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骑车游中原之新乡焦作篇 -- 三言两拍

共:💬25 🌺5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六)

        今天上午前往焦作影视城参观。影视城在北郊,依山而建,离市中心有五六公里的样子。早就听说在全国十大影视城里,焦作的最大,一直想来游览,今日得偿所愿,快哉快哉。

        不过,影视城大门外面看上去很杂乱,门口处树立着一个高压电线铁架,蜘蛛网一样的电线在大门上方穿过,不伦不类的标语横幅挂在正中间,给我的第一印象就一个字——难看。

        在门口看介绍,影视城包括四大块:城门广场、周王宫、楚王宫和市井一条街,我们逐次参观。

        城门广场极广阔,广场正中是三皇的雕像,三皇即伏羲、神农、黄帝。三皇背后站着6位古代哲人,分别是孔子、老子、孙子、韩非子,好像还有张衡?他能算哲人?有点古怪。两旁张贴着10年来在这里拍过的电视剧剧照,有东周列国啦,孙子啦,秦始皇啦,等等,还有明星们的签名。

        周王宫和楚王宫都是非常宏大的建筑,风格凝重古朴,气势雄伟庄严。相比而言,楚王更有灵气一些,因为宫外有一片小湖,还有个迷你型的后花园,湖畔微风吹拂,杨柳依依,坐在树下石凳上小憩,感觉颇为适意。但在宫内游览没什么特别感觉,因为第一这不是古代原装,看不到古时的真正面貌;第二我对国产古装戏一向不感冒,看的很少,这里拍的戏我基本上都没看过,因此也没有亲切感,也就是走马观花而已,远不如宫外的天然景色更吸引我。这座影视城是在山上建的,除了几处集中的建筑外,其它的都是山坡、树林,我更喜欢在林中徜徉,呼吸清新的空气。

        市井一条街比较好玩,我在里面花5元钱租了一件龙袍穿上,冒充康东皇帝微服私访的样子,拍了几张照片,自我感觉没有康西的威严,但比康西更具平民气质,更亲民。这几张照片在网上贴出来后,有网友置疑,认为这不能叫“微服”,我辩解说:微服就是化装的意思,皇上穿平民衣服叫做微服,反之平民穿皇上衣服也叫微服。我这个超强的解释让网友无言以对,呵呵。脱下龙袍后,我又拿起盾牌,和持矛的姐姐演绎了一出“自相矛盾”的故事,有趣。

        离开市井一条街,我沿着山路登上灵台,这是全城最高一处建筑,有点象诸葛亮借东风时的那个祭坛,大概就是皇帝祭天的场所。站在这里可以鸟瞰全城的景色:几处古色古香的建筑群,依着山势而建,周围群山环抱,到处是蓊蓊郁郁的树林,再往北是更加高耸的山峦,也是一片绿色,整个景观给人一种大气豪放、既古朴典雅又清爽宜人的感觉,让我赏心悦目。不过,我当时有点不明白,为什么这里叫灵台?因为我过去知道灵台是心灵的意思(鲁迅曾写过一首诗,其中有“灵台无计逃神矢”的句子,意思是说他的心被丘比特的乱箭射中了,无法逃脱,因为他不爱朱安,是在母亲强迫下成亲的)。后来才知道,甘肃有个灵台县,周文王曾在那里筑灵台祭天,(该县县名就由此而来,)因为这座影视城建筑风格是先秦时期的,所以将祭天之所称为灵台,而不象北京那样叫做天坛。

