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绅士”战争说起 -- 博扬

共:💬18 🌺7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从“绅士”战争说起

博扬曾在某军事教研室客串过几天教头的角色,正巧最近整理硬盘,翻出一些当初作讲座的材料,乘着最近能下河了,尽可能多凑合几贴出来以“招砖”只用

从“绅士”战争说起(这是一次讲座中的一篇讲稿)

现在的人们也许很难想到,在中国上古时代直至早期奴隶社会,虽然那时相对现在而言多少还算是尚未开化,但在战场上,那时的战斗却显得较现代文明间的厮杀要“文明”的多,大家找块地方拉开阵势,对冲一番,气势被压倒的一方便败退下来,这就算完了,期间死伤的比例和参加人数比并不算大。某种程度上说那非常的“仪式化”,更像是一场比较危险的大型体育比赛——如果是在古代欧洲,交战两方还真的必须要请一位裁判来确认战斗的胜负?!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仪式化”的战争在中国逐渐蜕变为了“兵行诡道”,最终,这成就了中国文化中深远宏厚的谋略军事文化。当然,这只是一个概略的说法,毕竟,那个时候还有宋襄公这样非常个性的国君,再准确一些,这可以叫做怀旧,最初的战争模式的确就是像这位仁兄所追求的那样。虽然如此,相对与现代社会,那个时代的战争仍可以称为比较“文明”的战争——那时的战争,胜负往往都是基于击溃战来说,长平之战那样赶尽杀绝的大规模歼灭战模式在整个历史时期并非战争的主流,而这也是这类战役如此著名的原因之一。陆上如此,海洋上也一样,即使在近代,很长一段时期,当时的海战理论主要仍主张击溃战,早期海战,两方真正可以被击沉的战舰不过十之一二,只要能叫对手窝在港口,就算大功告成。日德兰海战,德国最终失败了,但公海舰队基本仍保存了下来,只是再无法远出海,而在北美独立战争中,英国海军的舰队同样也“享受”了一回这样的待遇,被法军堵到了港里。当然,就如同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有白起,西方近代海战史上也有纳尔逊这样喜好将对手屠尽而后快的异类。

这些,你当然可以说是由于文化观念,但是,这只是说出了一种可能的上层建筑,没有任何一种上层建筑是无缘无故的来到世上的,理念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东西支撑,否则,一种违背当时生存环境的理念是无法被人接收的——假如有人硬是要去信,那他就肯定无法延续自身,就比如某一天笔者突发奇想,决定不吃饭,从此和食物绝缘,那我肯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开始营养不良、虚脱、昏迷制止……,如果运气差到没人救我的地步的话。而载体都不存在了,那理念自然也无法存在。

在以前的文字中我们已经提过,战争中的作战单位——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军团,无论是什么,他的效能必然要包含五个要素:火力、防御力、机动力、信息力和持续力。同样,我们还知道:战斗中的目的,最终肯定要归结到对一定范围空间的控制,最早是对土地、对城池或是对海峡、航道的控制,现在则是争夺制空权、制海权直至制电磁权、制网络权、制天权……,战略上的表现则是地缘节点的控制。而从战术层面说,单纯的空中,地面或是外太空的战斗体系,是很难独自完成对所属区域的控制的,现代战争是全维进行的,不可能清晰的通过“海、陆、空、天、磁”来划分战役中的任务,在此,我们引入一个新的名词“战场空间控制权”——把战场是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主观的把它割裂开。

实现对空间的控制,战场上只能通过两种方式实现:迫使对手离开——即所谓的“击溃”,或是从实体上将其彻底消灭——也就是“歼灭”,而显而易见的是,要完成后者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仅仅从一场战役的成本看,自然击溃战的成本更低。接下来的问题是,低成本的击溃战能否实现或者更确切的说是能否有效实现战争中的空间控制。

