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刻鹄与画虎(一) -- 履虎尾

共:💬42 🌺33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刻鹄与画虎(四)

与马援关联的第六个典故是一句四言成语——“薏苡明珠”。

马援请缨讨伐湖南武陵蛮,战事不利,军队内部对马援的军事部署也有不同意见。光武帝刘秀知道后,派虎贲中郎将梁松赶往前线问责,代行监军。梁松到达后,正赶上马援殒身蛮中。监军梁松于是趁机构陷,光武帝刘秀大怒,追缴了马援的新息侯印绶。而且,一件不起眼的旧事,也在此时被重新提了起来。原来,当年马援在交阯,经常服用薏苡,除了能强健身体,还能压制南方的瘴气。交趾的薏米格外饱满肥大,在北撤还回朝时,马援特意装满了一车,带回来留做种子用的。薏苡运回了来,旁观者都认为是南方出产的奇珍异宝——明珠文犀,马援化公为私,把战利品纳入了私囊。但由于马援平定交趾,劳苦功高,当时正得势受宠,因此没有人将此事上报。等马援去世后,原来的观望者开始上书说坏话了,“哪里是什么薏苡,那明明是文犀明珠啊!”光武帝刘秀相信了进谗者的话,也就更加愤怒……这件事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一句成语“薏苡明珠”。

在这个事件中,牵扯到了一个人物——梁松,梁松何许人也?梁松是东汉功臣梁统的儿子,《后汉书》有其百余字的本传:

“松字伯孙,少为郎,尚光武女舞阴长公主,再迁虎贲中郎将。松博通经书,明习故事,与诸儒修明堂、辟雍、郊祀、封禅礼仪,常与论议,宠幸莫比。光武崩,受遗诏辅政。永平元年,迁太仆。松数为私书请托郡县,二年,发觉免官,遂怀怨望。四年冬,乃县飞书诽谤,下狱死,国除。”

根据这百余字本传可知:第一,梁松出身功臣之家,又“尚公主”做了刘秀的女婿,身份高贵;第二,梁松通读经书,满腹经纶,“常与论议,宠幸莫比”;第三,梁松私德有亏,举止轻浮。

像梁松这样的人,多才而寡德,马援怎么跟他结下了仇怨呢?据《马援列传》记载,具体的是这么三件事:

第一件发生在建武二十年,马援从交趾回师才一个月,匈奴、乌桓入寇扶风。马援请缨前去镇服,光武帝同意了,并命令百官为马援送行——“祖道”。马援意气风发,倚老卖老,当众教训前来送行的晚辈黄门郎梁松、窦固曰:“凡人为贵,当使可贱,如卿等欲不可复贱,居高坚自持,勉思鄙言。”

第二件发生在这之后不久。有一次,马援患病,卧床不起,梁松前来看望,在病床前恭恭敬敬地跪拜问安。而被看望的马援,或许是精力不足吧,或许是没太瞧得起问病者吧,不论什么原因,反正是马援躺在床上,纹丝不动,没有理睬床前的跪拜者。梁松走后,子侄们问起原因:“梁松是天子门婿,当朝显贵,满朝大臣人人敬畏的,跪了半天您怎么不回个礼呀?”马援回答曰:“我是他父亲梁统的朋友,互相以兄弟相称!梁松再尊贵,他总是后生晚辈,我怎么能乱了辈分呢?”这个解释当然很牵强,梁松认为,马援这是故意当众羞辱自己,因此怀恨在心。

第三件事,则是由马援那封著名的《戒子侄书》所引起的。

在《戒子侄书》的开头,马援苦口婆心地述说着“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云云。这段话本来说得很好,可是说完了这段话,马援自己却信口开河,“龙伯高如何如何,杜季良如何如何”,对自己“爱之重之”的两个好朋友进行了一番品头论足。背地里议论朋友,如果说的是好话也就罢了,但是,如果在背后讲朋友的坏话,贬低朋友,陷朋友于不义,这,怎么看都有些不地道。马援的书信表面看是家书私信,是写给侄子马严马敦的,与别人无关。但是在二千年前,当时的人们还没有“隐私”这个概念,书信写成了,它的内容很快也就传遍天下,人人皆知了。在书信中得马援好评的龙述龙伯高,由不过数百石的山都县长擢升为二千石的零陵郡太守,龙伯高啊你就好喽;而得到差评的越骑司马杜保,官职也就因此而被罢免,千石的俸禄从此没得吃喽,杜季良啊杜季良,你是被“爱你重你”的好朋友给坑的哟。

马援的这封书信,不仅仅坑害了自己的一个朋友,还牵连到了朝廷中其他的贵人显要,一不小心触动了虎贲中郎将梁松。杜保的仇人在杜保免官后上书光武帝,控诉功臣子弟梁松、窦固等人,罪名是与杜保交结,“将扇其轻伪,败乱诸夏”。 刘秀大怒,立即把梁松窦固召来,把杜保仇人的讼书和马援的诫书,两封信一起交给他们自己去看。梁松、窦固吓坏了,慌忙认错,叩头流血,才没有遭到惩罚。

宁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马援得罪了梁松,能有好果子吃吗!除了梁松的构陷,列侯马武、侯昱等人,也纷纷上书光武帝,指责马援。一时之间,“薏苡明珠”闹得是纷纷扬扬,莫衷一是。

马援的妻儿家属被突如其来的打击吓坏了,运回来的马援遗体也不敢葬入祖坟了,在城西买了几亩地草草埋葬了事。过去盈门的门生宾客朋友故旧,没有一个敢来致哀吊唁的。可是,让马家闹不明白的是,马援究竟犯的是什么罪名啊?总得给个说法吧!马严和马援的妻儿用草绳把自己捆绑起来,全家族跪到宫门外请罪。光武帝刘秀的愤怒因此稍稍缓解,出示了梁松等人的奏书,马家这才得知马援获罪的原因。原来,罪名就是“薏苡明珠”啊。明白了原因,马家开始上书陈述冤情,“那不是明珠,那是薏苡,PULAPULA——”前前后后六封伸冤信上奏,总算洗清了诬陷,马革裹尸的马援才得以安葬祖茔。

关键词(Tags): #薏苡明珠通宝推:foureyes,知之后哀,testjhy,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