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睡前消息457期:我来分析一下我为什么挨骂 -- 万年看客

共:💬65 🌺508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如果我们要挑出莎士比亚崇拜正式成型的十年,要挑出莎士比亚的名望与影响一劳永逸地超越了所有同代剧作家的十年,那恐怕要数十八世纪三十年代,因为当时廉价的大众市场版莎士比亚剧作大行其道,莎士比亚作品开始占据各个剧团的剧目库。而且此时女演员开始穿着男式马裤登台表演,秀出一双美腿,致使外地观众也纷纷涌向伦敦。在接下来又出现了大卫.加里克,史上最伟大的莎剧演员。此人堪称是所谓“诗翁崇拜”的始作俑者。加里克一开始是《理查三世》的B角演员。后来扮演了一系列莎士比亚角色,还管理剧团,监督剧本,指导演出。此人为演员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基本上独立发明了现代剧院。由他开创的演员经理二元一体体制一直延续到了日后的劳伦斯.奥利弗与肯尼斯.布拉纳身上。加里克的最为独到之处在为自我宣传的手段。威廉.霍加斯为他绘制的扮演理查三世的定妆像巩固了他的公共形象,画面情节的是理查三世在博斯沃思战役的前夜做噩梦惊醒时的场景。这是十八世纪最常以版画形式面世并且广泛流传的戏剧题材绘画作品。这些画作是得莎士比亚题材的作品,足以与历史绘画相提并论。

加里克的诗翁崇拜生涯的最高峰是他为莎士比亚诞辰二百周年组织安排的庆祝活动。不过这场庆祝活动其实比实际的二百周年晚了五年,在1769年举行,为的是顺便庆祝斯特拉德福的一座新市政厅的建成。打扮时髦的伦敦市民成群结队来到斯特拉德福。这次活动也开创了英国的文学旅游行业。当地店主们通过销售莎士比亚相关遗物很是发了一笔财。所谓的遗物包括从伟大诗人家中的桑树上切削下来的木片——这一定是一棵相当高产的树,因为由这棵树的木材制作成的遗物数量极其惊人。自从中世纪的真十字架残片营销风靡欧洲以来,还没有哪一棵树能够提供这么多的木材。庆祝活动包括莎士比亚角色盛装游行、假面舞会、赛马以及焰火表演。本着英格兰一贯的风格,大多数户外活动都因为瓢泼大雨而遭到了取消。在庆祝活动的最高潮,加里克朗诵了自己的诗歌,《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福德向莎士比亚敬献某建筑并树立雕像之颂歌》,朗诵时搭配了作曲家托马斯.奥恩创作的伴奏音乐。本着一贯的戏剧效果作风,加里克还安排一位同行坐在台下,就好像过去几代法国文艺鉴赏家一贯抱怨的那样,声称莎士比亚用语粗俗,格局狭隘,遭到了高估。加里克则趁此机会宣读了自己为莎士比亚撰写的恢宏辩护词。这次活动遭到了报界的嘲讽,带来了许多讽刺漫画与舞台讽刺剧,但是依然为加里克本人以及莎士比亚在英国国内以及欧洲大陆聚拢了极高的人气。这次庆祝活动不仅将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变成了旅游景点。还开创了夏季艺术节的概念。

加里克早就将自己的名声与莎士比亚绑定在了一起。1741年,有人向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进献了一尊莎士比亚雕塑,1616年被安排在威斯敏斯特的博蒙特的雕塑被请了出去,安葬在斯特拉福的莎士比亚就此在威斯敏斯特获得了不朽的一席之地。这座著名的雕像今天依然安置在那里。莎士比亚终于顶替了博蒙特在国家圣堂里的地位。不甘落后的贝蒙德也为自己打造了一座私人的莎士比亚圣祠。1756年他的莎士比亚圣殿正式竣工,位于他在泰晤士河畔里士满附近的乡间庄园。这座建筑最近刚刚修缮完毕,大家可以去参观一下。房间呈八角形布局,上部穹顶仿照了罗马万神殿的制式,下方是帕拉迪奥式柱厅,其中的核心展品是莎士比亚的大理石雕像——加里克本人亲自担当了这尊雕像的模特。此外圣堂里还收藏了其他几件遗物,例如用莎翁家的桑树打造的椅子。这是个人兴建的莎士比亚名誉殿堂。

在一个宗教正统遭到严重挑战的时代,莎士比亚崇拜正在成为世俗社会的信仰。多亏了诗人、批评家与翻译们的热情——这其中包括威廉.泰勒、科勒律治、威廉.哈兹里特与约翰.济慈,德国的歌德与施莱格尔兄弟,法国的雨果与大仲马——在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时代,来自阿登森林边缘的语法学校的男孩不仅成为了戏剧与诗歌的至高神明,也成为了高雅艺术领域的至高神明。莎士比亚的独有名声就这样确定了下来。