这里我们会发现,随着技术的发展,从趋势上说,通过击溃战将敌人驱离既定区域所获得的空间控制权,正变得越来越不可靠。对此,我们可以从构成战斗力的几个要素分别来分析。

从机动力说,最初我们的机动方式都是基于人力和畜力,那时的军队所能获得的机动力是非常底下的,机动速度慢,且可供选择的路径非常有限,一旦从某一空间被迫撤离,那么“卷土重来”必然是较长时间之后的问题,加之机动路径有限,对转攻为守的一方,防御起来比现在要容易的多;伴随着越来越离奇的技术的产生,飞机、喷气发动机、导弹、宇宙飞船……各种战斗单位的机动力较之那个时代已经有了天地之别,即使相隔千里,同样可以在数小时甚至若干分钟内发动袭击,这之间几乎完全不受地形的限制,攻击可能来自任何一个方向。而火力在技术的推动下,也已经不再仅限于人畜的体力,从黑火药到铀235,单一战斗单位的破坏力越来越强,任何一个突破防御的战斗单位都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些都决定了随着技术的发展,仅仅依靠击溃战所获得的空间控制权是非常不稳定的。战列舰时代,海战尚可以像日德兰海战中那样,以驱离敌方舰队来结束,到了太平洋战争,航母海军之间的战斗,就必须是你死我活的模式,一方不被消灭,那另一方就绝对不可能真正的享有战场空间的控制权;空中力量的使用也是如此,无论技术如何发展,空战作为一种作战样式,事实上它的效率是非常低的,否则击落超过5架敌机的王牌飞行员就不会拥有那么多的荣耀,单一的空战不可能完全从实体上消灭对方的空中力量,在效果上空战更接近于击溃战,而对空中力量的歼灭战,就是“歼敌于地面”,这正是现代空军理论所强调的,因为空战力量具有极高的机动力,并且这又使得火力被成倍的放大,因此,击溃战就很难保障空间控制权的把握,只有歼灭战,才可以使对空间的控制得以固化。

此外,现代战争中的战斗单位还拥有更好的持续力。最初,一场战役结束之后,再次行动之前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准备,这意味着一旦敌人被击溃,那么我发就可以在很长时间内保有对空间的控制权。而现代战争中,两次打击之间的间隔变得越来越段,甚至战斗、战役、战争的界线都开始模糊,这种情况下,击溃战变得愈发缺乏价值。

与此同时,战斗力各个要素量的增长对交战双方的影响是对称的——当然,这是当两个对手处于同一量级时来说的——因而,在歼灭战变得越来越有价值的时候,歼灭战的实施也变得越来越困难,这里引用《沙漠战争规律》中的一段文字“……不过包围敌军后接着就想把他们一举歼灭,这却不是一个容易达成的直接目标,最多只能算是一个间接的目标,因为对于任何一个完全机械化的部队来说,只要他们的编制和实力基本上完整无恙,同时又位于一个合适的地形中,那么通常他们可以非常轻易地突破这个临时组成的包围圈,因为他们是机动性很高的部队,所以其指挥官可以突然集中兵力,选定一个恰当的地点冲杀出去”。最终,技术的发展将不依我们的意志,强行把战争拉入到更为惨烈的境地。或者说,技术对军事的一个很重要的“贡献”在于:它在逐步得,将战争中的“浪漫”压缩掉,至少在某些时候,的确是这样。

之所以在上面说是“某些时候”,因为这里所讨论的,是基于纯粹的战争而言的一种规律,为战而战在现实中是不存在,只要有战争,政治因素就必然会参杂其中。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宣告结束的金门炮战显然就无法由上面的说法来解释,在国共双方的默契下,“逢单日打,双日不打”,在西方国家眼里这简直就是黑色幽默,而其政治影响则曾牵动了半个地球,这可能是对“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最佳的诠释……,每当看到黎、以战争的报道,总是让人不自觉的去把它和数十年前的那场战争相比较,又总是使人会心一笑——同样都是“政治战争”,看来这么多年,“鬼佬”对东方式的军事哲学可能还是没有参透吧。

家园 本贴含金量很高啊!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家园 早期战争象体育比赛只限于车战

普通步兵的肉搏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几千年来就没什么变化...

那会儿能有“资格”参加车战的都是峨冠博带者,公卿之辈,有头有脸的人物,起码也得是“士人”。普通的“国人”或者“野人”哪里能买得起装备呢.... 战车上经常是国君执弓,大夫作车右,威风得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因为大家都是“士”,所以有些惺惺惜惺惺,咱不能跟那些没文化的老粗们一样下狠手是不是? 其实估计这里还有个赎金问题 -- 敌方穷步兵俘虏杀了也就杀了,抓住个公卿大夫之类的狠敲一笔是少不了的...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如果能展开阐述一下会非常有趣的...

