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骑兵故事(一) -- 王外马甲

共:💬170 🌺1009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骑兵故事(一)

    这些天,把骑兵系列修改一下、补充了部分细节。请大家在喝茶的时候顺便看看:如果写成这样,行么?

    因为和编辑有约定,修订稿的内容不能发完。还请各位多包涵吧。

    书的名字,叫《骑兵团》。

    ——————————————————————————————————————

    《骑兵团》

    我打过仗,我和英雄们一起战斗过。

    ——刘春雷

    生命不怕死,在死的面前笑着、跳着,跨过了灭亡的人们向前进!

    ——鲁迅

    引子

    抗日战争期间,冀鲁豫战场上曾经驰骋着一支被老百姓称为“黑马团”、“红马团”的队伍,他们的番号是八路军一二九师骑兵团,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骑兵第三团。

    这是一支战功卓绝的部队,也是唯一一支以乘骑作战方式坚持到抗战胜利的红军骑兵团。在华北平原敌后抗日的艰苦环境中,骑兵们付出了巨大牺牲并最终迎来了战争的胜利,他们骠悍的骏马和闪亮的军刀曾经是八路军主力部队的象征,在他们飘扬的战旗上,大写着“胜利冠军”和“哥萨克骑兵”的光荣称号。全国解放之后,他们又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一师的成员,参加了国庆阅兵大典……

    时光荏苒,随着骑兵这个古老兵种退出现役,当年英勇的骑士早已经离开了战马。今天,我们只有借着一位八路军老战士的故事,再回到骑兵们中间,重温那段血雨腥风的峥嵘岁月,感受抗日战场上的艰难困苦、体会英雄们的悲愤和欢乐。

    三七年,十九岁的刘春雷在石家庄木厂街(现在的石家庄市中山东路)的“顺义饭庄”当学徒。

    他是河北南宫县人,家里有十多亩薄田、还开着豆腐坊买卖,应该算是小康人家的子弟。京汉铁路、正太铁路相继通车以后,石家庄从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子变成了繁华的大城镇,刘家老人瞧着眼热,就把孩子送到城里学手艺。

    “顺义饭庄”是个半大不大的二荤馆子,虽然办不了鱼翅燕菜,但一般的山东口味还算地道。店铺里窗明几净,十几张桌子铺着台布、墙上挂着仿制的名人字画,伙计们也收拾得干净利落。小春雷十六岁进门当学徒,头一年在伙房拉风箱,第二年上大灶蒸馒头,到第三年跟着掂弄炒菜锅,什么爆炒双脆、滑溜鱼片、软炸里脊之类已学得有模有样,眼看就能出师了。

    可就在这时候,“七七事变”爆发,芦沟桥那边打起来了。饭馆里的客人议论纷纷,有的说,宛平县刨出个石狮子,背上写着东瀛人有二百年运道,天意难违;有的说,小日本的腿粗胳膊短,下盘厉害手上功夫弱,二十九军大刀队正是鬼子的克星,专砍他们的脑袋……

    顾客聊天,伙计们不能插嘴,只能在私底下犯嘀咕。饭馆的老板倒是满不在乎:“石家庄这里,奉军走了晋军来、北军过了南军到,各路兵马那么多,还怕几个小鬼子不成?”

    转眼到了九月份,情况不对了,国军的人马确实不少,可都在往回跑。马厂丢了、沧县丢了,日本人眼看就要到石家庄,街上到处是溃散的败兵,个个垂头丧气,都说没办法、挡不住。饭馆老板这时候也慌了,赶紧收拾细软准备带着家人逃到西安去——西安是千年古都,能避鬼,当年八国联军打过来,慈僖老佛爷也是在那儿躲着的。

    临走之前,老板给伙计们预支了三个月薪水。按他的估计,不出一百天,日本人就会撤走,“洋人就是要钱。到时候国民政府再签个倒霉条款,这事就算过去了。我活了这么大岁数,什么没见过”。

    饭庄关门歇业,学徒也就当不成了。于是,刘春雷收拾东西回南宫老家去。

    南宫这地方属于直隶省,巨鹿故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三国时候出了个武将文丑,被关云长一刀给砍了;民国时出了个军阀刘珍年,又被蒋介石一枪给毙了;如今只有个唱京戏的尚小云活得还挺好,“四大名旦”里头武功第一,可惜中看不中用。所以,刘春雷回到家乡时并没有当兵打仗的计划,每天跟着父亲四乡赶集卖豆腐,打算等日本人走了以后再接着学习炒菜,然后自己开个饭馆什么的。

