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赫克托耳说西藏 -- 赫克托尔

共:💬191 🌺169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4. 大元帝师 2

1251年即位的蒙古第4任大汗蒙哥,是成吉思汗之后最强势的大汗,2位前任太宗窝阔台、定宗贵由,在军政方面虽然都有建树,但总的来说,对皇亲国戚过于宽厚,于是贵族们横行不法,削弱了皇权,导致尾大不掉。蒙哥的当选,主要靠术赤系和自己的拖雷系,阔端为首的部分窝阔台系也支持蒙哥,4大家族赢得了2.5个支持,反对者是另半个窝阔台系和几乎整个察合台系。

贵由死后,阔端成了窝阔台系的长者,也是蒙哥与窝阔台系、察合台之间的感情纽带。随着阔端的去世,大汗与窝阔台、察合台系之间没了缓冲,双方剑拔弩张,终于在次年,1252年发生流血事件。窝阔台系对失去汗位耿耿于怀,阔端死后,窝阔台系的头面人物有3位:贵由的遗孀海迷失皇后、贵由的儿子脑忽、窝阔台第三子阔出的儿子失烈门,窝阔台在世时很喜欢失烈门,希望其继承自己的汗位。这3位团结在一块,图谋发动兵变,武力推翻蒙哥,事情败露,海迷失皇后等人被杀,窝阔台系和察合台系都遭到清算。

这场未遂兵变和之后的大清洗,是蒙古帝国建立以来首次公开见血。蒙古汗庭的内斗一直没断过,第一代领导核心成吉思汗亲手杀掉的第一人,便是同父异母弟弟别克帖儿。称汗之后,又忌惮亲兄弟,战功赫赫的大力士合撒儿,不顾老母诃额伦的反对,利用通天阔阔出的手整肃他,合撒儿卒年不详,肯定在成吉思汗西征之前,即使不是横死,也是被成吉思汗气死的。成吉思汗晚年怀疑长子术赤造反,准备发兵讨伐,恰好术赤的死讯传来,才避免了一场内战。第2代大汗窝阔台貌似宽厚,也绝非善茬,无声无息的整死弟弟拖雷,对二哥察合台,也防范很重,终太宗朝,察合台没有领兵打仗的机会。窝阔台、拖雷兄弟分道南进,灭了世仇金国,按皇族的分工,伊朗方向应该由察合台负责,特别是末代花剌子模沙扎兰丁,在西亚混的风生水起,讨伐扎兰丁的主帅人选,以身经百战的察合台最合适,可窝阔台就是不给二哥兵权。扎兰丁败亡、金国灭亡后,窝阔台发动长子西征,依然没察合台的事。

窝阔台死后,汗位再次悬虚4年之久,成吉思汗的小弟弟,守灶的铁木哥斡赤斤觊觎汗位,被铁木真的孙子们联手做掉。窝阔台整死弟弟拖雷,贵由整死叔祖父铁木哥斡赤斤,还盖着一层面纱,尽量缩小打击面。蒙哥初年的内讧,更加露骨和血腥,一点情面不讲。

既然撕破面皮,蒙哥对各路神仙也就不客气了,1252年,派出天使检括汉地、斡罗斯户口,矛头直指大小宗王,先搞清宗王的家底,下一步是集权到大汗手里。此时阔端已经去世,蒙哥老实不客气的将阔端的封地西藏收回中央,再分给自己和3个弟弟。蒙哥的再分封与阔端接纳萨班相似,兄弟4人各找若干宗教领袖结成施主、祈福关系,其实是哥4个把西藏分了。

