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谈谈濮阳西水坡“蚌塑龙虎墓”的真伪(一):人殉 -- 石头布

共:💬54 🌺44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原创】谈谈濮阳西水坡“蚌塑龙虎墓”的真伪(一):人殉

    1987年5月在河南省濮阳市西水坡发现了仰韶文化墓葬。8月在其中M45号墓发现了“龙虎蚌塑”,蜚声海内外。但几十年来,这个墓的诸多方面一直疑云重重。质疑的声音从1988年专家汇集的发掘现场会开始,不绝于耳。就我所看到的,就有考古学界的孙其刚、黄展岳、潘其凤、言明和许宏(转述)的书面质疑,以及他们文章中所提到的许多专家对此墓的否定态度。近来网络上的批判也比较激烈。由此我对这个墓发生了一点兴趣,把它的疑点逐个梳理了一下,包括人殉、墓主的族属、身高、死亡原因和身份地位、龙虎蚌塑等等方面吧。一个一个写。

    人殉

    濮阳当地的考古负责人孙德萱执笔的《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掘简报》中说M45号墓中除了一个身高1.84米的壮年男性遗骨之外,“墓室的东、西、北三面各有一个小龛, 三个小龛各葬一人”,都是未成年人,“死者应是人殉。在仰韶文化墓葬中发现确切的人殉,此为首次”。

    这是一个十分惊人的论断,为什么呢?殉葬三人!这是妥妥的阶级分化的证据,阶级分化是文明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个在仰韶文化中破天荒“首次发现”的6400年前的殉人,考古界同仁怎么看呢?

    中国人类学的权威人物潘其凤于1988年四月和七月曾二度前往西水坡协助鉴定人骨,1994年他在给费孝通的一封信中说:

    "就45号墓而论,其与周围遗骨的关系,似略有疑问。所谓人殉并不可靠"。(《从蚌龙想起-续记》费孝通)

    然而为什么不可靠,潘先生没有细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孙其刚副研究员1988年参加了“濮阳西水坡遗址发掘现场会”,参与了成果的审核工作。2001年他发表了《对濮阳蚌塑龙虎墓的几点看法》,明确否定了人殉的说法:

    "与会专家对此(指人殉的判定)提出质疑, 认为简报的提法不确。所谓土龛, 考古上是指在墓壁上往里面掏一个小洞, 俗称壁龛, 通常用于放置随葬器物。而从简报中45号墓的平面图上根本看不出有土龛的迹像。我认为问题更为严重的是, 45号墓的两个剖面图都是错误的, 。。。 所谓“土龛”中的人骨架应是单独的小墓, 与龙虎蚌塑根本不是一个单位" .

    从平面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说这个墓“奇形怪状”不算太夸张,这个形状是因为发掘者一定要把三个“小龛”包括进M45号墓的范围之内造成的。但这三个“殉人”是不是与墓主同时下葬的?即他们是不是在一个地层平面上,空空如也的剖面图里无可奉告。

    远古时的墓“不封不树”,几百年甚至几十年后它的左近被重新挖开埋进另一个人毫不奇怪。古人喜欢居住的地域都集中在河岸边的平坦台地上,虽有杀伐驱逐,你来我往,但好地方总不会空着,新墓叠压旧墓司空见惯。这三个未成年人与墓主是否真的同墓,必须要地层关系的佐证,偏偏这个证据就缺失了。

    要说到先秦的人殉这个问题,今年88岁高龄的黄展岳先生是当之无愧的首席专家。即使是同墓的遗骨,是人殉还是合葬?往往模棱两可。因为“人殉”对阶级分化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指标性意义,加上各地考古队伍有一种拔高工作成果的自然倾向,使他对人殉的判定向来持十分慎重的态度。在二十三年前(1991年)出版的著作 《中国古代的人牲人殉》中,他对人殉的判定列出了四个条件:

