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那年庐山 (二十三) 小结 (半场休息) -- 史文恭

共:💬103 🌺305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那年庐山 (二十三) 小结 (半场休息)

    八月二号上午,中共八大八届全会开幕。"据彭德怀的秘书说,8月1日晚上,彭德怀在走廊坐着乘凉,向秘书们谈起这两天常委会议的情况,极其痛心地说:“主席批评我这次写信是有组织、有计划、有准备、有目的地向党进攻,我实在难以接受。”不过到了这时,他已经完全看清了会议的趋向,因而也最后定下了决心。在8月2日早上,即八届八中全会正式开始的那天,他抱着难以名状的心情自言自语地说:“我已经够臭的了,这次还要把我搞臭。不过这样也好,这样才能在全军消除我的影响。”说完,就大步出门开会去了。"

    上面的这段回忆很清楚地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作为一个代表人物,彭总已经明瞭,此时庐山会议的大局已定,之后,就是如何给他,以及他的赞同者的具体定罪了。------那是一个残酷的过程,因为攻守双方都必须找到一个可以成立的罪名,和必须的罪证。------而后来的历史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并没有那样一个罪名。-------所以,之后的庐山会议是一个非常残酷的故事。-----在展开这个叙述之前,俺先为同学们对之前发生的故事做一个小结吧。

    庐山会议的初衷,毫无疑问是一个“纠左”的会议。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纠左的具体含义不在于推翻大跃进和总路线,而是纠正在大跃进的过程中,产生的高指标而随之带来的具体执行上的浮夸风等。-----对于总路线和大跃进本身,东哥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在俺的第九篇,《东哥发言了》,说得很清楚,东哥本人在还没有收到彭总上书前,就已经定下了调子:“从全局来讲,是一个指头与九个指头,或三个指头与七个指头,最多是三个指头的问题。成绩还是主要的(彭老总说一个指头多一点),没有什么了不起。要找事情,可以找几千几百件不对头的,但从总的形势来说,还是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所有认为东哥是为了维护胡服同志而批评彭总的同学们都可以看看东哥本人的发言,-----这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东哥一直是站在大跃进和总路线这边的。-----当然,他老人家在政治目标上的高远并不妨碍他作为一个长期实践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实干家对于目前整个执行面上暴露出来的问题的敏锐的察觉,也自然地,他要对象周小舟,周惠,李锐这些在执行层面保持较为清醒头脑,做出较为显著成果的干部抱以好感,并多次召见。--------------但事实上,对于周小舟,周惠,李锐,(以及李锐的好友田家英,胡乔木等等),他们对形势的认识,和对东哥在大跃进里错误的认识,----和东哥本人的估计是有很大距离的。-----这一点,被东哥多次夸奖的二周,李锐等人并不自知。----相反,他们以为已经获得了东哥的宠信,并因此对其他在大跃进中犯了严重错误的,而人数占大多数的高干们表现出得意自满。---湖南省里排老三的周惠敢于对众多各省第一书记开“各打五十大板”的笑话,就是一个小例子。

    而本来如果这些矛盾仅仅停留在中央委员级别的(李锐,周惠,田家英等还不是中委),那对于东哥而言,只是一种工作上的讨论,纷争,-----无关大局。-----但问题是,周小舟等的鼓励下,本来连上山都不愿意的国防部长,军委排名第一副主席彭德怀给东哥写了一封信,书面地向东哥表示对大跃进的意见,并委婉地指出,大跃进的问题的源头,来自于东哥时。-----矛盾发生了转化。-------固然,彭总的信只是给东哥私人的,但对于东哥而言,首先,他当然不希望在彭总所在的位置上,是一个没有百分百支持他的人。其次,他很清楚地知道,在经过一年的大跃进后,党外被批判过的右派们和一些基层的党员们,都纷纷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提出了种种批评,----所幸的是,这些批评者还是无足轻重的。---但如果在党内的高层里,出现了同样的论调,那就完全另当别论了。------因此,在考虑了一天之后,东哥把彭总的信印发全会,同时吩咐林总,彭真,黄大将上山。

    这个时候,东哥印发彭总的信已经是一种试探,查看在党内高层里,对彭总信意见的附和者有多少。-----而令他失望的是,与会者的反应是:“基本同意的居多,完全同意或不同意的极少。”-----而尤其让他惊心的是,七月二十二日,洛甫精心准备的长达八千字的发言。不仅系统地批判了大跃进的错误,更把矛头直指党内民主。----很明显,既然党内民主出了问题,那么自然就是“党内不民主”了。------所以,矛盾已经激化到了东哥必须出手的地步了。-----就像柯庆施和李井泉对东哥说得那样,“再不出手,队伍都被他们拉过去了。

    于是,在七月二十三日,东哥毅然发出他的声音,一方面是鼓励左派,硬着头皮顶住,一方面是警告纠左派,你们已经离右派仅30公里了,再一个就是很苍凉地说自己:“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从此,庐山会议的基调被扭转了。

