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没有法语的英语还能算是英语吗? -- 元亨利

共:💬67 🌺15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法语和英语的千年纠结

前一段看了The Story of French 这本书,把英语和法语的关系讲得很明白。个人总结了一下,英法语的互动大致有三个阶段。16-17世纪之前是古法语对古英语的单向倾销阶段,17世纪到二战是法语向英语输出为主的双向交流阶段,二战之后是英语向法语输出为主的交流阶段。

两种语言都是古代高卢语、日耳曼语和拉丁语的大杂烩,只不过法语是在拉丁语这口大锅里烩,英语是在日耳曼语这口大锅里开张。随着1066年诺曼第公爵威廉入侵英格兰,法语被作为官方语言引入不列颠,极大地改变了英语的面貌,1/3的现代英语词汇来自法语,古代就更多了,那时的公文基本上是满篇的法语词汇,加上几个英语的小词。随着历史变迁,在政治上以百年战争之后英法隔海而治为发端,在文化上以莎士比亚作品问世和法兰西学院的成立为终结,两种语言分别实现正规化,语音、语法和拼写都有极大变化,两者渐行渐远。早期被吸收入英语的法语词汇已经不能辨认出来。比如beef,pork看起来、读起来都很“英国味”,而和它们的法国亲戚“boeuf, porc”比较疏远。

近世以来,近代法语正字改革之后引入英语的词汇仍然很多,这时的英语已经放弃了对外来语的改造(根本原因是知识爆炸,新词层出不穷,正字反而引起混乱),所以法语字形乃至读音都保留下来,但通常只局限在上流社会和文化领域,英国的一般劳苦大众没有那个学外语的雅兴。另一方面,以法国大革命为契机,裹挟着新思想的英语词汇开始大量渗入法语,甚至取代法语的原有词汇。举一个常用的例子,现代法国法语里的“周末”是week-end,只有魁北克这个北美农村还在用fin de semaine这个古词。

二战结束以来,随着法国地位的下降,文化之都的桂冠从巴黎移到纽约(此处有争议,别砸我的砖),法语对英语的渗透变得微乎其微。相反地,挟政治经济文化强势的英语对法语则无孔不入,法国人对此只能接受,容纳,乃至化用。最近的一个例子是e-mail, 被法语吸收成了émail,连复数形式也从e-mails变成émaux,法语甚至衍生出了émailler这个动词,也只有魁北克还在用courriel。当法国人在电视前zapper(来自英语zap),从一部美国电影调到另一部美国电影的时候,他们应该考虑的是la mort de la pureté de la langue francaise(法语纯洁性的消亡),而不是过去的文化荣光了。

停笔之前,想到另一对互动的语言:汉语和日语。从古代的汉语词汇单向输出到近代的日汉反向输出(日译西方词汇,从“物理”、“化学”到“干部”、“阶级”,堪称信达雅的经典),两种语言互相影响之深,是无法估量的(没有汉语的日语还能算是日语吗?)。不过日语后来转向直接音译西方词汇,汉语坚持意译,双方在词汇层面上的交流上少了许多,“女优、正太、宅男”之类不知道算不算?。随着中国的发展,中文对日文词汇再次进行输出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至于法语对英语,我看这样的机会微乎其微。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