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解甲

注册:2014-01-05 22:11:53
从九品上:文林郎|陪戎校尉
💧169580
🌟23875
💓28

家园

被推荐 / 35 上页 下页 末页
2016-01-10 17:04:45分页 全看 树展
🙂借地简要说说我对孙吴的兵制的理解。 ↑34 ↓0
授兵制始于孙策时代,这是因为孙策的创业过程中,还有其他有原始股份的股东。孙策尽管打下了基业,但于情于理,这部分原始股他是不能动的。但从军政角度说,兵制又不能不统一,所以孙策的兵制只好采用了比较原始的以将领兵,兵随将转的制度。 孙策尽管不能改变既成事实,但不代表孙策对此毫无对策。孙 ...
2016-01-09 20:29:30分页 全看 树展
🙂关于孙策时期人事安排讲讲我的看法。 ↑50 ↓0
汉朝的太守,既有独立的行政权,财政权,也掌握一定人事权,军事权,实权特重,侯爵爵位不足以与之相提并论。譬如孙坚北上之时,身份是长沙太守、乌程侯,南阳太守张咨是完全与他分庭抗礼的,并没有地位高低的区分。 所以孙策时期除孙策本人的其他五名实任太守,在孙策集团内部其身份都相当于一字并肩 ...
2016-01-07 23:44:11分页 全看 树展
🙂“策名委质”我见到的有两种解释。 ↑11 ↓0
一是左传:“策名委质,贰乃辟也”,杜预注解说:“名书于所臣之策,屈膝而君事之,则不可以贰”;孔颖达进一步解释说:“质,形体也…拜则屈膝而委身体於地…”。这里孔颖达认为“委质”是屈膝的意思。 二是国语:“臣闻之,委质为臣,无有二心,委质而策死,古之法也”,韦昭注解说:“言委贽於君, ...
2016-01-07 22:52:49分页 全看 树展
🙂增、授用字的区别并不在于本来有兵与否。 ↑16 ↓0
而在于给兵同时是否任官或加官。程普、吕范二例都是并未加官,所以用“增兵”;韩当是迁先登校尉时得兵,因此用了“授兵”,韩当原职是别部司马,手下怎么能没有兵。 孙吴的兵制,摊开来说至少需要论文的篇幅,择大要而说,大概孙策时代是一个阶段,孙权统事的建安年间是一个阶段,曹魏称帝后又是一个 ...
2016-01-04 22:14:24分页 全看 树展
🙂汉官印上无名。 ↑10 ↓0
有出土实物为证。官印相当于公章,现在单位的公章上也不可能有主官的名字啊。而且从记载看,官印是随官不随人的,譬如辞官要上印绶,罢官要缴印绶,死了赠印绶随葬是极大哀荣。 符节印信这些东西,理论讲都是需要授权使用的,但上面又没有指纹锁之类的东西,当然拿起来就可以用。符节是现场办公使用的 ...
2016-01-04 10:48:22分页 全看 树展
🙂孙辅交结曹操是赤壁战后。 ↑19 ↓0
阮瑀以曹操名义执笔的《与孙权书》里这样写:“离绝以来,于今三年……闻荆杨诸将,并得降者,皆言交州为君所执,豫章距命,不承执事……”。 “离绝以来”,显然是指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之前曹孙一直保持有婚姻关系的和平状态,“于今三年”,则可知此书写于建安十六年。 “交州为君所执”,“交 ...
2016-01-03 13:16:28分页 全看 树展
🙂F大师确实不愧文人的评价。 ↑64 ↓0
简简单单的一句“民主之后杀你全家”,能被F大师说得如此婉转动听,这份功力,那帮学文科的公知也没几个人有。 然而话讲得好听不好听,与其内容正确与否,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我这里可以将F大师的原话奉还,人是早晚会为自己的愚蠢买单的。就我观察,F大师并不真的愚蠢,F大师只是在现实中得不到 ...
