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言难尽飞将军-就李广不封与机会兄商榷 -- 支持李梅

共:💬35 🌺2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一言难尽飞将军-就李广不封与机会兄商榷

因为机会兄的大作引发了我对李广这位千年之前的飞将军的段段思绪,以致不能自己,因而

写下这篇小文,与机会兄有所商榷,不当之处,请兄为我斧正。

李广最初的失宠,就是在七国之乱中因为私自接受了汉景帝的皇位竞争对手梁王的将军印绶

,此后直到景帝死前,也没有任何起色,武帝新立,才得以从与征伐。李广的才能究竟如何呢?引用一段话“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

虏敌战,恐亡之。”机会兄提到程不识的

给李广的评价,而太史公是如何说的呢?太史公说:“是时汉边郡李广?p程不识皆为名将,

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简慢治军并非荒废,古之名将不乏其人,唐代的郭子仪就是一个例子。李广虽然举军简和,然而敌人畏惧他的经略,程不识尽管

治军严整,却是脱略大义。下面太史公的这句话就更有深意了:“程不识孝景时以数直谏为太中大夫。

为人廉,谨于文法。”寥寥数语就把程不识的经历说的非常清楚,作为一个将军,太史公不说他英勇果敢而说他为人廉,谨于文法,何意?其实是春秋笔法,太史公之所以为太史公,

而《史记》所以为第一良史也正在于此。司马迁善于从细微之处观察和评论人物的要害,而且是一语破的。这里的谨慎其实就是一种墨守成规的保守的另类解读。此外,如果看一看灌夫骂座就知道程不识乃是小人者也。史迁只说他廉而不说他诚,只说他谨而不说他能,何也

?愚昧者如我认为,此为史迁暗喻之笔。而且,在程不识评论李广的同时就伏于此地,何也

?大有喻意也。

有人疲于奔命而收效甚微,有人无为而治却四方宴然,史迁以此明将之优劣,可谓信然。我问过带兵的人,他们说,不恤下者并非庸才,而与士兵同甘共苦者,必定得人死力且出乎其类而拔乎其萃。

史迁和李陵交厚,是否因而厚待飞将军呢?不然,一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足以明证史迁

的判断,以项羽之为汉家江山仇敌而名列世家,可见史迁之雄浑,以此断之,安能出此乎?

下面说斩杀灞陵尉的事,“尝夜从一骑出,从

人田闲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

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这位尉官的执法精神可嘉,

嘴巴实在太臭,飞将军其人忠勇,气量实在太小。

但是,李广不封的真正原因呢?史迁用术士王朔的话说:“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这实际是一种对待汉武的暗在的讽刺,封侯只论军功,遑论其他?否则,苏武争禁十九秋岂非不能封侯?以单于之言--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

可见李广名震敌邦,犹不能得一侯爵,而卫青之子尚在妇人之手却是金玉满堂,何也?李广

狷狭,责在广也;李广不封,责在庙堂也!

再来看看史迁对于李广兄弟李蔡的描述:“广之从弟李蔡与广俱事孝文帝。景帝时,蔡积功劳至二千石。孝武帝时,至代

相。以元朔五年为轻车将车,从大将军击右贤王,有功中率,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

中,代公孙弘为丞相。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

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这里面史迁已经直言,李蔡人在中下,尚且封侯,何也,公孙弘

之流也。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和“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

财,终不言家产事。”史迁这一段已经说明李广无论是军功还是为人都是具备了古之良将的

素质,而终不得封侯,可叹者也。

李广最后被卫青所逼之时,犹不连累属下,以身当之,节烈可风,史称:“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而那位号称制造天汉雄风的汉武帝做了什么呢?史载:“李敢以校尉从骠骑将军击胡左贤王,力战,夺左贤王鼓旗,斩首多,赐

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代广为郎中令。顷之,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乃击伤大将军,

大将军匿讳之。居无何,敢从上雍,至甘泉宫猎。骠骑将军去病与青有亲,射杀敢。

去病时方贵幸,上讳云鹿触杀之。居岁余,去病死。”霍去病公然杀戮一大将而武帝免之无罪,可见外戚的骄宠以致于何地?史迁为什么紧接着说“居岁余,去病死”此亦为暗喻。去病纵横天下,军功最盛,然此事为后人短之。武帝之赏罚不明也可见此一斑。

史迁最后感叹说:“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

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关于桃李不言的解释:桃李本不能言,但以华实感物,故人不期而往,其下自成蹊

径也。以喻广虽不能出辞,能有所感,而忠心信物故也。于此可见,李广的悲剧何在了。

我不否认,汉武帝时期名将辈出,但是,鱼目混珠者也比比皆是,以程不识、路博德、公孙贺、李广利之流居然封侯上赏,可谓劣矣。而飞将军盖非此辈之亚,竟然身后萧条,以此论之,黑暗者何?忠厚杀敌者下赏,能言巧辩之徒津津,看来从古至今,不能免俗啊。

老杜说: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在恩出自上的年代里,李广不封也是理所固然

的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支持兄此文一出,汉史以后我不敢写了
家园 马老二别跟我玩虚的,说点实话!
家园 汉代(西汉)边庭名将卫青、李广、霍去病、赵充国四人而已

其他都是充数,而卫青以外戚见用,虽数度统兵,但唯谨慎而已,所长未必服膺上赏。

家园 主席博学,党内无人可比呀
家园 此诚不可与争锋呵!
家园 “李广狷狭,责在广也;李广不封,责在庙堂也!”一句妙语!

