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原《四边伐鼓三军呼》现《那时英雄》发表更新新内容 -- 恶魔之读书者

共:💬75 🌺35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5
上页
                            • 家园 第三章 帝国崩坏 第三节 王世充 5

                              在洛水之北被李密打败后,王世充先是坚守营垒不再出战,越王杨侗派遣使者去慰劳王世充,于是王世充既惭愧又恐惧,再次向李密挑战。来慰劳的使者为什么会让王世充既惭愧又恐惧呢?恐怕这位使者明为慰劳暗地里却是来督战的。李密几乎占据了洛阳周边的所有大粮仓,仅凭洛阳城内的那点粮食根本无法完全供应洛阳这样一座世界级的大城市的需求,因此面对缺粮的危机越王杨侗不得不对王世充有所催促。十一月初九,王世充与李密在石子河(今河南巩县东)两岸列阵,李密摆了个南北长十余里的大阵,气势惊人。也不知道翟让这人是缺心眼还是李密故意要让王世充消耗翟让的实力,又是翟让与王世充最先开打,这翟让所部军纪又不好战斗力又差,自然是被打得抱头鼠窜。要是张须陀还活着,肯定会涨红着脸指着李密大骂:“你这厮居然又出这一招!”李密肯定也会笑嘻嘻地回敬:“老子从头到尾就是这招!你不服咩?”王世充估计是没有研究过李密的成名之战,追着翟让就杀了下去。结果被王伯当、裴仁基从旁横向分割了隋军的阵势,阻住了隋军的后路,又被李密统率的中军进击,王世充此时手下的军队因为追击翟让早搞得不成阵型,根本无法形成有效地抵抗,被打得大败之后只能向西逃窜。当然王世充不像张须陀那般讲义气,因此虽然狼狈,性命倒是无忧。

                              • 家园 第三章 帝国崩坏 第三节 王世充 6

                                老王屡战屡败之后无法可想,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李密内部的矛盾身上。以王世充的精明能干,他早就看出了瓦岗军内部李密与翟让之间有着很大的矛盾,他期待着矛盾爆发之后可以从中渔利。其实李密与翟让的矛盾跟他们二人本人关系不大,之所以矛盾升级到你死我活的境地,跟他们身边的亲信有很大的关系。李密作为一个走投无路投奔瓦岗寨的人,当初是一个被翟让收留的角色。从身份上来说翟让是瓦岗寨之主,从情分上来说翟让对李密有恩。后来主客易位,翟让很明白自己的才能不及李密,翟老大是个厚道人,主动就把领导人的地位让给了李密。但是翟让这样干却让他身边的人非常地不满。作为一个首领,他代表的已经不是他一个人的利益,而是以翟让为首的一个集团的利益,他身边的亲信都是受益者。而李密从一个外来者一下子空降成为了新的首领,自然大大地损害了这个集团的利益。他们要想回到以前的风光,那么就只能把翟让重新推上去。于是就有了翟让的司马王儒信劝翟让自任大冢宰,总管政务,来夺李密的权。翟让的哥哥翟弘更是明目张胆地说:“天子应该自己当,干吗要让给别人!你不作天子,让我来作!”这些话翟让听了都是付之一笑,根本不当回事。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些事情不是不想干就能不干的。在历史上有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后世的宋太祖赵匡。他嚷着自己不要做皇帝,结果下面的人就能强行给他披上黄袍,就让他不想当皇帝也不成。翟让身边的人老是蠢蠢欲动,李密当然不免心里有想法。这时候如果翟让聪明一点,就应该严厉约束下属,彻底打消他们心中的妄念。可是翟让以前当头当惯了,虽说把领导的位置让给了李密,可是平日里依然大大咧咧,翟让的部属也一如既往地欺凌李密的部下,甚至翟让本人为了分赃不均也时不时地会摆出领导的架子辱骂甚至拘束李密的部下。这些被欺负的人回头到了李密面前自然不会说翟让什么好话,一次两次李密听听也就算了,可是也架不住天天有人打小报告。最后这帮人把翟让已经形容成一个大毒瘤,要李密“毒蛇螫手,壮士断腕”了。李密这人耳根子也软,于是真的摆了一个鸿门宴,把翟让和他的亲信几乎一股脑全杀了。这次鸿门宴活下来的有两个人,单雄信当时见机得快,立即跪地求饶,被李密当作投诚的榜样宽释。而李世绩第一时间破门而出,却被守门的兵士砍中颈部倒地,如果不是王伯当及时喝止,李世绩也就死在这里了。单、李是瓦岗大将,李密其实也舍不得杀他二人,因此李密及时喝阻了要杀单、李二人的手下,单、李二人得以逃得一命。李密随后更亲手为李世绩裹伤,又单骑入单雄信营中安抚单雄信的部下,单、李二人见大势已去,无可奈何,只得降了李密。由于翟让系统的首脑任务或死或降,李密又只杀了翟让一门,对其余人等一概不问,因此翟部基本平静,这起火并在一日内就全面完成。火并翟让一事,从手法上看,李密事先准备充分,漂亮的斩首行动直接让翟让系统的人完全失去任何反扑的念想,事后处理得宜,尽量缩小了打击面,安抚翟让部下,翟让所部全部归降,没有给王世充任何可乘之机,比起千年后的太平天国天京内讧的惨烈,李密是高明得太多了。王世充这边等李密内讧等得眼珠子都绿了,谁知道李密刷刷两下子就搞定了翟让,一点缝都没留给王世充钻。王世充失望之余也非常佩服,说了一句话叫:“李密天资明决,为龙为蛇,不可测也。”其实老王这句话中的含义很简单,就三个字“算你狠!”实际上火并翟让这件事不但不像王世充想象的那样一点问题都没有,而且还有极大的后遗症。在这件事中李密的手法近于完美,从政治上来说也并不错,但是这个时间上的选择实在是烂到家了。用李密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如今还远没有成功,如果我们现在就内讧,那让别人怎么看我?”此时正是逐鹿中原的关键时刻,按照毛主席的话来说正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时候,翟让是李密的恩人,也是最早拥立李密的人,并没有什么心思要反对李密的领导。而李密仅仅因为莫须有的怀疑就杀了翟让一家,这就使得李密的形象大跌。连翟让这样对李密有大恩的人都能杀,还有谁杀不得?这简直就是“只能同患难不能同富贵”的典型。跟了这样一个领袖,那哪还有什么前途?火并后瓦岗军的服从不过是因为畏惧李密的手段,实际上每个人都开始在打自己的小算盘。因此后来李密战败时树倒猢狲散,一败不可收拾,手下大将没几个对他忠诚到底的,而他派驻守后方的李世绩连他自己都信不过,怕李世绩还记着鸿门宴时被砍伤的仇。因此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李密虽然老是以逐鹿中原为己任,可是他实在不是一个当领袖的料,耳根子太软是他的最大弱点,每每不能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被下面人一忽悠就改弦更张。说得好听叫从善如流,说的不好听就叫没主见,这也是李密最后败亡的直接因素之一。

