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帝国的经济学 -- klxn

共:💬7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帝国的经济学之五:功臣的悲剧

????在通常的委托―代理理论中,委托人总是有积极性寻找一个能力出众的

代理人来代替其经营。由于出色的代理人经常需要“众里寻他千百度”,以致委

托人用各种方法设计显示机制,以便代理人的能力能够通过某种信号得到展示。

斯宾塞的教育信号理论就解释了委托人为避免代理人高低能力的混同而通过文凭

进行识别的原因,为文凭论提供注解。但在君主制国家里,我们却往往发现一个

君主的逆向选择:君主往往会清洗那些经过实践考验被证明为有能力的功臣,尤

其是掌握兵权的武将,而留下那些不大引人注目的平庸将领。“狡兔死,走狗烹”,

中国历代王朝总是上演着相同的一幕。在古老的中国智慧里,功臣能够功成身退

被视为最有智慧的象征。这就引发思考:给定君主是国家的所有者,他为什么宁

愿选择一个平庸的将军,假定君主还没有遇到重大的军事危险。按照通常的产权

理论,这个委托人应该有足够的积极性去选拔使用最有能力的将军。无疑,君主

杀功臣是企业管理中的奇异现象。

君主为什么不喜欢很有能力的将军?难道他不希望自己的军队和官僚组织更

有效率?私有产权为何产生委托人逆向选择的情况?深究其原因,不在于产权经

济学的失效,而是超出其通常的假设范围。在产权理论中,政府、法律和公正的

司法系统外生于产权,正是它们保证了委托人对私人产权的信心,因此他们只需

要考虑资产能带来的收益。但当国家权力本身已被纳入产权理论框架时,这个公

正的第三方仲裁者已不复存在,资产本身的安全性就成为委托人考虑的问题。这

里,委托人考虑的不仅是代理人的工作效率问题,还有代理人是否会有道德风险

去抢占委托人资产。一般情况下,资产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是互相替代的。增加

国家的运作效率,意味着要选拔最有能力的代理人并赋予起更多的自由处置权,

但这同时意味着代理人抢占君主国家所有权的可能性增加。如果增加效率的收益

不能抵消资产安全性降低的风险成本,君主就有充分的积极性降低效率来保证其

国家所有权的安全。这种行为在极端化的情况下就意味着君主会杀功臣,尤其是

会杀开国功臣。

为充分揭示君主与功臣间的恩怨,我们将分步讨论他们的理性选择如何演变

为一场血腥的屠杀。

给定功臣和君主分别拥有各自的初始权威资源,这里的权威资源是他们所拥

有的兵力、意识形态资源、能力、威望、私人关系网络等变量总合。功臣不同于

一般行政官员,由于有功劳而有爵位,爵位自然就会有可以传给子孙的固定收入。

如果功臣造反,其成功的概率同君主与功臣之间权威资源的差值成反比,差值越

大,概率越低。咱们简化一点,假设君主和功臣都把自己的收入作无限期处理。

如果造反失败满门抄斩的负效用不是无限大的话,功臣不造反的收入是其爵位收

入的贴现总和。而造反的收入是说起来很复杂,这就是等于造反成功的概率乘上

当上皇帝的总贴现收入,再减去造反失败的概率乘上满门抄斩的负效用。为了不

用数学,大家就听我唠叨一次,以后就不用这么讨人嫌了。经济学对未来收入的

处理就是加权平均,即用某种概率下的收入乘上这个概率然后再累加起来。比如

说,你干一项工作,干的好的概率是6 成,收入为10,不好的概率为4 成,收入

为2 ,那么你的预期收入就是0.6X10+0.4X2=6.8. 无论君主还是功臣,未来的收