    一天,胡彦明和几位师兄弟找来了。

    河北乡间有练武的习俗,小伙子刘春雷也学过几招太祖翻拳、三皇炮锤、赵子龙大枪,这胡彦明算是他的师兄。胡彦明家里穷,从小在“估衣铺”(卖旧衣服的店铺)里当杂工,东家儿子的腿脚有残疾,由他每天背着上学,先生讲课的时候他就站在外面听。放学的路上有人欺负残疾孩子,东家又叫他去练武做保镖,结果几年下来,少爷的本事没啥长进,当小伙计的倒学了个文武双全。

    胡彦明进门就问:“梅花镇的事,听说了么?”。

    三七年十月十二日,日军在距离南宫县不远的藁城县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梅花镇惨案,二千五百人的集镇,竟有一千五百多人被残杀。消息传开以后,老百姓都有点半信半疑的,因为谁也想不到天底下居然会有这么兽性的军队。

    “是真的?”

    “真的”,师兄弟们嚷了起来:“有人去看过,吓成傻子了。尸首堆成了垛、脑袋挂在树上、血水都流到镇子外边了……狗日的日本鬼子,真是不分男女老少、见人就杀呀!”

    “小鬼子是想灭我们的种,窝在家里躲不了灾,要找靠山,要抵抗才行”

    “缩头一刀、伸头也是一刀,咱们投军去!”

    “精忠报国,精忠报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敢情这东洋鬼子不仅是要钱,还要咱们的命呀!刘春雷也被梅花镇的消息激怒了,都是学武之人,大家能有这份志气,他也不能当窝囊废,当即击掌同意一起去投军。

    可是,正规国军早就跑得没了影,眼下去投哪支部队才好呢?大伙犯了难。

    这时候,到处都在拉队伍。五花八门的纵队、支队招牌多得数不清,征兵的人在桌上摆着油饼筐,谁去报名就给几个大饼子。只是,这些“油饼部队”服装杂乱、军纪败坏,各路“司令”不带兵不打仗却忙着娶小老婆,结果弄得是兵比枪多、官比兵多、姨太太又比官还多,别说打日本不中用,就连老百姓也不待见。

    八卦教的“六离会”声势浩大,服装也整齐。领头的人物叫做“法师”,戴法冠穿道袍手拿青龙宝剑,嘴里念念有词、还能“噗噗噗”地喷火。“六离会”的小喽罗穿红衣裳、戴红头巾,胸前围着个红肚兜,上写“封枪不发,化弹为泥”两排字,据说可以刀枪不入。当时,相信这玩意的人还真不少,刘春雷他们也跑去参加。

    到了六离会的香堂,走进一间小黑屋,里面烟雾腾腾、气味呛人,一个油头粉面、妖里妖气的女子正陪着“师父”烧大烟。刘春雷定睛一看,认识,这香主外号叫做“小罗成”,平素玉面兽心,是个有名的二流子。大家心里一激灵、赶紧退了出来。

    刘春雷的堂姐刘彩霞从街上路过,看见几个小伙正站在六离会的香堂门口,立刻变了脸:“春雷子!你要是敢跟着小罗成混,今后就别认我这个姐”。

    “为啥?”

    “黑夜里摸香,跟着他学不出好样来!”

    原来,六离会的“法师”一般是在晚上升坛讲经(这时候变戏法比较容易),男女信徒聚在一个黑屋子里,好色之徒就时常借着烧香祷告之机、行一些不规矩的举动,被称为“摸香”。因此,正经人家的女子不会到那种场合去、更不会和这些二流子打交道。

    彩霞堂姐是远近有名的美人,她丈夫是南宫县头号商铺“生恒百货”的大伙计,小两口都是本分体面的人物,平日里最好面子最讲究礼节,自然就不能容忍自己堂弟与小罗成之类的痞子有接触。

    找不到合适的军队,只好各自回家,刘春雷照旧推着小车卖豆腐。

    当时,整个华北乡村都处于无政府状态。各种名目的地方武装打着“保家护乡”的旗号划分地盘、强取豪夺,和土匪军阀没什么两样。这些队伍一旦遇到日本人,不是望风而逃,就是卖身投靠,实在让老百姓非常失望。于是很多人都认为中国就要亡了。

    血性青年们不服这口气,可一时间也不知道有什么办法。听说吕正操带领的“人民自卫军”是真打日本鬼子的,胡彦明立刻就投奔了吕司令,可没过几天,他又跑了回来,说那个部队长官打下属、老兵揍新兵,让人受不了。“我当兵是为了打鬼子,凭什么要让自己人揍,想不通”。