    1. 经科学发掘,确认是同时下葬

    2. 显示尊卑有别的葬式,比如殉人侧身屈肢。

    3. 随葬品较丰富

    4. 在同一文化类型中不是孤例。

    这四个条件,西水坡M45号墓哪条也不符合。第一,无法确定所谓“殉人”与墓主是否同时下葬的。第二,葬式没有区别。第三,墓内一贫如洗,没有任何随葬品!(除了龙虎蚌塑,容后再议)。第四,中原仰韶文化发现了墓葬几千座,从无人殉发现。

    黄展岳指出:中国最早期的人殉,只流行于甘肃齐家文化的部分地区和内蒙古朱开沟文化地区。他甚至对江苏新沂花厅村大汶口文化墓葬和上海福泉山良渚文化墓葬所发现的所谓“人殉”现象都持保留态度。至于濮阳西水坡M45号墓的这三个“人殉”,他的态度十分明确:

    "濮阳西水坡墓没有从层位上标示那三具“殉人”与“龙虎墓”的关系,说此墓是“人头形”(即认为三具“殉人”与墓主在同一地层),实属可疑。笔者曾向一些亲到现场考察的治学谨严的史前考古专家请教,他们都不认为报道反映了客观存在"。

    从《濮阳西水坡遗址发掘现场会发言摘要》来看,孙其刚和黄展岳所言不虚,与会的大多数专家对人殉的说法表示了怀疑或者直接否定。社科院考古所的谢端琚说话比较委婉,但指出新石器时代从未见过在壁龛或壁洞里埋置死人的。郑乃武则反复抱怨发掘清理过程没有录像,并说:“周围三具骨架(所谓人殉), 我看了简报以后, 脑子里还有个问号, 因我没参加发掘, 不好说”。

    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宋兆麟的话直截了当:

    整个遗址给我们的印象是生产工具很简单, 农具中石铲、石斧也不多, 生产力水平不高, 好象采集的比重较大, 作为食物来源的螺狮很多, 通常的狩猎工具也缺乏, 甚至纺轮都很少。我感到这个遗址经济很落后, 很贫乏, 看不到有任何剩余财产, 也看不出贫富分化, 那么突然说M45的主人能以三个人来殉葬, 这有点不合拍, 和经济状况不相适应。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的专家贾峨先是概括了西水坡古人的社会发展水平:

    这里已发掘4000余平方米, 房基6座.蚌图遗迹3处, 窖穴和灰坑250个, 墓葬120座, 绝大多数的死者身无长物。另外还有瓮棺葬5 座, 窑址3 座, 出土陶器器类较少, 文化层中淡水蚌壳颇多,然而网坠、各种石器和纺轮亦不多, 所有这些材料很难反映当时的社会生产已出现了复杂的分工。

    然后他有些激动地强调:

    我觉得我们应很客观地对待这个问题, 我不是指责同志的, 绝对没有那个意思。。。。但是对于这种生产力比较低下, 没有见到社会存在显著的分工的情况下, 再加上第一组蚌图遗迹附近的三个人骨架,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人殉的话就又是一个不易解决的问题。因为两者的性质不同。不过,从某些迹象看, 这是三座独立的墓葬, 它们与 M45没有关系。

    1988年言明在《关于濮阳西水坡遗址发掘简报及其有关的两篇文章中若干问题的商榷》(载于《华夏考古》1988年第4期)中对“人殉”的说法做了有力和详尽的驳斥。从地层关系上否定了周围埋的三个人与墓主的同墓关系。举一例:M45号墓内填土做黄灰色,而埋其中一”殉人“的小墓范围内填土做灰绿色,两者泾渭分明,界限清楚,而且后者打破了前者的边界,说明两者是不同时代下葬的两个独立墓葬。

    M45号墓的“人殉”之伪,不管你信不信,反正石头布是信了。我认为它是假的可不仅是因为多数专家的否定,而是这个墓方方面面的疑点太多了,人殉之伪不是孤立的,只是其中之一环。 下面我会一点一点地梳理其他的疑点。