入预期就是成功概率乘上成功的收入减去失败概率乘上失败后的负效用。

显然,只要造反的预期收入高于不造反的收入,功臣就有谋反的积极性。由

于功臣只有两种造反和不造反两种选择,激励约束同时也是参与约束。因此,我

们得到如下命题:命题1 :如果造反成功概率和当君主的收入足够高,而功臣的

爵位贴现收入、造反失败的负效用相对较低,以致造反激励满足,功臣就有积极

性谋反。

给定一些功臣有谋反的积极性,君主就有必要去解决这些企图谋反的功臣,

以保住自己的万里江山。这里,为使历史的悲剧性更加明显,我们要暂时偏离一

下经济人的理性假设,肯定一下意识形态的作用:假定有些功臣是非经济理性的,

即使有造反成功的可能,也出于某种信仰而不会行动。这样,功臣中就分为忠臣

和奸臣,前者无论如何也不会造反,后者则会出于理性的计算而决定是否造反。

为讨论的简化,此处不考虑功臣随着时间、情况变化而演变的可能性,而假定他

们的属性永远不变,尽管大多数人是要到老皇帝死去后才会产生谋反的念头。

由于历史上杀功臣大多发生在王朝建立初期,本节将集中讨论开国功臣与开

国君主间的恩怨,但其模型适用于王朝的任何时候。从历史上看,在开国君主在

位的时候,由于开国君主拥有较高的初始权威资源,除非很特殊的情况,如汉之

韩信、唐之李世民等拥有巨大功劳的功臣外,一般对开国君主,造反的激励约束

是不满足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君主所考虑的是江山永固,他不仅考虑自己活着

的时候功臣造反的可能,还会考虑自己一旦死掉,功臣是否会造反的可能性。因

为功臣一般情况下要么与开国君主同年,要么比开国君主小,这样才会在开国君

主的领导下去推翻一个王朝。因此,正常情况下,功臣死在开国君主后面可能性

很大。假定开国君主对自己和儿子的能力评价有不同的评价,同时假定,君主除

功臣造反这一现实的威胁外,仍无法具体判断王朝灭亡时期,将简单认为王朝可

以无限期地延续下去。这样,给定奸臣的比重概率和造反成功的概率,这样,有

两种情况,一个是功臣在开国君主活着的时候造反,一个是在开国君主死后造反。

假定君主亡国的负效用为其总收入的负值,开国君主就有两种不同的预期收入V1

和V2,处理方法同前,只不过这里的概率是奸臣的概率再乘上造反成功的概率。

由于后继君主的权威资源通常较开国君主为低,奸臣在后继君主在位时候造

反成功率较高,因此一般情况下功臣死后造反让君主的收入较低,即V1>V2.如果

开国君主决定杀掉奸臣,给定杀功臣的成本是功臣狗急跳墙、军队战斗力降低、

道德谴责、历史评价等因素的总和,那么杀掉奸臣的预期收入V0等于君主未来预

期收入的贴现总和减去成本。只要V0>V2 ,君主就有积极性去清洗掉奸臣。

当君主已经统一天下,外族入侵也并不严重,那么清洗成本就很小,因为此

时君主的军队任务转为防御后,对将领的才能要求降低了,君主的清洗激励约束

很容易就满足,因为只需要V0>V2 ,用不着V0>V1.如果君主权威既定,奸臣造反

成功概率是功臣权威资源的增函数,那么必有某个权威资源值存在使V0=V2 ,这

个权威资源值就是君主清洗奸臣的阈值。给定君主有积极性去清洗权威资源大于

某个阈值的奸臣,但他却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的局面:每个功臣自己知道自己是否

是奸臣,但君主却无法知道谁是奸臣,他只知道奸臣所占的比重,但这个先验概

率却不能给君主任何有用的帮助。功臣们也知道君主有积极性清洗奸臣,由于被

君主认为是奸臣就意味着满门抄斩,因此奸臣就有积极性去冒充功臣,然后等着

开国君主死去,如果自己立即造反不大可能成功的话。这时,君主就面临着功臣