佩服老兄的评价

家园 主席高见,或许我更欣赏日耳曼式的秩序

当然,武帝本人赏罚是有偏颇的,李广利初征大宛,损兵折将,并没有因而获罪,后来花了那么大的动作才攻下大宛,夺得区区几匹良马就被封为海西侯,食邑八千户,这个就很不公平了。但是这个封侯的原则还是铁打不动的。李广利是典型的外戚,其征大宛之前,就已经凭李夫人的专宠深受武帝的喜爱,但没有军功就是不能封侯,武帝让他穷全国之力攻打西域小国,本身也有成全他的意思,可惜李广利不争气,第一次攻伐损失惨重,两年内所部余下不过十之一二,武帝大怒,派专使在玉门关截住李广利,说“军有敢入,斩之。”,另一方面调动全国的力量再次征伐,其目的一是放不下脸面,再者也有替李广利开脱让他有戴罪立功的机会。所以说即使武帝也不能随意违背刘邦的诏令擅自封侯,这点还是比较明确的。当然李广利和李广比起来简直不是一个档次上的,但他的军功就是实实在在的,旁人只能对他封侯的过程有意见,或者对是否该得如此厚赏有商榷,但不能否定他确实立下过军功(这个老兄应该比较清楚吧,军队中资历不光是年纪,还有是否参与过某某战役什么的,这个才是最过硬的)。

回头再说李广。主席说郭子仪治军简慢,但郭子仪是典型的外驰内张,这就是名将和一般将领的区别所在了。我觉得将领治军可以分为四类:外驰内张型,外驰内驰型,外张内驰型,外驰内驰型。偏偏李广治军就是最差的那种,或许程不识根本算不上名将,但勤能补拙,带军只有保存自己才能更好的打击敌人,象李广那样,遇上匈奴大军仓促应战,虽然能够全身而退,但几乎全军覆没,算个功过相抵,也没有什么过分的。我觉得专门提出程不识“程不识孝景时以数直谏为太中大夫。 为人廉,谨于文法。”,不经意间也道明了程不识对李广的评价还是比较中肯的,特别是他人皆以广为能的时候,这样的评价才是更为难得。

再说一说李广宽待军士以及士卒亦多乐的问题。说到与士卒同甘共苦,让我想到名将吴起,吴起不惜为军士吮吸脓疮,可以说是名将的典范,但吴起治军还是比较严的,我觉得军纪归军纪,人情归人情,在严肃军纪的同时,不忘体恤下士,才是一个名将的素质。看看李广为何受到士卒的爱戴,“广呐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将兵,乏绝处见水,士卒不尽饮,不近水;不尽餐,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体恤下士,与士卒不分彼此,却是难得,但是“广行无部曲行陈,就善水草顿舍,人人自便,不击刁斗自卫”“其士亦佚乐,为之死”,军纪松弛,士卒能够自行其便,较少受到军纪的约束,竟也成了李广受到军士爱戴的原因,这个就值得商榷了吧……

最后谈一下李广的儿子李敢,身为将领封侯挂印,居然为私愤象豪侠一样去击伤卫青,当然霍去病为此杀了李敢也是一种耻辱(我对卫青的评价要高于霍去病,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卫青的为人远较霍去病来的宽厚),但也不能否认李敢的行为失当吧。

我前面说过,李广是个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的将领,但其性格的缺陷导致他不能完全发挥他的能力,取得相应的军功,这一点还是值得后人借鉴的。

李广三代而绝后,实在不幸,但比照李广至李陵往事,可以看出李广家族的似乎更具有“豪侠”的本色,而不是名将的典范。或许评价标准不同,我更崇尚理性与秩序,李广的随意性让他在卫青面前失色不少,不能封侯有评判不公的一面,但同样的标准下也出了不少名将,唯独为李广叫屈,或许也有些偏颇吧。

上班期间断断续续写了些感想,比较随意,不用当真!我个人比较欣赏顾剑的那套评价方式,所以评判的也是个人主观的看法而已。

家园 难得机会兄写了这么多文字回复我,感谢啊

我们还是求同存异,老兄大有东坡的遗风,一个李广写的跟《贾谊论》似的,佩服了。我认为,李广不封固然和他本人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李广的品格除了皇帝老子看不上,其他人并不是如是观的,否则,史迁那句桃李不言的话也不会千古传颂,更不会假以李将军之名下啊。以史迁的为人和论史当不是陈寿和谷应泰一流的可比。