        下午,我骑着车子在焦作市转了一大圈。焦作是一个建造在山坡上的城市,和平顶山有点类似(也许这是煤矿城市的共同点?)。我先骑车往北,一路大上坡,来到北郊的缝山针公园。缝山针这个名字很古怪也很有趣。据说当初焦作北边的山峰都被开山采石破坏的一塌糊涂,严重污染环境,焦作市政府决定封山治理,就在一座山的山头上建造了一根巨大的钢针,叫缝山针,意思是把这些破损的山峰缝起来,然后植树造林,修建石头台阶和其他景物小品,把这座破烂的山峰改建成了一座漂亮的公园。我站在山下向山上眺望,一条蜿蜒的天路通向山顶,登山的人络绎不绝,山顶正中一根弯曲的巨大钢针在阳光照耀下熠熠闪光,好一副壮观景象!要不是车子没地儿放我真想爬上去玩一趟。我不禁感慨,焦作人民真有福气呀,这可比平顶山的山顶公园强多了。

        离开缝山针,我一路下滑,滑到纪念塔,然后沿着塔南路继续下滑,基本上是一口气滑到南边的开发区,真是舒畅,看来焦作市区的坡度要陡于平顶山,在这里,电动车应该销路不错,呵呵。我看到河南理工大学新校区,便进去浏览校园风光,现在的大学校园景色都很漂亮,类似免费公园,到里面玩又省钱又随意,如果是历史悠久的老校区,还能看到不少有纪念意义的景观,如果是在其他地方,这些景观早就圈起来卖门票了。

        在回家途中,我看到路边有一个小门,上面挂着牌子,写着焦作市文联的字样,伸头往里看看,一个不大的地方挂着一溜牌子,都是什么作协戏协音协美协之类的,寒酸得很。看后我感触颇多,20年以前,文化界是中国最火爆的行业,那时的文学家艺术家都是既有名又有利令人尊敬甚至仰慕的人物,而现在,娱乐界是中国最火爆的行业,明星们成了既有名又有利的人,(尽管他们并不被人尊敬,甚至被人鄙视,)而文学家艺术家则都悄无声息了。当今中国,钱越来越多了,文化却越来越少了,文化已经沦落到无人关注的地步了,焦作文联的可怜相就是最好的注脚。最近王蒙推荐郭敬明参加作协引起的反响也表明,曾经那么高尚的作家称号现在竟成了乞丐的施舍物,真是令人心寒。

        在市区转一圈,跑了23公里。

      • 家园 【原创】(五)

        今天是9月13日,去年的这一天,我骑车离开汴梁前往郑州,我当时在游记里写道:“35年前的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几个大人物坐着飞机跑往苏联,结果在温都尔汗出事了。35年后的中国,发生了一件小事,几个小人物骑着单车跑往郑州,结果一切顺利。”时间过得真快,上面的话还言犹在耳,倏忽间就过去一年了,今天几个小人物又从新乡骑着单车跑往焦作了。

        离开新乡时,我们依依不舍的与表姨姨父告别。在新乡几天,我们给两位老人添了很多麻烦,表姨很喜欢看韩剧,每晚都要看中央八套的韩剧到很晚,因为我们的到来,打乱了她的生活规律;姨父身体有病,每天早上还弯着腰出去给我们买早点,我们劝阻他也不听,让我们很感动,深切体会到血浓于水的亲情,同时也觉得非常不安,无以表达,就在这里祝两位老人健康长寿吧。

        新乡离焦作很近,只有74公里,是一条宽广平坦的省道。途经两个县,一个是获嘉,一个是修武。获嘉县的来历很有意思,那还是在汉武帝时期,南越国的宰相吕嘉叛乱,汉武帝派伏波将军带兵平叛,很快就攻下了南越的首都番禺(今天的广州),俘获了叛将吕嘉,当时武帝正东巡到汲郡,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当即命名所在的地方为获嘉县,以庆贺俘获吕嘉。修武县的来历则源于周武王伐纣,当时武王率领各路诸侯讨伐纣王,经过此地,遇到大雨,几天不见停歇,武王那时的感受就跟我这次出来第一天遇雨时一样,着急,这时姜子牙劝他,不要急,既然不能进军,我们就在这里修兵练武,天晴再说。后人据此就把这里称为修武。修武近年来因云台山而逐渐广为人知。

