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如果通用汽车破产(续) -- 晨枫

共:💬92 🌺20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其实美国汽车输在跟风上

      日本车进美国时也是问题一大堆。跟棒子现在的局面差不多。后来日本车的质量慢慢的上来了,美国人也开始重视日本车的竞争力了。可是一下子来了个石油危机,当时市面上的小车全是日本车。这一下三大就慌了神儿了。急着忙着的向外推自己的小车。可这小车和大车的不同不是一个简单加减的问题,而是一个设计理念的不同。三大用自己的传统推出来的小车可以说是一埸糊涂。没过多长时间,三大就发现自己在小车上完全失去了信用。而且最不可思议的是因为在小车上的失误,三大的名声不仅仅小车上丢了,而且连累的他们本来没有问题的大型车也跟着倒了霉。都说美国的车有问题,可事实上从九十年代未开始,美国小车的质量和日本车已经差的不多了。而日本大排量的车一直是在追美国。而且当时因为和几个同学争这个日本车还是美国车的问题特意去周围的几家车行看过,从在修车行里的车来看,美日车的比例和在周围住家的车差的并不多。并不象一般传说的那样,日本车不会出问题,而美国车则要修个不停。当时几个做传媒的家伙还兴致勃勃的用这个做了个presentation,想卖给三大这个宣传的点子。结果据说在外围就给毙了。唉,这笔糊涂帐大约算不过来了。

      • 家园 我有点疑问,这个consumer report

        可信不可信,那上边推荐的几乎都是日本车。

        • 家园 CR有些人很相信

          但我认为这东西在本质上依然是向后看的,根据过去N年里的用户反馈和返修记录。如果要买一辆不会坏的车,CR还是可信的;但要是你的满意标准超出“不会坏”,那就不能看CR,需要做你自己的home work。

      • 家园 美国汽车确实输在跟风上

        但和你说的不是一回事。

        美国汽车的理念是款式上不断翻新,但技术上只要能卖得动就不去更新。所以最后差不多所有实质性的更新都是被动的。第一波是70年代的小车,第二波是80年代的小排量发动机,第三波是90年代的基本制造质量。每一波都有很大的进步,但都是向10年前的标准看齐,而且都是跟上来之后就又不动了,全然不顾别人都往前跑了这个事实。

        美国车质量已经赶上日本车的说法已经有10多年了,我的同事的通用汽车都是5-7年,应该在这个范围内,但依然坚决不再碰美国车。相反的例子是,另一个同事在82年买了一辆丰田小皮卡,现在车身已经好多地方锈烂了,但发动机和基本机械部分依然完好。早期日本汽车的防锈很成问题,但发动机、传动等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大问题的历史。

        “日本大排量车在追美国”,不知道这个说法从何而来?有例子吗?如果4升以上才可以算大排量的话,除了卡车,只有Lexus和Infiniti的V8才算,而它们和美国汽车看不出有什么追的关系。

        • 家园 丰田的发动机本田的变速箱

          历史上都有过臭名昭著的几年

          DFBB的代表人物Accord还有最热门的minivan奥德赛都遭遇过变速箱问题,Honda为此专门延长了那些车的warranty

          同为DFBB代表人物的烤肉啦曾经因为设计问题导致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几代车特别容易烧机油,丰田也为此延长了warranty

          看08年J.D.Power的IQS排名,Ford就排在Honda后面,Chevy排在12,比Nissan,Acura都高不少

          但是日本车已经上了神位了,要取代它就没那么简单。除非20年,年年质量超过它,那就是新一代神车

        • 家园 大排量是指6缸8缸的3升左右的

          这类的车其实很多,GM的3.8六缸发动机其实很少出问题。Ford的3.6六缸,5.0的8缸都是很不错的。来美国的这几年开以很多美国的大车,基本上没有出过什么问题。最早的一辆Mustang开了将近三十万公里,后来一辆Buick Lerseber也开了25万英里。工作上常开的F250,GMMC都是3升以上的排量的6缸8缸的车。基本上没有碰上过大的麻烦。

          其实我觉得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问题。当人们买了日本车出的问题以后,基本上就是一个认了,因为没的比了。可买了美国车的人只要车一出问题马上觉得这是买美国车买亏了。所以我对人家说什么基本上取一个怀疑态度。要看还是要看车行里修的车。至于CR不过是一群人云亦云的报告就是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当别人问的时候,我绝对会让他们去看CR。少了很多淘气。

          • 家园 你说的这个心理是如何形成的

            另外CR报告不就应该是“人云亦云”,它就是从用户那里收到的反馈,这个“人”不就是普通消费者吗?

          • 家园 问题正在于此

            GM的3.8升V6是50年代的push rod设计,到90年代改头换面成OHC,但基本设计还是没有变动。那么多年了,当然bug都解决了,但技术上的先进性也就无从谈起了。福特的3.6V6不清楚,但5.0V8也是一样的情况。单从可靠性出发,越老的设计可靠性越高。但顾客的胃口是难伺候的,不光要可靠性高,还要技术先进,包括省油,油门响应,等等。否则解放牌现在还是最畅销的。

            F250、GMC等皮卡的情况不一样。那是作为commercial vehicle设计的,本来就要求耐造。作为一般乘用车是overengineered,当然不会碰上大问题。在丰田进入皮卡市场是,人们嗤之以鼻,现在Tundra也开始重复轿车的故事,攻城略地了。

            人们的心理因素是一个问题,但这个心理因素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在很长时间中形成的。车行里修车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点,但车主是不是会买同样牌子的车,是更重要的参考点。去修车行有两种情况:一是一有毛病就去修;二是拖不过去了再去修。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买美国车的人大多是贪便宜,买日本车的人大多是贪可靠。贪便宜的人对于小毛病的容忍度较高,贪可靠的人则对省心省事的要求较高。出了同样的毛病,后者往修车行一送了事的情况就多。所以光看修车行并不一定就是最准确的。

            • 家园 第一百个,呵呵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晨大说的好,我觉得去车行的也未必就是修车

              做日常维护的比例也很高,就像换油、换胎、换刹车片、充制冷剂、换coolant、做防锈、查电池、换传动油、补胎,还有人换雨刷、打气也去车行。其实看看同档次同年份的二手车价也能感觉出来,日本车保值的多,这些东西不是光凭感觉的,用户也不是傻子,感觉的形成还不是在良好口碑的基础上。

        • 家园 传动?

          早期日本汽车的防锈很成问题,但发动机、传统等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大问题的历史。

          “传统”是“传动”吧?T和D。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