们的道德风险:谁也不会主动声明自己是奸臣。在这种情况下,功臣们就有积极

性向君主发出一个信号来表明自己是忠臣而不是奸臣。当然,君主也有积极性去

识别功臣中的奸臣。无论是君主的信号甄别还是功臣的信号传递都是一致的,这

里假设是功臣们向君主传递信号。

因为一旦被认定为奸臣就会被满门抄斩,连爵位收入都不能保住,这与立即

造反来说对奸臣没有区别,还不想马上造反的奸臣们自然要向君主传递忠诚的信

号,冒充忠臣了。如要使该信号传递有效,必须满足如下条件:奸臣传递该信号

的成本要大于造反的净效用,这样,奸臣就没有积极性去冒充忠臣了。这个条件

意味着比前面更强的激励约束,因为奸臣并无造不造反的选择,只有被杀与不被

杀的选择,其参与约束不再是保留原来的爵位收入了,还包括全家的性命。

显然,一方是造反当君主的收入,另一方是满门抄斩,信号成本要大于两者

之差,才使奸臣没有积极性来冒充忠臣。但是,世界上哪里有比当君主和全家被

杀之间差距更高的信号成本?这样的约束条件是不可能满足的。也就是说,我们

不可能找到某种信号,使奸臣不再冒充忠臣。因此,从功臣集团中分离忠臣和奸

臣是不可能的,这是一个混同均衡,因为奸臣永远有积极性冒充忠臣。这样,我

们得到如下命题命题2 :给定君主一定会清洗奸臣,奸臣永远有足够的积极性付

出任何成本来冒充忠臣。因此,忠臣与奸臣永远是一个混同均衡,不可能实现分

离均衡。

实际上,寻找到分离忠臣与奸臣的斯宾塞条件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往往是

逆向选择的。在我们的假设中,其实已经偏离经济理性人假设,假定有些功臣有

相当的道德意识,无论造反成功率多高,也不会选择造反。这意味着同一个信号,

忠臣的成本系数往往会高于奸臣,因为他的道德意识较强。例如,假定君主要求

大臣们杀自己的妻子来表示忠心,道德感较强的忠臣们未必能下手,而道德感相

对较弱的奸臣则更愿意做出此等行为来向君主传递自己是忠臣的信号。

这里我们看两个案例,算是君主要求部下传递忠奸信号的甄别机制的实例,

尽管这两个案例的背景同大帝国稍有差异。俺一直很佩服煮酒论史里招福JJ讲故

事的本事,所以东施效颦也学一学,讲的不好,大家原谅。

话说南北朝时期,西魏元氏公司常务副总裁宇文泰同志去世,因为嫡子宇文

觉同志年龄小,临终前召来侄子宇文护同志,握着他的手,“小护啊,我要死了,

我的儿子都还小,咱们的竞争对手又很强,公司的事就拜托给你了。你要好好干,

完成我未竟的事业啊”(此话原文是魏安定文公宇文泰还至牵屯山而病,驿召中

山公护。护至泾州,见泰,泰谓护曰:“吾诸子皆幼,外寇方强,天下之事,属

之于汝,宜努力以成吾志。”,载于《资治通鉴》梁纪二十二,俺稍有加工。以

后俺就直接讲故事,不再引用原文,保证忠实原意,稍有艺术加工,绝不戏说)。

十五岁的宇文觉同志继承西魏常务副总裁的职务,当上了太师、柱国、大冢宰,

宇文护同志来辅佐。

当时西魏公司八大元帅(柱国)鼎立,宇文泰同志只是其中之一,比别人高

一点。老同志在时,大家还听一听,现在宇文泰同志不在了,毛头小伙子的宇文

护同志虽然有“你办事,我放心”的遗嘱护身,如何让人心服?不过宇文泰同志

临终不糊涂,识人用人的本事保持在高水准状态。宇文护同志既忠心耿耿,也很

能干,巧施妙计,从当时的八大元帅鼎立的格局中掌握了实权。他先找到八大元

帅之一的大司寇于谨同志,虚心求教。于谨同志是个忠厚人,很是受用,胸脯一

拍,“俺是宇文老帅一手提拔起来的,老帅对俺比亲生儿子都亲。你的事,我豁

出这把老命帮你争。要是大家开会讨论,你千万不要让啊。”