《汉藏史集 卷22 大蒙古之王统综述》记载:【拖雷与其妃赛因额诃唆鲁禾帖尼之长子为蒙哥汗(原注:与止贡派结为施主与福田),在帝位九年。第二子额沁哈丹(原注:与萨迦班柙达结为施主与福田)。第三子忽必烈世袓薛禅汗(原注:先与蔡巴噶举结为施主与福田),阴木猪年(1215)生,在帝位三十五年(1260--94)。第四子阿里不哥(原注:与噶玛噶举结为施主与福田)。第五子旭烈兀(原注:与止贡派结为施主与福田) ,据说他是剩余的王,为寻找国土,派他去西方,由此产生了上部蒙古(西部蒙古)这一称呼】。此书作者把旭烈兀和阿里不哥的兄弟关系搞反了。额沁哈丹看起来是蒙哥的弟弟,忽必烈的哥哥,查《史集 拖雷本纪》,拖雷诸子中老大是蒙哥,忽必烈是嫡次子、总排行老4,中间的哥俩是术里客、忽睹都,都早亡,没留下儿子,额沁哈丹必然是术里客、忽睹都中的一个。

《西藏王臣记 蔡巴万户长世家》的说法大同小异:【先是蒙哥汗崇止贡巴,薛禅汗崇蔡巴,旭烈兀崇帕木竹巴,各奉一派作为供养之师。于是,蒙古诸王划分众蕃为已领属,并以之奉献于受供尚师。】

可以确定的是,忽必烈最早得到的西藏封地是前藏的蔡巴万户,当然万户是后来的说法,在当时应该叫蔡巴政权。蔡巴家族的祖先是吐蕃著名大臣,到长安向唐太宗为松赞干布求娶文成公主的噶尔-禄东赞,噶尔的子孙担任吐蕃的大论—相当于宰相,其中最著名的是吐蕃第一名将噶尔-论钦陵,战胜过薛仁贵等唐朝名将,给唐高宗、武则天带来无穷烦恼。蔡巴万户在前藏,雅鲁藏布江下游,与帕竹、止贡并为前藏三强,三家都属于白教,区别是帕竹、止贡归旭烈兀,蔡巴归忽必烈。后来忽必烈转而重用后藏的八思巴,于是整个西藏形成两大阵营,忽必烈系统的萨迦、蔡巴,旭烈兀系统的帕竹、止贡,元朝的大部分统治期中,忽必烈系处在优势地位,旭烈兀系偶尔挣扎一把。随着元朝的衰落,帕竹政权最终取代萨迦帝师政权,可以视为旭烈兀系的成功反攻倒算。

1252年,蒙哥命令忽必烈率领大军南下进攻大理,为日后从侧后迂回南宋做战略准备。南宋控制着四川盆地,蒙军南下只能从甘肃向南经过川西的藏区,也叫康区南下,基本上是红军长征的同一路线,只是方向相反。1253年夏,忽必烈军行至甘肃、宁夏交界处的六盘山,就近召见正在凉州幻化寺修行的八思巴来见,这就是历史性的忽-八会晤,掀开内地与西藏,蒙古与藏族交往的新篇章。

《汉藏史集 下 卷1具吉祥萨迦世系简述》记载:【当萨迦班智达伯侄到达凉州以后,蒙古薛禅王传令说:“听说有殊胜的萨迦喇嘛到了凉州,他应该当我的上师。”萨迦班智达因年老未去。上师八思巴与凉州的王子蒙哥都(阔端次子)一起,前去汉地,与住在六盘山的薛禅王忽必烈会见。薛禅王大喜,给了凉州100名蒙古骑兵,留下了八思巴,结成施主与福田的关系。】萨班死于1251年底,则忽必烈大约在1251年见过八思巴。要么忽必烈在1253年的六盘山会晤前见过八思巴,要么就是《汉藏史集》记错了会晤时间,总之忽必烈见到了八思巴。

