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闲事的老师们 -- 闲来有事

共:💬40 🌺5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闲事的老师们

闲事的父母都是人民教师,所以从小闲事就立下一个志向--长大了做老师。虽然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最终闲事没有能按照自己的理想当上光荣的人民教师,但闲事对老师们的尊敬却丝毫没有改变。甚至直到今天,闲事仍然有杀回国内,做一个民办教师的冲动。

家园 这个大坑。。。。

快点填土。。。

家园 坑倒是不深,不过确实够大了

希望不要太深了

家园 【原创】1

因为时间久远,闲事对小学老师们大多记不起来,却偏偏对闲事的第一位班主任老师印象深刻。其实原因很简单-该老师不但是闲事的班主任,在若干年前,她也是闲事妈妈的班主任。由于有了这么双重的关系,苏老师对闲事也就格外关心,照顾。对于苏老师的教学,闲事印象实在不够深刻。但是苏老师家的饭菜,是闲事一生也忘不了的。那时候,闲事的父母工作都比较忙。放了学也没有办法接回家。于是闲事就跟着苏老师回家,并在苏老师家吃晚饭。那时候的饭菜其实很简单,大概就是米饭+泡菜之类,只有闲事每顿都会有一个咸鸭蛋吃。当时还没觉得什么,可现在想起来,拿出咸蛋给自己的学生,而不是自己的孩子(苏老师有个比闲事大一点的孙子),实在是很难得。苏老师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在上课的时候很强调中文(在朝鲜族小学叫汉语)的学习。虽然我们的课本大多是朝文的,她也要求在做作业的时候中文朝文各回答一次。因为她认为朝文固然很重要,身为中国人,中文更加重要。闲事后来转到汉族小学(4年级),并较快就适应了汉族小学的学习,和苏老师强调中文有着很大的关系。

一个月前,正好是苏老师八十大寿。闲事用早已不用的朝文写了一封贺信给苏老师。里面的语法文法自然都已经是一塌糊涂,可闲事还是觉得只有用从苏老师处学得的朝文写信才是最合适的。

到了初中,闲事碰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位'名师'。说马老师是'名师'那可一点都不假。作为五十年代的归国华侨,马老师在教育领域辛勤工作了一生。在闲事读初中的时候,马老师不但是全国特级教师,还是全国特等劳模,全国人大代表。。。可能是年纪还轻的关系,闲事对马老师的数学教学并不感冒。倒是马老师的班级管理能力很是让闲事不习惯。没办法,马老师的很多措施似乎就是针对闲事而设置的。

初中时代的闲事比较懒惰,很多题目稍微看一眼,觉得好象会做,就随便推两步,写上原题得证。可很多时候其实闲事并没有看清楚,就想当然地以为自己做出来了。马老师见到这种答案,大概多少也有点哭笑不得吧。于是差不多每次作业测验之后,马老师都会把闲事留在放学后。要求闲事给她解释是如何从第一步一下子就原题得证的。这种时候,闲事的大脑往往是百分之二百地超负荷运转,力争在一分半分种时间就做出该题。一边是嘴里胡说八道,另一边是脑子里飞快的思考解题。结果差不多是一半一半,毕竟时间太不充裕。这时候马老师就会再次强调治学要严谨之类。虽然听不大进去,可次数多了,还是多少有点改观,有不小的收益。

现在想起来,马老师对闲事似乎也格外照顾。闲事的语文基础比较糟糕,所以初中的时候语文成绩比较惨不忍睹。马老师就请她的哥哥,另外一位马老师,课外辅导闲事的语文特别是作文。教语文的马老师的辅导方式比较'偷懒',每次都找出一篇课文,让闲事反复朗读,一个多小时里,差不多要读上两三遍。然后他再给闲事进行详细的讲解。闲事的语文成绩是否有提高只有天知道,但是闲事的中文发音进步飞快,短短半年里就不大有人听得出闲事的朝文口音了。

初中毕业的时候,马老师一个班六十人,考上省重点的就有四十八人,证明了马老师的教学水平。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闲事以八分之微差,没有考上重点中学。既对不起马老师,也对不起老马老师。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老马老师的语文辅导持续到了高中二年级。

后来闲事上了大学,每年回家都少不了去看望两位马老师。直到后来出国,才渐渐少了联系。想来马老师现在也差不多八十岁了,衷心祝愿她老人家能长命百岁,继续健康工作。

家园 沙发!
家园 【原创】2

闲事的高中属于排名比较差的普通高中。所以班主任的名气也就远远比马老师来得普通。可班主任吕老师,却是闲事一生中都最可感谢的人。因为在高中三年,闲事不但学到了不少知识,也在吕老师半默许下,发展了和后来的闲事夫人的感情。