    而对于周小舟,周惠,李锐等人,而言,刚刚还在17日和他们喝茅台,声称自己是“反冒进的头子”的东哥,居然突然警告他们是“离右派只有30公里”了,----这么大的转弯对于这些热血中年来说,实在难以接受。----并使他们在情绪上产生过激反应。-----从而导致他们三人当日晚到彭总处的聚会,-----并在出门时,被罗瑞卿大将发现。

    接着,在七月二十三日之后的小组讨论会里,彭总和他的赞同者们还坚持自己的立场。并没有认错和悔改的迹象直到七月二十六日,东哥愤怒地决定“对事,也要对人”被传达后,彭,黄,李锐,周小舟(在27日),才开始检讨。-----但检讨的角度是从思想意识上。而不是从他们“小组织活动”上。-----而在27日到30日之间,彭总的坏脾气终于爆发。(因为彭总始终认定一点,他的信是私下给东哥的。所以,他的信只能是单纯地一个工作上的建议,而东哥把信公开后,又反过来说他写信是为了扩大影响等等。自然是对他的冤屈。)骂出了“在华北会议操了我40天娘,我操你20天不行?”-----这话一出,就彻底撕裂了他和东哥在感情上的最后纽带,也坐实了他写信是为了“骂娘”的罪名。----------从此,东哥决定召开中央全会,并在全会之前召开政治局常委会,亲自操刀,批判彭总。

    以上,就是之前庐山会议发展的大致脉络。----其实期间有几个偶然因素,也有几个必然因素,还有几个历史因素。但总之,在各方面的“角力”之后。现在,局势已定。到八月二号,彭总已然得出了这样的感悟“我已经够臭的了,这次还要把我搞臭。不过这样也好,这样才能在全军消除我的影响。”---------但他并不知道,这个“搞臭”的过程,将会是何等的残酷,和漫长。---------

    相关链接:史文恭:【原创】那年庐山 (一)

    史文恭:【原创】那年庐山(五) 七月二十三日

    史文恭:那年庐山(九) 东哥发言了。

    史文恭:【原创】那年庐山(十一)毛彭旧事

    史文恭:【原创】那年庐山(十二)毛彭旧事之华北座谈会

    史文恭:那年庐山(十三)众说纷纭

    史文恭:【原创】那年庐山(十四)洛甫的发言

    史文恭:【原创】那年庐山(十五)千古名文

    史文恭:【原创】那年庐山(十六) 夜会

    史文恭:【原创】那年庐山 (十七 ) 蓄势与回流

    史文恭:那年庐山(十八)“对事,也要对人”和“操回二十天娘"

    史文恭:那年庐山 (十九)表态和站队

    史文恭:【原创】那年庐山 (二十) 群贤毕至

    史文恭:【原创】那年庐山(二十一)政治局常委会 上

    史文恭:【原创】那年庐山(二十二)政治局常委会 下

    关键词(Tags): #庐山会议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如果东哥不反击会有什么结果?

      彭总说“我已经够臭的了,这次还要把我搞臭。......”如果东哥不反击,照彭总这样提意见的方式和当时的国内外形势,被搞臭的就是东哥自己了.

    • 家园 这个...打算歇多久啊?
    • 家园 关于总路线的评价不能同意

      三面红旗的提出,是有国际、国内背景的。其基本要点就是一个:最大限度地动员人的精神力量(因为此时的TG没什么物质力量)来提供原始积累,搞工业化。

      西方封锁,没有外资,和苏联的党际关系出现裂痕,有向国家关系蔓延的苗头。在这个背景下,TG要搞工业化(以后还开始了独立研制原子弹的工程),最大的投资来源就只能是农业初始积累。在这个背景下,出了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

      我认为这个问题不能用“正确”或者“错误”来定性,只能说是TG在困难环境下的一种必然选择——你能动员的,基本只有精神力量。在农业技术没有突破的情况下,国家征收多了农民必然饿肚子。要大家勒紧裤带,只能用狂热的口号把大家鼓起来。

      诚如你所言,毛泽东纠左的底线,就是总路线。也就是说,他希望能让大家吃饱一点,具体的指标定低一点。但是总路线不能动摇,对此哪怕有怀疑也不行,因为这关系到中国是否走工业化道路的根本问题。

      通宝推:薄荷糖家族,
      • 家园 又是历史唯物主义

        6基辛格在《大外交》里面说过一句评判共产党人的话 2 雪里蕻 2008-12-14 07:07:12

        我认为非常非常贴切。他的大意是,共产党人用历史唯物主义评判自己,认为自己站在历史的必然规律上,对脆弱的人性不屑一顾,所以显得格外残酷无情。

        基辛格虽然是评苏共的,但对78年之前的TG很适用。

        我实在是赞同基辛格的评价和你的引用。我觉得这句话对这个系列争论里面很多TG或者是毛的回护者来说,也是最正确的评价。对整个西西河历史版面“主流”倾向来说,也是最深刻的评价。我也赞同历史唯物主义,不过,一将功成万骨枯,只有一将有这个资格,其他人么,要么做案例分析学习一下,要么就是乡愿。

      • 家园 三面红旗是底线还是总路线是底线?

        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三面红旗和总路线到底哪个是底线?