《萨迦世系》记载,双方的初见并不愉快,忽必烈要求西藏提供南下蒙军的军需物资,八思巴说西藏人少民穷,【请不要摊派兵差】。忽必烈一口回绝,年仅19岁的八思巴碰了一鼻子灰,向忽必烈请辞,忽必烈同意。就在双方要不欢而散之际,八思巴的贵人出现了,忽必烈的王妃察必,从中斡旋,指出八思巴的才学高于蔡巴的僧侣,忽必烈这才留下八思巴。经过几番交流,忽必烈对八思巴的才学大为叹服。王妃察必—后来做了皇后,是八思巴的粉丝,八思巴为她传授喜金刚灌顶,察必从耳朵上摘下一颗大珍珠,价值黄金1大锭,白银4锭,送给八思巴做酬劳。按元朝的货币制度,银锭也叫元宝,为白银50两,4锭就是200两白银,在宋明约合200贯铜钱,加上一锭黄金,约值500贯铜钱。作为参照,梁中书送给蔡京的全部生辰纲价值10万贯,杨志的宝刀价值3000贯。

在察必的影响下,忽必烈也想修喜金刚灌顶,八思巴说修行可以,但从此你要对我执弟子礼,【受灌顶之后,上师坐上座,要以身体礼拜,听从上师之言语,不违上师之心愿。】等于教权凌驾于政权之上,忽必烈此时虽然只是个宗王,却已经显示出大政治家的素质,不同意。察必又出来解围,最终的协议是【听法及人少之时,上师可以坐上座。当王子、驸马、官员、臣民聚会时,恐不能镇服,由汗王坐上座】,八思巴为忽必烈传授了灌顶,在意识形态领域,两人确定了师徒关系,虽然八思巴比忽必烈小了整整20岁。

忽必烈从六盘山继续南下,进入康区,遇到白教的头号僧侣,生于康区的噶玛拔希。但是噶玛拔希没有在忽必烈的幕府久留,选择北上投靠大汗蒙哥,成了蒙哥和阿里不哥的红人,获得蒙哥御赐的黑帽和金印,成了二世黑帽活佛。既然白教的大宗师噶玛拔希不给面子,白教的蔡巴派又不给力,于是花教的八思巴成了忽必烈最重视的宗教界人士。花教、白教的发展轨迹在康区交叉,又迅速分开。

此后的几年,八思巴的行止没什么可说之处,常规工作是在每年正月初一,为忽必烈写新年颂词,类似中原王朝的《贺正旦表》,只是那是大臣送给皇帝的,这是身处幕府的大和尚送给王爷的。

随着大理战事的结束,忽必烈返回华北,全面负责中原的军政。1256年春,忽必烈在滦河上游的金莲川,营建开平府,开平成了忽必烈幕府的首都,元朝建立后开平府称为上都,与大都汗八里并列。由于忽必烈的幕府集中了大量汉人,忽必烈也倾向于使用汉法儒术治理汉地,引发蒙哥汗的反感和猜忌。

1256年的漠北忽里台大会上,蒙哥决定大举南下灭宋,另外解除忽必烈的兵权,让他在山西北部的抚州、五台山一带修养,退居二线。1257年,蒙哥沿着当年忽必烈南下的道路,来到六盘山,派人【钩考】汉地的钱谷,实际上是清算忽必烈的汉法总路线。忽必烈忧惧之下,听从谋士姚枢的意见,带着全家去河西见蒙哥。兄弟相见,抱头痛哭,蒙哥结束钩考,忽必烈躲过一劫,但是依然被赋闲。在此期间,八思巴去抚州附近的五台山拜文殊,大概也有为忽必烈祈福的意思。

大概是文殊菩萨显灵,何况打虎亲兄弟,靠清洗皇族异己分子上台的蒙哥,真正能信赖的还是亲弟弟。眼下三弟旭烈兀在西线的伊朗,四弟阿里不哥留守蒙古本土,在东方汉地能帮大汗的只剩下二弟忽必烈,既然火烧一下的目的达到,忽必烈复出只是时间问题,蒙哥唯一要做的,只是给忽必烈找个不大不小的台阶,让自己和弟弟都有面子。

机会很快就来了,1258年初,少林寺主持、禅宗曹洞宗第十五世宗主福裕禅师,向蒙哥汗上诉,控告全真教制造反动舆论,从事反佛教宣传,这张诉状拉开了中国思想界首次大鸣、大放、大辩论的序幕。

通宝推:环宇7504,一介书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