        快到获嘉县城时,我们看到路边有一牌坊,上写“周武王牧野同盟处”,感到很好奇,因为事先没听说过这个景点,询问路人,得知景区就在路边1公里处,于是前往游览。看了景区介绍方知,原来周武王伐纣时,曾在这里登上同盟山与各路诸侯盟誓,坚决推翻纣王的暴虐统治,同盟山是各路诸侯的士兵一人一捧土堆积起来的,现在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盟誓后,武王即率兵前往牧野,与纣王进行了牧野大战,大败纣王,推翻商朝。我们进到园内,沿着台阶上山,浏览山上各种景物,大多景观是根据历史记载新修的,真正的历史遗迹不多,还有一些是神话传说的内容。有一棵槐树据说是武则天亲手种植的,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主体建筑是周武王庙,据说始建于周朝后期,现在的建筑是明朝复建的,是全国唯一一处祭祀周武王的场所。看完之后,我感觉这处景观有些粗糙,管理不是很到位,有点象乡民自建自管的,档次不高。

        中午过后,我们到达焦作表嫂家。表哥是我大舅的儿子,比我母亲年龄还大,已经去世了,表嫂和我母亲关系很密切。看到我们到来,表嫂非常高兴,殷切的招待我们吃喝,孩子们也都很热情,为我们介绍情况,让我们心里暖融融的。表哥表嫂都是大户人家出身,知书达礼,教子有方,几个孩子都很能干,而且非常孝顺,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极其开心。

        晚上,一个老邻居请我们吃饭,我们两家原来在郑州省委大院时是挨门邻居,父亲又都是山西老乡,关系很密切,文革开始后两家都离开了郑州,我们到南阳,他们到焦作,有30多年没见了,这次,他们三兄弟一起来了,老大已近花甲之年,老三也已年近半百,大家回忆少年时代的往事,不禁感慨万千,恍如隔世。

        饭后回家,我心情亢奋,睡不着觉,便看表嫂给我找的两本书,一本是《河南教育名人录》,一本是《河南文史资料》。表嫂知道我喜欢研究历史,特意给我找这两本书看,因为这两本书里都介绍了一个人,就是表哥的二舅张静吾,也就是我大舅妈的弟弟。

