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略论列宁物质定义的问题(更新) -- 镭射

共:💬1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讨论】略论列宁物质定义的问题(更新)

列宁对“物质”有一个经典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感觉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长期以来,列宁的这个物质定义一直是中国哲学教材的标准“物质”定义。但我认为,他的这个定义是有问题的。罗素在《数理哲学导论》中指出,要定义一个概念,必需采用比它基本的概念,而不能用比它复杂的概念。用金岳霖主编的《形式逻辑》里的话来说,就是:“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的包括被定义项”。而列宁的这个定义恰恰犯了这个错误——列宁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来定义“物质”,但是根据唯物主义的观点,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人脑运动的表现形式,因此这是典型的用复杂概念来定义基本概念。这导致了列宁的物质定义实际上是一个逻辑循环:“物质是独立于意识的存在,意识是物质的表现形式。”用直白的话来说,就是:列宁的物质定义,是一句毫无内容的废话。

为什么列宁要用这种明显不合理的方式来定义“物质”?我认为,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新成果,对传统的西方唯物主义理论造成了严峻的挑战。

众所周知,西方的唯物主义起源自古希腊的德谟克里特。他的理论要点是:世界是由一个巨大的虚空和无数不可分割的微粒—即“原子”—组成的,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近代经典物理学的理论体系就是建立在这个理论基础之上的。但是,随着20世纪初以相对论为代表的近代物理学的出现,“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的观念被突破了。具体的说,这种突破表现在这样两个方面:

1、随着原子结构被发现,“原子不可分割”的基本假设被打破了;

2、更重要的是,随着质能转换定律的诞生,“质量”这一过去的物质度量,与过去被视为物质的运动的度量的“能量”直接等同了。这一突破非同小可。因为我们知道,唯物主义认为,所谓“精神”,就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大脑——的运动的体现。质量和能量的统一,在传统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意味着“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在传统唯物主义理论看来,这无异于向唯心主义投降。

只有了解了这个时代背景,我们才能理解列宁的物质定义——他上来就规定,物质是“反映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而且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的,维持了“物质”与“精神”的划分,从而守住了唯物主义的阵脚。(未完待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