                                • 家园 这单雄信先降李密,再像王世充,看着不像特别坚贞不屈的啊

                                  为啥最后不降李世民呢。难道是因为他得罪了李世民,自己虽然想投降但李世民不准?

                                • 家园 用我们家乡话来说就是成龙上天,成蛇钻草
                                • 家园 第三章 帝国崩坏 第三节 王世充 7

                                  李密这边的问题暂时解决了,现在开始轮到王世充头疼接下来的局面。因为王世充发现他的军队已经没有粮食了。原因很简单,河南的粮食几乎都在李密的手上。粮食不能凭空变出来,李密粮食多了自然王世充这边粮食就少。老王十来万大军每天的物资消耗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又没有新的补给,眼看粮食就要见底。王世充对应的办法就是拼死一搏搞夜袭。古代夜袭是一把双刃剑,黑灯瞎火的谁都看不见谁,特别容易误伤,运气不好的话领军的将领很可能会死在自己人的手上。但是如果运气好,那么就可能以很小的代价重创敌人。可以说古代的夜袭战术完全是一种拼人品的行为。王世充要不是没法子,也不至于这样孤注一掷。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当王世充屡战屡败之后就一直有士兵逃亡归降李密,从这些人的身上李密知道了王世充近来大量招兵还犒劳将士的情报。这要是一般人也就算了,换成李密这样聪明绝顶的人立马就从王世充这种反常的举动中推算出王世充要搞夜袭,立刻命令军队做好了防范。当天夜里三鼓时分,王世充的军队果然来了。要说王世充在战术上的确有两把刷子,李密这样严阵以待都被他硬是击破了王伯当的前阵,登上城楼。李密军的总管鲁儒率军拼命抵抗,而王伯当溃败之后也没走远,看准了黑夜中王世充不能追击,就地收集逃散的士卒,再次返身杀回。此时王世充军正是攻城到了紧急的时刻,突然被王伯当从身后打击,结果大败,帐下骁将费青奴亦被斩杀,士卒战死淹死一千余人。王世充再次先胜后败,越王杨侗倒是个用人不疑的,还是非常信任他,并且派了使者进行慰劳。老王这次把失败归罪为兵力太少,所以打不过李密。越王杨侗也觉得有道理,于是便加派了七万援军加强王世充的力量。老王多了将近一半的人马,一下子抖了起来。本来正面作战老王就有一定的优势,这下子实力大增那还不赶快进攻?于是挥军先在洛北击破李密一部,又于正月十五日命令各军在洛水上搭设浮桥,全军向李密的对岸大营发起总攻。可是古代可没有什么无线电通讯之类的器材,因此各军架设浮桥的速度就各有不同,无法在同时间进行统一协调指挥,进攻起来就显得有先有后,杂乱无章。当时虎贲郎将王辩速度最快,他率军奋勇突击,成功击破李密军外层营墙,李密军营之中一片惊恐混乱,眼看就要溃败。此时王世充并不了解这一情况,他也许看渡河各军实在太过杂乱,想要协调好再次进攻,于是居然吹号角收兵,导致隋军一片混乱。这时候李密抓住机会带领敢死者奋力反扑,王辩此时进退两难,死于阵中。此战王世充大败,由于败军争相过浮桥,导致落水淹死了一万多人,手下大将亦多死于此阵,王世充仅以身免,洛北各军全线崩溃。老王又一次亲手导演了一场先胜后败的悲剧。此战后王世充再也无面目回东都,于是率军北赴河阳。当晚,风狂雨冷,士兵渡河后衣履尽湿,正月里寒风刺骨,普通士卒又没有好的御寒衣物,结果一路冻死的又数以万计。以至于跟随王世充到达河阳的只有几千人。这一夜王世充的凄凉无奈,实非笔墨所能形容。王世充一看朝廷给自己的兵马全都损失殆尽,再也没什么借口好说,只得绑缚自己投狱请求治罪。可是此时除了老王能打打之外,洛阳也实在找不出第二员干将来取代王世充了。于是隋越王杨侗还是派人赦免了王世充,召他回东都,并赐给他金钱锦缎美女安慰他。老王一看皇帝真的赦免他了,也挺高兴,卖力召集了先前逃散的一万多人旧部防守洛阳。之前老王吃够了缺粮的苦头,现在反正也死了跟李密野战的心,就把军队驻扎在洛阳城专门储存粮食的含嘉仓城进行防御,算是暂时不用为吃饭问题头疼了。

