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谈谈濮阳西水坡“蚌塑龙虎墓”的真伪(一):人殉 -- 石头布

共:💬54 🌺44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二)费孝通的通古斯玄想

费孝通的通古斯玄想(上)

大师永远是大师。1994年费孝通站在西水坡M45号墓前,望着墓中人骨,费老发思古之幽情,神游万仞之上。想什么呢?颛顼?蚩尤?都不是,他老人家想的是:6000年前的通古斯人!

原来,费老青年时代曾在人类学上下过功夫,他的老师是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通古斯学的权威史禄国先生(Shirokogorov) 。史禄国对西伯利亚和远东的通古斯部落做过细致田野考察,与他们“打成一片”,同吃同住同劳动了很长时间。1917年他来中国执教,又到华北、华东和华南做了人类学方面的调查。大量第一手资料汇集于出色的头脑,规律就被发现了。史禄国先生建立了通古斯人起源于南方的观点。他的论据是多重的,首先他注意到,与其他北方民族相比,通古斯人的体质有许多不适应寒带生活的特点。比如在春天需要戴眼罩来屏蔽雪地反射的强烈阳光,否则眼睛会发生炎症,很久不能痊愈。史禄国对东北满族(通古斯的南方支系)社会也有过调查研究,据他引述满族人的话说:满族入关之后发现有些江南汉人与北方通古斯人(指西伯利亚和黑龙江北的通古斯人)的形象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史禄国自己则说:“事实上令我吃惊的是,常常可以在华南汉人和越南人中看到有通古斯人的相貌”。(《北方通古斯的社会组织》第222-224页)

费孝通自然对老师的这个理论十分熟稔。史禄国认为通古斯人的祖先曾生活在中国的中原地区,在公元前3000-1000年之间在华夏族群的压力之下被迫迁移。一部分沿东北平原移向西伯利亚,其余部分南迁融合于华南其他民族中。这个理论当然还有待于更多材料的证实。在约公元前两三千年的时候气候相对变冷,中原地区的竞争白热化,强者占据了冷暖最宜的好地方,失败者远避他方,这本是历史的常态。中原土著向北方迁移也是完全可能的。前些年一位苏州大学生在《鄂温克语简志》里发现了鄂温克语(一种通古斯语)与汉语吴方言的共同点,从而提出了吴方言具有”阿尔泰语的底层”的观点,轰动一时。这件事或可为史禄国作一旁证。

费孝通先生站在中原仰韶文化的遗迹面前,为什么不想点别的主旋律,一门心思想通古斯呢?仅仅是师生情深吗?想必不是。费老对此没有解释,但这个墓,以石头布之浅学,也看出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地方。

费孝通的通古斯玄想(下)

费孝通为什么不往”原始中国”上联系,顾左右而言通古斯呢?这就要看什么是“最早的中国”了。最早的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什么时候形成的?在哪儿?如果说仰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前身(或者前身之一),那么事情麻烦了。因为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有如下特点:

1. 没有祖先崇拜。

2. 缺乏玉器,玉器晚出且不发达。

3. 没有龟崇拜

4. 没有骨卜

5. 没有龙崇拜(除了西水坡这一孤例!)

如果你说是因为太早的缘故,那么在同样是五六千年前的红山诸文化里面,所有这些中国文化基因的必备要素--祖先崇拜、龙崇拜、玉崇拜、龟崇拜、骨卜---都已经全然具备,而且蔚然大观。红山文化的祖先崇拜极发达,后世宗庙的原型--真人塑像的祖神庙,玉龙,玉龟,甚至商人崇拜的玉鸱鸮都已经出现了。你对比一下这两个几乎同时代的文化,谁更像“最早的中国”呢?

中国史前考古的领军人物苏秉琦,在临终之前几年的著作里说:“辽西古文化是原生文明。中原夏商周都是外来户,是次生文明”。考古界对他的回答是集体沉默。有意思的是中国史前考古的第一位教父---殷墟发掘的负责人李济,到了晚年也是类似的看法。他1978年在台湾去世,那时红山的惊人发现还没出来,他的证据链和苏秉琦是相对独立的。

上古中国的文化基因里还有一条,就是“尚北”。以北为尊位。“卜必北向”。殿堂之上,尊者必居北位。宗庙的排列上始祖庙在最北端。反映到葬俗上,《礼记》里说:“葬必北方北首,三代之达礼也”、“生必南向,死则北首,皆从其初也”。

从地下实物看,诸夏的墓葬以北首葬为主流,西首和东首也有(比如秦人和楚人),但是没有南首的。中原仰韶最早的墓葬多是南首葬,北首葬是在龙山文化取仰韶而代之之后兴起的。被苏秉琦认为在“最早的中国”的形成上有过贡献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恰恰的是流行北首葬的。仰韶文化大类型之下,肯定包含了不同来源的族群。

一个族群墓葬的头向是不是总被严格遵守呢?似乎是的。古人极为迷信,兹事体大,大过任何事,怎可轻忽?即使被外族武力征服,其葬俗依然不改。比如江汉土著的墓都是南首的(从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到石家河文化),楚族是北来民族,其原居地在徐泗之间,故其墓葬头向从东,他们与江汉土著逐渐融合,成为楚国的上层阶级。春秋战国时期规格较高的楚墓头向多从东 ,规格较低的头向多从南。两种墓葬可以出现在同一处墓地,和谐共处,又泾渭分明。

回过头来再看西水坡M45号墓,符合其所属的仰韶文化后冈类型的一贯传统:墓主头向从南,是无疑问的。尤为扎眼的是,一具“人殉”横躺在墓主的北方!

自从杨锡璋先生论证、朱彦文补证之后,“殷人尊崇东北方位” 成为常识。殷墟殉葬坑、车马坑,皆在其墓主的西南方,因为东北方是尊位。M45号墓的三个“人殉”,一东一西一北,独留南面空着,显然是以南方为尊位的(如果“人殉”为真的话),墓主头亦向南。显示了与诸夏人群大相径庭的文化传统。

有些人猜测墓主是黄帝、颛顼(黄帝之孙)、帝喾等等,石头布只能摇头了,太不靠谱,通古斯虽然也很玄,还比这些更靠谱些吧?费孝通估计也是这么想的。

但费老的“通古斯玄想”注定命运多舛,想着想着,他突然听到博物馆的讲解人员说墓主的身高是1.84米,不由得心中一凛。。。

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醉寺,紫色月亮,铁手,联储主席,老老狐狸,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