        过去对张静吾并不熟悉,看了名人录里对他的介绍和文史资料里他的回忆录,才知道这是一个颇有来历的人。他是巩县人,上世纪二十年代曾与好友武剑西到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时与同校的共产党员朱德、孙炳文、章伯钧、房师亮等关系密切,并深受其影响,武剑西由朱德介绍加入中共,后来成为著名共产党人,张静吾没有入党,但在中共与青年党的斗争中旗帜鲜明的站在中共一边。文史资料里有一张他在德国与朱德等人的合影,其中最引起我注意的是朱德旁边的贺芝华。贺芝华是朱德的第三位夫人,朱敏(电影《红樱桃》女主角的原型)的生母,回国后改嫁给何家兴,夫妻二人给中央政治局常委罗亦农当秘书,后叛变出卖了罗亦农,致使罗亦农被害。周恩来派特科的红队前去除奸,干掉了何家兴,贺芝华躲在床下没有打死,负伤逃脱。张静吾回国后曾在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第八方面军医院当副院长,参加了北伐。第八方面军总指挥是张静吾大嫂的哥哥刘镇华。说起刘镇华,熟悉民国史的人都知道,他也是巩县人,是我二姥爷的学生,早年也是个热血青年,曾积极参加辛亥革命,后来成为镇嵩军首领,逐渐蜕变为一军阀,朝秦暮楚,背信弃义,投机钻营,从而当上了陕西督军。他最大的罪恶就是在1926年奉吴佩孚之命,率10万大军攻打西安,围城八月,使城内饿死的人数以万计,多亏国民军首领李虎臣杨虎城拼死守城,等到冯玉祥援军赶到,才打败了刘镇华部队。西安百姓因此恨透了刘镇华。刘镇华后投靠冯玉祥,再投靠蒋介石,当上了国民党的安徽省主席,后因靠山杨永泰被刺而疯癫,退出政治舞台。他的弟弟刘茂恩接管了他的部队,在中原大战中叛冯投蒋,成为陈诚系干将,以后长期担任河南省主席。解放前夕,哥俩双双逃亡台湾,还带走了张静吾的大嫂和两个孩子,使得张静吾的哥嫂终生分离,最后在两岸相继离世,造成一出人生悲剧。张静吾后担任河南大学医学院院长,即后来的河南医学院,他为河南医学院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此付出了家破人亡的代价。1944年,日寇占领了嵩县,迁移到嵩县的河南大学遭受巨大损失,死亡人数居全国各大学之冠,原因是河大领导人地方观念严重,其他的国立大学都搬迁到大后方,得以安稳教学,只有河大一直在豫西山区迁移奔波,始终不愿离开河南。结果死了十几人,图书仪器损失殆尽。张静吾最为悲惨,他和妻子、侄子以及表弟一家被日寇抓住,惨遭虐待,他跳崖逃脱,妻子被日寇刺死,头上一刀,心口一刀,其状惨不忍睹,荒山僻壤,死后只能就地草草掩埋,连个破席都没有。侄子张宏中被鬼子刺破食管,无法进食,一吃东西食物就从破裂处流出,只好将橡皮管插入胃里,其痛苦之状可以想象,这一插就是八年,直至52年伤口愈合。读完张静吾回忆录,想起这位百岁老人一生的坎坷遭际,让我唏嘘不已,久久不能入睡。

      • 家园 【原创】(四)

        9月12日,大姐体力不支在家休息,我和二姐出发前往家母故乡卫辉市进行寻根游。卫辉解放后叫汲县,民国时期叫卫辉府,是豫北三府之一(另两个是彰德府(安阳)和怀庆府(沁阳)),当时的新乡只是卫辉下属的一个小县,现在颠倒过来了。

        卫辉离新乡不到30公里,我俩一个多小时赶到,开始逐次游览各个景点。

        第一个景点叫镇国塔,在卫辉城东,是一个普通的七级浮屠,据说是明朝万历年间建造的,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了。据说塔是当时的卫辉知府建造的,这就有点奇怪了,政府公务员怎么建造一座佛塔?难道是居士不成?用的公款还是私款?那时可不像现在,挪用公款是要杀头的。

        第二个是徐氏家祠,即原民国大总统徐世昌的故居,在一处很不起眼的小巷里。徐世昌是袁世凯的密友,北洋元老,五四运动前后任大总统,当年学生火烧赵家楼就是向他示威的。徐家是卫辉四大家族之一。徐家旧居有一大部分已经变成学校,还剩下一个小院,现在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个是望京楼,这个景点我母亲给我念叨过好多次,我是耳熟能详。但到现场一看,实在不咋的,楼不太高,只有两层,而且很残破,尽管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但除了一个带着孩子的收银员以外,看不到任何保护的痕迹。这座楼是明潞简王建的,他被哥哥万历皇帝贬到卫辉后,很思念宠爱他的老太后,就建造了这座楼,希望能在上面看到京城的老娘,以慰思念之渴,从这一点可以判断,这位潞王虽是个孝子,但有点不精细,至少地理学不及格。

        参观完这三个景点,我们开始今天的主要节目,寻找我母亲的旧居——卫辉李家大院。李家是卫辉的四大家族之一,虽然没有出过徐世昌那个级别的人物,但也算是官宦之家了,李家最有名的人物叫李敏修,又名李时灿,他是我二姥爷,即我母亲的二伯父,史称中原大儒,是著名学者、教育家、藏书家。光绪年间的进士,当过刑部的官,后任河南教育总会会长,民国时期任河南省教育司长,是清末民初河南教育界的No.1,曾参与过清史的编修,还当过参众两院的议员。他是河南农大的创办者,河南理工大的创办者,还是河南理工大校歌的作者,学生遍及海内外。我在百度搜索了一下李敏修,找到1000多个词条,李时灿有500多个。相比而言,我姥爷稍差一点,只当过几任县长,抗战胜利后担任卫辉市参议长。