                                  • 家园 第三章 帝国崩坏 第三节 王世充 8

                                    此时的李密挥军进据洛阳翼城金墉城(洛阳新城东北),并且修复了金墉城在战争中损坏的城墙房屋,准备以此为依托长期作战。此时李密的军阵距离洛阳已经非常之近,其军中的战鼓之声在洛阳都能很清楚地被听见。在整修了金墉城之后李密就立刻挥军三十万在北邙(金墉城北)列下大阵,从南面进攻洛阳的上春门(洛阳城的东北门)。洛阳将领在与李密的对抗中实在凋零得不像样,只能派出金紫光禄大夫段达、民部尚书韦津这样的高层官员出马领兵抵御李密,可是会不会打仗跟官阶是不是够高一点关系都没有。尤其段达又是个大大地庸将,当年讨伐山东“盗贼”的时候就屡屡失败,结果被盗贼起了个外号叫“段姥”,是有名的怯懦之人。因此段达一见李密军势强盛,心中害怕,居然率先回逃。所谓“将乃军之胆”,这领兵大将临阵脱逃对整个军队有什么影响显而易见,整个隋军军阵立马就垮了。李密于是纵兵追击,隋军溃败,韦津死于阵中。这仗打完之后李密获得全胜在几乎所有人的眼中都是毫无疑问的事情了。于是大量各级隋将领官员各自率领部下向李密投降。连窦建德、朱粲、孟海公、徐圆朗等这些反王们都觉得李密已经无人可制,于是纷纷派人奉表劝李密称帝,李密的属下裴仁基等也上表请正位号。在天下人眼中李密称帝可以说是名正言顺的一件事情了。但李密否决了他们的意见,说:“东都没有攻克,还谈不上这事。”在李密的眼中洛阳已经成为一个标志,只有攻占了它,才能说明他真正有了称帝的资格!这种对洛阳无比的怨念在杨玄感失败之时就深深地种在了李密的心中。他要用拿下洛阳来证明他李密从哪里失败的就能从哪里爬上来。没有意外的话李密做到这一点就是时间上的问题了。

                                    世事难预料,这个世界上总是有意外发生。眼看着洛阳就如一条死鱼放在案板上就等着李密去切,可是神奇的是这条鱼居然咸鱼翻身活了,不但没被切成鱼块,而且活得越来越滋润。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只有四个字——“杨广死了”。因为隋炀帝死了所以隋帝国的东都洛阳活了,这么讽刺的事情偏偏就在隋末的乱世中上演了。杨广是怎么死的呢?问题其实出在他身边的禁卫军身上。杨广将这些随驾战士称之为“骁果”,本来这个词是形容一个人勇猛绝伦,所以这些战士也是从关中千挑万选出来的精锐。杨广这个人虽然在治国上非常地昏庸,但是这个人并不是一个笨蛋,他也意识到他的所作所为已经让北方失去了控制,因此他就开始打起在南方另选都城,以江东作为根据地进行统治的主意。可是他杨广在南方住得很好并不代表别人都会跟他一样喜欢这个地方。我们知道中国的经济重心真正转移到南方是宋代的事情,因此与北方繁华的关中相比,南方绝大部分地方都显得落后和荒蛮。再加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叶落归根的执念,杨广做出迁都的决定后保卫他的骁果们知道如果继续跟随杨广,那么他们将永远也回不了关中的家乡,于是不断有人逃亡。当底层的士兵完全不可控制的时候,中高级的将官们如果不迎合这个潮流,等待他们的必然是被这股洪流撕碎的命运。当时杨广派他的宠臣虎贲郎将司马德戡统领骁果,结果他发现士兵几乎人人都想跑,一旦大规模的逃亡出现,他们的下场不是被士兵们杀死就是因为士兵逃散的罪名被杨广治罪而死,与其这样还不如跟着一起逃跑。于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大规模串联开始了,军官们之间日夜联系,甚至到了公开叫嚣的地步了。所谓“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这样不加遮掩的行为自然会被人察觉,于是有一个宫女便对杨广告了密。可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杨广竟然认为这件事情不是宫女该管的,将告密者给杀了。最后连杨广的正室萧后都对下面的人说:“天下局面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没法挽救了,不用说了,免得白让皇上担心!”等于是以一种等死的心态来面对即将要发生的事情了。

