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略论列宁物质定义的问题(更新) -- 镭射

共:💬1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有偷换概念之嫌

您说“随着质能转换定律的诞生,‘质量’这一过去的物质度量,与过去被视为物质的运动的度量的‘能量’直接等同了。”这倒没有什么问题,但问题是,您如何从这个前提得出“质量和能量的统一,在传统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意味着‘物质”’与‘精神’的统一”的结论来的呢?这彼此间有什么因果关系?即使是机械论的唯物主义,也没有把质量视为物质,把能量视为精神啊。德谟克利特这么认为的?还是费尔巴哈这么认为的?

另外,以我对马克思哲学的粗浅见解来看,达到“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怎么会是“向唯心主义投降”呢?两者对人本身而言本来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人的自我意识外化而成为物质对象,物质对象又内化为自我意识。

见马克思《184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我们在这里看到,彻底的自然主义或人道主义,既不同于唯心主义,也不同于唯物主义,同时又是把这两者结合的真理。我们同时也看到,只有自然主义能理解世界历史的行动。

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他的欲望的对象是作为不依赖于他的对象而存在于他之外的;但这些对象是他的需要的对象;是表现和确证他的本质力量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对象。说人是肉体的、有自然力的、有生命的、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这就等于说,人有现实的、感性的对象作为自己的本质,即自己的生命表现的对象;或者说,人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说一个东西是对象性的、自然的、感性的,这是说,在这个东西之外有对象、自然界、感觉;或者说,它本身对于第三者说来是对象、自然界、感觉,这都是同一个意思。饥饿是自然的需要;因而为了使自己得到满足、得到需要、得到温饱,他需要在他之外的自然界、在他之外的对象。饥饿是我的身体对某一对象的公认的需要,这个对象存在于我的身体之外、是我的身体为了充实自己,表现自己的本质所不可缺少的。太阳是植物的对象,是植物所不可缺少的、确证它的生命的对象,正像植物是太阳的对象,是太阳的唤醒生命的力量的表现,是太阳的对象性的本质力量的表现一样。”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