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熊的失眠(一) -- 花大熊

共:💬198 🌺48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兄台言辞客气

文章条理分明,受教颇多。

兄台貌似不是医药专业出身。想把你文中的问题一一回答,怕是需要很大篇幅。要是简而言之,难免又是一场口水仗。

关于中医和西医的科学体系和相互关系,我今年是打算写一个系列的。不过按老熊懒散的传统,恐怕跳票的几率也很大。到时候欢迎来拍砖。

什么都不说都结束,好像也不是待客之道。简单说两句吧,简单的说,疏漏就是难免的。多包涵

西方现代自然科学,大致可以以物理,生物为两个大模块。前者以严谨的逻辑,精确的数学语言为特点。后者以一种资料的富集和模块化的串联为特征。迄今为止,这两大类科学系统,尚且没有完全统一起来。我文中要求大家不要把生命当成计算机,就是针对很多追求重现性,统一性的朋友,不要忘记两大类科学体系的差异性。精确,一直不是生命科学,至少到今天为止,的特点。

至于副作用,建议你先看看我关于不良反应的一个帖子。通过临床实验,来确定不良反应,只是一种规范化的做法而已。个体的观察依然是不良反应的基础,临床实验只是把这些观察汇总起来而已,本身并不是什么突破性的事情,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用卢瑟福的话来说不过是某种形式的“集邮”

关于医疗个体化,你的问题太大,恕我难以用一两句回复。见谅

还有你看了七八本医案,同样的症状用了不同的药物。显然,你对中医的了解还只是停留在“症状”学的概念上,这是对中医极大的误解。至于这种误解是如何产生的,又是一个很大的内容。如果你的确有兴趣,可以到一些专业论坛上去看看。我在今年的中西医帖子中会详细说明的。

至于“我相信”的说法,论文里用惯了。有时候就带上了。这里是西西河茶馆,不是论文评审,呵呵。另外,貌似失眠的基因并没有找到,这是我想表达的意思,有些跳跃,呵呵。

过年写了这么多文字给我,十分感谢。拜个年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