                                    • 家园 第三章 帝国崩坏 第三节 王世充 9

                                      杨广在那边醉生梦死,这边的西逃串联却愈演愈烈。此时终于有一个人使得这个行动从根本上变质,这个人就是宇文智及。此时他不过是一个将作少监,也就相当于如今的建设部副部长。但是此人家族势力特别大,他们家族本姓破野头,其先因在鲜卑族俟豆归当仆人,鲜卑族汉化之后便随主人改姓为宇文氏。他祖父宇文盛在北周时期就因为有战功被封为上柱国。到了他老爹就更不得了了,他爹就是宇文述,北周时期就深受重用,被封为濮阳郡公。到了隋文帝立隋的时候又追随韦孝宽屡立战功,被封为上柱国,进爵褒国公。之后在杨广上位之事上与杨素一样又都是重要的谋划人之一,并且在杨广主政之后也未像杨素般受到猜忌,权倾朝野。宇文智及这个人野心非常大,他知道司马德戡的计划之后立刻发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用天下大势说服了司马德戡等人,把“西逃”计划改成了武装暴动,推翻杨广统治的一场“起义”。但是起义得找个领头的,宇文智及虽然有野心,但是他不过是个文官,手中没有兵权,职位也不够高,不能服众。于是宇文智及等人就找上了他的哥哥宇文化及。宇文化及此时任右屯卫将军,大家都认为他可以当这个头。可是谁知宇文化及这个人怯懦无能,听说要起兵叛乱脸色都变了,身上直冒冷汗,但是又不敢大义凛然地一口拒绝。按现在的说法宇文化及就是典型的“三不”人士——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要说此人也算是历史上一朵奇葩,与千年之后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时的那位被革命党新军战士从床下搜出而强迫推举成湖北都督的黎元洪先生可谓是交相辉映。商议成功之后司马德戡就开始向部下吹风,号称因为骁果都想逃跑,所以皇帝酿了很多毒酒,准备利用宴会,把骁果都毒死,只和南方人留在江都。其实这种谣言非常之拙劣,可以说是一捅就破。但是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士兵们自然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当然杨广自己喜怒无常的性格也让人更为相信这样的谣言。于是司马德戡非常顺利地发动了兵变,整个江都顿时腥风血雨,制造了无数人间悲剧的隋炀帝杨广终于走到了人生尽头,被勒死于寝宫内。隋朝的宗室、外戚除了秦王杨浩平时与宇文智及交好从而存活之外其余的几乎全部被杀。最为悲剧的是齐王杨暕,他当时失宠于炀帝,以至于父子一直相互猜忌,炀帝听说乱起后,立刻就对萧后说:“不会是阿孩(杨暕小名)吧?”后来宇文化及派人到杨暕府第杀人,杨暕以为是炀帝下令来捕他,还说:“诏使暂且放开孩儿,儿没有对不起国家!”最后乱兵将他拽到街当中杀死。杨暕最终也不知道要杀他的是谁,父子之间至死也没能消除隔阂。江都内对隋朝依然忠心的文臣武将亦被扑杀一空。隋炀帝的死也让中原大地又多了两个皇帝,一个是洛阳的越王杨侗正式即位号皇泰主,一个便是长安的李渊,正式即位为皇帝。

                                      江都兵变之后宇文化及自封大丞相,总领百官,又将秦王杨浩立为傀儡皇帝,算是大权在握。宇文化及是靠兵变上台,那么底层士兵要求回关中的呼声他也必须进行满足,否则等待着他的也将是另一次兵变。于是在收拾了行囊之后宇文化及率军十余万开始西进。在途中如今的统帅宇文化及与兵变的实际主使人司马德戡的矛盾越来越大,于是通过种种地手段宇文化及不断地削弱了司马德戡对军队的控制力,将其影响力降到了最低。又在司马德戡忍无可忍又要再进行一次兵变的时候成功地将其逮捕并处死。可见姜还是老的辣,宇文化及这手与千年后黎元洪干掉武昌起义的元勋张振武等人的手段几乎如出一辙。不禁让人感叹“历史是螺旋般上升的”这句话的准确性。