    就在大家惶恐焦急、举棋不定的时候,一支全新的军队出现在华北大地。

    1938年,陈再道司令员率领东进纵队挺进冀南大平原,宋任穷(129师政治部副主任)也带着一支骑兵部队来了。随着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老百姓知道了一个响亮的名称——八路军。

    陈司令的队伍刚到,就在平乡县设伏,歼灭一个日军中队,接着,八路骑兵又在石家庄外的公路上打掉日军一个小队。人民群众奔走相告,欣喜若狂,“如果你看见过几十个日本兵就把上千号国民党军队追得到处跑,你就会知道什么叫心痛得揪心。如果你看见一个日本兵在街上走,所有的中国人都得向他鞠躬,你就会知道什么叫亡国奴。如果你东西被抢了、房子被烧了,这时候有人挺身站出来,哪怕他只消灭了一个鬼子,他也是咱们老百姓的救星”!

    一时间,陈再道的名声在河北被敬若天神,八路军也在民间流传中成为了天兵天将。

    38年5月,129师骑兵团来到南宫县,刘春雷第一次见到了八路,看见骑兵们策马驰骋的英姿,他羡慕极了,发誓要加入这支威武神气的抗日队伍。

    骑兵团此番到南宫,除了创建抗日根据地,还有另外的原因。

    八路军初建之时,下属三个师的骑兵部队都只是营级编制。直到38年2月,奉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之命,129师骑兵营才正式改编为骑兵团。编制升格了,上级所提供的却只是一纸命令而已,需要补充的装备和人员,都得由部队自己想办法——这是共产党军队的老规矩,以前都是这么办的。

    可这事轮到骑兵头上就有点为难了:枪支弹药可以向敌人要,新兵也可以在当地招,但战马却很成问题。靠缴获吧,一时半会的做不到(遇不上敌人骑兵,上哪里缴获去?),花钱买吧,马匹加装具每套需要百来块大洋,刘伯承师长一个月的津贴才三元钱,土八路如何能有这么多资金?想来想去,只有号召民众主动捐献战马。可是,走捐献战马的路子也得有条件,一是要有时间,想鼓动老百姓把大牲口捐出来,非得做深入细致的宣传动员不可,仅靠战斗间隙的三言两语是办不到的;二是要选择比较富裕的平原地区开展工作,山区、穷地方的马匹少,老百姓想捐也捐不出来。

    129师骑兵团需要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地点进行休整扩编,而恰巧,南宫县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金南宫,银枣强”,南宫县是冀南平原上最富裕的地方。抗战爆发时,国民党的南宫县长是刘必达(51年被镇反处决),日军还没到,刘县长和手下官吏就逃得没了踪影,地方上顿时陷入无政府的混乱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南宫士绅组成了“市面维持会”,推举张紫绶为会长。38年,“六离会”的头子李耀庭在日本人的授意下又成立了一个“治安维持会”,这样一来,两个维持会之间就有了矛盾。李耀庭当过北洋军的中将旅长,手下还有一帮“刀枪不入”的门徒,乡绅出身的张紫绶打不过他,只好向八路军求援。东进纵队义不容辞,当即开进南宫县城、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

    129师骑兵团也在这个时候来到了南宫县,号召联合各界、统一抗战,深入城镇乡村发动群众。“豆腐刘家”的大门外也贴上了安民告示,署名的是八路军骑兵团政委邓永耀(1939年牺牲)。

    刘春雷从布告上看到了“共产党”的字样。以前,他只听说“均产党”专门抢富人的麦子、被捉住了要被杀头,总以为“在党的”一定是些凶猛强壮的绿林人物,现在才知道:八路军就是共产党的队伍,领头的不过是些半大小伙,宣传队里更是一群男女娃娃。

    八路军来到镇上,大家都觉得好奇:一伙穿军装的外乡人,见面就喊大叔大娘,从心里往外地透着和气,一有空就开讲共产党的主张、讲解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号召民众奋起抗战,动员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日本鬼,矮矬矬,矮鬼心肝大如锣,抢了朝鲜抢台湾,抢了东北想黄河;

    日本鬼,矮矬矬,矮鬼不如咱人多,大家团结一条心,鬼子难把咱奈何;

    日本鬼,矮矬矬,不揍他不知道错,消灭日本侵略鬼,争得太平安乐窝”

    ……

    “小兄弟,正年轻,国家有难去当兵;

    去当兵,真英雄,勇敢杀敌向前冲;