        我们找到一个表哥,他大概是李家留在卫辉的唯一一个亲戚了。我们让他领着参观李家大院,在城西德北街一带。不过,大院早就没有了,解放后都已分给百姓了。他给我们指着,这是几大爷家的院,那是几大爷家的院,又转到另一条街上指着那是几大爷家的院,最后来到我母亲住过的院,指着一个破败的二层小楼告诉我们,那就是我母亲住过的地方,我看着这些房子,一点没有亲切之感,因为这里现在住着一些不相干的人,而且盖起了乱七八糟的小房,当年的格局早已经打乱,而且大宅门里一向缺少亲情。我拍了几张照片,准备拿回去让母亲怀怀旧,又拍了60年前母亲教过书的小学现貌,又拍了马路上那棵老人们屡屡提及的苍老大槐树,这棵槐树当初是在李家大院里,现在则跑到了马路上,可见大院当初何其大。好了,根已寻完,功德圆满,向下一个目标比干庙开路。

        比干庙在城北5公里处,是纪念商末大忠臣比干而建的。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又是他的丞相,比干对纣王倒行逆施的暴虐统治不满,多次向他谏阻,纣王不听,最后只好以死相谏,死后葬在卫辉。比干庙有好几个“天下第一”。比干号称“天下第一仁”,因为他是历史上第一个以死谏君的忠臣;比干庙号称“天下第一庙”,因为它是中国第一座墓庙合一的建筑,始建于北魏,现在的建筑是明代重建的;比干墓号称“天下第一墓”,因为它是第一座史有记载的坟丘式墓葬;庙里有个石碑,是孔子用剑刻的碑,上书“殷比干莫”几个字,因为这是孔子留在世上的唯一真迹,被称为“天下第一碑”,因为碑下就是土地,所以孔子写个“莫”而不是“墓”。

        我走进比干庙,感觉庙的建筑格局很熟悉,和昨天看过的潞王陵差不多,就是规模小一点。先沿着长长的甬道前行,两边排列着石兽,然后进入庙宇大门,祠内塑着比干的塑像,院内青砖铺道,松柏苍郁,古朴典雅,我专门在地上找到一种三叶无心草,据说这种草叫没心菜,关于没心菜还有一段典故。《封神演义》里描写到,妲己恨比干正直,想害死他,就要用比干的心治病,于是纣王剖出比干的心给妲己作药引子。因为有姜子牙的神丹附体,比干没心之后未死,他离开京城一直骑马向南跑,在卫辉附近的路上看到一老妇正在挖菜,比干问:你挖的是什么菜?老妇说:没心菜,比干问:菜没心可活,人没心会怎样?老妇说:人没心必死。比干一听,扑通一声,坠马而死。顿时,一阵狂风大作,风沙把比干的尸体埋了起来,成为一座墓,周围长出了成片的无心菜和空心柏。这个传说体现了人民对比干的怀念敬仰之情,后来中国神话里又把比干封为灶王爷,每年腊月二十三祭奠他,让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据说比干死时,他的夫人正怀孕临产,为了躲避纣王的追杀,逃进一片树林里生下了孩子,后来,周武王就赐孩子姓林,这就是林氏的祖先,比干庙也就成了林氏的祖庙,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曾派人来比干庙祭祖。福建的林氏宗亲联谊会也来比干庙祭过祖。回新乡后,我跟亲戚们说起林氏祭祖事,他们告诉我一些当地的传闻:当时卫辉市政府表现可差劲,祭完祖后,市政府让林氏宗亲捐款修缮比干庙,谁不捐钱就晾到那儿,不管饭,宗亲们被迫每人都捐了款。事后,市政府把大部分捐款都挪作他用,只有一小部分用于修庙,林氏宗亲很气愤,后来在福建又建了一个比干庙,再也不来卫辉了。也不知此事是真是假,估计演义成分较多,因为比干庙不会随便找个地儿就能建的,呵呵

