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西北的面食(一) -- 河蚌

共:💬92 🌺40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西北的面食(完)

人对食物的喜好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见钟情类的,一吃就会喜欢上,另一种是日久生情类,初时没什么感觉,吃的多了就会品出味道。当然,这是正常的,凡事总还有例外,这样也就有了第三种,第一次吃时反胃到五体投地,但如果坚持吃下去,就会发现原来反胃也是一种浓郁的味道。三种感觉似乎都可以和男女间的那些事儿联系起来,比如说第一种是初恋情人,第二种是老夫老妻,第三种,最合适去做SM。不过,这样的联系其实一点也不奇怪,人总是要发昏的,也总是要吃东西的,更何况,食色又什么时候分开家过。

如此说起来,凉皮好象可以算作第一种。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中情人,但是大概很多人却不曾有过什么初恋。有一条短信说的好,我一直相信,我的初恋情人会骑着一头恐龙来到我身边,但最终,我等到了他的座骑,却没有等到情人。凉皮当然不是那头座骑,但也不太象那个情人。凉皮更象你刚毕业时在小吃店里遇到的外乡女待应生,经常碰面,甚至还会心有灵犀,但大家都明白,此生注定形同萍水,天涯陌路。

凉皮成为煎饼之前的故事显然要比女待应生的经历要简单,而且随便就可以查到(WEB时代的一大特点就是“诸事不决问google",龟孙子大老爷到了现在恐怕只有真去当龟公才能在勾栏院里混了)。在我记忆的那个时代,家中做出凉皮来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因为首先需要有特殊的工具,就是一种圆形平底的锅,其次制作也颇有几道工序。

大概是一种职业习惯吧,我现在总会采用二分法,凉皮的制作工序也免不了这种道道。概况起来,最主要是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将面粉变成面糊,第二阶段是将面糊变成面皮。面食的作法本来就可以分为两大类,就是前面说过的,面中掺水和水中掺面(当然也有例外,比如炒面)。凉皮的第一阶段却是两种方法都可以用,其实将面粉变成面糊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水中掺面(大家都会做浆糊吧),只要做到面糊里没有任何面疙瘩就可以了。然而按照经典理论中,凉皮面糊的起手式却是面中掺水,也就是把面粉先做成面团(这时如果你改主意决定做手擀面正好来得及),然后再将面团变成面糊。

直到现在我还是十分佩服把面团变成面糊这道工序的想象力,因为整个过程简直可以用变态来形容,如果想找什么与之相应的事例,那就只有那个拿着根铁棒槌跟小孩说要磨针的故事了。将醒好的面团放到一盆清水里,揉呀揉呀,让手拘束盆中,让心自由飞翔,直到凉水变成温水,清水变成面汤,然后换一个盆,新的一盆清水,接着再揉。最后,面被分成了两部分,在盆中的是面糊,在手中是一团象丝瓜瓤子的东西,这个煮熟了就是面筋。整个过程绝对是一个伟大的综合科学实验,你会学会悬浊、沉淀、过滤等诸多化学动词,而且会永远记住面的成分,比如淀粉、蛋白质、纤维素之类。

面糊到煎饼的过程相对轻松一些,不过却有着更多的技术含量。也许文字说明没有给你以直观的印象,那么如果有机会到广东,你可以在早餐时间去找一种叫做肠粉的东西,然后顺便看一下它的制作过程。肠粉的制作都是在粉店的门口进行的,你可以随时参观。这个和凉皮的制作过程有着很多的相似,而在我看来,也许唯一比较大的区别只在于,肠粉的盒子是方的,而凉皮的蒸锅是圆的。

由面糊到面皮,基本可以概括为四道工序。第一道工序是刷油,这个是为了将来能够将面皮分出来,第一道是灌浆(或者叫做抹灰),一匙面糊倒到蒸锅中,然后让锅底均匀地平铺上白色,第三道是蒸皮,将平锅放到烧着开水的大锅里,盖上盖,等熟,在等待中,你可以制作第二锅的面皮,等着轮流进大锅。第四道是起皮,蒸熟的皮要放到凉水里,用凉水激一下,然后拿筷子沿边沿划一下,蒸好的皮就可以起下来。

描述工序永远是道枯燥的活儿,当然去做它就不仅是枯燥,那简直可以说是一种磨难。一天的辛苦换来了一顿的风卷残云,所以在凉皮能叫外卖之前,对于这种面食我们从来都处于一种渴望之中,而这更使得辛苦和消耗之间的对比变得惊心。不过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是很快的,不久之后,就有了走街串巷的卖凉皮者,虽然母亲曾经很不愿意买外面的食物,但是对于凉皮,吃的渴望和做的辛苦的权衡之下,买无疑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家中做凉皮的历史也就延续了不到两年,然后就去直接买成品了。

成长在八十年代的人,似乎总是有些优越感,就象王朔对八零年代喧嚣的,“我们年轻过,而你们,你们老过吗?”。虽然这怎么听都有些无奈,更有些无赖。经历过去的生活,比如什么叫炉圈,什么叫火钩,也理解现代的名词,比如BT和NND,但这些似乎让我们更加十三不靠。过去的记忆时常会来提醒我们,衣食无忧的现在背后,也许还有另一场梦。习惯总是这样养成,于是当要去祭五脏庙时,总是会不自觉地去寻找那些面食。

西北的面食还有很多,比如肉夹馍,比如新疆拌面、馕,每一样都讲一节,这就是个《永远说不完的故事》(德国的一部童话,绝对值得一看)。还是就此打住吧,让每个人去自己品味,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食也是一样,有一方水土,就有一方饮食。

后记:

喜欢说一个笑话。有人开辆奥拓在北京四环路上,从后面上来一辆奔驰,嗖一下就超上来,车里的司机冲着奥拓招呼:”哥们,开过大奔吗?“,然后扬长而去。奥拓的司机有些生气,不就一奔驰吗,有什么显摆的。没想到过了一阵儿,奔驰又从后面超了上来,司机还是那一句:“哥们,开过大奔吗?”,然后,又飞走了。这边,还是只有生气的份儿。奥拓继续开,不一会儿,看见奔驰车栽到花坛里了。奥拓这下乐了,看你还显摆,这下了戏了吧。到跟前仔细一看,就见大奔司机满脸是血,还冲着他说呢,“哥们,开过大奔吗?......刹车在哪儿?“

系列文章写到最后,就会有了大奔司机的感觉,或者更进一步,觉得自己变成了那只喝了二锅头的老鼠,拎着板砖,摇晃着身子,四处大喊,“猫呢,猫在哪?”。生活中总会有许多乐事被记忆下来,然后有时灵光一现就来到脑中,但是把它们都写出来,这个就比较难,而要写的有趣,那就更难。所以我特别崇拜萨大,第一次看到他的文章,到现在差不多已经十年了,竟然能够以每日一篇的速度码字,而且还都引人入胜,这可真不是常人能做到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