                                      • 家园 第三章 帝国崩坏 第三节 王世充 10

                                        就在李密眼看就要拿下洛阳的当口,宇文化及来了,这让李密感到了无比的压力。首先宇文化及的出现使得李密两头受敌,战略形势突然恶化。其次宇文化及率领的隋军几乎都是隋军的精锐力量,他们又渴望回到关中,因此无论是战斗力还是战斗意志都非常之旺盛,是非常强劲的敌人。于是李密攻略洛阳的任务便不得不停止下来,三方面的军队暂时形成了一个僵持的态势。而洛阳方面可以说对宇文化及是恨并感激着。越王杨侗的父亲就是齐王杨暕,跟宇文化及可以说是国恨家仇,仇深似海,不共戴天。可是如果不是江都兵变和宇文化及的西进,洛阳城也不可能还守得住。宇文化及的到来让洛阳上下都缓了一口气,就结果而言实际上洛阳的越王杨侗和文武百官们都应该感激他才是。可是宇文化及要返回关中不光要从李密的地盘经过,而且必然要路过洛阳。洛阳方面都知道宇文化及手上的骁果精锐无比,洛阳如今残破如此,已经再没有力量对抗两个大敌。于是非常自然地想到了驱虎吞狼这一招,要用李密来对付宇文化及,洛阳这边仅仅需要付出的是赦免李密的罪过以及大量的官爵赏赐而已,可谓是惠而不费。一般来说这类条件忽悠一下类似于梁山好汉这样的小打小闹的团体还可以,要想忽悠李密这种都快够实力称皇帝的特大反贼来说其实一点都没诱惑力,如此明显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招数对李密来说应该一眼就能看出来,然后一口回绝才是。可是很奇怪地是李密居然还真就接受了,返回头跟宇文化及打生打死。这个时候李密的心理已经非常令人难以理解。李密最恨得就是杨广,而宇文化及恰恰把杨广杀了,替李密报了株连全家的仇。而此时李渊方面已经定鼎关中,太子李建成的人马甚至已经到了洛阳附近,与李密的部队打了一场。如果李密放宇文化及入关与李渊火并岂不是更好?但历史往往就是这样的匪夷所思,李密跟宇文化及刚见面就像生死大敌般完全不留手,不死不休,最后被王世充捡了个大便宜,非常地不符合李密一贯地作风。史书上对李密为什么这么干并没有给出结论,而纵观李密当时的作为,可能唯一的解释就是李密这时候已经被一直的胜利冲昏头脑,开始变得狂妄。他完全不把宇文化及看在眼里,认为可以轻松收拾掉宇文化及,然后再来摆平洛阳,可以说李密从来没有把宇文化及看做与他一样有强大实力的敌人。这点从李密跟宇文化及的整个战斗过程就可以很明显地可以看得出来。宇文化及军六月份到达黎阳,开始进攻李世绩防守的黎阳仓城。在江都兵变的原因中,除了关中的骁果们思念故乡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江都粮尽。因此宇文化及也没带多少粮食,所以黎阳仓便是他主要的攻击对象。此时李世绩已经开始崭露他身为名将的英姿,他不与宇文化及正面交战,利用黎阳的城池进行防守。而李密又亲帅两万精兵驻扎在清淇(今河南滑县西南)与李世绩用烽火相呼应,深沟高垒,不和宇文化及交战。每当宇文化及攻黎阳仓城,李密就出兵骚扰他的后方,这样跟宇文化及玩捉迷藏。有一次在淇水(源出河南林县东南临淇镇,东北流经淇阳合淅河,折东南流,经汤阴至淇县,入卫河)他就破口大骂宇文化及说:“你这厮本来不过是匈奴的奴隶破野头(这里到底是匈奴的奴隶还是鲜卑的奴隶说法不一,但是对理解宇文化及的家族出身没有影响。),父兄子弟都受隋的恩典,几代富贵,满朝文武没有第二家。主上丧失德行,你不能以死规劝,反而谋逆弑君,还想窥测篡夺天下。你不效法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蜀亡而死的忠诚,却效法霍光之子霍禹谋逆,为天地所不容,还准备干什么?如果赶快归顺我,还可以保全你的后嗣!”此时宇文化及肯定非常郁闷,一个天下头号大反贼大骂另外一个反贼为啥不忠于朝廷,反而要做出叛逆的行为,而且说得如此理直气壮,引经据典,这简直太过于非主流了一点。基本上在场的众人心理承受能力差一点的估计当时就能吐一地。因此宇文化及当时就被李密如此厚颜无耻地一番话给镇住了,下巴都要掉下来,良久都没能说出一句话,最后好不容易憋出来一句:“要打就打,说什么废话!”结果被李密又是一番嘲笑。他对身边的人笑道:“宇文化及这个傻瓜还想当皇帝,看我怎么拿棍子抽他!”被李密如此羞辱,宇文化及当然气得发疯。于是大规模打造攻城用具,用来进攻黎阳仓城,李世绩就在城外挖深沟坚守,宇文军受壕沟阻拦,无法到城下。结果被李世绩在沟里又暗暗挖了地道,然后突然奇兵突袭宇文军,击败了宇文化及并焚烧了他的攻城用具。李密不但斗嘴斗赢了,而且又小败宇文化及,很是高兴,在接受了洛阳方面的册封之后又免去了双线作战的威胁,得以将西线的大批瓦岗精锐调到东线对付宇文化及,因此就更不把宇文化及放在眼里。他知道宇文化及缺粮,于是就故意向宇文化及求和,还说要提供粮食给宇文化及;宇文化及傻傻地还真相信了,于是高兴万分,不再限制士卒吃饭。可是此时恰巧李密手下有人犯法,逃到宇文化及处,把李密的计谋全部说了出来。这下李密算是捅了马蜂窝。要说泥人还有三分土性呢!哪容得这么三番五次又是羞辱又是耍骗地?这时候他的军粮又吃完了,于是宇文化及在盛怒之下干脆孤注一掷,玩起了“一波流”战术。他指挥全军渡过永济渠,与李密在童山(今河南浚县西南)脚下大战,从早晨七八点打到傍晚六七点。瓦岗军本质是农民军,正面作战本来就不如官军。而李密的看家功夫更是打埋伏敲闷棍而不是硬碰硬地正面对打,因此瓦岗军在与王世充正面作战的时候都屡屡吃亏,要靠别的招数才能扳回来,何况宇文化及手上的骁果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隋军精锐,战斗力更是比洛阳的官军有过之而无不及。李密瞧不起宇文化及,连带着也将骁果的战斗力轻忽到了极点,于是放弃了之前的深沟高垒的防守战术,居然就接下了宇文化及的挑战,打了一场硬碰硬的野战。这宇文化及是个笨蛋,可是手下可都是骄兵悍将,这一下就让瓦岗军尝到了苦头,在宇文军的强力打击之下,瓦岗精锐死伤惨重,李密自己被天外流箭再次命中,这次更厉害,直接就倒撞下马不省人事。李密倒了之后左右亲随居然全跑光了,仅有秦叔宝这个厚道人奋勇杀散追兵,始终护卫李密,之后又收拢溃兵,回头与宇文化及力战,才勉强阻止了宇文军的攻势。可以说要不是秦叔宝的勇武,童山就是李密的葬身之所。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骁果凶猛异常之外李密跟对自己人的处置有很大的关系。李密对翟让下手之后瓦岗就是他一个人说的算了,因此对下面的人也就开始摆起了领导的派头,瓦岗军当时不缺粮草,但是除了粮食也就没什么别的了,李密似乎并没有规定在军队夺得财物之后应该如何分配的方案,因此对于立功将士往往没有物质上的奖励,此外就是对新加入的人厚加赏赐,但对于老部下却有些轻忽,赏罚不均自然会引起众人的不满,在李世绩当众表示不满之后李密也并没有醒悟,反而将李世绩直接踢到黎阳守粮仓,将其排挤出了瓦岗军的核心。李密这样干身边的亲信自然会大难临头各自飞,要不是秦叔宝厚道,此仗其实已经输了。“一波流”的精髓就是“你不死,我死”。苦战一天之后瓦岗军虽然非常狼狈,但是总算抵挡住了宇文军的一波攻势,于是不胜而胜,宇文军不败而败。宇文化及这一锤子买卖没能将李密彻底打垮,于是没有粮食的他这一方就垮了,他为了求粮拷打东郡的官吏百姓索取粮食。先前投降宇文化及的王轨等人不堪忍受,全部向李密投降。宇文化及听说王轨叛变,十分惊慌,从汲郡带军队准备攻取汲郡以北各郡县。可是他手下的将领陈智略、樊文超、张童儿等人各自率领自己的部下投降了李密。此时宇文化及知道大事去矣,西面已经是此路不通了,只得带了两万本部兵马朝东行,向魏县(今河北大名西南)而去。