        回新乡途中,我们经过卫辉市的唐庄镇,这个镇很有名,前些年全国都在宣传,号召学习这个镇的党委书记吴金印,说他是太行公仆,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他还因此当上了中央候补委员。不过,我描了几眼之后,觉得这个镇也没什么特别之处,很普通,路边的小学也是很破旧。

        因为我们今天跑的快,回新乡后时间还早,就在市里转了一圈。我们先参观了一个省级文物七世同居坊,主人是清朝道光年间的一个富翁,全家七代住在一起,全国罕见,于是皇帝特批他家建了这么一个牌坊,以光宗耀祖。七代同堂,那老太爷估计得100多岁了吧,现在提倡晚婚晚育,五世同堂都难得一见了。离开七世同居坊,我们又参观了平原省委旧址,因为老父亲曾在平原省委工作过,我特意把那些老房子拍下来,回去后让老爷子怀怀旧。平原省撤销后,这些房子改为豫北宾馆,所以能完好的保留下来,现在也成了文物。可惜,只认金钱不管文化的开发商在它旁边盖了十几层高的住宅楼,把周边的环境全破坏了,令人愤恨。随后,我们又参观了东岳庙和关帝庙。东岳庙本应在泰山上,现在竟跑到了新乡,让我颇为诧异。

        今天跑了89公里。

      • 家园 【原创】(三)

        9月11日,这是一个令美国人感到悲惨的日子,中国人倒无所谓,这就好比918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也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一样,至于那些日本人,更是只记得挨原子弹炸的日子。这天我们从表姨家出发,驱车北上,参观潞王陵和辉县百泉。

        途经市区的牧野公园时,拐进去游玩了一番。牧野公园是一个开放型公园,是为了纪念著名的牧野之战而建的。商朝末年,纣王无道,周武王率兵伐纣,进至牧野,遇到纣王率领的军队阻击,但这不是纣王的主力,而是临时由奴隶拼凑起来的,这些奴隶恨死纣王了,纷纷临阵倒戈(倒戈这个词就是由此而来),周军趁势进攻,纣王大败,逃回朝歌自焚而死,商朝灭亡,牧野之战遂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经典战役。

        潞王陵位于新乡北郊的凤凰山下,坐北朝南,它的主人是明朝万历皇帝的弟弟潞简王,是当今中国保存最好,占地面积最大的明藩王陵墓,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骑着车子吭吭哧哧爬了半天坡来到陵园,先进入景区大门,沿着青石神道前行,两边是神态各异的石刻神兽和翁仲,很长的一溜,排列在碧绿的草地上,石兽的种类据说有14种,比帝王的规格都高,在全国是独一份。然后进入陵园大门,看到里面有好几重院子,有大量的石雕石刻,连门楼围墙殿堂都是用青石制成,所以又被称为中原石头城。穿过几进院子,欣赏了各种景物,我们最后走进地宫,尽管打开电灯,仍感到里面阴森森、凉飕飕的,和当年进入北京十三陵的感觉相仿,不过没什么可看的,夏天倒是可以凉快一把。走出地宫我们上到墓顶四处眺望,看到远处耸立着几座山石剥露的山峰,于是明白了这座石头城材料的来源,太行山可到处都是花岗岩啊。看完中轴线建筑,我们到副线游弋。这里是一片绿色的天地,树林茂密,草地如织,阳光透过枝叶在地上撒下斑斑点点的树影,我们漫步在青砖小道,四周清爽寂静,感觉非常惬意。我对潞王陵的感觉是,规模宏大,气势非凡,值得一游。