2016-01-02 15:54:54分页 全看 树展
🙂您别看F大师学的是工科。 ↑52 ↓0
实际F大师骨子里是个孤芳自赏,对上鄙视权贵,对下鄙视庶民的文人。我这个判断对不对,大家都有自己的观感,我就不解释了。 但F大师的现实生活显然与他的自我定位有差异,他对现实的扭曲甚至篡改,其根本原因就是这个差异。同样,这一点大家也都有自己的判断。 我之前回复过,我认为F大师是难得的 ...
2016-01-02 20:21:25分页 全看 树展
🙂太史慈应该比孙策大九岁。 ↑21 ↓0
太史慈生卒是有明确记载的,建安十一年,即公元206年卒,时年41岁,逆推生年是公元166年。孙策生年虽然记载有甲乙,不过生于175年是公认的说法。 太史慈是不可能当刘繇的亲兵队长的,他出身和名望太高,刘繇如果如此安排迹近侮辱。同理赵云也不是刘备的亲兵队长,赵云出身也太高。环宇先生 ...
2016-01-01 13:44:57分页 全看 树展
🙂哑然失笑。 ↑66 ↓0
科技术语的规范统一,是为了便于检索和交流,“信达雅”比起这个,不过是末节罢了。F大师文中刚表示过对文盲厨子穷讲究的鄙视,这就又开始讲究起来了——当然,F大师的讲究那必然不是穷讲究,富不富他自己知道——难道F大师是因为看不惯大陆科技术语翻译所以找了本台湾教材学习的吗? 还有,请F大 ...
2015-12-31 03:57:14分页 全看 树展
🙂我不知道您这个说法的原始出处。 ↑8 ↓0
按后汉书百官志,边郡的配置是这样的:“郡当边戍者,丞为长史”、“唯边郡往往置都尉”;没提到司马。您看的说法可能来自于汉官仪之类的职官专门书,我现在查书不方便,但我觉得这说法很可能是对汉官仪的误解。一般设置,长史司马官秩是相当的,并不存在统属关系。比如诸葛亮的丞相长史杨仪和丞相司马 ...
2015-12-30 23:58:58分页 全看 树展
🙂环宇先生这里讲的有些不对。 ↑29 ↓0
首先,“郡司马”不见得不比县丞小。县丞虽然不过是县级佐官,但这是官制里面明确设置的,是需要朝廷除任的;用现在的话说,这是有编制的。而“郡司马”不见于汉朝官制记载,汉朝州郡兵的军事主官是郡尉或郡都尉,而且这一编制早在光武帝时即予撤销。换句话说,孙坚不是“代理”了郡司马,而是他这个“ ...
2015-12-18 02:25:11分页 全看 树展
🙂庐江之于孙氏是弃子。 ↑19 ↓0
再插一段,给王子殿下敲敲边鼓。 孙策定扬州六郡,各郡太守如下:吴郡太守朱治,丹杨太守吴景,会稽太守孙策,豫章太守孙贲,庐陵太守孙辅,庐江太守李术。 王子文中有个疏忽,把朱治和吴景的任职写反了,这恰好牵扯到汉朝一个政治惯例,我就多一下嘴。汉朝地方行政长官是不可以任用本地人的,这是所 ...
2015-12-17 18:54:06分页 全看 树展
🙂我对王子这个考证的质疑主要有两点。 ↑7 ↓0
之前回复没有注意到王子编辑这部分,现在把我的观点整理一下: 第一是袁术与陶谦的关系并不一定像王子所认为的那么融洽。 袁术在陶谦生存时即称徐州伯,上一回复已经提到了。另外还有几个旁证: 三国志孙策传记载:“徐州牧陶谦深忌策”,按本传的时序,孙策此时不过白丁一个,陶谦有何可忌孙策?查 ...
2015-12-15 00:05:54分页 全看 树展
🙂楼主又在发明历史真相了。 ↑45 ↓0
白崇禧在广西那么多年当然没听过壮族了,“壮族”这个名字,是周恩来总理提议,国务院批准,在1965年更名的。那时白崇禧早败逃到某个小岛上,阳寿还剩一年而已。在1965年之前,壮族是叫“僮族”的,虽然也读“壮”,但和僮仆的“僮”是一个写法。实际就这个字都是后改的,1949之前,这个民 ...
被推荐 / 35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