        • 家园 我认为总路线是底线

          大跃进的政策,实际上在60年随着农业60条、工业70条出台,就基本不持续了。就是口号喊一下而已。

          公社化是坚持下去的,但是由一大二公、无偿平调转变成“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实质上也有所变化,食堂更是逐渐废掉了。

          唯有总路线,是不变的。

          • 家园 个人理解总路线天然的是底线

            大跃进是执行总路线的激进与否;人民公社是执行总路线的社会组织形式。这两点或多或少都会有弹性,而且因为很多东西都不懂,错了再改,改了再错都是不可避免的。唯有总路线,这个无论如何理解都是不会错的,即使放到今天,我也没看出会有问题,所以天然的是底线。

      • 家园 完全赞同您的观点

        完全赞同您的观点。总路线是当时的唯一正确选择。

        我一直认为大跃进的最大危害就在于饿死了人,再次证明了以食为天这个法则。这个教训不仅仅是毛的,也是邓的,刘的,是属于整个党的。现在还在被中央吸取,当成大事来抓,想想85年后,中央不可思议的放开让各个省自己进口粮食,完全就是吸取这种教训的体现。这个和8”8事件之后,坚决不允许到天安门广场游行示威是异曲同工的。

        说道经济管理能力,当时谁有?建国7,8年了,主要精力转移到建设经济上来,下一步该怎么走,这个和90年前后以及目前的情况也是一样的,需要如何杀出一条血路来的人才,而不是在原有基础上修修补补的人才。当时的党内人才里面谁用事实证明自己有管理经济的能力?

        另外我一直有个疑问,在大跃进之中,周陈等人除了高唱踩刹车,有谁从经济规律角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和看法。比如大炼钢铁的时候,提出从苏联成套引进设备,学习苏联2,30年代如何搞的经济建设?或者说想反映了亩产万斤的实际情况,提前看到了浮夸风的危害,体现了懂经济的能力。

        • 家园 周、陈踩刹车是在大跃进之前

          就是“反冒进”,但是照毛泽东的认知,“反冒进”是没有经过正规程序的非组织活动,已经到了危害总路线的程度(这个在《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中有记录)。

          “促进委员会”,是在政治局扩大会(知识分子会议,1000多人),在一篇演说中提出,而为全体所默认的,以鼓掌欢迎出之(3)四十条,是政治局扩大会(有全体省委书记参加)〔通过的〕(4)十大关系,是在上述同一会议上通过的(5)多快好省,是在中央常委会上通过的有些同志,当时同意(无一人反对),五个月、或者一个月以后,即表示反对,或者不同意,或者怀疑,而不经合法手续,即经同样性的会议加以改变,即进行反对活动,提反冒进。

          在1956年11月八届二中全会上突然暴发,提出反冒进,事实上推翻四十条,多快好省,促进委员会,序言(反右倾保守),而改为反左倾冒进,十人小组无疾而终,但八届二····中全会并未做出明确决议(这个会议一切无决议),相反,有一个公认的七条意见,我又在结论中说成绩是主要的,缺点是部分的,总的方向是向前促进的,“飞鸟之影未尝动的”,鸟在前进。可是“反冒进” 一阵风仍然吹遍全国大多数地方。

          为什么?

          党内除右派外,有一个观潮派,又一个促退派,一股狂热的运动。

          这些同志,大都是好同志,他们的错误,是可能改的,我们应当帮助他们他们的错误与潘复生、古大存、李世农、沙文汉、孙殿才、孙作宾、赛甫拉也夫等人有原则性的不同,必须加以区别。

          大跃进当中:陈云的贡献是“小土群”,发动群众上场后院炼钢。

          薄一波的贡献是两本账,指标层层加码。

          李富春的贡献是计委拿出混乱的计划(其实李富春管计委还真不如高麻子)。

          王鹤寿的贡献是“调研报告”,认为过高的钢指标可行。

          胡服的贡献是公社化,狗肉汤灌地亩产百万斤,军事化管理不要家庭。

          邓小平的贡献是“拔白旗插红旗”,把干部的政治前途与高指标挂起钩来。

          陆定一的贡献是命令《人民日报》、新华社放卫星。

          通宝推:燕人狂徒,
          • 家园 这个总结值得收藏

            大跃进当中:陈云的贡献是“小土群”,发动群众上场后院炼钢。

            薄一波的贡献是两本账,指标层层加码。

            李富春的贡献是计委拿出混乱的计划(其实李富春管计委还真不如高麻子)。

            王鹤寿的贡献是“调研报告”,认为过高的钢指标可行。

            胡服的贡献是公社化,狗肉汤灌地亩产百万斤,军事化管理不要家庭。

            邓小平的贡献是“拔白旗插红旗”,把干部的政治前途与高指标挂起钩来。

            陆定一的贡献是命令《人民日报》、新华社放卫星。

            二代的方法论也是一以贯之的,后面的包产到户也是将农户和产量挂钩,而这是主席坚决不赞同的。联系到80,90年代小型全民所有制的个人承包制,基本最后是红旗落地的结果,也是够让人心酸的。

          • 家园 哈,“拔白旗插红旗”原来是邓公小平的发明。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