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略论列宁物质定义的问题(更新) -- 镭射

共:💬1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家园 【讨论】略论列宁物质定义的问题(更新)

列宁对“物质”有一个经典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感觉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长期以来,列宁的这个物质定义一直是中国哲学教材的标准“物质”定义。但我认为,他的这个定义是有问题的。罗素在《数理哲学导论》中指出,要定义一个概念,必需采用比它基本的概念,而不能用比它复杂的概念。用金岳霖主编的《形式逻辑》里的话来说,就是:“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的包括被定义项”。而列宁的这个定义恰恰犯了这个错误——列宁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来定义“物质”,但是根据唯物主义的观点,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人脑运动的表现形式,因此这是典型的用复杂概念来定义基本概念。这导致了列宁的物质定义实际上是一个逻辑循环:“物质是独立于意识的存在,意识是物质的表现形式。”用直白的话来说,就是:列宁的物质定义,是一句毫无内容的废话。

为什么列宁要用这种明显不合理的方式来定义“物质”?我认为,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新成果,对传统的西方唯物主义理论造成了严峻的挑战。

众所周知,西方的唯物主义起源自古希腊的德谟克里特。他的理论要点是:世界是由一个巨大的虚空和无数不可分割的微粒—即“原子”—组成的,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近代经典物理学的理论体系就是建立在这个理论基础之上的。但是,随着20世纪初以相对论为代表的近代物理学的出现,“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的观念被突破了。具体的说,这种突破表现在这样两个方面:

1、随着原子结构被发现,“原子不可分割”的基本假设被打破了;

2、更重要的是,随着质能转换定律的诞生,“质量”这一过去的物质度量,与过去被视为物质的运动的度量的“能量”直接等同了。这一突破非同小可。因为我们知道,唯物主义认为,所谓“精神”,就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大脑——的运动的体现。质量和能量的统一,在传统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意味着“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在传统唯物主义理论看来,这无异于向唯心主义投降。

只有了解了这个时代背景,我们才能理解列宁的物质定义——他上来就规定,物质是“反映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而且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的,维持了“物质”与“精神”的划分,从而守住了唯物主义的阵脚。(未完待续)

家园 到处都是废话

比如“三民主义”——民主、民生、民权亦是典型的车轱辘话吧?

愿向楼主请教!

家园 列宁其实只是说了物质的特点。他其实没有做出物质的定义。
家园 你定义一下数学上“点”这个概念试试。
家园 他用了“物质是……”这样的句式,这是下定义的标准句式
家园 “我是人”并不是对“我”下定义

“天鹅是白色的”,正是对其性质的描述,而不是定义。

不过我认为,要弄清此句中“是”的含义乃至列宁对物质的确切论断,最好懂俄文,看一看原句到底是如何写的。否则讨论半天,都成空中楼阁了。

家园 “是……”与“是……的”不是一回事

后者是描述,而前者是标准的定义。

另外,根据中国哲学界与苏联哲学界的关系,我认为中国教科书中的这个列宁物质定义应是可以反映列宁的本意的。

家园 有偷换概念之嫌

您说“随着质能转换定律的诞生,‘质量’这一过去的物质度量,与过去被视为物质的运动的度量的‘能量’直接等同了。”这倒没有什么问题,但问题是,您如何从这个前提得出“质量和能量的统一,在传统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意味着‘物质”’与‘精神’的统一”的结论来的呢?这彼此间有什么因果关系?即使是机械论的唯物主义,也没有把质量视为物质,把能量视为精神啊。德谟克利特这么认为的?还是费尔巴哈这么认为的?

另外,以我对马克思哲学的粗浅见解来看,达到“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怎么会是“向唯心主义投降”呢?两者对人本身而言本来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人的自我意识外化而成为物质对象,物质对象又内化为自我意识。

见马克思《184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我们在这里看到,彻底的自然主义或人道主义,既不同于唯心主义,也不同于唯物主义,同时又是把这两者结合的真理。我们同时也看到,只有自然主义能理解世界历史的行动。

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他的欲望的对象是作为不依赖于他的对象而存在于他之外的;但这些对象是他的需要的对象;是表现和确证他的本质力量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对象。说人是肉体的、有自然力的、有生命的、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这就等于说,人有现实的、感性的对象作为自己的本质,即自己的生命表现的对象;或者说,人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说一个东西是对象性的、自然的、感性的,这是说,在这个东西之外有对象、自然界、感觉;或者说,它本身对于第三者说来是对象、自然界、感觉,这都是同一个意思。饥饿是自然的需要;因而为了使自己得到满足、得到需要、得到温饱,他需要在他之外的自然界、在他之外的对象。饥饿是我的身体对某一对象的公认的需要,这个对象存在于我的身体之外、是我的身体为了充实自己,表现自己的本质所不可缺少的。太阳是植物的对象,是植物所不可缺少的、确证它的生命的对象,正像植物是太阳的对象,是太阳的唤醒生命的力量的表现,是太阳的对象性的本质力量的表现一样。”

家园 我认为是这样的

我们知道,唯物主义认为,所谓“精神”,就是物质的运动(唯物主义所谓“精神”并不仅仅指人类的思维)。因此,“能量”作为对物质的运动的度量,可以视为是对“精神”的度量。质能转换定律将“质量”和“能量”直接等同,从这个角度来说,可以视为将“物质”与“精神”直接等同了。

家园 这个就真是混淆概念了

请问您一句,就算“能量”是作为对物质的运动的度量吧,那么请问“质量”是不是对物质特性的另一种度量?质能转换定律,就是物质两种特性度量彼此间的变换与等同,又有什么不好理解的?

您的问题是,把“质量”与“物质”混为一谈,忘记了在哲学意义上,“质量”与“能量”其实都是物质的形式而已。

另外,唯物主义的“意识”如果不是指人类的主观思维的话,那是指什么?唯物主义可不同于客观唯心主义,不承认“绝对意志”的。

家园 看来我想的有问题,谢谢指教

请问你是如何看待列宁物质定义的同语反复问题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