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莫如画,莫如诗 -- 山远空寒

共:💬12 🌺16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莫如画,莫如诗 续一

写在前面的话

昨天写的得花太多,多人友情通宝推荐,给作者造成的压力太大,以至于真的挑选和上传许多照片,不顾西西河空间的限制。还请大家送花就好,尽量节省友情赞助的通宝,毕竟这个诗画相通我也不知道能给大伙讲明白不能。【老师说:自己清楚和能讲清楚是两回事,而且自以为是的清楚,和真的清楚又不一样】,还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株钱所限不能保证回复),底线就是所有能读懂古诗的人都能明白在下所写。

在下在电驴上搜集了一些中国画的图片,不过还是故宫网站上最清晰。若大家喜欢,可短信在下。也可以到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网站欣赏。

正文:

仅凭这些古人说过的诗画相通或不同的句子能证明什么?诗画本是姐妹艺术?艺术本身就有共同性,诗画相通的共同性有没有超越艺术的共性?(这些问题来自钱钟书先生的文章)

让我们再从头分阶段回顾一下诗画的发展史!上篇是一句话概括,理出两者路线没有共通性,两者高峰比较一致。这次配合图画实例,看看会不会有什么新的发现。(还是大略,请包容)最初两者起源不同,接着到周朝,两者都具有教化功用,诗歌似乎更普及些,娱乐功能更强,在民间和上流社会更普及,在文人圈开始多起来;而画至先秦,基本都是工匠所为,若可以比较,那时画的地位比诗歌低。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曹丕始创七言诗(今天所能找到的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田园诗、山水诗初起。顾恺之针对人物画提出“以形写神”,诗画两者的发展基本延续之前的向上层发展,向乐趣发展的线路,此时诗歌地位大大高于绘画,在文人中的普及程度也高。

这段时期的诗歌本想选叶嘉莹先生在百家讲坛朗诵的那首《桃夭》(当时听得俺如痴如醉),后来觉得这些诗词都脍炙人口,点几首题目就算例子,有兴趣的各位自己找来连起来一起读两遍。《桃夭》《迢迢牵牛星》《燕歌行》《白马篇》《归田园居》《咏荆轲》。诗歌的特点大致是由民歌、乐府向五言、七言过渡,或者五言、七言采取赋或是民歌中铺陈的手法。若纵向欣赏这些作品,也许能感觉到诗歌的创作和地位由民间向上层演变。后面的唐诗宋词就以课本中学过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对比阅读。

而这个时期的绘画主要由人物画构成,山水画逐步进入文人的视野,初步建立山水画论。文人画家开始寻求与画工、画师的区别和不同,在“形似”的基础上,追求“神”似。绘画逐步进入上层社会的视野,收藏与鉴赏绘画成了王公贵族们爱好之一。

点看全图

《舞蹈纹彩陶盆》新石器时期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点看全图

《人物御龙帛画》战国时期

点看全图

赵氏孤儿图 西汉 壁画

点看全图

《乐舞百戏图》 东汉 壁画

点看全图

《女史箴图》 顾恺之 东晋 唐人摹本 伦敦博物馆藏

点看全图

《女史箴图》放大部分 (此图暂缺,迟些时间上传)顾恺之 东晋 唐人摹本 伦敦博物馆藏

点看全图

《飞天》 北魏 壁画

点看全图

《牧牛图》 北朝 壁画

盛唐时期,诗歌和绘画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有钱、有粮,有兵,有权,追求点艺术享受)。唐诗脍炙人口,山水诗的发展达到一个巅峰,唐代帝王,官员之间经常作诗,赛诗,品诗,唐诗将借景抒情发展到高峰,尤其是山水诗的抒情。而绘画的娱乐功能逐步增强,成功打入上层社会比如宰相阎立本擅长画人物(东晋顾恺之也是官,不过是小官),唐太宗喜好收藏名画等等。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32岁著成,再次鄙视自己)明确提出绘画的娱乐功能。吴道子、王维、韩干都有山水画作,李思训,荆浩两位专攻山水画的画家出现,山水画的画法和理论逐渐成熟。此时绘画的普及程度和地位依旧不如诗歌,但差距在缩小。文人画家与画工、画师的距离开始拉开,对绘画的鉴赏和品位也较高,甚至诞生了一批职业的鉴赏家来帮助达官贵人鉴赏,搜购绘画作品。

一些作品欣赏

人物画

点看全图

《绶经图》 隋 展子虔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点看全图

《步撵图》 唐 阎立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点看全图

《历代帝王像》 唐 阎立本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点看全图

《观世音像》 唐 佚名 壁画 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藏

点看全图

《韩熙载夜宴图》五代 顾闳中 绢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花鸟画

点看全图

《百马图》唐 佚名 绢本设色 纵26.7厘米 横302.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点看全图

