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科学与良知――面对触目惊心的现实 -- 水风

共:💬76 🌺2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简略地回复一下吧

发展旅游的问题,我是在那边长大的(黔西北和怒江地区都是亚热带山岳地形),我知道那些地方巍峨雄奇的地形地貌的美学价值、特别是对没在山区生活过的人来说,很有吸引力;但是我同样知道那边要发展旅游业,在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方面欠缺什么、需要多少投入多长时间。我推荐你作一个对比性质的旅行,先到贵州的黔东南自治州走一走,看看那里山青水秀的自然风光和崇山峻岭的美景,看看那里的农民是怎么种地的;再到黔西北毕节地区去看一看,看看生态环境破坏后、是什么样子,看看那里的农民为了生存是如何种地的。然后再自己琢磨一下两个地方要发展要脱贫(黔东南其实已经脱贫了)、要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是不是都可以借着发展旅游这个东风。然后你再去怒江看一看,想一想……没错,这些地方拥有着丰富得让人难以想像的旅游资源,前提条件是:生态环境没有被破坏。很可惜,这个条件不具备。不要说一个省内的对比了,就说我们县,但凡是林场(虽然不是原始植被,但是毕竟种上了树),不需要什么刻意的美化,必然就是山青水秀……可惜这样的地方是少数,要把整个石漠化地区治理成这样,需要的投入和时间、需要解放出来的农业人口,在目前都是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说对旅游业的期望是不切实际的。

再说说水库蓄水造成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问题。首先,哪怕是在植被发育、地形平缓的地方修建水库,蓄水过程中的滑坡现象依然无法完全避免;因为库区蓄水后、地下水位上升,岩土体的力平衡状态被打破、在某些情况下就会出现滑坡现象,而滑坡本身就是恢复力平衡状态的一种途径,岩土体恢复力平衡状态后也就不会再发生了。其实不要说水库蓄水了,正常情况下的地下水位变化、雨水的侵蚀,都很容易在山区和丘陵地带造成规模不等、严重程度不同的滑坡现象,太普遍太正常了;我们老家一到雨季,经常就来点滑坡啥的,把公路隔断是很正常的现象,跟玩儿似的。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杜绝滑坡现象,这是不可能的,你不可能把库区所有可能出现滑坡现象的岩土体都加固一遍;而是重点整治那些规模较大的滑动体,控制滑坡的规模和速度,规模太大速度太快,就会壅塞库容甚至危及大坝的安全。所以说水库蓄水后不可能一点滑坡现象都没有,但是绝对不会容许它出现大规模的、突如其来的滑坡。这个问题我们国家原来认识不足、曾经有过惨痛的教训;湖南省的一个大水电站,蓄水后库区发生了规模较大并且迅速突然的山体滑坡、短时间内大水漫坝,虽然大坝的安全和水电站的正常运转没有受到影响,还是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我读大学的时候,老师把它作为反面例子给我们讲述。然而水库蓄水导致大规模滑坡的发生却是可以避免和解决的,比如前面的那个例子,后来调查就是库区内有一个滑坡体在治理的时候遗漏了,绝非什么在技术上无法预计和解决的、不得了的问题。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