同志们,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句千万不要让啊。虽说谦虚使人进步,但不该

让的时候千万不能让,不仅不能让,连故作谦虚的话都不能说。当年皇太极同志

去世,大清爱新觉罗公司的王公大臣召开公司董事会扩大会议,讨论新总裁人选。

德高望重的两红旗分公司经理、礼亲王代善同志先出面挺豪,“豪格同志是先总

裁的长子,应该由他当总裁”。豪格同志一看代善这么说,镶蓝旗分公司经理、

郑亲王济尔哈朗同志也是站在自己一边的,外面自己两黄旗分公司的人又挥挥剑,

舞舞刀什么的,觉得八九不离十了,自然就要谦虚使人进步一下,“我福气小,

功德又不高,这个重任担当不了”,然后就退场了。两白旗分公司经理、睿亲王

多尔衮同志是什么人,还不借坡下驴:“你们看,豪格同志自己都说自己不行了,

你们还要选他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爱新觉罗。福临同志就稀里糊涂地当

上了新总裁。也有人说,豪格看当时双方争持不下,这么说,然后退场,是想制

造紧张气氛,鼓动两黄旗的人闹事。不管是什么原因,在这种时刻,我不行的话

哪能说出来。说出来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别人马上就会将军,只要

不是实力绝对优势,肯定必输无疑了。所以,谦虚是头号人物的专利,要退居二

线什么的。如果被头号人物选做接班人,也可以谦虚一下,反正到时候有老大出

面说话。但接班人要接班的时候,要是也学这一招,那就跟马谡同志一样差不多

是教条主义者了。

且说宇文护同志和于谨同志商量妥当,第二天就召开董事会讨论谁掌权。于

谨同志上来就摆老资格,声色俱厉,先定调子:“当年公司快要破产,全靠宇文

老帅,才能起死回生,才有今天的局面。现在老帅去世了,儿子虽然年纪小,但

中山公宇文护同志是老帅的亲侄子,又有老帅”你办事,我放心“的遗嘱,公司

的事情,应该由宇文护同志作主。”于谨同志也是德高望重的老帅,这么一吹胡

子,瞪眼睛,大家都害怕。宇文护同志立刻展现接班人的风采:“公司的事情是

我们宇文家的事情。我虽然能力有限,但怎么能推卸我应尽的责任呢?”看看,

多高的水平。虽然也要谦虚一下,但决不推辞。要是豪格同志也来一个公司是我

老爹的公司,我虽然福气小,功德不高,但不能推卸责任啊,虽说不一定就能当

上新总裁,但也不会这么快就失败啊。

于谨同志以前和宇文泰同志都是公司的八柱国之一,名义地位相当,宇文护

同志见面都要拜一拜,叫一声于叔叔。现在形势不同,要乘热打铁。于叔叔立刻

接茬:“要是宇文护同志管理公司,我们就都有主心骨了”。然后于叔叔就向宇

文护同志行参拜大礼。他这么一来,各位元帅大人一时间没招可想,只好跟着于

叔叔行参拜之礼。经过两位的一唱一和,一场公司继承权危机化于无形。结果,

史载“护纲纪内外,抚循文武,人心遂安。”可见开会之前一定要串联,没准备

好就先不要开会。当然了,各位元帅没有思想准备,被搞了一下突然袭击,迫于

形势而俯首,心里还是不服的。楚公赵贵同志、卫公独孤信同志以前和宇文泰同

志差不多平起平坐,现在被小伙子管,心里一百个不愿意。赵贵同志想不通,就

要找机会来除掉这个火箭派。独孤信同志虽然不服,但还不想动手,把赵贵同志

劝住了。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开府仪同三司宇文盛同志

率先告发。现在已经是晋公的宇文护同志多明决啊,乘着赵贵上朝的机会杀了他。

独孤信同志也不能饶,看在德高望重的份上,给个面子,自杀吧。威望高就是好

啊,还能留个全尸。后来,侯莫陈崇同志也被除掉。当时八柱国剩下六个,结果

被杀了三个,宇文泰同志没有看错人啊。

宇文护同志掌权后,据说为了稳定人心,要搞正名运动。根据效率优先原则,

学曹丕同志,实行MBO ,让宇文觉同志当了周国个人无限责任公司的总裁,史称

周孝愍帝,追封宇文泰同志为总裁,叫做太祖文皇帝,庙号同曹操一样。不过曹

操同志是武皇帝,宇文泰同志是文皇帝,为什么不同,我一直搞不明白。莫非曹

丕不孝,贪污这个文皇帝留给自己,因为后来他的谥号是高祖文皇帝。公平地讲,

这次MBO 还是付出了一定成本的,魏恭帝被封为宋公,管吃管喝,衣食无忧,比

起那些原来终身雇佣,现在突然被以超低价格买断工龄,后半生生活无着的下岗

工人来说还是好多了。不过魏恭帝退位后很快就被杀了,衣食无忧不如生命无忧,

这倒是不如下岗工人的地方。

讲了一番晋公宇文护同志掌权的简历,俺还是言归正传吧。宇文护同志掌握

大权,公司总裁宇文觉同志不乐意了,就同李植等同志商量要除掉宇文护同志。

宇文护同志得到风声,先把李植等放逐在外。宇文觉同志不死心,还继续想办法。

宇文护同志又不是善男信女,哪肯象蒙恬那样坐以待毙,立马废宇文觉同志为略

阳公,杀掉他的同伙,招李植和他的父亲柱国大将军李远同志回朝。

我们这个案例的真正主角李远同志现在终于隆重出场了。李远同志虽然不是

八柱国之一,但也是威名赫赫,战功很多,俺就不介绍了,只讲他玩过的一把政

治故事。省点事,直接抄。“魏太师泰尚孝武妹冯翊公主,生略阳公觉;姚夫人

生宁都公毓。毓于诸子最长,娶大司马独孤信女。泰将立嗣,谓公卿曰:”孤欲

立子以嫡,恐大司马有疑,如何?‘众默然,未有言者。尚书左仆射李远曰:

“夫立子以嫡不以长,略阳公为世子,公何所疑!若以信为嫌,请先斩之。’遂

拔刀而起。泰亦起,曰:”何至于是!‘信又自陈解,远乃止。于是群公并从远

议。远出外,拜谢信曰:“临大事不得不尔!’信亦谢远曰:”今日赖公决此大

议。‘遂立觉为世子。“看到这里,俺总觉得李远和宇文泰同志事先多半串联过,

简直是演戏嘛。

莫名其妙接到回朝的命令,李远同志当然会怀疑有什么事发生。沉思半天,

最后下决心:“大丈夫宁可当忠鬼,也不能做叛臣”。老老实实回朝了。看,多

么好的一个忠臣啊。宇文护同志很尊重李远这样的老同志,也不想杀他,给他一

个机会,亲自召见李远,明白交代:“你儿子搞阴谋,不止是个人犯罪,而是颠

覆公司的大事。这样的乱臣贼子,人神共愤,由你来处置他吧。”然后把李植交

给李远发落。宇文护同志与百官名虽同僚,实为君臣,这么做已经很给李远面子

了,不过就是要李远同志杀掉自己的儿子来表示忠诚,而且这个儿子确实有罪,

不算无辜啊。临死也要当忠鬼的李远素来宠爱李植,哪里就舍得这么糊里糊涂地

下手。这时,他犯下第一个错误,决定听听李植自己怎么说。上面叫你动手就动

手,还要问什么?李植同志的口才很好,天花都要乱坠,更何况对付父亲这样的

武将。碰到口才这么好的一个儿子赌咒发誓没干过亏心事,李远同志当然相信自

己儿子被冤枉了。这时,他又犯第二个错误,就算儿子真的是被冤枉的,也得动

手啊,这又不是平时,而是上面考验他的时候。第二天,李远同志带着李植去上

朝,准备向晋公大人求情。晋公大人以为李植已经死了,却听到禀报李植在朝门

等候,顿时勃然大怒:“李远这老家伙居然信儿子不信我!”马上把李远父子招

进来,叫李远和自己坐一块,然后让略阳公宇文觉同志与李植当面对质。这下口

才无双的李植同志也没招了,只好对略阳公同志说曰:“干这事本来是为了老大

你,今天何至于此?”。李远同志这时也傻眼了,自己趴在椅子上痛哭涕零:

“真的这样,真是罪该万死啊。”老大给了你机会,辛辛苦苦为你设计了忠心信

号显示机制,你不按老大的指示发信号,那还能怪老大吗?晋公大人前后杀过两

个皇帝,三个元帅,李远同志算啥呀,不过还算手下留情,满门抄斩,年纪小的

放过了。可见,道德感太强不是好事,舍不得当叛贼自然也舍不得杀儿子,最后

就是死路一条。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日本最后一个幕府的开创者德川家康同志的伟大事迹。

日本战国时代,诸侯割据。德川家康同志本是今川家的附庸,娶了今川家的女人

濑名姬为妻。后来尾长的大名织田信长同志在桶狭间奇袭战中击败今川,德川家

康同志就变成了织田信长同志的附庸。家康同志跟着织田南征北战,立了不少功

劳,当然也捞了不少好处,长子信康还娶了织田的女儿德姬为妻,可谓亲密战友。

不过家康同志的妻子濑名姬女士是今川家的人,对织田同志很是耿耿于怀,和织

田的敌人武田家眉来眼去。德姬女士和德川信康同志的关系不大好,又听到这种

风声,立刻写信向父亲告发德川信康同志12款罪状。据说,德川信康同志很是无

辜,都是他母亲闹的,不过母子一体,也难怪德姬女士会联想。织田信长同志眼

睛里不容沙子,立刻要求德川家康同志将他的发妻和长子德川信康处死。一个是

嫡长子,一个是结发妻子,尽管已是黄脸婆,这可难为家康同志了。据网上的大

虾们说,德川沉默了一天,最后决定完全照办。于是濑名姬女士先在远江佐鸣湖

被处死,然后是德川信康同志被迫在二俣城剖腹。一位网友义愤填膺地评论道:

“冷血啊,真的够冷血的,德川家康面对两个至亲的死,居然没有一点反抗的意

思,哪怕是向织田信长解释、求情都没有!”由于俺知道李远同志的故事,自然

对家康同志有些“同情的理解”,解释、求情不是找死吗?虽然当时日本正处于

战国时代,织田同志只是当时实力最强的人,还不到一手遮天的地步(请原谅俺

不找一统大帝国的故事,因为这一阵在看日本战国史,正好活学活用),未必就

会立刻翻脸,但是面对这样的老大,一切还是小心为妙。造反,打不过;解释,

要是织田同志也来个“家康同志不相信我”,妻、子保不住,自己也赔进去了。

按照理性原则,立刻处死老婆、儿子当然是最佳选择,至少不用将全家赔进去。

通过杀妻灭子放出了忠心信号的家康同志通过了忠诚信号甄别机制的考验,自然

又成了织田同志的亲密战友。

由于织田同志死得早,江山被他的部将丰臣秀吉同志拿去,俺不敢预测家康

同志对织田的后人会干什么,没有机会啊。不过家康同志后来又成为丰臣秀吉同

志的附庸,可以让我们看一看家康同志的表现。秀吉同志死前将年幼的独子丰臣

秀赖小朋友托付给德川家康等五大臣,还让秀赖小朋友与家康同志的孙女千姬小

朋友订婚。不过一掊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就在秀吉同志死后的两年,家康

同志在关原大战击败了忠于丰臣家的军队,建立了德川幕府,丰臣秀赖同志被降

格为普通大名。隔了十来年,秀赖同志长大了,家康同志变老了,宋太祖灭南唐

之心也越发强烈了,虽然这时千姬女士已经出嫁到丰臣家。消灭对方得找理由啊,

婊子还要立牌坊,哪能像赵匡胤同志那样赤裸裸地说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借口当然不难找。丰臣秀赖同志铸造了一口方广寺大

钟,上面刻着“国家安康,君臣丰乐”。家康同志立刻宣布,上面把家康两个字

拆开,就是要使君臣丰乐,只有家康死去的意思,分明是诅咒自己。有了开战的

理由,家康同志立刻发动大阪之阵,彻底消灭了丰臣家,连千姬女士生的儿子也

被杀掉,日本历史上最长的幕府就此牢牢地矗立在日本列岛上。

李远同志的儿子是罪有应得,李远多问了两句,把自己也赔进去了;家康同

志的儿子很是无辜,家康同志却不求情,不解释,立刻照办,开创了辉煌的江户

时代。句践尝粪,家康灭子,成大业的人都是能忍人之所不能忍,当然这种人也

能狠人之所不能狠,最后成就人之所不能成的大业。

因此,由于任何传递忠臣信号因为总会要求大臣做一些自己很为难的事,实

际上只能防君子不防小人,被淘汰的只能是真正的忠臣,因为他们有较高的道德

意识。这样,我们得到如下推论:推论1 :因为忠臣们有较高的道德意识,在发

出同一信号时,他们的成本往往会高于奸臣。如果君主坚持要用某种信号来识别

奸臣,很可能是忠臣会被当作奸臣清除,形成逆向选择。

根据上述推论,分离忠臣和奸臣不仅不可能,而且多半是逆向的,因为奸臣

的弱道德感使他们更容易发出任何信号,最后的结局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宋

太宗曾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

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一个“奸邪无状”道出君主的无

奈:他们无法通过某种信号识别忠臣和奸臣。在这段君主的自供状里,我们可以

深刻了解中国传统君主制的深层运行机制。君主们虽然没有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概

念,他们却有信息经济学的直觉。

给定君主无法通过某种机制来识别忠臣和奸臣,而且很可能是忠奸逆向淘汰

的情况下,君主将不会去寻求从功臣集团中分离忠臣和奸臣。虽然不能分离忠臣

和奸臣,但君主寻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却没有改变。因此,他必然会寻求去清除

那些可能会对君主的国家所有权造成威胁的功臣,以实现收益最大化。在无法识

别忠臣和奸臣的情况下,君主面对这一混同均衡,只能假设每个满足造反激励约

束的功臣都有谋反的积极性。实际上,根据推论1 ,也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剩下来