你说“我前面说过,李广是个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的将领,但其性格的缺陷导致他不能完全发挥他的能力,取得相应的军功,这一点还是值得后人借鉴的。”我深表赞同,性格的缺陷

是他的缺点之一。

但是,在百舸争流的年代里以李广的军功足以抵消他的品格的缺点,何况这个缺点并不是什么原则性的,我所以写这篇文章目的就是想说,汉武帝不同于汉高祖、光武帝、唐太宗、朱元璋、毛泽东这些开国帝王之处。就说毛泽东吧,他手下的名将有如羽毛,虽然五五年也没有做到尽善尽美,但是,举凡猛将都有不错的封赏,这也是无可很大争议的吧。而汉武帝呢

?只要看看他对李广祖孙三代的态度就可以知道了。李陵投降为什么千年以来同情的居多而

谴责的巨少呢?不单单是史迁的缘故吧,连苏武那样的硬骨头都没有视李陵为必死,况乎他人呢?汉武帝所喜爱的名将多数是能言会道,事上以妩媚著称的,不仅是武将,文臣也是如此。否则,后人叹息李广不封的涵义岂不是大大缩水了吗?

希望和兄更多的探讨汉史,谢谢你的回复。

家园 顶并试试我的顶贴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对霍去病责之何太甚也?

[SIZE=3]首先,他死的时候才24岁。24岁呀,想想你自己二十出头时是什么脾气。

再则那李敢原本就有取死之道。太史公貌似公允,实际他对亲贵很有偏见。以卫青与霍去病之功绩,才不过寥寥数语,记李广事则甚详。还要讥讽霍去病是运气好。根本就是失意人同情失意人。卫青怎么逼李广了?无非不过不让他当前锋去跟单于正面作战嘛,那也是皇上事先嘱咐过的。当兵的服从命令乃天职也,你李广就必须当先锋、不能走东路了?迷了路耽误了军机,卫青要询问都不行了?这就要自杀?我实在觉得他是太高看自己,太不把大将军当回事了吧。如果是霍去病,明里暗里挤兑李广倒很有可能。以卫青的为人,会吗?实在是他自己想不开。

李敢就因为这个要杀卫青。想想谋杀元帅是什么罪吧。司马同志轻轻用个“伤”字一笔带过,厉害呀。别的书上可是说李敢刺青,是要他命的。好了,谋杀未遂。霍去病因此想杀李敢,有什么可奇怪的呢?难道还等着他有机会再杀一次卫青?当然,杀人是不合适,但是这个杀却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的。

瞎议论几句,与主席同志商榷,西西[/SIZE]

家园 轻轻握一下雪个MM的小手,“好同志啊,政治局在召唤你!”
家园 我认为司马迁烦霍去病不完全是因为他是外戚

霍打仗勇敢果决,算是中国历史上数得着的名将。但为人毛病很多,太自私,自己的伙食好得不得不,士兵却有饿得面黄饥瘦的,很少有名将是他这样的,如果士兵们爱戴李广,怕程不识,对霍估计就是怨恨了。还有他太骄傲,鼓吹读书无用论,有点象项羽。其实读书还是有用的,他是死得早,否则以他的人缘脾气有可能象项羽不败则已一败就是惨败。

家园 汉武封侯一事和机会兄说一说!

以军功封侯是汉高传下来的规矩,就是宰相也不能免俗,而只有到了汉武之时,规矩乱了。

公孙弘以丞相封平津侯,开汉朝丞相必须封侯的先例,晚年汉武居然昏聩到杀了自己的子孙

之人也封侯,至此期间,滥封人数高达300多人。汉武肯为这些人坏了高祖的规矩,何以唯独不肯为李广破例?何况还不是破例,所以,史迁乃有一叹,后世乃有一叹。

李广利既不是宰辅,也非名将,所以,汉武只好让他去挣点工分,免得人家过于明显,其实

谁不知道?所以,机会兄对李广利的说法我是一直赞同的,唯独不能不补充李广不封的外因

实在是主导者。

谢谢指点。

家园 【注意】主席和政治局候补委员雪个就霍去病问题谈心!

太史公何尝湮没霍去病的功劳?史记上写的极为清楚。然而,霍去病之骄横也是有目共睹的

,李敢何能杀卫青?只不过是泄泄私愤罢了,而去病则走的更远,居然杀之无碍。我独爱去病军功,不爱去病之骄蛮。

雪个问我24岁如何?我现在就是24岁,与骠骑相比,不及万分之一,但是,

脾气比之骠骑明显和顺的多了。哈哈哈

另外,雪个是不是雪豹的别称呢?很好,本党就需要有血性的同志担当主力。舍得一身剐,

敢把皇帝拉下马。佩服。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