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茗谈(111):工科男们的天堂 -- 本嘉明

共:💬33 🌺20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军事,武警,公安,司法院校是另列的

其中军事类,分为:普通军事院校招生、空军招飞、国防生招生。

另外,民办院校和应届出国留学的,文科类也不少。

军警司法这几家,需要大批的内勤/政工/管控人员,在毕业后的工作性质上,仍偏向文科类,不必同机械设备打交道。换句话说,体制内的公务员,工作内容上分,仍然是文科类的工作(写报告,讲话,指示)为主。维稳体系,也是文科类的管理人员为主,加上工科类的监控技术人员。

官员体系内,中国有“理工培养,文科使用”的传统,比如说“工程师治国”。

即便目前很多省份的招生中,理科占多数(比如文理科是4:6),但在毕业后实际使用中,大批理工科生,甚至是优秀尖子,还是主动放弃本专业去迎合社会需求,赚快钱的,否则怎么对付“丈母娘刚需”?像军警行政类院校,则毕业去向完全是听组织安排。

首先要说,前几天我说“文科在招生时就占多数”,这是不对的。

但社会的实际需求看,对理工科毕业生的需求,在需求总量里确实没有占那么高的比例。因为理工科毕业生比较容易改行去做文科的工作,比如说考个公务员或者托门路进外企坐写字楼;而文科生就不大容易去拿个技术员的岗位。这算是一种“向下兼容,不可逆向”吧。

我们不妨看看美国对2010到2020年间对STEM(理工科)高校毕业生供需的预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外链出处

这个预测,对于中国东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有一定的提醒意义了。美国的数据,是每产生一个STEM工作岗位的同时,会培养1.55个求职者,所以供大于求。就是说,那半个其实为别人做了“嫁衣”。

而中国的STEM,其实早就供大于求,而且随着制造业产能减少,老一辈的技术人员逐步被替换完成(目前杭州湾大桥这样的工程,都是年轻人挑大梁的),供求失衡会加剧。好在中国社会这付“肠胃”皮实,过剩的理工科毕业生都“消化”到非工程师的岗位去了。

而高教产业化,国家经济逐渐发达后,院校对社会需求的反应,逐渐灵敏,文科专业会逐步回热。这时候国家放任市场之手来管的话,很可能理工科专业会被过度弱化。而反过来说,如果在未来20年里硬性维持理科招生的高比例(和高中的文理分班体制),那么会培养过多的理工科人材(外流到境外工作.因为这么苦读出来还要去麦当劳卖饭,人家自己也不甘心),甚至高校被迫多招留学生,为别国培养人材,抢中国的饭碗。

中国不能几十年如一日地无节制培养理工科大学生。这个,早晚也需要“计划生育”,就像美国节制性地培养医生一样。等我们将来发觉工程师过多了,造成负面影响了,已经来不及了,而且一旦受到市场的惩罚,对理工科的蔑视/歧视会持续几代人,过犹不及啊。

另外,将来的文科生既不要自卑,觉得低人一等;也不要得意,觉得将来是文科占优。将来的文科,是以数学,统计学,逻辑学,电脑运算技术为基础的文科,是“新文科”,你学不来的还是会淘汰。

所以,我在主帖欢呼的,是在未来20年里,中国会有1亿大学毕业生;但并不欢呼其中有6000万是STEM,甚至只会为之担忧。"文理并举",这个度该如何拿捏,可是国家必须总抓的一门大学问。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