    向前冲,打胜仗,父老乡亲得安康”

    …………

    “那之前我们没见过这个,真觉得新鲜。唱歌演讲的,挺热闹,吸引人”,“老百姓不是没有觉悟的人,谁是真抗战、真爱民,听一听看一看就明白了。只要真正是人民的队伍,砸锅卖铁也会支持你”。

    民主政府建立起来了,战地动员会、抗日救国会成立了。人民群众热情地拥护八路军,刘春雷也拿定主意:投军打仗,当八路去。

    胡彦明是头一个参加八路军的,“估衣铺”陈家和卖木炭的秦家联合买了一匹马,敲锣打鼓地把他送到了部队。

    看见胡彦明骑着大马、披红挂彩的那么威风,伙伴们都羡慕极了,刘春雷更是整天嘈嘈着要买马。因为,人家八路军的告示上写得清清楚楚:欢迎爱国民众自愿捐献战马,欢迎有志青年踊跃从军报国——自备战马当骑兵,双份光荣!

    小买卖人家,添置一匹大牲口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刘家老人被孩子闹得没办法,只得向开车马店的本家大伯咨询。没想到,大伯二话不说,从辕上卸下一匹大红马:“别提钱!你舍得送儿子去打仗,我怎么就舍不得一匹好马”。

    彩霞堂姐也觉得当八路是件光荣的事,赶紧为弟弟准备了军服和挎包,其他亲朋好友有送腰带的、有送饭盒的,再加上刘小伙自己的漂亮马刀,真是除了没有枪、别的装备都齐全了。

    马刀是刘春雷从石家庄带回来的。“那是把好刀,俄国货,刀身是直的,比一般的军刀长,能砍也能刺”。

    还是在石家庄的时候,有个国军逃兵拎着这把哥萨克战刀去当铺换钱,当时兵荒马乱的,当铺不敢收凶器,于是这家伙就满世界叫卖。刘春雷练过武功,也喜欢刀,可是他没有钱,当学徒的工钱少,过年时老板给他置办了一套衣裳,其中有双缎面胶底布鞋,能值一块大洋,算是他最值钱的财产了。于是饭馆伙计和当兵的蘑菇了半天,终于拿这鞋子换了马刀。

    临出发的时候,刘家小伙来到爹娘面前,双膝跪倒,口中念念有词:“父母大人在上,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孩儿此番告别,投军报国去了”,说罢站起来得意地直乐。他觉得自己的戏文拽得真不错,却没注意到老太太已躲在一旁哭得跟泪人似的。

    这也难怪,那时候,他才十九岁,年青人还不懂得做父母的心。

    就这么着,在亲友们的鼓励声中,小伙子刘春雷翻身上鞍、策马扬鞭、欢蹦乱跳,投奔八路去也!

    关键词(Tags): #骑兵团(landlord)元宝推荐:landlord,李禾平, 通宝推:蜜饯,树袋熊毛毛,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已经改编成电视了吧?

      已经改编成电视了吧?

    • 家园 马甲兄哪里去了?

      新浪的博客也很久没更新了,希望一切都好。

    • 家园 西河镇河之宝又被电视剧糟踏了

      刚看了根据马甲这部作品拍的电视剧《中国骑兵》,改得太恶心了,演员也差劲,马甲的大作又被糟踏了,可惜了!

    • 家园 编剧太糟蹋《民兵葛二蛋》啦

      刚在看用王外马甲的《民兵葛二蛋》拍 的《疯狂的小兵》,太狗血了,编剧完全是在糟蹋小说原著!

    • 家园 骑兵团(十八,停)

      十八

      43年开春,刘春雷从武工队回到了骑兵团,上级任命他担任骑兵二连二排长。曾玉良团长问:“你认为怎样才能当好排长?”,大刘回答:“一是打仗多动脑子,二是带头打冲锋”。团长很高兴:“出去学习了一次,效果不错嘛!”。

      在团部,遇到伤愈归队的李树茂,闲聊的时候问他这是第几次受伤了,李连长说:“快二十次,习惯了”。曾团长就说,受过二十次伤的人,功德圆满,以后子弹都会绕着走。

      回到二连,刘春雷先去看自己的战马。可是找来找去没找到,问谁谁也不说,他不由得有些冒火,嗓门也大了起来。指导员张存有赶紧把他拉到一边,叮嘱他不要闹情绪,还说军区保卫部的干事正在搞审查呢。

      保卫部的人下连队,通常是来处理违法、叛逃和破坏事件的,骑兵团是红军团队,觉悟高、素质好,以往很少麻烦他们。所以大刘听说是“保卫部”就吓了一跳:“指导员,出啥事了?”