    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匆匆过,阿四,倚云醉月,ljsqt,预备役师的防化,老老狐狸,脊梁硬,二手玫瑰,桥上,芷蘅,
    • 家园 送花送宝

      送花 关闭

      送花成功。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你的级别需达到 正八品上:给事郎|宣节校尉 (正八品上:给事郎|宣节校尉) 以上,作者才能获得声望。

      作者,声望:0;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 家园 即使是同一时间也可以有另外解释的

      即使是同一时间也可以有另外解释的。根据三个人“都是未成年人”来判断,很可能是成年人的小孩。古代各种灾害频繁,这几个人同时死于某种灾害(例如瘟疫,洪水,等等)都是有可能的。那么同时葬在一个墓穴里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 家园 这个真是一切皆有可能

        比如说,这个墓主是个祭司之类的任务,因为某些原因,求雨失败,求不下雨失败,婚外恋,等等等等,被诛杀了,连带自己的3个小孩也被一起杀了,一起草草埋葬。至于蚌壳,说不定那不是尊崇,而是厌胜,臭死他丫的,让他在地下也免不了被臭死等等。

        因为这人被砍得很难看就断定他是历史长河中的某某名人,提出这种说法的所谓专家该是多么的奇葩和脑残阿。

      • 家园 是的

        在2012年的正式发掘报告《濮阳西水坡》里,曾被一再坚持的“人殉”说法已经被剔除了。

      • 家园 另外,也可以解释成:是人祭,非人殉。

        亚伯拉罕不也准备把以撒燔祭耶和华?

    • 家园 外行问几个问题

      感觉上对那三个少年墓葬的质疑都是基于墓主“主人”身份的基础上。但是如果墓主是部落首领的话,如果有陪葬,甚至是敌对部落俘虏的随葬,跟生产力是否达到一定水准,可能就没什么太大关系了。

      作为墓群来说,发现的120个墓座是否也是同时期的。如果说那三个少年墓葬和墓主不同期,那这120座也应该有不少是不同期的。

      另外,测炭同位素有没有可能明确他们是否同期?

      新墓叠旧墓的可能性是存在,但是作为墓群来说 ,多半是部落村落集中墓葬地,恐怕要经过几代人才能忽略旧葬,而且这个地方按照你后文来说,也很难称得上是风水宝地。

      • 家园 墓葬的时代从新石器时代到东周西晋直到唐宋都有

        杀敌俘陪葬属于“人牲”,而非“人殉”。确实, 人殉说明发生了社会分化,而人牲则不然。

        这个遗址墓葬的时代从新石器时代到东周西晋直到唐宋都有,但以新石器时代为多。在发掘报告中没看到所谓“殉人”的碳14测年。碳14测年的误差在6000年这个距离上有几十年到上百年不等,有也难以据此确定是否与墓主同时下葬。

        有意思的是,2012出版的正式发掘报告《濮阳西水坡》中,再也找不到“人殉”的说法了。

    • 家园 (五)八风不动、变废为宝和地铁车厢

      谈谈濮阳西水坡“蚌塑龙虎墓”的真伪(五):八风不动、变废为宝和地铁车厢

      据说苏东坡曾自夸:“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被佛印禅师批了两个字:“放屁”。东坡先生坐不住了,飞船过江去吵架,留下“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的笑谈。八风不动的定力可真是可遇不可求啊,但这这世上如此定力的东西还真就有。

      一,八风不动的蚌壳摆图

      濮阳西水坡有三处蚌壳摆成的图案“遗迹”,被解读成龙、虎、鹿、蜘蛛等等。历经六千余年的“八面来风”,还就是纹丝不动。读者该问了,那“蚌壳龙虎”埋在地下,哪儿来的风呢?地下也是有“风”的哦,那就是无所不在的地下应力场。土壤中存在由温度变化、地壳运动、外界扰动等等造成的应力场,长年累月的牵扯推挤足以破坏陶器,破坏人类遗骨,蚌壳摆成的图案能不能幸免呢?

