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取经(四八)心魂出场 -- 太乙仙工

共:💬11 🌺2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取经(五六)修行干吗和残酷结缘?

《拿取经当回事儿 五十六 修行干吗和残酷结缘?》

回顾一下,远离唐僧师徒之后已走了三站路,分别望见象征思维、心魂和无限三块站牌,同时为观音院布局图添上仙女观点,铁生观点也得到充实。接下来还有好些任务,添补观音院是件事,解读取经故事也是一桩,所以这就回来再看望唐僧师父等人,以话题没跑太远。

读《西游记》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故事写得太邪气、场面太残酷——取经人一伙儿干的是文教事业,却满脑门子敌情意识,手里不拿纸笔录音机,而是紧攥着棍棒和大刀片子,像群窜匪动不动跟妖魔干上一票,有时妖魔没惹到他们,也遭受血腥杀戮——拿这种故事灌输给小朋友,是标标准准的狼奶。

考虑到象征性,故事的残酷性就有了另类解读。电影《星球大战》里太空战机飞过时传出阵阵轰鸣,但是声音是空气振动造成的,太空里没空气,战机飞得再近,也别想听到半点声音,那些轰鸣只是故意制造的震撼效果。取经故事里的水呀火的,还有孙悟空烧掉的魔窟、山林和楼台,都跟电影里的音响效果相仿,增加感官刺激而已。至于孙悟空对付妖魔时的残酷杀戮,包括拿刀子割鱼精的耳朵和下唇(63回),以及残杀刚刚还跟他好好说话的小妖有来有去(70回),都发生在象征世界,现实中没出伤亡事件,所以用不着叫孙悟空去公安局备案,观众也不必为那些虚拟的身体伤害太在意。

取经故事所表现的残酷不具有现实性,但是在象征世界里仍然有其特定目的,需要谨慎对待。把点题的诗文拿出来重读,就知道那些残酷在添加戏剧效果之外,还有哪些更深的意味。

剪除六门趣,即赴大雷音。(31回)

六欲尘情皆剪绝,平安无阻拜莲台。(67回)

情欲原因总一般,有情有欲自如然。

沙门修炼纷纷士,断欲忘情即是禅。(74回)

扫退万缘归寂灭,荡除千怪莫蹉跎。

管教跳出樊笼套,行满飞升上大罗。(78回)

起念断然有爱,留情必定生灾。

灵明何事辨三台?行满自归元海。

不论成仙成佛,须从个里安排。

清清净净绝尘埃,果正飞升上界。(93回)

七情六欲是人的正常情感,可以说是生活的基本情感内容,没了这些,无非是能动的植物人,活着等于没活。然而取经故事反复训导要戒除情和欲,用的是剪除、剪绝、扫退、荡除等词汇,形象地看,正是孙悟空擎着金箍棒胡抡乱砸——原来大圣对付的不是违法犯罪分子,而是咱们赖以生活的基本情愫和观念,他干这活儿好像没经过咱同意呀!

是谁允许他这么干的?或者问他凭什么这么干?答案很明显,修行呗。既然认定了人拥有良好本性,七情六欲像妖魔一样侵害本性,当然要把它们干掉。那么人怎么就拥有良好本性了?这话问孙悟空,他置之不理,因为他是智能的象征,在执行宿主的修行意志。那么就去问宿主和参修者唐僧,他可能反问,你不觉得你原本能过得更好,却叫那些情欲害得五迷三道、茶饭不香?我,我怎么了?论讲道理,仙工肯定讲不过唐僧,他参修那么多年,巴不得有人跟他争论,才好充分展现他的傲人本领(他被骄傲那妖魔攫住了,离他远点)。

讲道理仙工不在行,还是去亲近对胃口的观点,现成的当然是铁生观点。

《病隙碎笔》里面有一句话,初读起来相当费解:

看见苦难的永恒,实在是神的垂怜。(4:7)

让人看见苦难的永恒,怎么就是神在怜爱人?一般来说,如果有人看见深重苦难,通常会选择沉默,自己独自承担心理压力,而让别人活得轻松些。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讲了这么个故事,一对犹太人父子被德军关进集中营,父亲为了保护孩子的幼小心灵,故意把集中营生活讲成一场积分游戏,让小孩不失童心地度过那段苦难岁月。神处于无限位置,知道人的根本处境,不怜惜人的“幼小”心灵,反而把永恒苦难的真相指给人看,跟那位犹太父亲比,他老人家的心思可是很不慈爱呀。就算神不顾惜人的心智能力,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睿智如史铁生,何以认为神的这般“冷酷”是对人的垂怜呢?一定有某些因素使得史铁生做出如此判断,那就再对先生文字做些追踪。

大凡宗教,都相信人生是一次苦旅,但是,对苦难的原因则各说不一,因而对待苦难的态度也不相同。(4:2)

如何使众生不苦呢?强制地灭欲显然不行(这就否定了唐僧观点)……这个人间的特点是不可能没有矛盾,不可能没有差别和距离,因而是不可能没有苦和忧的。(4:4)(仙工注:看来“均平物我与亲渊”不是解决之道)

以无苦无忧的世界为目标,依我看,会助长人们逃避苦难的心理,因而看不见人的真实处境,也看不见信仰的真意。(4:5)

逻辑太重要,方法太重要,倘信仰不能给出一个非同凡响的标度,神就要在俗流中做成权贵或巨贾了。(4:6)(嘿嘿,仙工乐了,“逻辑”和“方法”,以及“非同凡响的标度”,不都指向非线性思维嘛!)

人即残缺,因而苦难是永恒的。这样的话不大招人喜欢,但却是事实。不过,要紧的还不在于这是事实,而在于因此信仰就可能有了非同凡响的方向。(4:7)

以上论述提示了三重意思:

1. 苦难永恒的原因在于人永远的残缺状态;

2. 人的永远残缺状态不是自然而然的结论,必须到神面前才能得到印证,即人的残缺是相对神而言的,是由现实限制而来,而又脱离现实的象征状况,这么一来,增高鞋、生发水、减肥灵以及珠宝豪宅什么的都用不上,必须到神面前重新寻找对策。

3. 从神那儿获得的新对策指向“非同凡响的方向”,那才是神赐给人的珍贵礼物。

所以要把“看见苦难的永恒,实在是神的垂怜”一句理解完全,就得大加扩充:

“看见苦难的永恒,于是望见神的存在,来到神面前祈求,获得非同凡响的信仰方向,那实在是神的垂怜。”

说到信仰,情况就复杂了,仙工宁愿简化局面,把“非同凡响的方向”理解为象征思维,于是前前后后容易理解些。人天然只能做线性思考,即从长短、新旧、高低、贵贱、美丑等等的相对比较中获得结论,因认识神而获得非线性思维能力,能够跳脱狭隘观念而看到更丰富的存在景象,这当然是神的恩赐。

取经故事的残酷,一个重要原因是只凭借线性思维想事,把眼里看得见、头脑想得着的东西当魔怪对待,却没料到在那之外,人还处于无法解脱的残缺状态,于是误把解脱当得救手段,正所谓饮鸠止渴。通过取经而得知“非同凡响的方向”,就有了新的前进去向,路还有的走,取经不能停。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