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野狐禅之异想天开 上 -- 金各

共:💬42 🌺1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野狐禅之异想天开__33

物体总是在变化。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作用,这个物体受到的作用就使得这个物体的变化发生改变。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作用时,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保持自己本来的变化,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的变化不再改变;如果一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个物体还守恒,这个物体的变化也还守恒(所谓物体变化守恒,指的是物体的变化没有发生改变)。当一个物体受到作用,这个作用就可能导致被作用物体的变化发生改变,物体之变化的改变也成为了被作用物体变化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变化就是作用所导致的物体的相应变化,这一部分变化的多少就是作用所导致的物体变化改变的多少,这一部分变化的多少与物体所受到的作用的多少之间总是平衡。物体有四类基本变化,由作用导致之物体的变化包括有全部这四类基本变化的改变、包括有全部的这四类基本变化;由作用导致的物体变化之改变的多少与物体受到的作用的多少之间平衡,指的就是由作用导致的物体之变化的全部改变的多少、与物体受到的作用的多少之间平衡。质点是作用承受者,质点对应的总是一个物体的可以被直接观测、被直接参照的部分,人们对场的观测也可以且只可以通过观测与场有关的质点来间接观测;对于由作用导致的被作用物体变化的多少,还有对于被作用物体受到的作用的多少,人们都用被作用物体质点之变化改变的多少来表示。

一个物体总是可以有多项状态属性,一个完全的物体有且只有质点和场两部分,一个物体的质点和场分别可以有多项状态属性。物体的一项状态属性就反映了人们观测物体的一个视角,人们只有把一个物体的同一状态属性项的多个值进行对比才有意义,人们只有把各个物体的对应状态属性项的值进行对比才有意义;对于物体的变化,人们又总是通过对一个物体之一项状态属性的多个值进行对比来确认;所以,人们也可以把物体的变化按照物体的状态属性项进行分类。一个完全的物体有且只有质点和场两部分,质点指代的对象总是客观实在的对象,场也可以转化为客观实在的对象;而只有当一项属性隶属于一个客观实在的对象时,该项属性才被称为状态属性;因此,人们为场设置的属性项,也被称为状态属性项。两个物体的对应的状态属性项,必须要么都是隶属于各自质点的状态属性项、要么都是隶属于各自场的状态属性项;如果一项状态属性既出现在了质点的状态属性项组中、也出现在了场的状态属性项组中,那么质点的这一项状态属性与场的这一项状态属性也不是对应的。当人们考察作用及其导致的相应变化时,也就是当人们考察物体的平衡时,每次观测或检测都须要确定状态属性项、并且只可以把一个物体的同一状态属性项的多个值进行对比、并且只可以把各个物体的对应状态属性项的值进行对比。当人们考察物体的守恒时,也是必须要确定每次观测或检测的状态属性项,并且每次考察的要么是一个物体的同一状态属性项、要么是各个物体的对应状态属性项。当人们每次考察物体的变化、平衡、守恒时,人们都要注意各次观测活动或各次检测活动分别选择的是哪一项状态属性,只有当各次观测活动或各次检测活动选择的是同一项状态属性(或对应状态属性项)时,人们的观测行为才有意义,人们的检测行为才有意义。一个物体总是可以有多项状态属性,一个物体的各项状态属性之间还可能有对应的比例关系;比如,当一个物体的一项状态属性是某一个确定的值、这个物体的另外一项状态属性总是具有相应地一个确定的值,当一个物体的一项状态属性的值改变了一定的数量、这个物体的另外一项状态属性的值也相应地改变确定的数量。

一个完全的物体有且只有质点和场两部分,一个物体的质点和场的总和总是守恒的。物体可以变化,物体总是在变化,作用总使得被作用物体发生相应变化;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作用时,这个物体总保持其本来的变化;如果一个物体只保持其本来的变化,人们也可以认为这个物体的变化是守恒的。一个物体的质点和场的总和总是守恒的;如果一个物体集合包含有多个物体,那么这个物体集合中的任何一个物体自身之质点和场的总和都是守恒的;所以,这个物体集合之质点和场的总和也还是守恒的。当一个物体集合中的任何一个物体都没有受到其它物体的作用时,这个物体集合中的各个物体都保持各自本来的变化,这个物体集合中的各个物体都分别保持各自之本来的变化,这个物体集合中的各个物体之各自的变化也还是守恒的;如果一个物体集合中有的物体受到了其它物体的作用,但是这个物体集合中的任何一个物体所受到之作用的作用物体、也都是这个物体集合中的物体,也就是这个物体集合没有受到这个物体集合外的其它物体的作用,那么尽管这个物体集合中有的物体由于受到了作用而发生相应变化、但是这个物体集合作为一个整体却保持其本来的变化,所以这个物体集合作为一个整体、其变化也还是守恒的。对于一个客观实在的对象,其质点和场的总和总是守恒的,其变化也可能是守恒的。如果有两个物体,并且这两个物体都没有受到这两个物体以外之其它物体的作用;当这两个物体之间没有发生作用时,这两个物体不仅质点和场的总和守恒,这两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其变化也守恒;当这两个物体之间有发生作用时,这两个物体也还是不仅质点和场的总和守恒,这两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其变化也还守恒。

