园 唐德刚的观点很符合海外老华人的特质

古书绝对看得多,对洋人由衷崇拜与羡慕,在政治问题上的看法有时候很幼稚。1840之后传统书生的形象。

家园 黄不论新旧学都不算入门

他在美国的遭遇见一斑,根本就没有入流,毫无学术地位可言,他之所以在大陆有点名气,

占了两个便宜,他是华人,他写的东西和中国传统的历史著作风格不太一样,而这种所谓风格在

美国就不算新鲜。

开放唯一的好处就是知道外面不过耳耳。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