参见潇水大虾的恐龙战争描写,就知道春秋的车战还真挺有意思的... 恐龙战争之问鼎中原

家园 民国前期的军阀战争也是很文明的

每个人写得都是象两军演习

家园 通宝一双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家园 【原创】战,因何而战(这是由同一次讲座中的另一话题整理而来)

第一次写下这个题目,是在笔者上中学的时候,当时所感觉到的,是在纷乱的表相下面似乎应该掩藏着一些稳定的、有条理的东西。数年之后,这一感觉变得更加的强烈,而表相下的东西,也逐渐可以看出一个模糊的轮廓。

人类五千年的历史,或者也可以说战争史(二者的区别仅仅不过三百年而已)中,战争无时不在影响着国家的政治进程。军事要服务于国家政治利益,一个国家特定的利益诉求决定了她的军事战略,进而决定她应该拥有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国家利益由人的本源欲望开始向外延伸,无外乎三个层次——生存,无论对单个的人还是国家而言这都是其它所有利益实现的基础;发展,这既包括经济,更包括国家特有的文明,其中前者居于发展的基础,后者则是核心;称霸,取得某个地区乃至世界范围的绝对支配权,由此超额的去获得利益,古往今来的霸权国家所谋求的政治利益便属于这一层面。

国家的综合国力决定她的利益诉求,而截止到可以预见的未来,只有当这一实力在军事上得以体现后,才有可能实现并维持一个国家的既定利益。当经历过一个较为稳定的阶段,国力的积累达到某一临界值之后——当然这一实力最终需要反映到军事力量上,国家的利益诉求必然会指向更高的层面——除了人类的欲望本能,我暂时还找不出什么合理的解释。而这,往往要使这个国家以及她的对手(们)的历史上出现一个相对不稳定的阶段,而其具体形式则必然是一次次的“热战”或者“冷战”,毕竟,我们所需求的总是很多,但我们所接触到的总是还显得不够大。当一国的利益诉求蜕变为追求霸权利益之时,他对资源的需求数量决定了他必然会和其他利益集团发生冲突,而随着需求的增加,这种冲突对于霸权国家将越来越无法以平和的方式来加以调和。就同一个国家而言,高层次利益受损的可能性必然大于基础利益受损的可能性,对军事力量的利益诉求所属层次越高,则军事手段被使用的可能性便越大(当然,大部分时间其强度不会太大),美、英等国在“海湾战争”之后对军事手段的使用表现的日益“轻率”,正是由于他们所谋求的是高于正常国家发展利益的“霸权利益”。套用教科书中的话——资本的成长实际上总是伴随着战争一起走过来的,尤其是每当资本主义世界被危机所深深困扰着的时候,战争就会不期而至,猝然降临。战争俨然成了资本的“守护神”:发动战争可以帮助资本人为的解决危机,扩大需求。

这种国家利益跃变的结果无非两种——要么成功,开始在新的利益诉求下经营国家;要么失败,这个国家将在原来的甚至是更低利益层面上重新积累实力或者干脆灭亡。很难说清这一“治——乱——治”的轮回是人类的悲剧还是幸运,在国家存在的时代里,正是由于要应对新兴力量对自己既得利益的挑战以及对更高层面利益的诉求,人类文明才会在无休止的杀戮中不断的被推到新的高峰……,这是题外话。

由此而来的第一个启示是:

