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从某个角度看,可能人类永远 只能无限接近真理,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它无法证明,只能信或者不信。
公理总是会有的,而公理显然是有暴力色彩的,譬如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这两大公理都不是真理,但它存在,这种存在不妨理解为“尚走在去往真理的路上”,是基于现状的一种“妥协”。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能都能(清醒地)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我在学美学的时候,老师提了一个问题:什么叫美?何以为丑?大家都很纳闷:当然是“我”觉得美就美啊。老师继续问:那么依据是什么呢?思索了许久之后,有人提出“源自于人之本性(指先天)”。老师告诉我们,这是一个错误的回答,因为许多美或丑,只是公理,见惯了而已。这些公理都不是天性,但由于公理覆盖面较大,一些人总是用“这是人之天性”来回答。其实,“我看不惯他”才是真实的回答,只是因为少见而不惯。这与美丑是无关的。
为什么遇到类似的问题,一些人总是回之以“天性”呢?这是因为所有人都是被后天养大的————后天(在很长很长时间内)是不可避免的带有暴力色彩的————误把后天当成了自己的“亲爹”,这是为什么科学家一直在追溯人类起源的根本原因。把人类社会长期存在的一些现象解释为人之“天性”,这种解释大行其道,其本身就是运用“少数服从多数”这一公理。
最后,假设真理是存在的,在遥远的未来,那么几乎可以说,所有人都有右倾的嫌疑,因为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有可能出现的是半途而废,要实现这一点,需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即,成功不必在我辈,也不可能 在我辈,我辈之一切努力都是推动社会离真理更进一步。需,身在曹营心在汉,适度的、恰当的使用明显有暴力色彩的公理推动社会离真理更进一步。
但这比登天还要难,中国近现代史上,能做到的,并且做得比较好的,唯有毛泽东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