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盒子”、《鹅笼记》和鬼故事(上) -- dreamflyer

共:💬25 🌺24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中国盒子”、《鹅笼记》和鬼故事(上)

    “中国盒子”Chinese Boxes是个很奇怪的词语,在维基上的解释是一种nested ornamental boxes,特点是打开一层又一层,大盒子套小盒子,有点像著名的俄罗斯娃娃。

    中国人听了这个词多半莫名其妙,我们什么时候有过这样的盒子?

    但误解还是这样形成了——或许某个洋人真的找到过这样的盒子也未可知。“中国盒子”这个词现在基本上是成语,或者文学里的学术名词。有点类似于我们说的“抽丝剥茧”,“环环相扣”。不过,在内涵上更加形象一些。

    《水浒传》里就有这种例子。金圣叹批本第62回里,宋江为了救卢俊义,挥军进攻梁中书的大名府。梁中书开始还不当一回事,他手下有著名的大刀闻达、天王李成这两员大将。

    不过,接下来的战局便证明了,闻、李二位只不过是两个派头极大的草包而已。

    没奈何只得向他的泰山大人蔡京总理求救。蔡总理收到消息之后,心里非常着急,立刻召开军事会议:“如今将何计策,用何良将,可退贼兵,以保城郭?”手下那些太尉们的反应如何呢?——“众官互相厮觑,各有惧色。”

    接下来,“中国盒子”的情节便正式上演了:

    只见那步军太尉背后。转出一人……”——这是第一层“盒子”。“背后”走出来一个人,长得很丑的一位好汉,名唤丑郡马宣赞。书中重点介绍了宣赞的两个特点:

    第一,武艺出众。这个特点让他成功地娶到了郡主。

    第二,丑得可怕,这个特点让他成功地把郡主气死了。

    宣赞应该是整本书中,最值得八卦的人物了。但作者没有接着八卦下去,而是利用他打开了第二层“盒子”:“小将当初在乡中,有个相识……人称为大刀关胜;见做蒲东巡检,屈在下撩。”

    原来,宣赞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引出他“背后”的关胜。

    于是蔡京这才想起了人才的重要性,立马“差宣赞为使,赍了文书鞍马,连夜星火前往蒲东礼请关胜赴京计议。”关胜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终于有人想起俺了!高兴之余,他顺手往“背后”一拉,拉出了另外一个好汉:“……这兄弟,十八般武艺无有不能,可惜至今屈沈在此;只今同去协力报国,有何不可?”

    这位兄弟后来也是梁山好汉之一,长期伴随在关胜左右,大号井木犴郝思文。此为第三层的“盒子”。

    金圣叹读到这里,几乎气破了肚皮,他长叹曰:“以堂堂宰相之尊,衮衮枢密院官,三衙太尉之众,而面面厮觑,则面面厮觑已耳,亦有何策上纾国优,下弭贼势乎哉?忽然背后转出一人;忽然背后转出之人,又从背后引出一人;忽然背后人所引之背后人,又从背后引出一人。呜呼!才难未必然乎?是何背后之多人也?”

    以前读书的时候,很瞧不起所谓的“文学批评”。以为只要是识字的人,有谁不会读书?何必要批评家在旁边伸个头指指点点?读了金圣叹评《水浒传》之后,才发现字固然是人人都识的,但眼光和见解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具备。《水浒传》是我读的第一本名著,以上几段文字我来来去去看了无数回了,却一直没有看出其中的深意。直到看了金圣叹的批注后,才不由得为之叫绝。

    除了上面的感慨之外,在文字方面,对于这种“中国盒子”式的布局,金圣叹当然一眼就看了出来。不仅如此,他还做了一个小小的文学上的比较:

    “看他一个背后人引出一个背后人,一个背后人又引出一个背后人,章法便与杨(阳)羡鹅笼无二。”

    接下来,就该谈到著名的“阳羡鹅笼记”了。

    元宝推荐:上古神兵,
    • 家园 那个中国盒子的出处

      不会是因为老外听了马三立的单口相声《祖传秘方》写出来的吧,一个纸包,打开里面还有一外纸包……

    • 家园 【原创】“中国盒子”、《鹅笼记》和鬼故事(下下)

      诗曰:

      窗前闪绿光,疑是鬼上床。

      举头观星象,低头等死亡。

      这是现代人打油的所谓“鬼诗”,在网上闲逛的时候看到的。不过,在中国古代,的确有一类诗叫“鬼诗”:具有诡异“鬼”味的诗,或者干脆是传说中由鬼写的诗。

      前者比较有名的是号称“诗鬼”李贺,这个名号的得来很有道理。因为他写了很多和“鬼”有关的诗句,例如《苏小小墓》:“……风为裳,水为珮。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以及《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 夜闻马嘶晓无迹。

      或者更让人毛骨悚然的:“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真正”鬼写的诗,最有名的要数《树萱录》里提到的“湘驿女子”。传说晚唐时候的郑愚,有一晚夜宿湘驿,忽听窗外女子吟诗,推开窗户一看,已经杳然而逝。诗写得非常的好,比起那些活着的诗人(比如郑愚本人)来,一点都不逊色:

      红树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其它明清笔记里记载的就更多了,一般都会附上一个奇特的故事。不过,最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还是《阅微草堂笔记》里记载的这一则:

      有个书生,夜泊鄱阳湖。晚上,一个人上岸乘月纳凉。走着走着,就来到了一个酒肆。里面客人不多,只有满满一桌人,正围坐在一起热闹地喝酒。

      见到书生,大家互相攀谈了几句,发现彼此居然都是乡里。这就好办了,老乡见老乡,在中国一直是个让人开心的事情。于是,大家邀请书生上座,一起喝酒谈天,一时间气氛相当的融洽。

      不知不觉,大家开始谈鬼故事。这个话题,从古到今,都是谈天的保留节目。书生的同乡们都是走南闯北的,见闻广博,谈起鬼故事来,一个个出人意表,精彩不已。

      这时,其中一位(我们姑且叫他“甲”)说道:“大伙儿讲的都很有趣,不过,说来还是不如我遇到的一件怪事。”

      ——有一年甲在北京丰台,住在一个花匠的家里。这一天,花匠家来了一个士人,两人便在一起聊天。

      甲抱怨说,这个地方花事繁盛,很让人心旷神怡。可惜有一点不好:地处郊外,荒烟蔓草之间,有很多面目可憎的鬼魂出没。

      士人不同意这个观点,他说:“鬼也有好有坏,有俗有雅。我有次游西山的时候,遇到一个读书人,和我一起论诗,朗诵了自己的很多作品,如:深山迟见日,古寺早生秋;钟声散墟落,灯火见人家……等等。”

      文中还提到了很多句,其中比较另类的有两联:

      鸺鹠岁久能人语, 魉魉山深每昼行。

      空江照影芙蓉泪,废园寻春蛱蝶魂。

      读到这里士人就应该听出问题了:这两联可以说是典型的“鬼诗”。但很奇怪的是这位士人却没有怀疑,而是想打听这位鬼诗高手的住址联络方式,以供进一步的交流。

      就在这时,不远处传来了驮队的铃声。谈诗的读书人立刻“歘然灭迹”。原来,他才是货真价实的鬼——一位比李贺还“正宗”的诗鬼。

      讲完这个风雅的鬼故事,士人问甲:“您还觉得鬼都是面目可憎的吗?”

      甲点头表示同意士人的观点。他很欣赏士人这种潇洒大度的做派,想请他留下来喝酒续谈。谁知那位士人笑了笑,说:“我没有让您觉得面目可憎,已经是很幸运了,哪里还敢留下来喝酒呢?”

      说完,士人长笑一声,身体立刻像阵烟一般消散。原来,这位前来讲鬼故事的老兄,本身竟也是鬼团队里的一分子。

      听完这个套中套的故事,酒店里整桌人都很叹服。本来事情到这里就该圆满结束了,大家酒阑人散,各奔前程,这一晚的偶遇,将成为人生中一段美好的记忆。

      可惜这位书生犯了个书生都会犯的错误:喜欢乱发评论,卖弄自己的学问。

      他大言不惭地说,这件事的确非常奇怪,不过想来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然阳羡鹅笼,幻中出幻,乃转辗相生。

      ——换句话来说,像《阳羡鹅笼记》一样,一环套一环,“中国盒子”嘛,本来就应该是这么回事。

      最后,书生还把这件事情提到了哲学的高度:“安知说此鬼者,不又即鬼耶?

      结果,听了他的高论,座中的那些“老乡们”立刻脸色大变。刹那间,阴风飒起,灯光碧暗。除了书生之外,其他“人”全部化成薄雾轻烟,蒙蒙四散而去。

      ——书生歪打正着,给“中国盒子”加上了最精妙的一层。

      我们很替他担心的是,如果他不像前文提到的那位徐先生那么大胆的话,那一晚,酒店青灯,寒月朦胧,鄱阳湖畔鬼影幢幢,不知他是怎么摸回自己的船上的。

    • 家园 高人的出场一定得要高人来指引.