      说得具体一点。土壤远不是理想介质,其物理组成、孔隙率、水饱和度都是不均匀的,所以温度变化导致的胀缩程度也不均匀,这在土壤里产生随机方向的应力场。有的人或许有疑问,地下深处的温度变化能有多大呢?M45墓和蚌图的埋藏深度在六千年后的今天才仅仅有1.25--1.5米(之所以这样浅跟西水坡本身处于高地有关),在最初的几千年里它肯定远不足一米深。在这样的深度,地表气温的影响是很大的。这六千年来,每个寒来暑往中土壤都有一个胀缩过程。假设蚌图的东侧和西侧的土壤,在其孔隙率和水饱和度等等方面存在哪怕是微小的差异,其胀缩程度就会有所不同,产生的效果就是蚌图被推挤或者拉伸。此类的扰动力量在任意方向上都存在,年复一年地推挤牵扯着地下土壤中的所有物体。

      土壤内部性质的不均匀性不仅是随机无规律的,而且是随时间而变化的(例如孔隙率和水饱和度),而气温的变化也是由昼夜循环、冬夏循环、大暖期和大冷期的循环等等不同尺度的周期复合而成的随机过程。在这样的随机扰动下,除非特别坚固,土壤中的松散物体不可能保持原样不动。

      在持续六千多年的推挤牵扯下,我们看到M45墓主的遗骨已经离散化了:他的身高由1.71米变成了1.84米(发掘人员从头到脚拉皮尺一量的结果)。他的脚面塌落了,脚趾落到了脚跟的下面。王大有说是脚趾被截,不确,可能他觉得把墓主说得越惨越像蚩尤吧。但实际上脚趾并没有斩痕,下葬时候也不会单把脚趾捡回来而脊椎却不捡回来。他的脚面是被地下的应力扳断的,脚趾也被扯脱了,散落在脚跟下面。有较强链接的人骨关节尚且如此,本身就毫无链接力的离散蚌壳摆成的图案在这六千年的随机力场的扰动下,早就变成一堆乱蚌了。但我们来看看这些蚌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要说没有漫漶不清之处,就连龙的爪尖都纤毫毕现,清晰无比,这真是“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的苏东坡啊,神奇吧?

      再看另一个蚌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注意骑龙者的两条细腿的笔直程度,还有蚌图边缘的清晰整齐程度(骑龙的人的小小身形所体现的"真实比例",其实也是现代人才有的构图观念)

      地下应力远不止温度应力一种。在1.25--1.5米或者更早的不足1.0米这样浅的地方,外部压力的影响同样显著。一颗大树的自重每年都会增加,产生的应力由根系传递给土壤,由土壤的新变形来平衡。由于根系形态的随机性,这种应力也不可能是完全均匀的,必然对蚌图产生有力的扰动。甚至仅仅由于根须的生长所产生的挤压同样可以扰动。不需大树,灌木根须的生长也可以把蚌图挤乱。而整整六千年的漫长时光里墓的周围没有长过一棵树和灌木的可能性几乎是零。

      地壳运动也可以导致土层位移,强地震波可以传出几百公里依然保持掀翻饭碗的力度。而光历史上有记载的发生在河南河北附近的强地震就不下十起,那还是近两千年的,六千年里发生的地壳运动事件就更多了。

      然而在如此多的扰动因素下,蚌图竟然历经六千四百余年纹丝不乱,从龙的指爪的清晰和准确程度以及骑龙人两条细腿的笔直程度来看,它曾经发生的位移几乎为零。它不摇,也不动,永远挺立在。。在地下。这不是神迹是什么?