                                        • 家园 第三章 帝国崩坏 第三节 王世充 11

                                          李密那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宇文化及给摆平了,正做入主洛阳的美梦呢,谁知洛阳这边发生了兵变。主要起因还是在招安李密上面,为了这个洛阳的怀柔派跟武斗派出现了非常深的裂痕。怀柔派最先目的非常明确,怀柔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元文都就说得很清楚,赦免李密纯粹是出于利用,等李密打完了宇文化及之后必然两败俱伤,这样再用官爵离间李密的下属,软刀子割肉,把李密最终摆平。可是当形势慢慢发展之后怀柔派似乎真的开始跟李密打得火热,每次李密的胜利都会引起怀柔派的欢呼起舞,他们好像早已忘记了李密以前的叛贼身份,都在为李密最终入主洛阳造势。难道怀柔派真的以为李密接受了几个空口的官衔,说了一些表忠心的话就真的会从此忠于朝廷了么?其实怀柔派那些文官都不蠢,李密入洛阳以后会干什么事情傻子都知道,他们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三国演义》里面鲁肃对孙权说的一席话就将这些人的心态形容得入木三分,鲁肃当时说:“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以图大事。今肃迎操,累官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如今的洛阳怀柔派也是这样,他们迎李密入洛阳都是功臣,以后李密大权在握他们也能继续是高官显贵,他们的利益根本不会受到损失,至于皇帝的死活关他们什么事?但是以王世充为首的武斗派则完全不同,老王与李密恶战数十场,双方的手上都沾满了彼此士卒的血,可谓是有着深仇大恨的。要是让怀柔派得逞,他王世充对李密不但一点功劳没有,反而有太多的旧恨在,一旦李密掌握了洛阳,王世充的下场不问可知,所以老王为了自己也必须极力反对让李密入主洛阳。于是老王开始屡屡发表不和谐的言论,一边大骂怀柔派把本应该给有功之人的国家官爵给了李密这反贼头子,一边又恐吓部下说他们杀了李密很多人,日后李密入城他们下场都会很惨。这种煽动兵变的意图让怀柔派十分惊恐,于是元文都等人就准备埋伏甲士,趁王世充上朝之时干掉他。可是这个计划却被懦弱胆小的逃跑将军段达泄露给了王世充,结果被王世充先下手为强,把洛阳内的政敌全部干掉,总揽了军政大权。在这场斗争中,应该最有关系的,但却被双方都无视的就是这个年幼的皇泰主了。当元文都被王世充杀死之前对皇泰主说:“臣今天早上死,晚上就轮到陛下您了!”其实无论是怀柔派还是武斗派得势,这位皇泰主都会是傀儡,区别仅仅是到底为李密还是为王世充服务而已。

                                          老王兵变成功,李密的美梦破灭,于是洛阳又回到了宇文化及来之前的状态,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过。李密继续围攻洛阳,王世充继续苦守,可是李密耗得起,王世充耗不起,洛阳城内已经是极度缺粮,一斛米居然能卖到八九万钱。老王也知道死守下去是死定了,因此拼命地修治器械,重赏将士。当时瓦岗军缺乏冬衣,于是老王还用洛阳府库里面的财物去贿赂李密身边的邴元真等亲信,让李密同意用衣物换粮食的计划,很是坑了李密一把,给自己争取了不少时间。最后李密仗打完了,老王一看李密被打得挺惨,觉得有机会,于是果断决定对李密发起总攻。这次攻击与宇文化及一样也是打得风险极大的“一波流”,可是老王对这次战斗的准备可要比宇文化及周全多了。他事先怕士兵们不齐心,先搞了一场巫术表演,他让左军卫士张永通谎称三次梦到周公,然后转告王世充,会帮他打败瓦岗贼军。因此王世充还兴建了周公庙,又串通巫师宣称周公准备命王世充迅速讨伐李密,肯定会马到成功,如果士兵们不听话,就统统会染上瘟疫而死。王世充的士兵很多都是淮南那边带过来的,因此特别相信这种妖言,士气大涨,纷纷请求出战。最后王世充拼凑出了两万精锐,还搞到了两千匹战马,全军打着张永通的旗号出城与李密决战。