      演义小说中经常描述“粮草断绝,军心大乱”的故事,其实,八路军若是缺了粮食,事情也难办。

      42年冬天,根据地军民是在饥饿中度过的,人们以糠菜为食,两斤红枣可以换一亩地、十来斤粮食可以换一所房子,卖儿卖女的现象屡有发生。到了43年,粮食更加紧张,除松树和柏树以外的树叶子几乎全被吃光,人们只好在野地里挖草根、掏地鼠洞。每天日出之后,饥饿的人群在墙角倚靠而坐,有些人就在昏睡中悄然死去。

      43年初,冀南的日伪军不怎么折腾了,这些把老百姓抢劫一空的坏蛋自己也失去了物资补给的基础。日本兵的米饭改成了高粱面,小鬼子急了,看见谁有猪肉白面就当作“经济犯”抓起来,是不是汉奸都不管了。伪军士兵每个月的定量降为40斤杂合面,他们也开始饿肚子、也开始为粮食发愁。

      粮食,粮食。一时间,粮食成为了各路人马、各级部门最棘手的问题,冀南党委公开强调:“粮食问题是目前一切工作的重点”,“粮食问题是抗敌斗争的关键”。彭德怀副总司令甚至说:“今天,谁有了粮食,谁就会取得胜利”。

      八路军没有粮食。由于缺乏营养,各部队都流行起夜盲症,白天眼睛还好好的,一到黄昏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八路军要靠打夜战才能生存,这种疾病对部队战斗力的破坏几乎是致命的,上级领导焦急万分。有人说,用羊肝炖汤能把夜盲症治好,可是,连窝头都没有,到哪里去找羊肝?

      部队缺粮,步兵难,骑兵更困难。人饿肚子还可以勉强顶着,战马没东西吃,做什么思想工作也没用,塌背、拐腿、患软骨病,病倒了一大批。战士们成天守在马跟前,眼睁睁地看着它们蔫下去。

      好容易开春了,粮食虽然没有,但杨树、榆树长出了嫩叶,地里也长出了新草,骑兵们就牵马出去放牧,自己也挖野菜充饥。这时候,老百姓也把新嫩的树叶当成了主要的食粮,各种无毒的野菜、地果都拿来当饭吃。

      几天以后,军区政治部下达命令:部队单位不能在村庄附近采摘树叶和野菜,要留给群众。战士们服从了命令,但心里却难过极了,“当兵打仗,到了要和群众抢野菜树叶吃的地步……”。于是,当天就有人开了小差。

      逃跑最严重的的是一连的胡彦明排。有一天出去找食物,走了十几二十里地,旷野里满是挖取野菜的男女老幼,硬是没找到符合上级规定的采摘场地。胡彦明缺乏经验,就把人员分散了,结果,白天出去二十六个,晚上回来十三个,正好跑掉一半。胡排长急得满嘴是泡,找了两天也没把人找回来。要说,骑兵开小差的确是不好找,一是因为单独行动时象通讯员,不容易引起怀疑;二是骑上马跑得快,你上哪里追去。

      骑兵团正在开会教育防止开小差,上面突然又来了命令,说是杨得志司令员恢复组建冀鲁豫支队,要从骑兵团抽调七十匹马。一开始,军区来的干部也太随意了一点,直接下连队去号马,看见合意的就系上布带子准备拉走。战士们顿时不干了,有的人拎着马刀坐在马槽里,谁拉他的战马就和谁拼命。四连更是炸了营,韩永正烈士的战马“猛子”也被做了记号,连李树茂都不愿意了,差点没和人家打起来。

      团领导一边稳住大家的情绪,一边去和上级商议,最后决定,马匹由骑兵团自己选送,军区不插手。于是,骑兵团编成四个连和一个徒步队,刘春雷的战马也就是这时候被调走了。

      大刘回部队的头两天,二连出了事。本来,骑兵喂马时,各匹马的缰绳拴的长短应该要一致,因为缰绳拴得长,马的活动范围大,抢吃的食料就多;反之,拴得短的就吃亏了。晚上喂料的时候,有个战士偷偷把自己战马的缰绳放长,被别人发现了。这要在平常,最多也就是拌嘴吵架的事,可这段时间人们的火气太大,结果竟发展到动刀杀人——军区保卫部的干事就是为调查这个事故而来的。

      刘春雷这个排长新上任,首要任务就是防止叛逃。晚上,各班长睡觉都把铺位安在门口,房门用绳子拴着,另一头系在自己手上。连排长一天要查几次人数,出任务时更是紧张得眼都不眨一下。有个战士偷偷对大刘说:“你让我走吧,我不带枪、不骑马,保证不去当汉奸。回家吃几顿饱饭就回来接着打鬼子”。刘春雷回答:“你讲的这些我都相信,可是如果你敢逃跑,我一样开枪打你……”。

      就在这紧张的气氛中,又传来了一个让人沮丧的消息:120师的骑兵团在大青山解散了,129师骑兵团也要下马改成步兵!