      二,变废为宝的蚌壳

      对古人来讲,敬神是天字第一号重要的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敬神比打仗还重要,仗能不能打得赢全赖神意。所以他们总是把最大的心力、劳力和物力倾注到敬神的活动中。与神有关的东西都要用最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材料,哪怕它再难加工也在所不惜。在商代的青铜材料从不用作农具,全部打造祭祀礼器和武器。红山和良渚先民用玉礼神,玉的硬度大于石头,要用水混合着石英砂缓缓琢磨,从切割玉料、雕琢成型、到修饰抛光,一件精美玉器耗工往往以年计。再不济的也是用彩陶礼神的,仰韶文化的许多精美陶器都不是生活用具,而是宗教活动的道具。

      西水坡的蚌壳图案,就是另外一个极端了。蚌壳在今日好像颇稀奇,但对水产丰富的西水坡古人来讲,却是生活垃圾。他们的沼泽环绕的环境下蚌类是食谱中的大宗,蚌壳是日常食余之弃物,就像我们每天吃剩的的鱼刺和猪骨头。我看鱼刺的形状比蚌壳更灵动飘逸斐然成章,如果为你所敬仰之物造一个像,你会使用吃剩的鱼刺做材料吗?恐怕你不会,何况虔诚的古人呢?但是西水坡古人似乎不在乎,为敬奉伟大的首领或者巫师的亡魂,让他驾龙御虎升天遨游保佑族人平安,他们为他摆了一个”龙虎图案”, 用的材料是,是 。。是生活垃圾---蚌壳, 当时还无法避免的散发着腥腐的气味。如此敬神,对六千年前的古人来讲,实在太前卫了。然而跟另一个事情比起来,这还是小问题。

      三,拥挤的地铁车厢

      上古中国的信仰类似今天的萨满巫术,认为万物有灵。动物死了之后魂气不灭,骨骸虽是浮魂常居之所,但浮魂也会游动四方,充斥四冥,无所不去。正因为如此,上古时代祭祖是不去坟上的,只在宗庙宗祠之内。《论衡--四讳篇》:“古礼庙祭,今俗墓祀”。《后汉书》蔡扈说:“阅古不墓祭。上古偏重灵神,不重尸体”。 就是说三代之前人们祭祖,都是在宗庙里为祖先造个像(像红山的祖神庙),或者简化为立个神主牌位,祖先的魂灵就常来系属于其上,聆听祷告。因为它是无所不在无远弗届的,所以无须去坟上祭祖。

      如果西水坡的蚌壳“龙虎图案”真是古人所作,其用意也是要招引龙虎之灵神来寄寓其中,供墓主驱使。所以一定要用最好的材料,最精工的艺术来展现诚意,但我们也看到了这些条件都没有满足。最严重的是,蚌壳是河蚌的骨骸,也是河蚌的魂灵的常居之所,在古人的观念里,这蚌壳龙虎图案就像北京早晨七点拥挤的地铁车厢,挤满了河蚌的魂灵。龙与虎这样高大上的灵神,何忍与之为伍? 请神一点诚意都没有嘛。出于这个最基本的巫术观念,上古时没有用动物骨骸为神造像的, 西水坡的这些蚌壳龙虎和所谓“四神”的图案,完全与古人的精神世界格格不入。

      在1988年的专家现场会纪要里提到,发掘中发现了40多堆蚌壳,《发掘简报》里说出土了数吨蚌壳。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成堆蚌壳?古人“视死如生”,生前需要什么,死后也需要。用食物给死者陪葬并不鲜见,仰韶文化的遗址中常见猪头被砍下的整猪陪葬。那么遗址中成堆的蚌壳,或许原本是鲜蚌,是作为食物陪葬的,因为那是他们主要的肉食来源。至于成堆的蚌壳如何变成了“龙腾虎跃”蚌壳图案,就不得而知了。网上有很多猜测,我就不效颦了。