                                          • 家园 第三章 帝国崩坏 第三节 王世充 12

                                            而李密方面对老王愿意出城打野战其实应该是再高兴不过了,可是与宇文化及一仗下来精锐士卒与马匹都死伤惨重,士兵人数虽然众多但是乌合之众的比例非常高。李密军中也有明白人,大将裴仁基就说:“王世充率领他的全部军队到这儿,洛阳必然空虚,我们可以分出兵力把守王世充军队要经过的要道,使他不能再向东前进,另挑选三万精兵,沿黄河向西进逼东都。王世充回军,我方就按兵不动;王世充再次出军,我方就再逼东都。这样,我方还有富余的力量,对方疲于奔命,肯定能打败他!”裴仁基说的这一招其实就是李密最开始对付宇文化及的策略,可以说只要按照此策略打,老王死定了。李密也非常欣赏这个策略,他回答说:“您说得很好。但现在东都的军队有三个不可抵挡:武器精良,这是一;作战意图坚决,不惜深入我方境内,这是二;因为粮食吃完了所以战意非常高昂,这是三。我们只要利用城池坚守,保持力量等待,对方想交战打不成,求退兵又没退路,过不了十天,王世充的头就可以到我们手中。”可以说此时的李密脑子还比较清醒。但是坏就坏在李密耳根子软的毛病又犯了,当时李密将坚守的策略与众将商议的时候却遭到了非常多的反对意见,他们的说法就是王世充一直被瓦岗军按着打,现在瓦岗军人数是王世充的许多倍,再说新投降的隋军也渴望在正面战斗中建立功勋,锐气正盛,肯定能一举打垮王世充。大多数瓦岗将领都认为王世充已经是一条死狗,谁都能去打一下,此时不立功又更待何时呢?李密一看帐下诸将几乎都想正面决战,原先挺清楚地脑子变成了一团浆糊,居然也就同意了众将的意见。裴仁基当时就说李密以后必定要后悔。此时魏征也意识到了此战战术的巨大错误,对长史郑颋说瓦岗军应该深沟高垒进行坚守,野战实在不是好办法。可惜也被无视,还被讥讽为老生常谈,气得魏征拂袖而去。到了这种关键时刻,精英和庸人的区别就显露了出来,李密军中的有识之士纷纷表露了他们对未来的忧虑,瓦岗军鼎盛的背后阴影已经开始蔓延。

                                            王世充在通济渠南面扎下大营之后,先派了数百骑兵对李密的驻扎在偃师城北的单雄信外马军发动了一次试探性攻击,结果一下子就探出了李密军虚弱的本质。区区数百骑的敌人单雄信居然就有点扛不住,李密只能派程咬金与裴行俨率内马军前去助战。裴行俨很是勇猛,一马当先,可是这次天外流箭找上了他了,一箭就将其射倒在地。老程当时奋力杀散周围的敌人,将裴行俨救起后同骑一匹马返回,结果又被王世充的骑兵追杀,老程的马骑了两个人自然速度慢,眼看追兵杀到,程咬金不愧是被后世描述为“混世魔王”的猛将,拼着挨一马槊,生生将敌人的马槊折断,反身杀光了追兵,这才与裴行俨逃生。一战下来李密手下骁将孙长乐等十余人竟然皆被重创。这一战瓦岗军的弱点暴露无遗,缺乏良好的防护可以说是瓦岗军正面作战能力弱的关键因素。我们看看当时李渊军队的防护能力。李渊有个侄子叫李道玄,十五岁就上了沙场,勇猛无比,后来打窦建德的时候因为冲阵勇猛而被敌人集中射击,当时有句话叫“箭如猬毛”,就是形容射在他身上的箭支插得像刺猬那样。但即便被敌人这样射击,这位李道玄依然生龙活虎,一点事都没有,可见其身上的防护之好。反观瓦岗军上下,李密中过两次流箭,两次都被射得够呛,这次裴行俨又是这样,区区一支流箭几乎就能击倒瓦岗军从上到下的任何一个人,这样的防护能力又如何与精心准备过器械的王世充打正面呢?

                                            • 家园 第三章 帝国崩坏 第三节 王世充 13

                                              试探出了瓦岗军果然虚弱之后王世充立刻向李密发起了总攻,这次老王吸取了以前的教训,也开始学习李密打埋伏敲闷棍的阴着,他事先在北邙山的山谷中埋伏了两百骑兵,又精心准备了一个与李密长得非常相像的假货,准备关键时刻拿出来用。而李密却依然自高自大,浑然不防敌人耍手段,居然连大营外围的壁垒都不设了。第二天天亮以后老王趁李密还未列好阵就抢先发动攻击,王世充手下的士兵已经被老王洗脑成一个个战斗机器,凶悍无比,当两军激斗之时老王突然就把之前的假货拿了出来鼓噪道:“李密已经被抓住了!”老王部下可能是有练过,配合得非常好,纷纷高喊万岁相应和。二百伏兵也同时发动,从高出冲杀下来,放火焚烧李密的大营。这两招胜负手一放出,李密立刻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瓦岗军一溃千里。王世充用他完美的筹划,漂亮地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成功实现了大逆转。