      这个消息是确切的,因为有领导认为骑兵的消耗太大了,养不起。

      的确,养骑兵困难。算一笔帐就知道:当时,八路军士兵的口粮已经降到每天六两杂粮;而由于没有草料补充,战马的豆料降到每天三斤(四十八两)就不能再减了。这样一来,一匹马的消耗是一个战士的八倍。解散一个骑兵团,可以供应四五个步兵团(步兵团的人多一些)。

      还有个消息说,骑兵解散后,大部分战马都将被宰杀。这更让部队的军心大乱。团领导没办法向下面做工作,只好去找上级提意见,说明“骑兵团从红军时期保留到现在不容易;再说,把马匹都杀了也没有多少肉,解决不了大问题”。战士们也提出:“如果嫌骑兵消耗大,我们宁愿到敌占区去活动。到那里战马可以吃草,我们也能和鬼子拼一下”。

      七七八八的意见反映上去,上级领导也犹豫了,正式文件就拖着没有传达下来。

      开春了,战士们还穿着去年“五一”反扫荡时的军装,冻得直打哆嗦。一天,军区拿出一笔资金,叫骑兵团自己想办法换装。这事情倒是出乎骑兵们的意料之外。

      刘春雷参加了军装制作组,在供给处老舒处长的带领下满世界收购布匹,可是转了好些天也没有多少收获,真是愁死人。

      根据地的布匹棉花早就送到太行山上去了。当时,冀西和晋南山区不产棉,那些地方连纺车都没有,太行山部队的军服原先是由冀中根据地提供的,“五一大扫荡”之后就要靠冀南军区来完成。冀南根据地的面积只剩下原来的十分之一,物资本来就有限,再加上穿越封锁线运送布匹,十趟中能成功一两趟就不错了,等到把八路军总部的任务完成,自己的布匹棉花也差不多掏空了。

      在成安县,听说漳河店有个叫“老严”的布贩子,三教九流的很熟,别人弄不来的东西他都有办法。漳河店是敌占区,老严是个什么背景也不清楚,可大刘他们这时已经是病急乱投医了,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刻就去找他。

      漳河店,刘春雷刚参军的时候在这里打过伏击。到了“老严”家,八路军一亮明身份,他全家人都很紧张。老舒处长说“老乡别慌,我们一不要东西,二不抓人。是来找老严帮助买棉布的”,对方这才放下心来。

      彼此一聊,才知道还是熟人。原来这个“老严”就是大扫荡时参与守备王行杖村的那个伪军中队长,当时他被惨烈的战斗吓坏了,连夜脱了军装跑回老家继续贩布。当他知道刘春雷就是英勇作战的八路军骑兵战士时,对曾经的对手很是敬佩,一再表示要把事情做好。

      老严说:“你们要我买棉布,不知给什么票子?若是银元、老头票就能买到,若是别的钱恐怕不中”,舒处长知道他是去敌占区采购,当即表示钱不成问题,但他必须在限定时间内办完事。

      老严又问:“每尺布咱们出多少钱?”,老舒处长回答:“随行就市,公平交易。你看着办就行了”。老严很高兴:“八路这么相信我,兄弟我跑路子,一定不让你们吃亏。十五天后各位到我家来取货,那是决不会失望的”。

      过了半个月,老严真的把布匹弄到了漳河店。在他家结帐的时候,舒处长又问老严一天给多少佣金,老严说:“我自己就免了,这位老夏,带了十个人,每人算2块,一天20吧”。

      老舒说:“你们很辛苦,一天25块”。

      那位老夏顿时就和八路军亲热起来了:“早听说八路公平和气,还真是这样。要是给别的军队买东西,不给钱还要挨骂呢”。

      刘春雷、胡彦明就和老夏闲聊天:“你们这是从哪里弄来的棉布呀?”

      “从河南辉县”

      据老夏说,日本人在新乡有个会社,既推销他们的工业品,也收购当地的土特产,辉县有一个经营点,很多交易都在那里进行。闲聊中,老夏吹嘘这趟帮八路军贩布买卖合算,原因是日本人要集中资金去抢购粮食,棉布反倒比平时便宜多了。

      “那里有粮食么?”

