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生家庭之痛 -- 鹿鸣溪谷

共:💬201 🌺975 🌵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分歧总结

总结起来,我和部分网友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和父母之间是否适用一报还一报的原则;

二是知恩图报这个原则应该如何把握;

很多网友是从平等的角度出发,认为应该和父母之间适用一报还一报的原则,父母对我好我就对他好,父母对我不好我就对他不好。但是,我认为这种想法即使从逻辑角度看也是有问题的,我们学理工科的都知道,比较两样不同东西时,必须要设定同样的边际条件,在不同条件下的比较其实是没有意义的,而和父母之间搞一报还一报恰恰就犯了这样的错误。

譬如你今年30岁,你父亲60岁,他供养你到大学毕业,也就是说到今天这一刻为止,你生命的三分之二时间,是你父母在供养你;而到今天这一刻为止,你一天也没有供养过他们(因为他们自己有工资,也有精力照顾自己),如果你要把不时送给父母的财物算进去,和你父母把你养大所付出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来比较,也是微不足道的,改变不了他供养了你,而你基本没有供养他们的这个大框架。如果你说,我将来会供养他们的,可未来是不确定的,我们在这一刻考虑问题是不应该将基点放在不确定的未来上的,这是理工科的基本严谨。

基于上面的讨论,就是截止今天这一刻为止,由于双方对对方历史付出的差异,子女和父母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相对孩子而言,父母的基础要厚得多。因此,以这个事实上的不平等作为限制条件,在这种限制条件下的一报还一报其实是对父母前期投入的否认,是不考虑历史事实、这样的公平反而是对父母的不公平。

也正是基于对父母前期投入的肯定以及对子女对父母未来回报不确定的顾虑,我才认为需要用一种尊重的态度对待父母,作为对他们前期投入的部分肯定。

承认还是不承认父母有权利要求这种尊敬,其实对上面的逻辑没有影响,当然如果不承认的目的,是为了否认父母的前期投入,那就有些差别了。

第二点就是知恩图报究竟是一个自己做人的道德原则,还是一个外在的社会要求,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理解,会导致出对事情的不同取态。

纯从理论的角度讲,如果知恩图报是一个人自己内心的道德准则,他思考问题的逻辑就会是:我有没有受人恩惠?如果受了,我怎么回报他?按照这个思考逻辑,是不会计较施恩者背后的动机的,因为恩德,通常都是一个事实表现,受人恩德也是一个事实表现,而考虑动机,就在事实层面的基础上加入了精神因素,而这个精神因素又主要来自于自己的自由心证,混为一谈是不大合适的。按我们理工科的逻辑,事实层面的东西的单位和精神层面东西的单位是不同的,两个不同单位的东西不能合并,所以把物质层面的东西和精神层面的东西混在一起,这种思考逻辑是有问题的。

把知恩图报当做一个外在的社会标准,而是否符合这个标准又主要来源于自己的自由心证,如果按这个逻辑去思考问题,那就有可能会将不同的东西混为一谈,因为个人自由心证的模式,通常都会朝向为自己找理由开脱的方向,这也是一般人性。但是,我认为从理工科注重事实和推理的角度,自由心证的逻辑其实是不严谨的。

理工科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路,是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问题,然后逐一解决。因此科学的方法应该是将事实层面的东西归为一类考虑,而将精神层面的东西归为另一类考虑,而不是把精神层面的东西和事实层面的东西混为一谈,让人如堕迷阵。

通宝推:脊梁硬,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