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取经(四八)心魂出场 -- 太乙仙工

共:💬11 🌺2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取经(五五)无限老师

《拿取经当回事儿 五十五 无限老师》

参修者既已认定了真经,对付起自个儿来从容过头。取经人没拿到真经,做事的方式方法都得另行考虑,不妨用一场考试来对比参修者与取经人的不同处境和决断。

还是将主人公设定为唐僧同学。他正进行一场考试,考题只有一道,无论数学、物理、化学还是别的什么科目,反正成绩将决定于对这道题的解答。老师发卷子时清楚讲明,老师明了答案,也知道解题步骤,下面就看考生的了。这场考试有何结果将很确定,解答完整而正确才有好成绩,做不出来别想及格。唐僧同学拿到卷子后怎么办?没二话,抓紧时间求解。此时拼的是能力和干劲,至于困惑、怀疑、询问、迟疑,哪儿有闲功夫去想!

现在换一种考试。待考的还是唐僧同学,但是老师换了。这位老师提倡素质教育,喜欢出冷门题目。他拟的考题同样只有一道,但是声明,这题没有正解,考生需要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设计解题步骤,找寻可能的答案。这种状况是可能出现的,例如数学老师让学生求解某个尚未解决的猜想,通过观察解题步骤测试学生的知识技能。因为没有正解,考试成绩将取决于考生解题过程中找见的思路,发现的论点和疑点,发现并纠正自身失误的能力,等等。这时唐僧同学就不必急吼吼地推导公式、计算数据,而要分析题目主旨,列举主要解题思路,排查可能的线索,推算过程中还要常停下来想一想,哪些观点似是而非,哪里进入误区,又发现哪些疑问有待解决,在反复的怀疑、确认和辩难中开拓前进道路。这一过程是从自身的幽暗处境中寻见希望的光亮,既有发现的喜悦,也常体会困惑和苦恼。

两场考试分别对应修行和取经。考生还是这么一位,老师却截然不同,前一位是有限老师,只能出有限题目,名义上有明确答案。做这种题,考生要么拿高分,要么不及格,因为有限题目已经把思路框死了,他必须符合固定要求,做规定好了的事情,不容许半点误差。对付这种题,考生为了熟能生巧,必须时时练习,把自己练成能工巧匠。他心里存着一堆规矩、公式和固定思路,其他的东西,如好奇、困惑、怀疑,都当噪音和妖魔给剔除掉了。他的手段是灵巧的,决心是坚定的,做完后考卷也干净整洁,整个是学霸的范儿。这下明白了,孙大圣的广大神通跟学霸有的一拼。

再看后一种状况。此时出题的是无限老师,出的是无限题目,答案要么没有,要么不是考生所能企。考生在这儿原本肯定要不及格,但是这位老师体谅学生的有限处境,不仅开卷考,还提供现场答疑,并为答题过程中的每一个进展打勾。整场考试在有问必答的互动中度过,考生不仅要放开思路,不断在各种可能性中选择路径,还要显示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好奇、困惑、怀疑、叛逆、迟疑等心态都有用武之地。在这里好学生没有统一标准,好奇心重和叛逆性强都能得高分,没有谁一定比谁更好的说法。考试过程充满曲折,答卷可能涂抹得一踏糊涂,但是不用担心,无限老师有本事从混乱的笔迹中找见他想要的,反而卷纸整洁干净的要小心了,老师很可能认为那只展示了解题技巧,而没有真正进入解无限之题的心理状态。

面向无限的考试既考验学生的素质,也训练学生的素质。之前学生有什么素质,学生和老师都不知道,学生进入考试状态,用心去想,凭借自身的喜好去推理和怀疑,都能有所发现,于是相应的练出不同素质,每一种都受到无限老师的肯定。

做有限题时老师和学生都看重答案,考生为凑出答案而无所不为,心无旁鹜地推导公式和伪造解题步骤都能得到同样答案。做无限题时重视的是过程,无限老师时时监督,文不对题的推导和过于工整的算式都有作弊嫌疑,逃不出无限老师的法眼。最关键的,当考生将注意力放到考试过程上时,无限老师的着眼点已转向考生的心态,解不出题没关系,心态到位就成,这心态的正式称谓就是心魂!一张考卷画了抹,抹了画,心魂恰恰在疑难未决中显现,而这才是无限老师最珍视的,因此迷茫、困顿、探索和迟疑弥足珍贵,干净利落的推导反而无所观瞻。一场考试下来,结果是否符合答案,无限老师并不关心,本来就没有答案,何来符合之说?一定要问答案,那就是心魂,有心魂即有高分,如果没心魂,解答得再漂亮也没用。

读过史铁生的《幸运设计》,道理讲的挺明白,强调人生的过程远比结果重要,但是仙工想来,过程复杂的大有人在,如果净是坑蒙拐骗,难道也很珍贵?那篇文章应该是先生早期作品,放到晚期,估计他不会信心十足地下结论。联系到无限老师及心魂,情况就清楚了些,心魂固然和过程相联,同时也和无限相联,没有无限(神)的参与,那过程就算不得心魂,而只能当赌博。

修行的唐僧特别忙(表现为孙悟空忙于对付妖魔),已找见的观点要样样照顾到,不管做得多好,任何一点点疏忽都会导致功败垂成,不及格的压力比解答不出无限题时反而更大。虽然享有取经人的名号,干的却是修行的活,通过智能工作求取标准答案(正果),简洁地说就是“金箍棒里成正果”,因而通篇所见都是“扫退”、“剪绝”、“扫净”的说法,分明是让考卷干干净净、工工整整。有限本来是注定了的,却偏偏以为自己能够获得正果,于是不得不在关注到的焦点上拼命转圈,而将尺寸以外的广阔世界搁置到视野之外。这样的忙碌只用得着智能和毅力(玉帝的修持只用上毅力,连智能都不必要),迷茫困惑什么的都派不上用场。要是缺少智能怎么办?对不起,就是无能,因为没有别的素质可以为你加分——咱们笨笨的唐僧师父原来是有限教育的牺牲品!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