      从专家现场会的发言来看,当时会场里就弥散着怀疑的味道。虽有人表达了对蚌壳龙虎的不信任,但攻击的火力却主要集中在“人殉”上面。这大概一是因为上面有人定了调子,二是龙虎蚌图当时被境内境外的媒体广为报道,社会上由民族情感衍生出来的下意识的偏信意愿十分强烈。上下合力,遂成潮流,老虎屁股不是那么好摸的。

      对“人殉”的质疑并非不关痛痒,“人殉”和龙虎蚌图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人殉说”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证据,唯一的支撑点就是龙虎蚌图的存在。而龙虎蚌图唯一的呼应就是“人殉”,因为这个墓太寒酸了,墓主尸骨不全,墓内一贫如洗,埋深在六千年之后才有1.25-1.5米。否定了“人殉”,龙虎蚌图的可信性就被否定了一半,所以“人殉”是支持者必守的一条线。《发掘简报》宁可在剖面图上留下明显破绽,也一定要主张“人殉”。

      也许读者要问了:你是不是闲得蛋疼?西水坡出了一条龙容易吗?你难道不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为什么不乐见其有,反而一定要摸老虎屁股呢?这就要从这条龙的形象上说起了。

      蚌壳龙虎的疑点非常多,我前面只说了三个,其他的懒得说了,在龙的形象上的疑点却不能轻轻略过。虽然网上已经有人指出了,但我认为话还没说透。而且,西水坡这条“龙”,把龙崇拜的实质给庸俗化了,完全是对我们祖先雄大高远的精神世界的亵渎。

      通宝推:铁手,
      • 家园 我还是有点疑问。

        我还是不太明白为什么会有墓主黄帝说,颛顼说,蚩尤说。总不至于就蚌壳图案那一个依据吧。还应该有些特别的地方吧。

        • 家园 某分坛子里面已经有专业人士批判过楼主的观点了。。。

          可惜这里不能转帖也不能复述。

          总之就是经不起专业人士的推敲。

          楼主属于没有明确证据只是说说而已。

          • 家园 现在这个墓址已经被水库淹没了

            就这点事实来说,我觉得这个墓的重要性就很有限了。

            我在其他地方看到一些材料,有很多很神奇的地方。问题在于,原址已经在水下,很多说法无法再回去验证,也无法拓宽。

            • 家园 在这里就是楼主自己的一言堂

              整个出土好歹也有现场考古人员记录和目击的。在这种情况下,光靠现在某些人所说的如何如何,就否定当时的情况是不是也太武断了点?小河墓地没有出土的时候我们何曾想过那些奇特的葬俗?

              没出土记录的时候大家还以为金字塔是奴隶修的呢,而且老芒兄提到过说三峡库区就出过相似的蚌塑,不过我没有找到报道。我问过他好几次的。老芒兄认为说这个东西是假,有点武断。

              老芒兄说,他提倡将来整个发掘过程全程录像。这样的话以后这种声音可能就少了。否则的话,什么时候说你是假的你就永远逃不过。其实我觉得,就是录像了,也不行。曹操墓的牌子马未都可以说是后来放进去的,人可以无休止的质疑你,只要他愿意。

              其他人的一些说法我就不提了。反正,这个东西,目前并不是像楼主一心证伪这样的。

          • 家园 你转贴一两段让大家看看就知道了。

            转贴一两段没关系的,让大家看看“专业人士”是怎么批判的,也好鉴别。

            另外,告诉你一个消息。国家博物馆网站最近已经把蚌塑龙虎墓从藏品目录中撤掉了,联系到研究员许宏转发的博文,考古界真正专业人士对西水坡这个墓的看法不言自明。

            • 家园 你又不是没看到那边的内部纪律,把我放火上烤?

              具体什么情况,要以后让专业的人来论证。既然专业人士都有争议,那就把道理都摆出来。以后让后人去定吧。

              但是,作为你在这里做出这个主张,我倒是觉得你转帖的责任更大些。否则,一面之词,你觉得是否妥当?这件事情,跟我没有直接相关性,我也不是专业的。如果是我的专业我自然会站出来说点什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