但是在所有时代发展当中,最能让莎士比亚获得高雅文化地位的一项,不仅让他广受欢迎、而且还奠定了他的经典地位的一项,就是将莎士比亚正式引入教育体系。毕竟课堂才是经典作品得以存续的保障,维吉尔、赫拉斯、西赛罗、赛内卡等人无不如此。这样一来我们又回到了起点,回到了这次总共六期的“莎士比亚与经典作品系列讲座”的一开始。几个月前就开始听讲的听众们可能还记得我谈到过格瑞萨姆学院修辞学教授体系的建立,地点就在伦敦主教门的拐角处,那里是当年莎士比亚的故居。在系列演讲当中我展现了修辞学的经典表达手段,也就是引经据典,指代伟大的作家与神话,这或许是解读莎士比亚作品的最重要钥匙。他的作品都源自他在埃文河畔斯特拉德福接受过的拉丁语教育。但是直到十八世纪下半期,英语文学才成为英国学术界的认真研究对象。长期以来,只有认同英格兰国教信仰原则的男性才能参加牛津与剑桥这样的古老大学,学校里的教学用语是拉丁语,课程的人文主义方面则局限于古代文学。换句话说,古典文学属于上层阶级。相对的,宗教异见人士也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学术机构,并且在课堂上用英语教授他们所谓的“礼貌文学”(belles lettres)。今天我们所谓的英语文学课程最早由约翰.阿金斯(John Aikns)创始1758年,他在惠灵顿学院教授礼貌文学课程。这里可以出一道很不错的知识测试题:英语文学何时何地正式成为了一门学术学科?是在1758年的惠灵顿。

阿金斯的教职后来由激进神学家兼科学家约瑟夫.普里斯特利接手,此人的事迹包括欢迎法国大革命的到来。因此从体制根源来说,英语文学教育从一开始就关注异见,关注教育民主化,侧重于抵制牛剑大学的精英主义,而且这一新兴学科还为女性也提供了受教育机会。当普里斯特利也离开惠灵顿之后,礼貌文学的教职又传承给了合一教会的教师威廉.恩菲尔德(William Enfield)。他创建了一套教学大纲,名为《演讲人》,副标题是“最佳英文作家作品选集,根据恰当题材分门别类,旨在促进青年人的阅读与演讲能力”。这套教材成为了教授演讲术的标准教科书,不仅面向男校,而且也面向女校。1811年,阿金斯的女儿安娜.巴伯德(Anna Barbauld)也出版了专门面向女性学生的《女演讲人》。

恩菲尔德将文学作品区分成不同种类,包括叙事作品,演讲作品,对话作品,描写作品以及抒情作品。他认为只要熟读这份四百页的教材就能显著增进学生的词汇量与口才,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情感与道德发展。莎士比亚是这套教材当中存在感最强的作家,横跨了各种文学门类,尤其是在侧重抒情文章的高潮章节。演讲术这门学科研究经典英语文本,从而提升异见者们对语言和演讲的掌控力,这是伊丽莎白时代修辞学教育的传承。恩菲尔德为日后另一套类似的课程大纲的编作打下了基础。这套《美文摘抄》(Elegant Extracts)出自威斯诺斯.诺克斯(Vicesimus Knox)之手,旨在进行所谓“博雅教育”。这套教育的受益者并不是上层阶级的子弟——因为直到二十世纪他们依然在接受希腊与罗马文学的经典教育——而是中产阶级异见人士,女性以及工人阶级。激进派慈善教育学院以及较为保守的工人学校也遵循着同样的路径,将莎士比亚安置在课程的正中心。接下来莎士比亚又走向了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印度教育体系遭到改革,莎士比亚也成为了印度教育的核心。

从某个角度来看,演讲术教学以及英语文学学科的兴起原本是为了灌输语言规范以及道德价值,但是对于异见学术机构的叛逆学生们,对于维多利亚时代自学成才的工人阶级子弟来说,对于第一批接受大学教育的女性来说,对于甘地与尼赫鲁这样的殖民地臣民来说,对于二十世纪英格兰北部工人阶级语法学校的男女小学生们来说,英语文学学习往往是一座锤炼自由派思想的熔炉,也是增进社会流动性的引擎。自从恩菲尔德的《演讲人》以来,位于这一学科核心的作家、历久弥新的正典作家始终都是威廉.莎士比亚,这是他的名声的终极标志。他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就相当于古罗马作家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他是博雅教育的基础,他是人文主义研究的核心,他就是我们独一无二的经典。

通宝推:阴霾信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