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言难尽飞将军-就李广不封与机会兄商榷 -- 支持李梅

共:💬35 🌺2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主席高见,或许我更欣赏日耳曼式的秩序

当然,武帝本人赏罚是有偏颇的,李广利初征大宛,损兵折将,并没有因而获罪,后来花了那么大的动作才攻下大宛,夺得区区几匹良马就被封为海西侯,食邑八千户,这个就很不公平了。但是这个封侯的原则还是铁打不动的。李广利是典型的外戚,其征大宛之前,就已经凭李夫人的专宠深受武帝的喜爱,但没有军功就是不能封侯,武帝让他穷全国之力攻打西域小国,本身也有成全他的意思,可惜李广利不争气,第一次攻伐损失惨重,两年内所部余下不过十之一二,武帝大怒,派专使在玉门关截住李广利,说“军有敢入,斩之。”,另一方面调动全国的力量再次征伐,其目的一是放不下脸面,再者也有替李广利开脱让他有戴罪立功的机会。所以说即使武帝也不能随意违背刘邦的诏令擅自封侯,这点还是比较明确的。当然李广利和李广比起来简直不是一个档次上的,但他的军功就是实实在在的,旁人只能对他封侯的过程有意见,或者对是否该得如此厚赏有商榷,但不能否定他确实立下过军功(这个老兄应该比较清楚吧,军队中资历不光是年纪,还有是否参与过某某战役什么的,这个才是最过硬的)。

回头再说李广。主席说郭子仪治军简慢,但郭子仪是典型的外驰内张,这就是名将和一般将领的区别所在了。我觉得将领治军可以分为四类:外驰内张型,外驰内驰型,外张内驰型,外驰内驰型。偏偏李广治军就是最差的那种,或许程不识根本算不上名将,但勤能补拙,带军只有保存自己才能更好的打击敌人,象李广那样,遇上匈奴大军仓促应战,虽然能够全身而退,但几乎全军覆没,算个功过相抵,也没有什么过分的。我觉得专门提出程不识“程不识孝景时以数直谏为太中大夫。 为人廉,谨于文法。”,不经意间也道明了程不识对李广的评价还是比较中肯的,特别是他人皆以广为能的时候,这样的评价才是更为难得。

再说一说李广宽待军士以及士卒亦多乐的问题。说到与士卒同甘共苦,让我想到名将吴起,吴起不惜为军士吮吸脓疮,可以说是名将的典范,但吴起治军还是比较严的,我觉得军纪归军纪,人情归人情,在严肃军纪的同时,不忘体恤下士,才是一个名将的素质。看看李广为何受到士卒的爱戴,“广呐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将兵,乏绝处见水,士卒不尽饮,不近水;不尽餐,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体恤下士,与士卒不分彼此,却是难得,但是“广行无部曲行陈,就善水草顿舍,人人自便,不击刁斗自卫”“其士亦佚乐,为之死”,军纪松弛,士卒能够自行其便,较少受到军纪的约束,竟也成了李广受到军士爱戴的原因,这个就值得商榷了吧……

最后谈一下李广的儿子李敢,身为将领封侯挂印,居然为私愤象豪侠一样去击伤卫青,当然霍去病为此杀了李敢也是一种耻辱(我对卫青的评价要高于霍去病,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卫青的为人远较霍去病来的宽厚),但也不能否认李敢的行为失当吧。

我前面说过,李广是个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的将领,但其性格的缺陷导致他不能完全发挥他的能力,取得相应的军功,这一点还是值得后人借鉴的。

李广三代而绝后,实在不幸,但比照李广至李陵往事,可以看出李广家族的似乎更具有“豪侠”的本色,而不是名将的典范。或许评价标准不同,我更崇尚理性与秩序,李广的随意性让他在卫青面前失色不少,不能封侯有评判不公的一面,但同样的标准下也出了不少名将,唯独为李广叫屈,或许也有些偏颇吧。

上班期间断断续续写了些感想,比较随意,不用当真!我个人比较欣赏顾剑的那套评价方式,所以评判的也是个人主观的看法而已。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