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闲事的老师们 -- 闲来有事

共:💬40 🌺5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1

因为时间久远,闲事对小学老师们大多记不起来,却偏偏对闲事的第一位班主任老师印象深刻。其实原因很简单-该老师不但是闲事的班主任,在若干年前,她也是闲事妈妈的班主任。由于有了这么双重的关系,苏老师对闲事也就格外关心,照顾。对于苏老师的教学,闲事印象实在不够深刻。但是苏老师家的饭菜,是闲事一生也忘不了的。那时候,闲事的父母工作都比较忙。放了学也没有办法接回家。于是闲事就跟着苏老师回家,并在苏老师家吃晚饭。那时候的饭菜其实很简单,大概就是米饭+泡菜之类,只有闲事每顿都会有一个咸鸭蛋吃。当时还没觉得什么,可现在想起来,拿出咸蛋给自己的学生,而不是自己的孩子(苏老师有个比闲事大一点的孙子),实在是很难得。苏老师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在上课的时候很强调中文(在朝鲜族小学叫汉语)的学习。虽然我们的课本大多是朝文的,她也要求在做作业的时候中文朝文各回答一次。因为她认为朝文固然很重要,身为中国人,中文更加重要。闲事后来转到汉族小学(4年级),并较快就适应了汉族小学的学习,和苏老师强调中文有着很大的关系。

一个月前,正好是苏老师八十大寿。闲事用早已不用的朝文写了一封贺信给苏老师。里面的语法文法自然都已经是一塌糊涂,可闲事还是觉得只有用从苏老师处学得的朝文写信才是最合适的。

到了初中,闲事碰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位'名师'。说马老师是'名师'那可一点都不假。作为五十年代的归国华侨,马老师在教育领域辛勤工作了一生。在闲事读初中的时候,马老师不但是全国特级教师,还是全国特等劳模,全国人大代表。。。可能是年纪还轻的关系,闲事对马老师的数学教学并不感冒。倒是马老师的班级管理能力很是让闲事不习惯。没办法,马老师的很多措施似乎就是针对闲事而设置的。

初中时代的闲事比较懒惰,很多题目稍微看一眼,觉得好象会做,就随便推两步,写上原题得证。可很多时候其实闲事并没有看清楚,就想当然地以为自己做出来了。马老师见到这种答案,大概多少也有点哭笑不得吧。于是差不多每次作业测验之后,马老师都会把闲事留在放学后。要求闲事给她解释是如何从第一步一下子就原题得证的。这种时候,闲事的大脑往往是百分之二百地超负荷运转,力争在一分半分种时间就做出该题。一边是嘴里胡说八道,另一边是脑子里飞快的思考解题。结果差不多是一半一半,毕竟时间太不充裕。这时候马老师就会再次强调治学要严谨之类。虽然听不大进去,可次数多了,还是多少有点改观,有不小的收益。

现在想起来,马老师对闲事似乎也格外照顾。闲事的语文基础比较糟糕,所以初中的时候语文成绩比较惨不忍睹。马老师就请她的哥哥,另外一位马老师,课外辅导闲事的语文特别是作文。教语文的马老师的辅导方式比较'偷懒',每次都找出一篇课文,让闲事反复朗读,一个多小时里,差不多要读上两三遍。然后他再给闲事进行详细的讲解。闲事的语文成绩是否有提高只有天知道,但是闲事的中文发音进步飞快,短短半年里就不大有人听得出闲事的朝文口音了。

初中毕业的时候,马老师一个班六十人,考上省重点的就有四十八人,证明了马老师的教学水平。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闲事以八分之微差,没有考上重点中学。既对不起马老师,也对不起老马老师。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老马老师的语文辅导持续到了高中二年级。

后来闲事上了大学,每年回家都少不了去看望两位马老师。直到后来出国,才渐渐少了联系。想来马老师现在也差不多八十岁了,衷心祝愿她老人家能长命百岁,继续健康工作。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