也许是闲事过于挑剔,闲事对吕老师的教学水平颇不以为然。而口误颇多(和韩桥生类似?)的吕老师在课上常常会讲错。闲事班上恰好有一位物理学的颇好,又喜欢较真的马同学。于是差不多每节物理课都是从吕老师的口误笔误开始;马同学跳出来指出错误;吕老师开始解释,越解释越糊涂直到下课铃响起而结束。好事的同学给这种情况起名叫'马驴之争',并不介意又浪费了一节课的时间。闲事也很喜欢这'马驴之争',因为这种时候吕老师往往分不出空来干涉闲事对中国文学和琴棋书画的热爱。几乎就是在高中三年的物理课上,闲事通读了中国古典名著--金庸系列,古龙系列,梁羽生系列,也下出了不少精彩的围棋对局。

三年很快就过去,到了要报考大学的时候了。闲事的成绩尚可,上个本地的高校应该不是大问题。在闲事沉浸在高考前最后的放松的时候,一个晴天霹雳打醒了闲事:吕老师和闲事的父亲密谋并定下给闲事报考了一所外地院校。吕老师的理由很简单:闲事虽然不笨,但是比较懒惰。如果去了一所较差的学校,闲事就会放松,不会太努力,而满足于平均水平。而如果去了一所稍好的学校,虽然闲事也同样不会有什么好成绩,但是也不会被甩下,至少还是可以保持平均水平。两下比较,为了闲事的前途,吕老师强力推荐考外地的学校。闲事虽然有诸多不满,但是对于现实只能接受。幸好当年考题比较容易,报考外地院校的学生又不太多,闲事幸运地避免了复读的命运。

上了大学,每次再去拜访吕老师,他就总会问起闲事夫人的事情,并露骨地表示支持。闲事出国之前,和夫人一起最后一次拜访了吕老师并在外面请他吃饭。吃了饭吕老师想结账,被闲事夫人以谢师(当时闲事夫人已经工作)的名义拒绝。于是吕老师就要给闲事两口子一千元做结婚贺礼,不过掏来掏去没凑够一千元。最后还是找服务员找零钱,凑了八百八十八元八角八分整。这件事现在闲事想起来还觉得对不起吕老师:如果接受他买单,不就给他省了不少钱末?(那顿饭不过两三百元)。

家园 二沙发!

篇篇花!

师恩难忘啊。。。

家园 板凳
家园 花!

老师的故事,俺是一直想写的,可是总是无法下手。

家园 好好好

家园 再花

也在吕老师半默许下,发展了和后来的闲事夫人的感情

这里的包子一定要蒸啊!

家园 献花

听说朝文(韩文一样吧?)的方块字都是由声母韵母搭起来的?不情之请,能做个介绍吗?

家园 献花加油!介个铁牛很温馨,需要继续抗下去
献花
家园 【原创】朝文方面,俺算个半文盲

小时候读过的很多东西已经忘记得差不多了

就说说俺自己的最直观的体会吧

朝文的方块字的确是由类似声母的偏旁和类似韵母的偏旁组合而成,声母大概有十几个,韵母也差不多十几个。所以朝文的字其实只有差不多一两百个吧。

好处(和中文相比)是,随便什么人都很容易就学会读朝文。所以朝鲜人(包括中国的朝鲜族)的文盲率相对比较低。因为但凡会讲话,就差不多能读懂报纸小说了。这方面恐怕比日文俄文还要容易些。但是缺点也显而易见,就是字数太少,在组词的时候比较麻烦,很容易出现音同字同词不同的情况,重名也会很多。这大概也是韩文里广泛引用外来语的原因。

直到我读书那阵子(70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很多朝文书籍(自然是中国出版的)里的名词(人名地名)都还是用中文印的,就象以前的小说里的名词旁边要划一杠一样。据说以前的朝鲜人,以会书写中文为荣,认为只有会写中文的人才算是识字的读书人。

而且,由于朝文的字数比较少,能够组合成的句子也相对有限。所以很多时候判断说话人的意思既需要听语气语调,更需要和上下文联系。这点比中文尤甚。

另外,朝文的发音其实比中文(单指普通话)发音要困难一些,很多地方咬字很硬。从这个角度看,朝文其实是比较难听的(如果以自然顺畅为标准,这方面日文似乎就好些)。

我听过的朝文口音大概有五种:黑龙江的朝文,延边的朝文,北朝鲜广播里的朝文,韩国的韩文,以及中国广播里的朝文。总体来讲,由于整个朝鲜人的分布面积就不大广,口音变化不象中文般明显。但是韩国人的韩文显然比较文软;北朝鲜的广播比较激烈;黑龙江的朝文比较平实;延边的朝文介于几者之间;中国广播里的朝文则和美国之音中的英文,中央电视台播音用的中文差不多,比较平淡,缺少抑扬顿挫的变化。但是总体而言,朝文各地方言间的差别不大,反正我听几种口音并没有出现过任何大问题。

这些差不多就是我作为一个朝文的使用者的一些最粗浅的看法。如果有哪位对朝文有研究的河友,还望给指点指点。

再花
家园 没有包子,没有包子

实际情况是

当时班上有四,五对同学相交较密

班主任老师是一个一个明目张胆地拆

找家长,找学生谈心等

唯独对闲事和闲事夫人

非但没有举措

还把座位调到一起(当然是为了学习上互补)坐了将近三年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