战争的参与者总会有可以说服自己的理由,然而,战争中正义的“冠名权”只能授予其中的一方,至少,需要知道谁“更正义”一些。

笔者历来拒绝将战争与艺术联系在一起,因为无论你是否承认,事实上战争是最易于打开人类心灵最深处黑暗的钥匙,具体到卷入战争的各个个体,战争的意义仅限于灾难与杀戮。所谓战争中的正义与否,说到底只能从战略层面来看。战争中,哪一方的利益诉求更接近人类的欲望本源,那他就是正义的一方,为生存、为发展而战,与为霸权而战相比,前者就是正义的力量,抗日战争,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发动战争的目的在于霸权,在于超额的去攫取利益,而中国人民则是为国家和民族的生存权而战斗,因此我们就是正义的一方;朝鲜战争,美国为了全球霸权而参战,朝鲜则是为国家生存而战,中国则是为国家发展争取稳定环境而战,所以中、朝就是正义的一方;……。马、恩著作中提出正义战争必胜,因为从长久的历史——而不是从一、两场一般意义的战争来看,正义一方,即利益诉求更接近利益本源的一方,会拥有更为坚定的战斗意志,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一方为利润而来,另一方则只为了得到充饥的面包,甚至只是保住性命,显然后者更加能够承受牺牲和恐惧,更加不易退缩。这并非什么虚无的口号,而是人类的本能,拿破仑、希特勒……一个个人物,他们都曾将历史搅得天翻地覆,但最终又都铩羽而归,因为他们都最终背离了人类的欲望本源——最初,法国军人面对的是反法同盟对法国生存的威胁,与之类此的,二战初期的德国同样感觉到凡尔赛条约所带来的强烈的窒息感,就这一阶段,无论是法军还是德军,他们距离人的欲望本源尚不太远,直到他们的皇帝或元首的利令智昏被完整的显现出来,此时,他们所面对的敌人不再是威胁自己生存的敌人,而是人类的本能:对于一个会游泳的自杀者,自溺是绝对办不到的,因为求生的本能会压倒求死的决心——无论多么的坚决——强行迫使身体游动,在这里也是同样的道理。

启示之二:

很明显,对战争运作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而很多时候,还需要我们退而求其次,以稍显笨拙的方式来解决战争。

很多人曾很多次梦想和渴望着在战场上赢得国家统一、主权完整乃至民族复兴,然而现实往往不能如人所愿。相对于“不战而屈人之兵”,一场“次完美”的战争,就其战场上所发生的,仅仅只是一个必要的“手续”或说是“仪式”,它的价值仅仅在于宣布之前的战略部署开始在新的利益诉求中产生作用。伊拉克战争,真正打垮萨达姆的是之前十年的制裁和政治分化,那以后所发生的,就是一场“仪式化”的战争,那只是将一份已经烧好的大餐端上餐桌。

现代社会中,战争与政治利益的关系有如骨骼和肌肉,肌肉有赖于骨骼的支撑,同样的,除了牙齿,没有肌肉包覆的骨骼也是难以想象的。战争行为是不能孤立实施的,之前的战略部署和战略积累是获取利益跃变的基础,而军事突破之后,也必然需要相应的战略部署迅速跟进,把潜在资源转化为现实利益。单靠战争,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如果将所有的这些都置于战争之中,那这场战争的性质就不再仅是一个“仪式”,而是接近于赌博,两次世界大战,就是参战国以数十年的国运为标的物的豪赌。按照概率统计,久赌者必输,一旦一国将国家利益跃变的希望完全押宝在战争之上而走上穷兵黩武的道路,从长远来看,其结局必然是要走向衰败,只有以相对和平的方式来实现利益跃变,并且适当约束对利益的追求,才是维持民族火种的长久之计。

家园 好文章!!!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家园 有几个问题 其实楼主的例子实在不够说服力

1 现代战争中的战斗单位还拥有更好的持续力?

似乎不是这样,现代一个师,包含大量技术装备,一旦军官和老兵损失比例高.翻身的机会更低,不过,现代社会对公民控制能力强的多,一旦作战单位溃散,流散人员可以被及时送回战场.

2 "在中国上古时代直至早期奴隶社会,虽然那时相对现在而言多少还算是尚未开化,但在战场上,那时的战斗却显得较现代文明间的厮杀要“文明”的多,大家找块地方拉开阵势,对冲一番,气势被压倒的一方便败退下来,这就算完了,期间死伤的比例和参加人数比并不算大。"

---那是在同一个文化圈子内部,贵族之间的"冲突"而不是战争.周灭商和姬姓贵族内讧,烈度就完全不相同.大致同一水平的亚述\赫梯在征服中西亚的过程中,如果考虑到当时的技术水平,作战残酷程度当在二战以上.灭敌国后,杀丁壮\奴妇孺还不算,连土地都要撒盐,那时候盐可不便宜,这似乎比二战的战略轰炸还狠.日后罗马也干过类似的事情.