的大臣都有奸臣的嫌疑。当君主不得不对大臣进行性本恶的前提推定时,功臣集

团中的忠臣和奸臣的比例对君主来说已经没有意义,至少在君主的预期效用函数

里已经失去作用,君主将简单地根据功臣造反成功的可能性预期其未来收入。由

于这时君主不再考虑功臣中的奸臣比例,他未来的预期收入V3就很低,小于考虑

奸臣比例时的预期收入V1和V2,毕竟计算造反的人时少乘了一个概率因子啊。

这时,只要V0>V3 ,君主就有积极性去清洗功臣而不管他们是否是忠臣。同

原来的清洗激励约束相比较,君主新的清晰激励约束不等式左边少了一个概率因

子项,满足清洗约束的功臣权威资源阈值降低了。原因在于,君主原来的清洗约

束是考虑在大臣中有忠臣和奸臣的情况下清除那些对自己有威胁的人,但当他不

能分离忠臣和奸臣而只能先验假定所有满足谋反条件的人都有谋反的嫌疑时,其

不清洗的预期效用降低,清洗相对效用增加所致。这样,我们得到如下命题:命

题2 :君主在无法识别忠臣和奸臣的情况下,将不再寻求分离忠臣和奸臣,而将

根据其清洗激励约束确定一个功臣权威资源阈值,并将资源超过这个阈值的功臣

全部清除,以实现收益最大化。

用通俗的话来解释命题2 ,就是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走一个。

这样,我们通过四阶段的动态博弈得到我们的论证:第一步,如果功臣的造

反预期收入高于不造反的收入,功臣有积极性造反;第二步,给定某些功臣有积

极性造反,君主有积极性去清洗这些可能造反的奸臣;第三步,给定君主将要清

洗奸臣,奸臣有积极性去冒充奸臣,而这种冒充是无法分离的,甚至是逆向淘汰

的;第四步,君主既然不能分离忠臣和奸臣,就会根据某个功臣权威资源阈值来

清洗功臣。

命题2 解释了中国历史上诸王朝发生那么多次屠杀功臣事件的真实原因。既

不是君主的多疑,也不是君主的个人品性,在于忠臣和奸臣是完全的混同均衡而

无法分离。如果不能辨别忠奸,任何君主只要想将江山传下去,他就有积极性去

清洗功臣,我们也只能看见兔死狗烹的局面一次次重复。如果君主对其子孙的能

力判断特别低,屠杀功臣就更为猛烈,如明太祖朱元璋的屠杀功臣规模为中国诸

王朝之最,历史学家公认原因之一就在于其对太子、太孙的能力判断较低。

不要问你想做什么,而要问你能做什么。拥有较高权威资源的功臣们天然有

罪,这就是几千年中国君主专制社会的运行规则。

当然,功臣们也不会束手待擒。如果要被杀头的话,功臣们也有积极性去避

免这种命运。假定功臣是理性的,他们知道君主根据功臣的权威资源高低来进行

清洗,他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立即造反,一种是自己的权威资源(或者由君主

主动减少其权威资源赋,以免落下杀功臣的骂名。我们此处不打算去分辨两种行

为的区别,因为他们在效果上是一致的)使自己的权威资源在君主清洗阈值之下。

何种取舍,这取决于功臣对自己权威资源与君主权威资源之差的判断。从历史上

看,有选择立即造反的李世民、吴三桂、英布等,也有选择降低资源即交出全部

或部分兵权的如有名的宋朝“杯酒释兵权”等。

由于造反是一种高风险的选择,即使造反的效用等于降低资源从而避免被君

主清洗的效用,从避免风险的角度上说,后者也是一个更优的选择。而站在君主

的角度上,如果功臣的权威资源减少以至于不用去清洗功臣,这样既可避免背上

杀功臣的骂名,又省却一笔镇压功臣造反的费用,比单纯去杀功臣的效用要高。

可以说,只要功臣造反成功率不是太高,“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对双方来说都是

一种帕累托改进。这样,我们得到推论2 :推论2 :给定君主是以确定功臣权威

资源阈值的形式来清洗功臣,那么,只要功臣无形权威资源不是太高,功臣减少

自己权威资源(交出兵权)的战略选择是双方效用的帕累托改进。

应该说,“杯酒释兵权”的方法确实有助于避免功臣被杀的悲剧,虽然盛年

之时即退出政治舞台对功臣们来说无疑是一个痛苦的选择。在我们的数学模型里,

为了数学上的方便,并没有考虑功臣们活跃于政治舞台带来的效用,尽管这并不

影响我们的理论推导。但在现实中,退出政治舞台是一个很难的选择。更为重要

的是,从历史上看,交出兵权并不能完全解决君主杀功臣的问题。如汉时的韩信,

在开国之初就被废为淮阴侯,已经没有兵权,呆在长安无所事事,但是汉高祖刘

邦仍然通过吕后之手,无情地杀掉韩信。因此,这就有一个问题,没有兵权的功

臣为何还要被屠杀?推论2 为何不起作用?