      “当然,鬼子仓库正收着哪……”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胡彦明立刻去找老舒处长。

      “老舒处长,有粮食”

      “哪里有?!”

      “河南辉县”

      “哦,那里是敌占区。粮食太贵了,我们没有那么多钱”

      “没有钱,咱们还不能抢吗!”

      对于到卫辉去抢粮食的事,老舒处长和刘春雷都觉得挺玄的,可胡彦明却很上心,回到根据地,他就急着去团部汇报这个情况。况政委说辉县离这里太远,先请示军区吧。

      过了两天,陈司令的警卫排长周开树带来了军区首长的命令,说是决定由冀鲁豫军区去打卫辉仓库,冀南这边派一个骑兵连配合。周排长传达完命令以后就不走了,留在骑兵团担任四连的副连长。

      原来,为减轻根据地的粮食负担,冀南军区的司、政、供、卫机构实行了大规模的精减,卫生部只留下十多个人组成巡回医疗队、供应部则全部撤往太行山,在“四、二九扫荡”中曾经和骑兵并肩突围的军区特务团也撤消了,陈再道司令员还解散了自己的警卫部队,把周开树等人派遣到了骑兵团。

      周开树外号“周二虎”,在冀南也算是个有名的人物,他14岁参加红军,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 45年从骑兵团调到二十旅五十八团任营长,48年在淮海战役中牺牲了。

      曾玉良团长带着一连去河南辉县“抢粮”,大家都满怀希望地等待收获。可过了几天,一连回来了,人马没少,却只带回来三袋粮食,垂头丧气的。

      原来,辉县那边是敌占区,我们的政权在当地已无法活动,这次,冀鲁豫军区派了四个步兵连出击,骑兵连的任务是掩护。过铁路线的时候,部队被敌人发现了,立刻引来了日军机动部队,步兵部队连忙跳到路西去,骑兵连则按计划在路东骚扰掩护。可是,由于路西是太行山方向,敌人似乎认定了过铁路的是太岳军区的部队,所以不受骑兵的吸引,始终咬着往西面追。骑兵一连只好又绕到路西去接应,除了发现一些被丢弃的大车,没有联系上步兵部队。再往西走就是山地了,那里对骑兵的运动不利,曾团长觉得在摸不清情况的条件下不能盲动,就带着队伍回来了。

      回来的路上遇见一个乡公所,骑兵一连顺手就把那里端了,没想到还找到了几袋粮食。胡彦明美滋滋地告诉大刘,那乡公所可能是正在等着招待什么人,准备了三大桌酒席摆在屋里,有鸡有肉,还没有动筷子,结果都便宜了八路军。大刘问:“都有些什么菜?”,胡彦明想了半天:“不知道,还没看清楚就全进肚子了”……不过,这已经够羡慕死其他人了——跑了三百里,混了顿好伙食,值得啊!

      新军服发下来了。衣服是老百姓帮着染布、缝制的,还蓄了层棉花。只是式样不大统一,有的象中山装,有的象道袍,纽扣是布袢袢,看上去有些怪怪的。不管怎样,毕竟是棉袄,穿起来暖和多了。

      有一天,冀鲁豫军区四分区的张国华政委(开国中将)到骑兵团来转了一圈,东看西看,笑嘻嘻的。骑兵们也得到消息:骑兵团不解散了,但是要到河南去,加入冀鲁豫四分区。听说能保住部队、保住战马,大家都松了口气,同时也对未来的战斗环境充满了兴奋和好奇。

      原来,上次骑兵一连配合四分区到河南辉县抢粮,虽然没成功,但给冀鲁豫军区领导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张国华政委就坚决反对将骑兵团解散,他认为:其他根据地都有山地作为战略依托,只有冀南和冀鲁豫完全是平原,在这样的地形开展游击作战,保留骑兵作为机动兵力是十分必要的。张政委还表示,他有办法解决骑兵的供给,如果别人觉得难办,四分区要。

      43年的2月至7月,冀南军区的大批主力部队陆续调到其他根据地。骑兵团和二十一团到冀鲁豫军区、陆军中学和第十团到太行军区、二十团到太岳军区、七七一团到陕北。这些部队都是开辟冀南根据地的功臣、是根据地的骨肉子弟。

      军区领导给离开根据地的战友们配发了新军装、补充了缺额人员,让他们军容严整、精神抖擞地踏上新征程。而那些留下来坚持游击的部队,每个团只保留三到七个连,区中队只留20人,县大队也只有50人……

