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赫克托耳说西藏 -- 赫克托尔

共:💬191 🌺169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从拔希到笔贴式——译名趣谈

前面说过,西藏宗教领袖嘎玛拔希名字中的“拔希”,是蒙语“法师”的意思,其实这个词的范围不限于宗教领域,可以泛指“老师”,也就是识字的知识分子。究其根源,这个词有可能来自于汉语的“博士”。

不过到了明末,相比元朝时,蒙语的发音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拔希”就变成了“巴克什”,这个词又传入东北女真人也就是后来的满洲人之中,译名又发生了有趣的变化。

在努尔哈赤的后金时代,按照清人的说法:“巴克什乃清语文儒谙悉事体之称”。巴克什们大多从事文书工作,不仅几乎操办了汗国所有的文案,而且许多人在战场上也建立了功勋,真可谓“上马杀贼,下马露布”。不过,巴克什的级别有高有低,大到汗王的秘书,小到最底层的书吏,不一而足。

此外,“巴克什”还是一个受人尊重的荣誉头衔,许多重要的文臣都被赐予“巴克什”的称号,犹如武人中的“巴图鲁”。

到了天聪五年(1631年)七月,皇太极仿造中原建立六部,随着文官制度的确立,做为职务的巴克什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改译为另一个更为人所知的名字:“文臣称巴克什者,俱停止,称为笔帖式。”

不过,做为荣誉称号的“巴克什”仍然被保留下来,皇太极同时下令“如本赐名巴克什者,仍其名”,但是,随着汉式文官名号越来越深入人心,这种折衷不过是“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清朝自皇太极之后,再也没有授予文臣“巴克什”的称号,而武人的“巴图鲁”却一直延续了下来。

再比如,“八思巴”这个名字,其实也是元朝时的发音,随着时间流转,Phags-pa渐渐变成了Phag-pa,你翻开清朝的史料,每当回顾喇嘛教发展的时候,就常常会看到一个叫做帕克巴的人,清人声称喇嘛教“盖自西番高僧帕克巴始,盛于元”。

通宝推:一介书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