为解释韩信被杀的理由,显然需要作进一步的推导。问题不在于推论2 的错

误,因为推论中有一个前提条件,要求功臣的无形权威资源不要太高,韩信的被

杀在于其不满足这个条件。我们给定功臣的权威资源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代表

功臣名义上的军权,即他所担负行政职务所能指挥的军队,而另一部分则是功臣

的无形资源,即与他本人的职务无关而只与其本人相关的权威资源,如威望、人

际关系、个人集团、才能等等。为简化,假定无形资源是不可减少的一种资源,

只要功臣的肉体生命存在,就会永远存在(实际上功臣的无形资源可作轻微调整,

如汉时的萧何为减轻刘邦的怀疑,故意强买民田,以降低自己的威望。但总的说

来,无形资源的毁损是不太容易的)。如果功臣的无形资源足够高,即使他完全

交出自己的名义兵权,仍然拥有足以威胁君主的私有产权的能力。可口可乐公司

的总裁曾说即使可口可乐的工厂全部被毁,凭着这块牌子,公司也能迅速东山再

起。在国家产权的争夺史上,光凭无形资源就能夺取天下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三国

时的司马懿。当时司马懿被执政大臣曹爽明升暗降为太傅,失去名义军事指挥权,

只好在家装病。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病入膏肓的老朽,却趁着曹魏皇帝和曹爽外

出祭陵的时候,发动私下收养的死士发动政变,控制京城,这就是有名的“高平

陵之变”。按理,司马懿当时实际控制的兵力并不多,并无明显胜利的机会,但

他的才能和过去长期领兵所积累的政治资源,以及竞争对手的无能,却使他大获

全胜,为晋朝的建立铺平道路。这一经典案例表明,只要无形资源足够高,即使

功臣没有名义上的军权,也能够对无能的后继君主造成威胁。这样,我们得到如

下推论:推论3 :如果功臣的无形权威资源高于君主的清洗阈值,则清洗功臣是

君主唯一合理的选择。

上述推论可以解释尽管已经没有兵权,在长安无所事事的韩信为何最终还要

被处决,乃是因为其无形权威资源过高,对君主及其子孙构成莫大的威胁。要消

除这种威胁,只有消除功臣的肉体生命,才能一劳永逸。对于韩信这种级别的功

臣来说,要么被杀,要么自杀,或者造反,别无出路。刘邦的清洗是非常定向的,

就是对着曾经独当一面后被封王的韩信、彭越、英布等来的,还曾经短暂囚禁过

镇守后方的萧何,一直跟着刘邦或韩信打仗的曹参、周勃等就逃脱了清洗,原因

无他,独当一面才容易造就无形权威资源,威望、人际网络都要独当一面才容易

积累。其实,站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说,韩信如果判断造反不能成功的话,最

好的方法是选择自杀。自杀虽然结束了自己的肉体生命,却能保住自己儿孙的性

命和世袭的淮阴侯爵位,而这时刘邦就没有动机再穷追猛打,相反会为了自己的

名声对韩信的家属大加抚恤。不过,这种假设永远只能停在理论上,很难相信任

何人会将自杀作为一种主动的选择,除了金庸小说里有虚竹先自填一子。当然自

我减短寿命的人还是有的,比如信陵君最后一次交出军权后,天天醇酒美人,才

四年就死了。同韩信处于类似情况的李世民则全无顾忌,立即发动“玄武门之变”,

囚禁自己的父亲,杀掉自己的哥哥、弟弟和侄子,夺取政权,开创了贞观盛世,

同德川家康颇有一比。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妨碍被后人景仰啊。

不仅中国君主清洗功臣,外国也如此。如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建立后,第二代

君主曼苏尔即位,首先铲除对建立王朝有很大功劳的王叔阿卜杜拉•阿里。

当然这位王叔起兵造反颇有咎由自取之感,但也不过是一个失败的李世民。曼苏

尔对另一个开国大功臣艾布•穆斯林则施计加害,其中过程同中国君主清

除功臣毫无区别。为此,我们不惜笔墨大段引用纳忠先生(1997)对此的描述,

以支持本节的论证:“(艾布•穆斯林)看到阿卜杜拉的悲惨下场,不免

有兔死狐悲之感。他从叙利亚返回呼罗珊(现任总督)之时,依照惯例,应取道

南路巴士拉,可是,他却绕道伊拉克北方,避免与曼苏尔见面。他独立之念已昭

然若揭。对此,曼苏尔也十分清楚的,也早有应付之策。他软硬兼施,双管齐下。

一方面准备兵戎相见,一方面又笑脸相迎。他委任艾布•穆斯林为叙利亚

兼埃及总督,请他离开呼罗珊,坐镇叙利亚,遥控埃及。这是调虎离山之计,艾

布•穆斯林岂能上钩。况且,叙利亚人仇恨呼罗珊人,他岂不知。所以,

他的答复是:愿接任叙利亚总督,但不放弃呼罗珊的地盘。最后曼苏尔摆出‘鸿

门宴’,邀请艾布•穆斯林前往息泰丰,从长计议。‘智者千虑,必有一

失’,艾布•穆斯林终于上钩,而且是趾高气扬地前去参加息泰丰的‘鸿

门宴’。这位叱咤风云的开国元勋,终于被害(公元758 年,据阿拔斯王朝建立

仅8 年)。曼苏尔见劲敌已死,乃笑逐颜开地说:”他死了,世上没有比他再顽

强的人了,从今以后,我才算是真正的哈里发。‘“

或为刀俎,或为鱼肉,君主和功臣间的博弈只能有一个结果。这种悲剧局面,

不是哪一个君主的个人品性所能决定,是“家天下”的制度框架所决定。只要国

家是私有的,这是永远也解不开的死结。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