        从潞王陵出来,我们前往辉县,准备游览百泉风景区。途中经过一处景点,叫愚公泉,是一处类似红旗渠的人造山水景观,是当年辉县人民改天换地,大搞水利建设的成果,从外表的荒凉程度看,此处的观赏性不会太强,我们没有拐进去,只在门口盘桓一会儿,就继续开拔了。快到辉县时,看到路边有个标牌,写着“孟庄遗址”,这是一处从新石器时代到商周时代的考古遗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我们拍张照片留个纪念便扬长而去。大约中午时分到达辉县,辉县这个地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全国很有名,当时有一种说法,叫“全国大乱,辉县大干”,辉县人民战天斗地,大搞水利建设,是全国学习的榜样。河南有三个县委书记闻名全国,一个是兰考的焦裕禄,一个是林县的杨贵,一个就是辉县的郑永和,焦裕禄英年早逝,杨贵郑永和至今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和怀念。

        百泉景区位于辉县的百泉镇,是中原地区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因地下泉水众多而得名,有百泉湖、苏门山和大量的人文遗迹三大看点。百泉湖是殷商时期开凿的,距今已有3000年历史,《诗经》中就有记载。历朝历代有大量的名人隐士、政客大儒或在此隐居,或在此讲学,或在此游玩,从伐纣的周武王,到竹林七贤,到苏东坡,到乾隆,再到近代的袁世凯、冯玉祥,数不胜数,留下了很多堪传后世的佳话。

        我怀着仰慕之情进入景区,在湖边悠闲漫步,满目所及,都是亭台楼阁,造型各异,在湖水中由九曲小桥联接,历代留下的石碑石刻矗立于亭台庙宇中,充满了浓郁的江南风情。湖畔的苏门山虽不甚高,但颇具气魄,山上林木繁茂,郁郁苍苍,亭台楼阁掩映在绿树丛中,色彩斑驳,视觉甚佳。我沿着石头台阶登上山顶,在凉风的吹拂中向下了望,整个园子的景色尽收眼底,这里人称“中州颐和园”、“北国小西湖”,确实名符其实。我与刚看过的潞王陵作比,如果论清幽,因游人较多,这里不如潞王陵,但这里有山有水,有动有静,论湖光山色则胜潞王陵一筹,而且这里的文化底蕴太丰厚了,我只是走马观花简单转转,就已经目不暇接了,如果把这里的每一处文化遗迹都认真观赏一遍,恐怕得两天时间。百泉跟我还有一个特殊的渊源,31年前,我在新乡表姨家住,曾跟随表舅骑车来百泉游玩,那次百泉之行是我骑车生涯的滥觞,其时我刚学会骑车不久,往回返时,累得不行了,觉得路途那么遥远。当时还是一翩翩少年,没想到31年后,我老汉长髯飘飘。银发斑白,却又骑行数百公里,精神矍铄的杀回来了,再次来欣赏百泉的秀丽风光。这真是山不转水转,水不转车轮转呀,哈哈!

        按原设想,今天玩了百泉后,再到卫辉市游览,但大姐体力不支,我们只好返回新乡,仅跑了77公里。

        今天转了这么一大圈,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脏,辉县很脏,新乡北部也很脏,大概跟这里原材料生产企业众多有关,公路上到处都是灰尘飞扬,让我感觉很不好。过去一直认为新乡是个轻纺工业城市,看来现在已转型为重工业城市了。

        • 家园 好精神!
        • 家园

          31年啊……你去的真是时候,从你走了大概10年后就快没水了。你来之前一年刚刚有水。

          • 家园

            没想到这里还真有到过卫辉的呀!感觉真亲切。只是家乡现在真不怎么的 。关于新乡、焦作的一些典故我还从没听说过,佩服一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