再早一点,估计原始部落之间冲突,异族多半要被吃掉.呵呵

3 即使在近代,很长一段时期,当时的海战理论主要仍主张击溃战,早期海战,两方真正可以被击沉的战舰不过十之一二,只要能叫对手窝在港口,就算大功告成。日德兰海战,德国最终失败了,但公海舰队基本仍保存了下来,只是再无法远出海,而在北美独立战争中,英国海军的舰队同样也“享受”了一回这样的待遇,被法军堵到了港里。

海战怎么直接跳到近代了?中古时期呢?远一点,欧洲人征服印度洋的战争呢?连商船都要打,抢了货物和物资,把别人的水手逼回自己的船,还要烧掉.

日德兰海战的关键在于,英国以惨重代价抢到T字横头的时候已经快落太阳了,否则那场海战,双方无畏舰损失比例必在40%以上.败方必然全灭.

另外,你应该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潜艇对商船有无限制潜艇战,英国则宣布蔑视公海航行自由.

还有,我们应该知道,比起日德兰来说.对马之战显然更"近代"

真正沉船少的是风帆战列舰时代.关键原因是炮相对船来说太弱.经常打光弹药也不分胜负,而跳帮战的威力相对炮更弱,而不是什么绅士战争.

类似的,希腊方阵时代也很绅士.因为追击就要解散方阵,而士兵离开方阵就失去了作战威力,呵呵.不过这些民主的绅士习惯于赢得战争后把敌国人民全体贩到奴隶市场.

家园 现代战争理论多强调打歼灭战,我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那就是技术的发展。其实从古到今,将领们没有哪一个不知道打歼灭战比打击溃战要好。问题是是否能够达成或者是否合算。

要想打歼灭战,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断绝敌军后勤;另一个就是杀。这两个办法在冷兵器时代都是很难做到或者很不合算的。

古今中外,绝大多数将领都知道后勤的重要性,因此要完全切断它,在技战术是非常非常困难的,象长平之战那样的特例在冷兵器时代战争史上是非常少见的,因此办法一很难做到。而办法二则必须短兵相接,这就必然造成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结果,除了最后决战外,谁都不太敢轻易采用这种办法。

而现代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使军队的打击力、机动力大大提高,作战地域远远大于冷兵器时代,同时也使军队对后勤的信赖远远高于冷兵器时代。因此这两种办法相比冷兵器时代能够比较容易地达成,这也就造成了现代战争理论对打歼灭战的高度重视、反复强调。

家园 关于现代战争中的战斗单位是否拥有更好的持续力问题

可以看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的火力密度 与欧洲战争相比 不如第一次世界大战  可以说非常不现代  其中解放军一方比起国民党来更不现代

双方互相啃了三年,并非完全一边倒的战争.互有胜负,不过共产党笑到了最后.

问题在于,国民党方面多有被歼灭的战斗单位,共产党方面,如果不算金门那三个不同单位的团的话,连团级建制都没丢过,师级更是没有.

原因何在?  关键在于,共产党军队内部凝聚力强,而且控制农村的"面".所以被打败以后不丢建制,人员迅速重新组合.而国民党底层政工人员作用几乎为0(如果不为负的话),且在战区基本只控制"点"(城市)和"线"(道路).所以部队很容易在被击溃后转为被歼灭.

你看,这里的战斗单位持续力和工业能力无关,甚至恰好相反.

家园 再补充一点

帆船时代的海战虽然在直接交火中损失比例低

但和绅士风度确实没关系 关键就是发展成熟的木船抵御实心弹的能力实在太强

克里米亚战争,爆裂弹开始全面取代实心弹,结果土耳其舰队被俄国人一举全灭 似乎只跑了一艘炮艇

你看,技术手段比绅士风度重要多了

家园 哈~~花出双宝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家园 楼主的有些说法比较牵强,有话说,伤十指不如断一指

战争的目的就是使对方丧失再战的能力,古往今来都是这样.

家园 为啥你们砸花都有宝,俺砸就没有
家园 同郁闷

一路送花下来

无宝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