      这是极度困难形势下的无奈之举。抗日战争期间,冀南根据地在八路军各敌后战场中承受的损失是最大的,全区牺牲旅(地委、专署)以上干部27名、团(县)级干部128名,仅刘春雷的老家南宫县就牺牲了5位县长和县委书记。在惨重的伤亡面前,八路军没有退却,但是,当大饥荒威胁到群众的生存的时候,人民的军队却必须尽量减少民众的负担。机关精简了、后勤精简了、干部精简了、行政人员精简了……最后,除留下基本力量坚守阵地,战斗部队也实施了大分流。

      离开驻地时,部队给每个战士分发了两斤玉米,可骑兵们只抓了一把放在兜里,把其它的都留下了。根据地的老百姓在路旁含泪相送,一位老人家高举双手哭喊着:“为官不与民争利,真贤达呀!军队不和民争食,真义士啊!”。如果说,通过几年的敌后战争,群众知道了八路军是坚决抗日的队伍;那么,大饥荒中的同舟共济,更使老百姓真正认识到:共产党是爱民的政党、八路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患难见真情,从这以后,华北民众和共产党人的心彻底紧贴在一起了。

      刘春雷是冀南的子弟。当初参军,他只是想着要保卫家园、保护亲人,现在,当他离开故乡的时候,已经是一名成熟的共产党员、一位久经沙场的八路军干部了。他知道,在党领导下的每一个阵营、在八路军抗日的每一个地方,都可以是自己英勇献身的战场。

      他想起前不久告别父母时的情形。当武工队离开刘家的时候,刘春雷已不能象十九岁那样洒脱地说出拽文的“戏词”,只能哽咽地请二老多多保重。刘家老太太照例是哭得说不出话来,刘老先生却说:“去吧,孩子。虽说忠孝不能双全,可我知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打鬼子就是最大的孝。该保重的应该是你,打仗的时候处处小心点。孩子呀,不要死在老人的前头”。

      “不要死在老人的前头”,这曾经是多么平常的一件事,而如今,却又是多么难以办到的一件事。

      离开冀南的时候,刘春雷忽然想到:当年在南宫县一起参加骑兵团的三十五位战友,现在连他在内,只剩下八个人了。

      ————————————————————

      因为一些约定,修改后的书稿暂时只能发到这里。对不起各位了。

      不过,故事结果大家都已知道,后面的内容也没多大变化,马甲我也没什么好现眼的了。

      剩饭就炒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捧场,呵呵。

      关键词(Tags): #骑兵团元宝推荐:landlord, 通宝推:奥森,唐家山,李根,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个分到太岳军区的冀南20团值得大书特书

        当时的团长是楚大明,这楚大明也是个两头冒尖的强悍指挥员。

        前面马甲说过,刘志坚曾被日寇俘虏,很快又被陈再道派人给救回来了。

        救刘志坚的战场指挥员就是楚大明。当时他还是营长。

        他带领精干小分队,预先设伏,伏击了押送刘志坚的日寇,一举消灭7个日本鬼子,把受重伤的刘志坚给救了出来。

        可传到了太行山,成了:楚大明救刘志坚(冀南军区政治主任)时,一个人捅死了一小队鬼子,扛上刘主任就跑。

        传到延安,更变为:楚疯子率冀南好汉在开刀问斩的法场上劫下了个刘跛子。

        但是在日寇大扫荡的艰苦条件小,冀南20团也遭受惨重损失。

        一次日寇偷袭,团部和两个营一起被围,几经突围不成,团长和两个营长都壮烈牺牲了。关键时刻,外出筹粮的三营在楚大明营长带领下杀了回来,把幸存的同志们营救出包围圈。

        此后楚大明就担任了冀南20团团长。

        冀南20团转投太岳军区时,只有五个连。但很快楚大明就打出太岳第一悍将的威名,甚至盖过了红军团772团。部队也在陈赓的关怀下恢复壮大到三营九连的大团。

        冀南20团就是今天13军37师110团,是个坦克团,刚换装了96式坦克。

        楚大明于1946年牺牲在山西,当时已经升任旅长。如若不死,13军第一任军长绝对是他。

      • 家园 挖河泥!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等着买书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实在是好文!

        真正需要的就是这样反映历史真实的创作。《亮剑》已经不错了,比本书还是差远了。最好的小说是历史。

      • 家园 老百姓的真心话呀

        为官不与民争利,真贤达呀!军队不和民争食,真义士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