《照夜白图》 唐 韩幹 纸本设色 纵30.8厘米 横33.5厘米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点看全图

《竹雀双兔图》辽 佚名 绢本设色 纵114.3厘米 横56厘米

点看全图

《写生珍禽图》局部 五代 黄筌 绢本设色 纵41.5厘米 横70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点看全图

《溪芦野鸭图》五代 黄荃 纸本设色

山水风景画

点看全图

《江帆楼阁图》 唐 李思训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点看全图

《匡庐图》 五代 荆浩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点看全图

《秋山晚翠图》五代 关仝

点看全图

《夏景山口待渡图》五代 董源

点看全图

《夏景山口待渡图》五代 董源2

点看全图

《夏景山口待渡图》五代 董源3

点看全图

《寒林重汀图》 五代 董源 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藏

点看全图

《龙宿郊民图》 五代董源

宋元时期,诗歌和绘画同时发展到一个历史高峰,好像宋词元曲,画为山水画,文人画。若非在下要死扣时间点,宋词的艺术高峰在前,文人画的高峰稍稍靠后一些(一来因为文人画出现比较晚,而山水画的成就在文人画之前,窃以为文人画真正的巅峰是明末清初,当然,这些都可以细论,能力有限还是交给专家)。同时文人画和题画诗的出现,进一步拉近了两者的距离,诗画的地位逐步接近,文人画、画院画与民间画三者的明确区分进一步为“诗画相通”奠定基础。 诗画相通也是宋朝明确提出,多人响应。(以后每说起诗画相通,乃古人、大家所言,想必所言不虚。后来钱钟书先生就此阐明了他自己的考证。)

一些画作敬请欣赏

人物画

点看全图

《莲舟仙渡图》 宋 佚名

点看全图

《槐荫消夏图》宋 佚名

点看全图

《二祖调心图》宋 石恪

点看全图

《蚕织图》 宋 佚名

点看全图

《蚕织图》 宋 佚名 局部

点看全图

《天女献花图》 宋 刘松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点看全图

《晓雪山行图》 宋 马远 绢本水墨

点看全图

《文姬归汉图》金 张瑀 绢本设色

花鸟画

点看全图

《山鹧棘雀图》北宋 黄居寀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点看全图

《墨兰图》宋 赵孟坚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点看全图

《六骏图》金 赵霖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点看全图

《六骏图》局部

点看全图

《二马图》元 任仁发 绢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点看全图

《枯荷鸳鸯图》 元 张中

点看全图

《三友白禽图》明 边文进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点看全图

《寒鸦月夜图》明 周臣 绢本水墨

点看全图

《花卉图》明 徐渭

点看全图

《花卉图》明 徐渭2

点看全图

《山水花卉人物图》明 徐渭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山水风景画

点看全图

《山峦候约图》辽 佚名 辽宁省博物馆藏

点看全图

《秋山问道图》北宋 巨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点看全图

《读碑窠石图》 北宋 李成 绢本水墨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点看全图

《乔松平远图》北宋 李成 日本澄怀堂文库藏

点看全图

《寒林平野图》北宋 李成 绢本墨画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点看全图

《溪山行旅图》北宋 范宽 绢本墨笔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点看全图

《溪山访友图》北宋 郭熙 绢本墨笔 云南省博物馆藏

点看全图

《风雨牧归图》宋 李迪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点看全图

《踏歌图》 宋 马远 绢本设淡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点看全图

《静听松风图》宋 马麟 绢本设色 辽宁省博物馆藏

点看全图

《赤壁图》金 武元直 纸本水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点看全图

《洞天山堂图》金 佚名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点看全图

《归去来兮图》元 何澄 纸本水墨 吉林省博物馆藏

点看全图

《松下鸣琴图》 元 朱德润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上传时间所限,明天补上

《富春山居图》1 元 黄公望 纸本水墨 故宫博物院藏

《富春山居图》2 元 黄公望 纸本水墨 故宫博物院藏

《水阁清幽图》元 黄公望 纸本水墨 南京博物馆藏

《洞庭渔隐图》元 吴镇 纸本水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澄江寒月图》元 赵雍 绢本设色 辽宁省博物馆藏

《暮云诗意图》元 马琬 绢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

《沧州趣图》明 沈周 纸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落霞孤鹜图》明 唐寅 绢本水墨 上海博物馆藏

《高山奇树图》明 唐寅 绢本设色 上海美术馆藏

一次发不完,补一段。

关键词(Tags): #中国画#中国诗#诗画相通通宝推:廖石,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