      要不这高人就要打折扣了.

      要是关胜是蔡京老头直接提名的, 肯定觉得是生了一身藓

    • 家园 有关中国盒子

      话说胖子幼时在西安的古董鬼市里闲逛时,见过一套盒子,红木制

      每层有不同类型品种的锁一只,品种相当繁复

      依盒体变化锁子也相应缩小

      制作精细

      不知道和中国盒子有否关系

    • 家园 【原创】“中国盒子”、《鹅笼记》和鬼故事(下)

      鬼故事里面,常常充满着意外,所以“中国盒子”式的套路是少不了的。这里先说两个小“盒子”,最后再端个大“盒子”出来。

      第一个“小盒子”出自陆长春的《香饮楼宾谈》。说的是某个地方传言有无常鬼,白的黑的不清楚,但经常出来吓人。因此,晚上没有人敢往那个地方走。

      但唯独有个姓徐的老兄不怕,经常半夜往那里经过。人问:您在那儿见到过无常鬼吗?

      徐大胆先生曰:这东西嘛,见得多啦!人走人的路,鬼走鬼的路,怕什么?

      当然,大家都以为姓徐的是骗人的。晚上,有好事者便扮作无常鬼,在徐先生经过的道路旁,放条高凳子——因为传说中的无常鬼,都是身材高大的——假无常便站在上面,等姓徐的走过来,吓得他屁滚尿流,看这厮还自称什么大胆!

      过了一会儿,姓徐的打个灯笼走了过来,一抬头就看到了这个无常鬼。果然,他大吃一惊,满脸都是惊讶的表情。

      假无常暗自高兴,以为这次真的把姓徐的吓坏了。

      谁知却听到徐先生诧异地说:“往天这里都只有一个无常鬼,今天怎么一下子出来两个呢?”

      假无常回头一看,差点吓得从凳子上跌下来:后面一个面如纸灰,两眼流血的真无常,正对着自己善意地微笑着呢!

      原来,假无常原想骗徐大胆,但却骗到了真无常。这不,高高兴兴地跑来认亲了!

      第二个故事出自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我非常喜欢的一部枕边书,说的是“回煞”时发生的事情。

      “回煞”又叫“接眚”,有些地方又称为“转煞”。指的是人死之后十数天内,亡灵将由“煞神”押送,回家探望一次。局时全家人都得回避,免得撞上了有大麻烦。有心人家还会在地上薄薄地洒一层草木灰,希望留下亡灵或眚神的足迹。

      结果还真的留下了:不少人家发现了鸡足的痕迹。所以,在我的家乡,人们把“煞神 ”称为“鸡脚神“。还流传出一句歇后语:鸡脚神戴眼镜——假装正神。可见在心里,大家对这位神仙是瞧不起的。工作的高低决定了身份的贵贱,连神仙也不例外。何况你还长了这么一双可怜的小脚!

      瞧不起是瞧不起,但因为和亡灵扯上了关系,大家还是很害怕的,能躲多远就躲多远。这样一来,空无一人的房间,给某些不信邪的家伙提供了绝好的发财机会。

      《阅微草堂笔记》里的那位仁兄很细心,偷就偷吧,他还特意扮成煞神的模样,可能是担心碰到好奇心实在过分的偷窥者。

      当他正翻箱倒柜偷得惬意的时候,突然,庭院里传来一阵阵可怕的呜咽声。凭着以前在瓜棚豆架听鬼故事的经验,小偷立刻反应了过来:这是鬼哭声!——不好,真的煞神和亡灵来了!

      小偷仓皇避出,谁知慌不择路,竟往庭院里跑去。这下碰个正着!只听得两声尖叫,小偷眼前一黑,吓得昏倒在地。

      ——两声尖叫?没错!

      第二天,主人回到家中,赫然发现庭院里躺着两位盛装的“煞神“。原来,英雄所见略同。另一位好汉也抱着同样的想法而来,结果便形成了个连环套,“假煞神”吓倒了“假煞神”。

      以上两则情节虽然巧妙,但只能算“中国盒子”里的小型号,因为毕竟只有两层。接下来的这个故事,才算是众多鬼故事里,真正精致的“中国盒子”。

      ——(扛个铁牛喝口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