                                              瓦岗军惨败之后先前累积的矛盾就一下子来了个总爆发,瓦岗诸将以单雄信为首不论新旧都不肯出死力作战,纷纷向王世充投降。李密当时本部尚有两万余人,本想要回李世绩驻守的黎阳以图东山再起,可是在瓦岗诸将纷纷叛变的形势下,火并翟让杀伤李世绩的往事又重上心头,再加上李世绩先前又是被李密排挤到黎阳去的,这时候李世绩是不是可靠就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因此李密盘桓再三还是没有去黎阳,反而西入关中向李渊投诚。他认为和李渊是同一宗族,又加上有过去联合的“友谊”。虽然之前有些骄傲自大,但是毕竟是他李密阻隔东都,切断了隋军的归路,使李渊不战而占领了长安,等于是为李渊定鼎关中做出了贡献。因此去了关中肯定会受到不错的对待。可是李密的自作聪明偏偏让他一脚踏入了鬼门关,李密觉得对李渊贡献挺大,可是李渊未必这么认为。老李对这帮反王是有名的心狠手毒,有杀错没放过,投奔李渊真可谓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李密就是第一个体会李渊手段的大反王。当然整个行事的过程从表面上来看李渊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完全是李密脑有反骨,好好的生活不过,偏偏要造反,自寻死路。可是真的是这样吗?当时李密进入长安之后李渊封他为光禄卿、上柱国,邢国公。要知道李渊入关中之后为了收买人心大肆封官,可以说是“柱国多如狗,国公满街走”,以李密曾经的地位,说封个王都不为过,被封为国公这样的官职,李密在内心深处是很失望的。此外李密还有一个光禄卿的职位,这个职位相当于后世的御膳房大总管,朝廷举办酒宴的时候李密就要出来进献酒食,这简直就是故意在羞辱李密。此外还有朝中大臣有意无意的刁难,甚至还有索贿的。李密所部进入关中之后甚至连饭都吃不上,供给陷入一个断绝的境地。如果说这些没有上意的默许,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李密堂堂前天下盟主,虽然现在不当大哥了,但是心中总有傲气在。李渊这样对待他,显然就是在逼他造反,然后再名正言顺地解决掉。果然李密就中了计,他的自尊没办法让他过夹着尾巴的生活,只能选择李渊给他安排好的死路。李密当时秘密联络王伯当叛唐,要去河南重新起兵。商议好之后李密就上表要去召集旧部,为唐朝对付王世充增加力量。李渊当时很痛快地就答应了,还非常好心同意李密带上王伯当、贾闰甫这些旧部。等李密到达桃林县的时候,李渊又下诏让李密回长安重新商议问题。这里史书上解释是因为朝中众口一词都说李密会造反,此外李密的随员张宝德也在途中上书李渊说李密要造反。其实李密的心思都在李渊的掌握之中,之所以这样干就是为了让李密有造反的机会。李渊催李密回长安的时机选择得非常好,就是李密将要出关但尚未能出去的时候。如果李密在关中腹地,可能就因为不敢妄动而老实地回长安了。如果出了关,那就是龙游大海,再也追不回来了。这个地方恰恰好,既让李密有胆量造反,又不会让他真的逃了。果不其然李密真的杀了李渊的使者,攻陷了桃林县,掳掠一番后向东急行。当时李密身边的最后两个亲信都反对李密的做法,贾闰甫很明确地对李密说这样干是没有机会的,他以前杀掉翟让已经让天下人齿冷,不会再有什么人会投奔他了。还不如回长安,日后再慢慢想办法出关。这番说法大大地揭了李密的疮疤,李密怒不可遏,当时就要杀掉贾闰甫,幸亏王伯当拦住。于是贾闰甫最终与李密分道扬镳。而王伯当虽然也反对,但是他知道李密在长安的日子是多么地耻辱,非常能理解李密的心情,因此明知这是不归路,还是下决心陪李密一起赴死。李密反叛之后唐朝方面的反应堪称神速,当时镇守熊州的是右翊卫将军史万宝,他手下的行军总管盛彦师就对史万宝说:“你给我几千人,我必然能提他们的头回来。”史万宝就很好奇问:“你有什么办法?”盛彦师神秘一笑说:“兵者诡道,不能对你说。”后来李密放了烟幕弹说要去洛州都没能瞒过盛彦师,被盛彦师一个埋伏,直接杀了李密与王伯当二人。如果不知就里的话还以为这盛彦师真是个名将,可是后来反王之一徐园朗叛变的时候这位“名将”就露了馅,被徐园朗一战便俘虏。如果说盛彦师能算准李密的逃跑方向是因为他料敌如神还不如说李密的人里面早就有内鬼。面对更高一筹的李渊,一代反王也只好就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 家园 第三章 帝国崩坏 第四节 窦建德 1

                                                云雷方屯,龙战伊始,有天命焉,有豪杰焉,不得受命,而名归圣人,于是玄黄之祸成,而霸图之业废矣。

                                                隋大业末,主昏时乱,四海之内,兵革咸起。夏王建德以耕氓崛起,河北山东,皆所奄有,筑宫金城,立国布号,岳峙虎踞,赫赫乎当时之雄也。是时李密在黎阳,世充据东都,萧铣王楚,薛举擅秦,然视其创割之迹,观其模略之大,皆未有及建德者也。唯夏氏为国,只义而尚仁,贵忠而爱贤,无暴虐及民,无淫凶于己,故兵所加而胜,令所到而服,与夫世充,铣,密等甚不同矣。行军有律,而身兼勇武,听谏有道,而人无拒拂,斯盖豪杰所以勃兴而定霸,一朝拓疆千里者哉!

                                                或以建德方项羽在前世,窃谓不然,羽暴而嗜杀,建德宽容御众,得其归附,语不可同日,迹其英兮雄兮,指盼备显,庶儿孙长沙流亚乎!唯天有所勿属,唯命有所独归,故使失计于救邻,致败于临敌,云散雨覆,亡也忽然。嗟夫,此亦莫之为而为者欤!向令运未有统,时仍割分,则太宗龙行乎中原,建德虎视于河北,相持相支,胜负岂须臾辨哉!

                                                自建德亡,距今已久远,山东河北之人,或尚谈其事,且为之祀,知其名不可灭及人者存也。圣唐大和三年,魏州书佐殷侔过其庙下,见父老群祭,骏奔有仪,夏王之称,犹绍于昔。感豪杰之兴奋,吊经营之勿终,始知天命之莫干,惜霸略之旋陨,激于其文,遂碑。

                                                ——《窦建德碑》唐魏州书佐殷侔书于河北大名县窦建德庙

                                                在隋末乱世中,农民起义最多,闹得最凶的大体上就是今天山东河北这片区域。因为隋炀帝征高丽,山东与河北这片区域是重点征兵征粮的地方。因此农民的负担最为沉重,天灾人祸加在一起最后激起的反抗也就最为厉害。“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同理哪里有反抗哪里就有镇压,闹得越凶自然受到的镇压就越厉害,也越残酷,在这个最为残酷的环境中脱颖而出的强人便是隋末的第三大反王——窦建德。

                                • 家园 “为龙为蛇”王世充的看法还是蛮对的嘛。
                        • 家园 乌龙人打乌龙仗阿!!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5
上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