物体总是具有多项状态属性,物质的量是物体的状态属性,质量也是物体的状态属性。对于一个物体,这个物体的各项状态属性都有一个确定的值;当这个物体发生了变化以后,这个物体就有一项状态属性的值发生了改变或多项状态属性的值发生了改变。不管一个物体是否变化,也不管一个物体如何变化,这个物体之质点和场的总和守恒;一个物体守恒,通常就表现为这个物体的物质的量不变,通常就也表现为这个物体的质量不变。人们不仅可以用物质的量或质量来表示该物体之质点和场的总和守恒,人们还可能可以用其它状态属性项表示该物体之质点和场的总和守恒;比方说,一个完全的物体有且只有质点和场两部分,质点具有空间体积,场具有空间分布,人们也可以用场的体积来表示守恒。当人们用其它状态属性项表示该物体之质点和场的总和守恒时,那些其它状态属性项的值在变化前后可能不是相等、而只是在变化前后分别具有相对应的值。不管一个物体是否变化,也不管一个物体如何变化,这个物体之质点和场的总和守恒;不管人们用物体的那一项状态属性来表示该物体的守恒,该物体的客观实在的多少总是不变,该物体之质点的客观实在与该物体之场的客观实在的总和不变。

一个物体的质点和场守恒,一个物体质点的客观实在与该物体的场的客观实在之两者的总和守恒;当一个物体发生了变化时,这个物体之变化前的质点的客观实在与场的客观实在的总和、与这个物体之变化后的质点的客观实在与场的客观实在的总和、两者之间也还守恒。任何物体都具有状态;人们观测物体得到的观测结果、就是关于物体的各项状态属性的值;当一个物体守恒时,这个物体之状态属性项的值通常不发生改变;当一个物体守恒时,人们多次观测这个物体得到的这个物体的各项状态属性项的值都分别相同或相等。一个物体总是具有多项状态属性;当人们多次观测一个物体,如果这个物体之一项状态属性的各个值都相同或相等,人们也可以认为这个物体在这一项状态属性是守恒的。尽管人们可以把一个物体之一项状态属性的多个值相同(或相等)认为这个物体在这一项状态属性守恒,但是守恒的本意是用以表示物体之客观实在的多少不变;一个完全的物体有且只有质点和场两部分,质点是物体的既可以被直接观测又可以被直接参照的部分,人们对场的观测也是通过观测与场有关的质点来间接完成的;物体的变化有且只有质点的运动、场的波动、质点转化为场、场转化为质点;当一个物体的质点发生了转化以后,人们观测这个物体的质点而确定之该物体质点的客观实在的多少就不等于该物体之发生转化以前的质点的客观实在的多少,人们观测该质点而间接确定的场的客观实在的多少也不等于观测转化前的该质点而间接确定的场的客观实在的多少;因此,如果一个物体的质点发生了转化,人们通常认为这个物体质点不再守恒了,人们通常就认为这个物体也不再守恒了。但是,不管观测结果如何,一个物体在变化前的质点和场之客观实在的总和、总等于该物体之变化后的质点和场之客观实在的总和。

三条公理都是人们对物体以及作用的假设,都是人们对质点和场的描述,都是人们用质点和场表达的对物体的最基本的认识。运动和能则是以公理为出发点的、描述物理学之核心内容的基本定义;运动是质点之间的相对改变,能是作用的多少;从整个理论体系的知识结构上来说,运动和能的定义总是应该以这三条公理为基础。

所谓公理,就是人们公认的道理或结论;一个完备的理论体系通常都是由几条公理和许多定理共同组成的;不管是一条公理还是一条定理,都是人们的一个认识结论。在一个理论体系中,公理总是处于基础地位,公理也往往处于核心的地位,一个理论体系中的定理都可以被人们以公理为起点、然后从公理推导得来,任何一条公理则都来源于人们的实践、都是人们对实践活动的总结、而不是从其它的定理或结论出发推导得来;人们的观测活动就属于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对于定理的对错,人们通常可以根据人们实践活动的结果来直接判定,人们也可以通过逻辑检验来判定;对于公理的对错,人们通常只可以根据长期地实践活动的综合结果来判定,人们还只可以通过逻辑推理对其进行逆向检验。当人们从确定的公理出发、进行推导得到的结论有逻辑错误或有逻辑悖论时、或者推导得到的结论之间有逻辑错误或有逻辑悖论时,人们就应该检查推导的出发点是否正确,即人们就应该检查公理是否正确。在这篇小文中所提出的关于物理的理论体系中,三条公理可以被认为是都来源于人们的长期实践、都是人们对长期实践活动的总结,六个基本定义也可以被认为都是来源于人们的长期实践、也都是人们对长期实践活动的总结,六个基本定义也可以作为人们进行理论推导的起点,因而六个基本定义各自也可以被认为是一条公理;但是,六个基本定义和三条公理在整个理论体系中的逻辑地位不同,三条公理只是人们根据实践活动而得到的结论、只是为人们提供了逻辑推导的原始起点;而六个基本定义则不然,人们不仅在表述公理内容时须要这六个基本定义,人们在表述物理定理时也须要这六个基本定义,人们在进行逻辑推导时还是须要这六个基本定义;为了明确三条公理和六个基本定义之间的逻辑地位的不同,人们可以称六个基本定义各自是一条公设,既六个基本定义都是被人们公认为正确、而无需进行证明的结论、设定。

三条公理和六个基本定义都属于是关于物理的这个统一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核心;人们对许多物理定理的推导,总是以这三条公理和六个基本定义作为最原始的起点;人们对许多物理现象的解释,也总是以这三条公理和六个基本定义作为最原始的起点。在这篇小文所提出的关于物理的这个统一的理论体系中,除了三条公理和六个基本定义以外,其它的许多定理或结论,都是以这三条公理和六个基本定义作为最原始的起点而推导得来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